新着情報(中国news)
2022-12-20

(央视网 )近日,岭南画派新锐大家宋陆京先生精心绘制的新作《白云拖玉进湾区》亮相,赢得广泛赞誉。这幅巨制描绘的,是南岭珠水之间,粤港澳大湾区欣欣向荣的城市群。

新时代新征程,粤港澳大湾区迈上发展新台阶。著名书画大家、广州画院副院长宋陆京先生在游历大湾区各地之后,挥毫泼墨直抒胸臆,将大湾区新景精彩呈现于笔端。
2022-12-20
央视网
盼望的时刻到了!决赛来了!著名书画大家范扬先生以笔墨为鼓,为卡塔尔世界杯的对决时刻加油助力!

阿根廷对阵法国,两强相争,场面起伏跌宕,赛程扣人心弦。

常规时间2:2,

加时赛3:3,

点球大战7:5!

阿根廷胜出,梅西如愿!世界杯完美收官!

这是一场最完美的决赛,让全世界的球迷呐喊到了最后一刻。

梅西金球奖,姆巴佩金靴奖,实至名归。

卡塔尔国王埃米尔塔米姆为梅西披上象征加冕的阿拉伯金边薄纱外套,梅西亲吻了大力神杯。全场欢呼,全球沸腾!整个世界见证了足球的魅力,见证了魅力世界杯!

再见了,卡塔尔!再见了,世界杯!

四年之后,我们再相见!


2022-12-20
百年求索,商道逐梦。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制作的四集纪录片《百年商道》12月19日起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该片讲述了招商局150年蝶变和筑梦前行的故事,以当下的现实记录勾连跨越三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透过一个个商业传奇故事,生动呈现招商局“百年蝶变、逐梦向前”的闪耀瞬间,展示“以商业成功推动时代进步”的崇商之道、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以及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大局的使命担当。

历百年沧桑,恰风华正茂。纪录片《百年商道》全片共四集,每集45分钟,分别是《家国》《商道》《奋斗》《海阔》。纪录片聚焦“崇商”“崇实”之道,以“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为灵魂,以“大时代与小故事”的纪实风格,通过这个体量庞大、产业众多、布局完整的跨国民族企业的商业传奇,充分展示招商局所体现的中国的商业文明和商业理念。时代更迭,潮起潮涌。1872年,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背景下,招商局在与外商航运公司的商战中,从航运起家,用商业手段和商业智慧,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民族航运业,开拓了中国近现代银行、保险、铁路等一批新兴经济领域。40多年前,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招商局又从中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区起步,打造了“前港—中区—后城”的“蛇口模式”,并逐步发展成为涵盖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体量庞大、产业众多、布局完整的综合央企。

踏上新征程,使命永在肩。纪录片《百年商道》讲述超级油轮运输、布局邮轮制造、世界一流综合港口等故事,展示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之路;讲述长江绿色航运、智慧交通、助力乡村振兴、开发辽宁太平湾等故事,呈现敢闯敢试、实干奋斗的担当精神;讲述招商局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融入到企业全球化布局中,抒发服务国家战略的家国情怀,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特大央企如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中流砥柱的壮丽篇章。

《百年商道》摄制团队跨越10万公里,历时6个月,采访拍摄近百位人物。该片实践总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理念,采用4K超高清拍摄,以航拍、高速摄影、穿越机拍摄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以高超的制作水准和视听体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财经纪录片。节目将于2022年12月19日至12月22日,每天19:43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央视财经客户端、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
2022-12-20
天涯海角,与影同行。12月1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三亚海棠湾开幕。

开幕式上,沉浸式讲述节目《光影之路》将电影画面从黑白到彩色、观影方式从原始单一到现代多元的历程娓娓道来,电影岁月变迁史以实景还原的方式生动折射出光影发展的时代脉动。

△《光影之路》

影视同源,合力生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助力并见证着新时代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开幕式现场,总台出品的3部电影《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就是要跑》《飞越苍穹》精彩亮相,这是总台与电影不断紧密握手的最新成果。

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主题为“向光而生,与影同行”,寓意电影可以跨越语言、跨越国界,传递影像的光亮,直抵每个人的内心。本届电影节“金椰奖”共收到来自全球116个国家及地区的3761部影片参赛,经过层层遴选,共有29部影片入围角逐“金椰奖”。

“金椰奖”评委会由13位海内外电影艺术家组成,著名导演黄建新出任评委会主席。今年备受影迷关注的展映环节共设立“星光首映”“亚洲新生代”“影展甄选”“天涯海角”“采珠拾贝”“聚焦经典”6大单元,汇聚国内外百余部大片佳作。其中,特别设立的“亚洲新生代”单元,将通过挖掘和呈现亚洲影坛的新活力,倾力打造亚洲电影创作风向标。

此外,本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还将继续开展“全岛嘉年华”“户外放映”“线上展映”活动,充分体现了电影节惠民特色。

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将于12月25日闭幕,届时将隆重揭晓“金椰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十大奖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央视新闻新媒体、央视频、央视网等将于今晚全程播出开幕式。

(摄影:朱永 徐舒扬 叶飞)
2022-12-14
 “大家都记得我是立法会议员中最年轻的,我自然要代表青年去发声。”近日,在新界葵青区的石篱村办事处里,陈颖欣接受南方报业记者专访回应了外界对她“年资轻”的关切。

  晴暖的阳光打在青春的脸庞上,32岁的陈颖欣充满自信,也不介意被坊间称为“政界小花”,但她更希望自己能茁长成可以为大家遮风挡雨的“大树”。

  “政界小花”的称谓,起源于2015年第五届香港区议会选举。当时年仅25岁的陈颖欣代表工联会出战,与时任立法会议员、谋求连任的“泛民”老将冯检基对垒,最终以99票的优势在深水埗丽阁选区胜出,当选区议员。

  陈颖欣是一个缩影。

  2015年香港区议会选举是香港政坛环境发生改变的一道分水岭。多位深耕政坛多年的资深面孔被青年参选人击败,七十余位候选人更是首次参选就获得选民青睐,其中有33位当选人年龄在30岁以下。

  青年参政群体的崛起,一方面为香港当时日趋沉闷的政坛环境注入清新空气,另一方面也发出了需要更加重视、亟待解决青年议题的信号。遗憾的是,这样的信号并未得到积极的回馈。

  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为了让世界了解到真实的香港,陈颖欣建立起自己的Youtube频道,以评论时事的博主身份继续“参政议政”,期间,四度在联合国会议上讲述“修例风波”中的黑暴真相。

  从KOL再到转战立法会选举,陈颖欣笑着说,“我想展现给全世界知道,香港也有很多年轻人愿意投入积极的、建设的力量,为社会作出贡献。”

  25岁击败资深政客一战成名

  2014年,24岁的陈颖欣在连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和英国伦敦大学法律两个学士学位后,并没有进入人们预期的“高薪行业”,而是在香港较贫穷的深水埗地区担任工联会社区干事。

  从“金专”到“从政”,陈颖欣的同学大多感到意外,但她却认为这是必由选择。

  “当我可以选择的时候,我首先就是希望能够直接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于是,从名校毕业的陈颖欣一转身就“扎”到社区,通电梯、堵路洞、探访劏房戶……

  2003年,“民协”冯检基首次当选区议员,陈颖欣12岁,已有随父辈深入社区的经历;2014年,冯检基忙着在立法会拉布无暇“落区”,她在区内默默为街坊嘘寒问暖处理问题;2015年,香港第五届区议会选举,25岁的陈颖欣击败扎根深水埗多年的冯检基,一战成名。

  记者:您什么时候开始有社区工作经历?

  陈颖欣:我父亲在海关工作,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就成立了香港纪律部队里的第一个爱国工会。在他的影响下,我很小就跟着他们去困难的社区探访劏房戶的生活。到了大一点的时候就会加入义工队伍,直接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记者:您2014年大学毕业后正式从事社区工作,有没有特别难忘的经历?

  陈颖欣:深水埗很多旧式公共屋村通风照明比较差,很多老人家没有能力,彻底清洁家里卫生,于是滋生了很多木虱。所以,当时我和义工们一起上楼,帮他们清洁浴室,除虫去虱,街坊们就给我起了个“虱王欣”的绰号。有一对老人家,在我们帮忙捉完木虱后,大家有了一个固定的联系,之后他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联系我们。后来,他们其中一位在家中去世,另一位老人家第一时间给我们打了电话。在帮他处理完老伴的身后事,我特别唏嘘和感触。那种陪他们走到最后的感觉让我印象很深,一些老问题如果长年得不到关注和解决,就会一直伴随着这些街坊到老。

  记者:这是您2015年参选区议会的原因。

  陈颖欣:是的。我们看到这个社区有不少老大难问题,而我们的团队有新的思维,新的处事作风,可以帮助街坊们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旧式公共屋村有水压不足的问题,一些顶层住户经常因为水压不足没热水供应。我们就把工联会的渠道和资源横向联动,联系专业人士,量度屋村的水压,做好数据收集,用数据向政府反映问题,令政府更快并且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记者:当时您的竞争对手是在深水埗担当了12年区议员的冯检基,并最终打败了这位政坛老将,您觉得您的胜算在哪里。

  陈颖欣:与对手相较,我们的优势在于长时间扎根区内服务,更了解居民的需要。对居民们的任何问题,我们也会运用年轻人的新思维,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给街坊带来了新的希望。

  记者:我们留意到,在这一届区议会选举中也有许多像您这样的青年议员崭露头角。您觉得这是否代表香港政坛当时刮起“青春旋风”?

  陈颖欣:当时确实有很多年轻人出来参选,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社区的关心。年轻人可以更多参与社区,为社区发展提出意见,和大家一起携手建设更好的社区,我认为这是件好事。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当时是一个闷局,需要打破,所以许多参选的年轻人也感受到街坊和选民的热情支持,大家愿意给年轻人机会,让他们为理想奋斗,也希望年轻人能带来新的气象。我很受鼓舞,觉得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表达机会、服务机会和建设机会。

  勇当KOL四度在联合国发声展现真实的香港

  “现在有请中国联合国协会代表。”2021年3月15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邀请陈颖欣作为青年代表线上发言,主题是2020年6月30日落地生效的香港国安法。

  这是陈颖欣第一次在联合国正式会议上的亮相。短短90秒中,陈颖欣干净利落道出“修例风波”中的黑暴真相,以及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社会得以恢复稳定的事实,有力回击了西方媒体和政客的抹黑和中伤。

  在这之前,向国际受众发声,已经成为陈颖欣的日常。

  在2019年的“修例风波”当中,陈颖欣及其团队受到了黑暴分子的谩骂、攻击甚至死亡威胁,最终她在2019年区议会选举中落败。

  “2019年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光在线下做是不够的,还要在线上说,去讲自己的故事。”陈颖欣告诉南方报业记者,她“转身”在Youtube上开设自己的频道评论时事,是希望世界上更多的人能通过她的视频,了解那些西方世界企图抹去的真相。“我不仅要自己站出来,还要鼓励更多爱国爱港的年轻人站出来,用真相的力量去抗衡西方世界对祖国的抹黑。”

  记者:2019年您第二次参加区议会选举争取连任,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陈颖欣:由于坚持发表爱国爱港的政见,我和助选团队屡次受到黑暴分子的谩骂、攻击甚至死亡威胁。每次我们设置街站,都会被偷拍,我们的照片、地点会被发布到黑暴平台上,黑暴分子就会来“招呼”我们。比如在我们的街站前游行示威,毁坏我们的宣传品和工联会旗帜等,我是穿着防刺服,带着灭火毯去街站的。

  那时候,我爸爸这个资深“工联人”第一时间站在我们的前面,不顾危险,甚至从黑暴分子手中抢回我们的旗帜。这个画面令我更加坚定,只要我们做的事情是对的,就要坚持下去,而且没有后退的余地,因为我们的退缩将助长黑暴分子的嚣张气焰,也会使更多爱国爱港人士失去站出来的勇气。虽然最终没能成功连任,但我们问心无愧。

  记者:落选后你为什么会想到要在Youtube上开一个频道?

  陈颖欣:“修例风波”期间,我看到有黑暴分子通过网络煽动民众对祖国的仇恨,不少年轻人受到影响,丧失自主判断的能力,也通过网络来发泄情绪,加剧了网络上的声音一边倒。这段经历让我们醒悟到,除了默默在社区服务外,也需要大声地在网上平台做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理念,减少误解与矛盾。因此,我建立了自己的YouTube频道,同样在网络上,用短视频的形式分析、讲解香港社会的时事热点,去平衡那些(抹黑香港和国家)声音。

  记者:如今您已经有3个账号,拥有超过30万“粉丝”,是名副其实的KOL,在香港青年中有广泛的影响力。有什么成功秘笈?

  陈颖欣:我其实是一边学一边做,包括用吃饭的时间一边吃一边找资料,用工余的私人时间自己拍、自己剪等等,现在这些技巧越来越熟手。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勇气”。即,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哪怕现在也会有一些人在留言区恶意攻击,我们都要说出真实的故事,真实的香港,真实的中国。他们越是不想我们讲,我们就越是要把真相讲出来。

  记者:除了Youtube平台,您2021年在联合国上的发言也让很多香港人认识了您,为您点赞。迄今为止,您在联合国上发言了多少次?

  陈颖欣:2021年我参加过三次联合国发言,有两次是联合国的正式会议,有一次是我们国家主办的;今年3月也参加过一次。说实话,当我得知能有机会在去年3月中旬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举办的第46届会议上发言时,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觉得非常荣幸,另一方面又有点担心,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因为我是要站出来为香港的大多数人发声,要在90秒内让西方世界知道,和平理性、爱国爱港的声音才是香港社会的主流。这份责任很重。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因在联合国上揭露“黑暴”真相被黑暴分子攻击的伍淑清女士,于是以她为例子,证明香港国安法落地后,“黑暴”消失了,伍女士的财产权得到保证,我也无需因为说出真相而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这几次发言下来,我感觉是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我们就是要让国际平台和西方世界知道,黑暴分子正正是伤害香港的人权和本身享有的自由和民主。

  希望有更多香港年轻人站出来

  2021年12月19日,香港特区在完善选举制度后,首次举行立法会换届选举,陈颖欣以62690票当选,成为本届立法会最年轻的议员。

  在陈颖欣看来,正是完善后的选举制度,让她这样的年轻人有机会在议事厅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与2015年她参选区议会选举的情景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相似的是,市民依旧求变,民生问题仍然亟待解决;不同的是,当下年轻人从政可以更有信心,不用再陷入政治的漩涡。

  “香港正处于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年轻人大有可为。”她说,希望香港年轻人把握机遇做时代的主人,共同努力去改变香港的沉疴痼疾。

  记者:从2015年的区议会选举到去年的立法会选举,您觉得香港的政坛环境有什么变化?

  陈颖欣:去年与2015年有点相似,新脸孔参选都是希望打破一些闷局,而市民最终选择的,也是希望真的能为香港带来新气象的议员。2015年已经显示出来,大家愿意把希望带给年轻人,只要够努力,他们一样有机会。去年,我作为年轻人能够参选、当选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可见完善选举制度后选出的议会,更具广泛代表性。

  不同的是,新一届立法会换届选举,标志香港将进入议政新时代,民主和改变不再只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让一班爱国议政者可聚焦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实现良政善治,更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在立场上,我们都是爱国爱港者,这是毋容置疑的底线;在政纲上,我与其他议员也许有不同意见,但会积极交流和思想碰撞,共同寻找解决香港深层次社会问题的方案。

  记者:从区议员到立法会议员,身份发生了改变,您觉得工作内容有什么变化?

  陈颖欣:在政策实施上,区议会相当于一个咨询组织,更注重同市民的沟通;在立法会的层面,我们能更有效推动政策,可以更大范围地帮助市民。但一些工作的思路是会一直沿用的,比如“落区”,我不会因为当了立法会议员就不去深入基层,相反,四年多的社区服务经验让我深刻明白,只有真正了解基层民众的需求,才能代表他们说话,才能真正推动解决问题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这一点,我不会改变。

  另外,我也会坚持运营我的新媒体平台,不仅继续讲好香港故事、中国故事,也会向市民讲好议会故事,让议会工作变得更加透明,让市民更加了解并愿意参与其中。这也有助于我们听到更多市民的声音,从而让相关工作更加“贴地”。

  记者:作为一名立法会议员,您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陈颖欣:我要做一个“内外兼备”的议员,“对内”可以处理我们积累已久的民生问题;“对外”可以打好国际舆论这场仗。同时,我是立法会最年轻的议员,青年人也是我的重点关注群体之一。香港青年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我希望能帮助年轻人融入大湾区。年轻人是社会的持份者,大湾区蓬勃发展,年轻人一样也会发展得好。

  我也希望有更多香港年轻人站出来,走出我们自己的路,可以影响更多人,把建设香港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策划:侯小军 张纯青

  统筹:赵杨 胡念飞 谢苗枫

  协调:区小鸣 王勇幸 陈彧

  撰稿:区小鸣 张治伊

  拍摄:区小鸣

  剪辑:区小鸣

  平面:霍维露
2022-12-14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高标准推进广州南沙城市规划建设,强化生态核心竞争力,彰显岭南文化、水乡文化和海洋文化特色,建设国际化城市。作为奥雅纳副总工程师,香港人王汉良曾参与南沙多个大型工程项目设计。近日,他在接受南方网、GDToday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城市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已经纳入南沙的顶层设计规划中。“我们可以预见,南沙将集绿色低碳、融合生态、智慧城市于一体,将有利于成为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区。”

  “几何中心”让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

  港籍工程师王汉良先后在香港、中东地区和北京长期工作,曾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等内地多个大型建设项目。在驻中东期间,他还参与了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总部、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及卡塔尔伊斯兰研究学院等项目。

  在粤港澳大湾区,他也参与了香港山顶凌霄阁、深圳京基100和广州IFC等大型地标的建设,对这里大型城市的发展变迁深有体会,“这里的项目不单是体量大,而且对品质的要求很高,项目的设计和类型也非常创新。”2019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建设,王汉良接到的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工程数量越来越多,于是他决定常驻深圳,全身心投入到大湾区项目当中。

  王汉良认为,大湾区已经从过去不同城市较为独立的发展,变为通过强大的交通网络互联协作。以正在建设中的南沙站为例,南沙枢纽将引入广中珠澳高铁、南中珠城际等8条轨道线,通达香港、澳门、珠海、中山等大湾区城市。“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交通枢纽完全建好之后去深圳、珠海、广州、香港等城市都非常方便,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住在这里去不同地方工作、见客户,或和朋友聚会都很方便。”王汉良欣喜地说。

  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方面,南沙也做出了大量努力。王汉良所在的奥雅纳公司深度参与了南沙多项片区规划、商业综合体及科创园区项目。目前正负责建设中的明珠湾起步区二期(横沥岛尖)基础设施工程顾问咨询服务,涵盖区域内的地下空间工程、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及景观工程,并为庆盛片区的产业定位及策划、土地利用优化、绿色基建及开发实施等方面提供顾问服务。他本人还参与到了港科大(广州)的消防设计工作中。据王汉良介绍,工程顾问团队与明珠湾管理局深入合作,从规划之初就会链接不同专业背景的工作者,从全盘出发,科学策划片区的景观及生态格局。“比如南沙水系发达、水网密布,我们会在设计上注意桥梁的群体特色,桥梁不仅用于交通用途,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载体。”他介绍,在地下空间设计时,团队会大量设计地下的汽车通道,缓解地面交通之余也更方便市民与每个地区互相联通。

  “高质量”和“创新”成大湾区建设关键词

  在王汉良看来,“高质量”和“创新”是大湾区城市建设的关键词。“这是一个新发展区域,同时依靠港科大(广州)很强的技术研究基础,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预留了一定的余量,可以让一些新的技术未来在这里发挥,其中一个点就是无人驾驶。”他举例,从今年1月1日起,南沙23路自动驾驶公交正式上线运营,行驶线路自横沥地铁站公交总站至灵山岛环线,全长8.5公里,行驶时速为30km/h。乘客可以通过“南沙公交服务”预约乘坐。



  作为香港科技大学的校友,王汉良对港科大(广州)为南沙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感到无比自豪。今年十月,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与港科大(广州)签署《协同创新全面合作战略协议》,助力港科大(广州)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在南沙转移转化。

  王汉良表示,大湾区许多工程项目对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样的创新环境吸引着我来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激励我们大胆开拓实践。”他鼓励香港年轻人积极探索,在南沙开拓机遇,“未来随着更多科技创新产业落户南沙,这里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南方网记者 张诗雨

2022-12-14
内地疫情逐步放开管控。13日零时全国取消行程卡,跨境货车司机也于前一日可直接点对点提货或交货。有在深圳生活的港人惊喜地发现,福田口岸最近时常在晚上亮灯。有3年未回家的港人表示,近日多方资讯让他再次对深港通关充满期待,希望像内地疫情管控一样,逐步放开两地通关,他最终可以恢复正常深港双城生活。

福田口岸最近时常晚上亮灯,并且白天进行整洁工作,深港未来通关有望

  记者昨晚7点半在福田口岸采访时看到,福田口岸前往香港方向的二楼和三楼却灯火通明。记者采访口岸保安和地铁安保人员等均表示,目前口岸在做外墙和室内清洁,以及灯光测试、设备调试,筹备迎接两地重新恢复通关。

  福田口岸地铁站一保安表示,看到福田口岸地铁有关工作人员在口岸在做筹备工作。一位在福田口岸从事保洁的李先生表示,现在内地疫情放开管控,口岸里面在打扫卫生和做一些设备整理,为通关做好准备。他称,福田口岸最近经常在晚上七点多开始亮灯,时间持续到近九点多。

  记者在福田口岸对面一天桥上看到,该口岸前往香港的二楼和三楼均已亮灯,“中国海关”四个字十分清晰,还可以看到三楼自助查验通道六个字。

东亚银行看好福田口岸通关机遇,新的支行即将开业

  记者来到福田口岸对面一些商铺。美联一售楼员苏先生表示,最近经常看到口岸外观在搞卫生。顺丰店一工作人员称,口岸重开无疑会对附近商家有非常大的利好。在临街铺位中,也有一间店铺正准备开业。记者看到,东亚银行网点的招牌则在红布下面亮灯,预计也是为通关后服务港人做准备,如买楼按揭贷款和公司贷款等。东亚银行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个新设的支行是原华侨城支行搬迁过来,自然是看好口岸业务发展前景。

  记者采访了在口岸从事外币兑换业务的王先生,他称,目前正从国外经香港回到深圳,为重开业务做准备。他坦言,近三年来因为疫情店铺一直在亏损,没有一分钟的收入,期待通关后可以重新开业。

福田口岸亮灯已令港人长期期盼深港通关的愿望越来越近

  有接近口岸方面人士表示,近日,有关部门的确在对福田口岸测试灯光,口岸也一直在为通关做准备,疫情期间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开灯消杀。也有分析人士指,近期通关需要考虑综合因素。内地疫情逐步放开后,正经历严峻考验,两地政府需要专门就通关展开会议磋商。而且,从开放通关的条件来看,东西两翼(指罗湖口岸、机场口岸)条件更为成熟,率先开放更为可行。
2022-12-14
(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Dream Big 夢想的長度,由我丈量」, 2022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12日晚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中區舉行,經過激烈角逐,共有18個優秀項目在總決賽中斬獲大獎,其中,「基於二維量子材料的紅外工業級芯片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團隊組金獎,香港科大團隊開發的「Cryochip用於體外輔助生殖卵細胞/胚胎玻璃化冷凍的自動化操作平台」項目獲得企業組金獎。本次大賽上,獲得金獎的項目收穫獎金30萬(人民幣,下同),銀獎項目獲獎金20萬,銅獎項目獲獎金10萬。

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累計吸引3500個港澳台項目參賽。(香港文匯網記者毛麗娟 攝)
Cryochip項目聯合創始人舒怡瑋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在該項目技術開發上已深耕7年之久,「此次參加大賽並獲得金獎也是對我們項目和團隊的肯定,我非常看好前海的戰略定位和服務,特別是對香港創業團隊扶持力度很大,在前海也有對接項目合作事宜。」舒怡瑋說。

據介紹,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自2016年開始已連續舉辦了七屆,累計吸引了7500餘個參賽項目參賽,其中港澳台參賽項目超3500個。本屆大賽於今年5月正式啟動,大賽收到近1500個報名參賽項目,根據參賽團隊屬性分設企業成長組、初創團隊組兩組別,分別進行比賽。經多輪角逐後,選拔出30個優勝項目進入總決賽,現場爭奪總決賽名次。此次所有優勝項目不僅可以得到前海提供的創業獎勵,還將享受一系列創業政策和孵化服務的支持。


獲得大賽金獎的項目可拿到30萬人民幣獎金。(香港文匯網記者毛麗娟 攝)
打造港澳青年內地發展「第一站」

前海始終堅持「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努力為港澳台青年搭建舞台、提供機遇,在「學業有成」「就業有門」「創業有路」「置業有方」上下功夫,加快打造港澳青年內地發展「第一站」。

助力青年「學業有成」,前海已建成9所國際學校,可提供高質量國際教育服務,接下來將加快建設港澳青年教育培訓基地。助力青年「就業有門」,滾動實施港澳青年招聘計劃,為港澳台人才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務,未來將持續擴大港澳專業人士便利執業範圍,暢通港澳青年就業實習渠道。助力青年「創業有路」,推出支持風投創投聯動發展18條措施,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港澳台及國際創業團隊440家。助力青年「置業有方」,推出惠港「九件實事」,面向港澳青年專項配租400套人才住房,下一步將持續開展常態化配租,為港澳人才創造「住有宜居」的良好條件。

舉辦七年來,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日益成為粵港澳台青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重要舞台。本屆大賽亮點頻現。活動入選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官方認可活動。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霍啟剛表示:「前海是深港合作的橋頭堡,也是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的第一站,希望更多的香港青年能夠到前海、到大灣區追夢、圓夢」。

2022-12-14
(大公報記者 方俊明 韶關報道)因疫情錯過了秋天紅葉的民眾,現在可彌補遺憾,南粵賞紅葉正當時!廣東省林業局10日在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啟動第四屆森林文化周冬季系列活動;並發布「南粵紅葉十大觀賞點」名單,40%位於灣區城市,涵蓋了素有「廣州香山」美譽的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港人北上可跟着這份「紅葉地圖」探尋南粵別樣的紅葉風光。在這些觀賞目的地中,紅葉如赤橙黃紫的染料潑灑在連綿山川,斑駁絢爛;遊客登高望遠,乘勢而上開山河。

如今正值初冬季節,南粵大地上彩林片片。「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是廣東賞紅葉的好時節,市民遊客可以趁着這時候去一睹紅葉風采,感受不一樣的冬日韻味。」廣東省林業局相關工作人員透露,廣東紅葉主要以楓樹、落羽杉、山烏桕及槭樹等為主,多集中在粵北地區,但在珠三角地區也有分布;目前均進入了一年中最色彩斑斕的時節,正吸引着越來越多民眾前往打卡,感受自然之美。

廣東帽子峰國家森林公園黃金大道。
粵版西雙版納 色彩斑斕

在廣東省林業局新發布的「南粵紅葉十大觀賞點」名單中,40%位於灣區城市,分布在廣州、江門、肇慶等市;其餘60%主要地處粵北地區,遍及清遠、韶關、河源、梅州等市。其中,入選名單的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廣東的西雙版納」;每到秋冬時節,這裏的落羽杉林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在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精彩的瑤族歌舞表演。
此次廣東森林文化周冬季系列活動直播選取的天井山「生態長廊自然教育徑」,集旅遊休閒、森林康養和自然教育等多功能於一體,全長約4.5公里,保存着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系統,有着桫欏群、落羽杉林及福建柏林等生態景觀。目前天井山已被「上了妝」,紅色、黃色、綠色交織其中,像是打翻了顏料盤一般,描繪出了一幅冬天裏的「童話秘境」。

南粵迎來別樣紅葉風光,圖為遊客賞葉打卡留念。受訪者供圖

廣東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素有「廣東香山」的美稱。
石門3000畝紅葉 層林盡染

「北有北京香山公園,南有廣州石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廣州市從化區的廣東石門國家森林公園亦入圍名單。該公園素有「廣東香山」的美稱,對於南方的紅葉愛好者來說,「要賞紅葉石門有,何須千里香山尋?」便是恰如其分的感嘆。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內不僅有華南原始森林達1.6萬畝,還有3000多畝的紅葉,每逢秋冬時節,紅葉鋪天蓋地、漫山遍野,異常美麗。石門紅葉以楓樹、山烏桕及槭樹等為主,猩紅的楓葉、橙紅的漆樹、深紅的山烏桕、淡紅的鹽膚木、嫩紅的荔枝紅葉……來到這裏,就像走進一個給秋冬染色的顏料桶中。極目遠眺,遠山近坡,滿山紅葉競相爭艷,似紅霞繚繞,情趣盎然。

遊人登高賞紅葉。受訪者供圖
天然氧吧 楓葉翩翩起舞

位於清遠市的廣東牛魚嘴原始生態風景區,亞熱帶野生植物園含負離子極多,被遊客譽為「純天然大氧吧」。牛魚嘴紅葉更是廣東特有的「四爪奇楓」,這種楓樹的枝幹與主幹都很粗,並且像爪子一樣伸向天空,美得堪稱奇特。當楓葉從枝桿滑落,便如雪花一般翩翩起舞,看它們的舞姿如同伴隨浪漫的舞曲,自由地飄散。

廣東帽子峰省級森林公園則地處韶關南雄市西北部,與江西省大余縣接壤,冬季呈現出南方少有的雪景。這裏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風景獨特,更有着「嶺南銀杏之鄉」之稱。南雄有10萬畝銀杏樹,集中於帽子峰鎮等地,樹齡最長1600多年、最短200多年,穿梭其中,彷彿走進了梵高的油畫裏。特別是每逢深秋初冬季節,銀杏金黃,被許多攝影發燒友譽為「南雄九寨溝」。

廣東十大紅葉觀賞地.
特稿:候鳥觀賞季 沉浸式自然教育體驗

候鳥南飛,正值觀鳥好季節,灣區許多觀鳥點迎來人流高峰。廣東省林業局透露,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候鳥遷徙高峰季,廣東吸引大批候鳥落腳「歇息」,估計將達到30萬隻以上。目前廣東也已建成101條「特色自然教育徑」,其中22條為專門的觀鳥主題特色自然教育徑,主要分布在廣州、深圳、珠海以及韶關等沿海濕地和粵北地區。該批觀鳥徑大部分免費向公眾開放,可「沉浸式」觀鳥自然教育體驗。

廣東吸引大批候鳥落腳「歇息」越冬,估計將達30萬隻以上,圖為黑臉琵鷺。
今年10月以來,黑臉琵鷺、白琵鷺、黑翅長腳鷸等大批候鳥陸續飛抵廣東,不少父母趁此機會帶小朋友到自然教育徑觀鳥。「這是我首次見到黑臉琵鷺,之前只在書裏和電視裏看到過牠們,沒想到牠們的嘴巴真的像個琵琶,臉也是黑黑的!」近日,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上森林自然教育徑」迎來了一群小小探索者,孩子們用專業觀鳥鏡觀察保護區裏的各種鳥類,上了一堂「沉浸式」觀鳥自然教育體驗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青少年學生在廣東的觀鳥自然教育徑「沉浸式」體驗。受訪者供圖
「目前廣東每一條『觀鳥自然教育徑』都設計了獨具特色的觀鳥體驗課程和『看、聽、聞、觸摸和互動』為一體的自然教育解說系統。借助專業觀鳥望遠鏡等公共觀鳥設施,滿足了公眾多角度、立體式觀察鳥類覓食、產卵繁殖等自然狀態下的行為習慣,從而達到認識鳥類、保護動物、享受自然的目的。」廣東省林業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廣東牛魚嘴原始生態風景區。受訪者供圖
(來源:大公報)
2022-12-09

当地时间12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

ToSun记者团发现,这一次利雅得哈利德国王国际机场停机坪上铺设的地毯是紫色的。而2016年1月习主席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时,当时铺设的地毯是红色的。如今,浅紫色的地毯在停机坪上显得浪漫、优雅又独特。而仪式地毯颜色的变化也反映出沙特国家发展思路的变化。这就带你去看。

监制丨申勇

策划丨沈忱 诸华 胡姝姝 何凌飞

记者丨沈忱

编导丨何新桐

包装丨胡淼 范博宇

统筹丨马亚阳 马超 石伟明

运营丨胥冰 潘彦琦

海报丨陈括 韩锐

责任编辑:王晓辉
2022-12-09
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即将举行,中阿关系发展迎来新的里程碑。此次峰会有哪些看点?又将为中阿双方,为当前面临能源困境、通胀加剧的世界带来什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牛新春在接受《蓝厅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峰会将进一步推动中阿关系提质升级,成为双方关系发展新的里程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从中阿双边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次峰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一个是在全球战略层次上,在事关我们中国的领土主权安全的重大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基本上每一次都是全力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当然在关系到阿拉伯国家的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我们中国也是基本上是百分之百,每次都是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所以这次肯定会在全球政治斗争这个层次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进一步要明确一些合作的方向和合作的目标。在地区问题上,对于中东众多安全问题,像叙利亚问题上、利比亚问题上、巴勒斯坦问题上,也门问题上,中国都提出了中国的立场、观点和解决的办法,这次峰会双方肯定会就地区问题达成一些协议。

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21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约33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7%。当前,对于将能源转型和经济转型作为两大发展基石的阿拉伯国家来说,此次峰会将使中阿具有互补性的合作进一步释放潜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阿拉伯国家作为全球最大的传统能源出口地,中国作为最大的传统能源的进口国,双方的利益是高度重叠的,所以这一方面可能会在这次的峰会期间,双方在长期的、稳定的能源供应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合作的意向,甚至会签署一些合作的备忘录是完全有可能的。在另外一个领域就是在新的太空、核能、互联网、通讯、风电这些新的科技领域,最近几年中国跟阿拉伯世界的合作也是比较密切的,那么也有可能在这一方面签署一些比较重要的投资或者合作的协定。

此外,国际问题专家指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尤其是与海湾国家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将为全球能源价格和能源供求市场的稳定带来积极正面作用。

首届中阿峰会推动中阿关系提质升级

阿拉伯国家联盟成立于1945年3月,总部设在埃及开罗,成员包括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沙特、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吉布提、索马里、科摩罗等22个国家。

2004年1月,中国和阿盟共同宣布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04年9月,中阿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阿盟总部召开,标志着中阿合作论坛正式启动。中阿合作论坛成员包括中国及阿盟22个成员国,宗旨是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经过18年的发展,论坛框架下已建立起部长级会议、高官会、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等17项合作机制。2020年7月,在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召开中阿峰会,并就构建命运共同体达成积极共识。

中阿峰会建立在中阿合作论坛的基础之上,是当前形势下中阿加强团结协作的战略抉择,将进一步推动中阿关系提质升级,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总台央视记者 孙岩峰 黄惠馨 黄达)

2022-12-09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沙特中文学习者代表,鼓励沙特青年学好中文,为增进中沙、中阿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指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你们通过学习中文和参加“汉语桥”交流项目,了解到丰富多彩、立体全面的中国,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当前,中国人民和沙特人民都在为实现各自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学习彼此的语言,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将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习近平强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一代是中沙、中阿友好的未来。希望同学们不负韶华、努力学习,为增进中沙、中阿人民友谊作出新的贡献。欢迎同学们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与中国青年增进相互理解、发展长久友谊,共同创造中沙、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近期,100多位来自沙特的青年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给习近平主席写信,分享学习中文的收获和感悟,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立志成为促进沙中友好的青年使者。

截至目前,中文已正式纳入沙特国民教育体系,共有9所大学建立中文相关专业,累计培训300多名本土教师,组织1100多名大学生参加“汉语桥”线上冬令营,支持1000多名大学生参加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在线研修班。

2022-12-09
当地时间12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沙特首都利雅得哈立德国王机场,受到沙方最高礼遇隆重欢迎。

习近平乘坐的专机进入沙特领空后,沙特空军4架战机升空护航。专机进入利雅得上空后,6架“沙特之鹰”礼宾护卫机随行伴飞。机场鸣放21响礼炮,礼宾护卫机在空中拉出象征中国国旗的红黄两色彩带。

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邀请,习近平主席将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监制丨申勇 全宇虹

摄影丨李晋

制作丨陈括 张晶 齐欢 马思遥

责任编辑:郭廷轩
2022-12-09

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2月7日至10日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我们为什么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中阿之间即将展开的这两场峰会为何备受瞩目?在当今世界深刻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中阿之间的合作有何重要意义……带着这些问题,大国外交最前线和您一起聊一聊!

监制丨申勇

策划丨史伟 刘会民 王鹏飞

记者丨邢彬 耿旭菲

顾问丨李绍先

摄像丨郭鸿

统筹丨马超 石伟明

2022-11-29
親子家庭製作完成警世鐘後合影(大公文匯網記者郭若溪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近日,中英街管理局組織轄區深港兩地親子家庭開展中英街「警世鐘」陶泥製作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參加活動的香港家長表示,通過泥塑活動,不僅體驗了勞動和創作之美,也讓孩子學習了毒品知識,更深刻了解了鴉片荼毒華夏的歷史,增加了大家的愛國熱情和國家民族認同感。

活動開始之前,禁毒社工先現場發放了禁毒折頁,並講解毒品知識。活動中,陶藝老師首先對中英街警世鐘的歷史文化進行了重點講解,《警世鐘銘》記述了中英街自鴉片戰爭後被割佔到回歸的百年變遷,以及中華民族從屈辱走向抗爭、崛起、復興的崢嶸歲月,通過解讀銘文的深刻意義,時刻告誡後人必須銘記歷史,發奮圖強。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小心翼翼地動手,通過搓、捏、拉、團、畫,把泥丕塑成理想的形狀。經過一次次不斷的嘗試,一團團普通的泥土被製作成了一個個充滿了文化內涵的警世鐘。孩子們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享受着成功的喜悅。
2022-11-29
溫馨瞬間訴說美麗鄉愁。(受訪者供圖)

(大公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作為廣東古縣,香山主要地域包括現中山市、珠海市、澳門特區,而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記者今天(28日)從中山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獲悉,中山市的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達100多萬人;為紀念香山建縣870年,目前向海外香山人徵集不一樣的香山故事照片,以溫馨瞬間訴說美麗鄉愁。

「『海外香山人祝賀香山建縣870年』海外徵集活動」由中山市歸國華僑聯合會、中山日報社主辦,向海外香山人徵集香山故事照片,包括反映海外中山人奮鬥故事、中山與世界文化交流、中山的發展變遷等主題的新舊相片。譬如,能反映香山文化、與其他海外城市交流的新老照片,包括具有香山文化歷史特色或印記的地標建築、雕塑、街貌、場景的照片等。投稿鏈接為https://huodong.zsnews.cn/huodong/2022/hwxszj2022/#/ ,徵集時間到今年12月8日截止。

據了解,中山市是著名的僑鄉,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100多萬人,分布在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多年來,一代又一代海外中山華人華僑用奮鬥的智慧和汗水,在海外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們的奮鬥故事也是華僑華人在外艱苦創業、愛國愛鄉、傳承文化的生動註腳。
2022-11-29
深圳市博士、博士後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合作簽約。(大公文匯網記者郭若溪攝)
(大公文匯網 記者 郭若溪)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學(籌)與香港理工大學聯合招收培養博士後項目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在深圳先進院舉行,現場向計划進站聯合培養的博士後候選人肖林霞頒發意向書。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魏建文、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高東春,簽約雙方高校相關人員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加簽約儀式。

此次深圳先進院/深理工與港理工聯合培養博士後的合作,開啟了港澳和內地聯合培養博士後的新模式,突破了以往由內地選派博士後赴港澳全程進行培養的模式,實行博士後在內地與香港雙城培養,實現博士後經歷兩地認可,有利於高效鏈接深港兩地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助推人才培養,深度服務深港兩地科技創新發展。

廣東省人力資源保障廳二級巡視員魏建文表示,深圳充分發揮政策環境優勢和毗鄰港澳區位優勢,率先啟動試點開展與港澳高校聯合培養博士後,為全國博士後制度作出全新嘗試和有益探索,實現了港澳和內地博士後制度對接,將進一步促進港澳青年人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推動深圳融入全球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提升深港澳產學研合作水平。

作為深圳市高層次人才的「儲備庫」,博士後群體在全市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近5年來,深圳博士後引進人數年均增長24%,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市在站博士後5098人,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全市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分站)、創新實踐基地、依託校本部招收單位,總數超過560家。2020年,綜合改革試點首批40條授權事項清單發布,賦予深圳對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分站的設立和撤銷權限,進一步提升了我市博士後引進、培養平台整體質量。截至目前,深圳市已評審通過了12家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分站,引進博士後人才32人。

當天,深圳市博士後聯誼會和深圳中科先進產業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還簽訂了《深圳市博士博士後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合作協議》。這是深圳市重點面向博士博士後的首支投資基金,是深圳市在推動博士後創新創業方面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投資+孵化」,激發博士博士後的創新潛能,釋放博士博士後的創業活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努力為深圳培育有科技原創力和未來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和產業。

「深圳市博士博士後創新創業投資基金」計劃總規模5億元人民幣,其中首期規模2億元人民幣。基金主要面向深圳市或有意向落戶深圳市的優秀博士博士後參與的創新創業項目,聚焦投資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新材料、等深圳市「20+8」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深圳市人力資源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探索創新博士後制度,推動其他流動站和具有獨立招收權限的設站單位與港澳高校緊密合作,聯合招收培養博士後,並配備相應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

2022-11-29
图:室内设计师们用不同的材质创作出传递内心态度的作品。

  广州国际设计周快将举行,观众可以于12月9日至12日在广州看到香港中生代室内设计师的创作。这一次,香港室内设计周通过香港、广州双城展览的方式,以展览、论坛、工作坊等活动,促进大湾区室内设计界的交流;与此同时,展示了香港充满生气的室内设计行业,分享崭新的室内设计概念,并加深大众对室内设计专业的认识。\大公报记者 颜 琨(文、图)

  香港的室内设计有多大的空间?狭小而逼仄的房屋里,设计师用巧思进行空间利用。除了住宅,学校、办公大厦、商场甚至公共空间,皆能看到他们的设计。在早前举行的香港室内设计周,就让记者见识到室内设计师的灵活多变。

  在第一届香港室内设计周(2021年),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向梁志天、林伟而、伍仲匡、关永权及张智强五位香港传奇室内设计师致敬的安排。主办方透过一系列展览,带领观众回顾他们的划时代经典之作和设计理念,并介绍作品背后的动人故事。

  “中生代”外闯见成绩

  到了今年,香港室内设计周则聚焦在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的“中生代”,邀请到ADO、ATDCL、In Situ & Partners、Kinney Chan & Associates、O&O STUDIO、Oft Interiors、PANORAMA Design Group、PplusP Designers、ROOM FIVE CONCEPT、Tiny-Huge Design十家设计公司,制作装置作品参展。

  作为难得的双城展览,香港室内设计周所展览的作品,还将参与广州国际设计周。在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会长潘鸿彬看来,香港和广州同为大湾区的城市,两地在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合作,非常密切。

  这一次的双城展览不但增进香港室内设计师与内地同业的合作和交流,并帮助香港业界发掘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巨大发展机遇。潘鸿彬认为,香港室内设计师的灵活性非常高。这一次的展览聚焦于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希望大家能看到更多不同的设计策略。

  “网红打卡”助力发展

  据他观察,“网红打卡”的流行推动了室内设计的发展。“很多人都会在IG、Facebook、朋友圈里打卡,那么,被打卡的空间就必须设计得漂亮,这样才有吸引力。”

  原来,市场风向的转变让不少餐厅在筹备过程中,会给室内设计师更多网红餐厅图片作为参考,这也意味着设计师所做的东西要有一定水准,并在预算的范围内尽可能设计得“漂亮”。潘鸿彬说:“我觉得,这样就很自然地提升了大家的水平和审美观。”

  针对住宅建筑,因为香港的住房价格高昂且空间狭小,如何让空间看起来更大、如何实现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对于香港室内设计师来说,每一次项目都是一次锻炼。

  有限的空间让香港的室内设计师面临不少挑战,潘鸿彬仍觉得要探索出“香港风格”。“我觉得香港作品反而是多变的,无论灵活度还是复合型,香港设计师可以在一个有限空间内缔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2022-11-29
(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東莞報道)卡塔爾世界盃賽事正如火如荼進行中,本屆世界盃吉祥物拉伊卜(La'eeb)也火出了圈。原型為阿拉伯傳統頭巾的拉伊卜,線條簡約,張開雙翼時活像一張白布。拉伊卜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技藝高超的球員」,它靈動輕盈恰如球場上自由奔跑的足球運動員,猶如阿拉伯童話的飛毯,寓意着帶領所有人享受足球的快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拉伊卜手辦有着「東莞血統」,從設計、3D建模、打樣到生產等環節均來自東莞本土產業鏈。在灣區供應鏈的強力加持下,從全球30多家企業中脫穎而出的東莞團隊,歷經8次工藝改良,最終完成了拉伊卜從平面到立體手辦的轉變,得到世界盃組委會的稱讚。

吉祥物拉伊卜造型簡潔、線條流暢、文化內涵豐富,使其成為吉祥物設計中「做減法」的優秀案例。但對於剛接到拉伊卜平面設計圖紙的陳雷剛團隊來說,這個簡約的形象卻成開發的最大困難。「在我們這一行,越簡單的東西就越難呈現。」廣東車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雷剛說道。

首先,拉伊卜無手無腳,讓毛絨玩具「站起來」就是個難題;其次,它豐富的褶皺、富有動感的標準姿勢造型,對玩具建模和毛絨工藝而言更是挑戰巨大。自2020年做出第一版樣品,車車文化設計的拉伊卜共經歷了8個版本的改動。從最初披着頭巾、張開雙手的圓球,到為了固定飛翔形態而做的填充玩偶,再到把足球縫在身上以凸顯身份的版本,每一代樣品都在工藝和設計上大刀闊斧地改進。

莞企擊敗全球30餘對手

卡塔爾世界盃組委會對吉祥物的面部表情和姿勢細節要求嚴格。車車文化在南城的辦公室經常燈火通明,陳雷剛和團隊十多名同事在這裏通宵開會討論設計稿。「我們一有新想法,就去和工廠溝通修改,不斷嘗試。」經過一版版的修改,車車文化團隊最終決定讓拉伊卜的面部更加立體。「最後我們決定在玩具內部加裝小布袋,充入棉花拉緊之後,拉伊卜就有鼻子。」記者看到,比起第七版,第八版的拉伊卜手辦明顯鼻樑更挺了,更貼合設計圖紙所展現的神態。

最終,在全球30餘個廠家的競爭中,有鼻子的「東莞籍」拉伊卜奪得頭籌,得到組委會的認可。陳雷剛拿出組委會的正式授權通知書時,眼神仍然難掩激動。據說,這個代表了卡塔爾國家形象的吉祥物手辦,最終由卡塔爾國王塔米姆親自驗收批准。

開幕當天仍追加訂單

陳雷剛是一名球迷,在電視上看賽事直播時,看到鏡頭掃到抱着拉伊卜手辦的觀眾時,他內心十分激動:「『中國製造』的身影在世界盃越來越耀眼了,我們很榮幸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此次,廣東元素在眾多世界盃的「中國製造」裏很是顯眼。陳雷剛認為,這離不開東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強大的供應鏈。他透露了一個生產拉伊卜的小插曲。「開幕式當天,放在觀眾席座椅上的套手版的拉伊卜玩偶也是我們生產的。那是一個臨時的追加任務。我們下午五點接到追加需求,和供應鏈的工廠溝通,最終晚上11點的時候,我們的樣板的就出來了,這是東莞製造的優勢,也是大灣區製造無可比擬的優勢。」

莞企連續8年生產「大力神盃」

在2022卡塔爾世界盃開幕前一天凌晨,東莞萬江區萬新興工業區的一個車間依然燈火通明,員工們馬不停蹄地將今年最後一批世界盃周邊產品發出去。一個個金光奪目的「大力神盃」被精心地包裝好,從東莞走向全球。這家低調的企業─東莞瑋光禮品有限公司(簡稱「瑋光禮品」)已經連續28年獲得FIFA世界盃足球賽官方商品全球經銷、製造、授權資格,是連續八屆取得「大力神盃」生產授權的世界盃「元老級」企業。

瑋光禮品國際事業部經理黃鈺閔表示,每逢有世界性體育賽事,都是工廠最忙碌的時候,「從去年10月開始接單生產,一整年訂單都沒斷過。主要是出口到本屆世界盃主辦國卡塔爾以及周邊中東地區。上屆世界盃我們銷售額在2億元左右,預估卡塔爾世界盃的銷售額會有大幅增長。」黃鈺閔補充道。

本屆世界盃的紀念品中,東莞瑋光公司還研發出了兩款專利產品,一款是足球拼圖徽章,另一款是充電適配器。他表示:「最受關注的限量款『大力神盃』與往年有別,採用鑄造銅搭配水晶底座,整體設計充滿中東風情。」黃鈺閔介紹,在水晶底座的製作上,採用鑽石切割的手法,來襯托金盃的高級。

世界盃背後的灣區製造

責任編輯: 許宣白
用戶頭像
發表評論...
2022-11-18
(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1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曼谷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习近平指出,今年,中日双方共同纪念了邦交正常化50周年。50年来,双方先后达成4个政治文件和一系列重要共识,各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给两国人民带来重要福祉,也促进了地区和平、发展、繁荣。中日互为近邻,同为亚洲和世界重要国家,拥有很多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变,也不会变。中方愿同日方一道,从战略高度把握好两国关系大方向,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习近平强调,双方应该以诚相待、以信相交,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总结汲取历史经验,客观理性看待彼此发展,将“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体现到政策中去。历史、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涉及两国关系政治基础和基本信义,必须重信守诺、妥善处之。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接受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干涉中国内政。

习近平强调,中日两国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增信释疑。在海洋和领土争端问题上,要恪守已经达成的原则共识,拿出政治智慧和担当妥善管控分歧。双方要继续发挥地理相近、人文相通的独特优势,开展政府、政党、议会、地方等各渠道交往交流,尤其要着眼长远,积极开展青少年交流,塑造相互客观积极认知,促进民心相通。

习近平指出,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很高,要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财政金融、医疗养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等方面加强对话合作,实现更高水平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两国应该着眼各自长远利益和地区共同利益,坚持战略自主、睦邻善邻,抵制冲突对抗,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共同把亚洲发展好、建设好,应对全球性挑战。

岸田文雄表示,去年10月我们成功通话,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日中关系达成一致。目前,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正在逐步恢复。日中作为近邻,互不构成威胁,需要也应该和平共处。日本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中国,反之也同样。日方欢迎中国通过自身发展为世界作出积极贡献。日中合作拥有很大潜力,两国对地区和全球和平繁荣负有重要责任,日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实现日中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在台湾问题上,日方在日中联合声明中做出的承诺没有丝毫变化。我愿同中方加强对话沟通,共同引领日中关系的正确方向。

双方一致同意,保持高层交往和对话沟通,增进政治互信,推进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加强国际地区事务协调合作,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稳定和建设性的中日关系。

丁薛祥、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会见。
2022-11-18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泰国曼谷,巴育总理和夫人及泰国高级官员专程前往机场迎接。

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

记者丨史伟 杨紫童 杨探骊

摄像丨钟锐 范一鸣 刘岳

责任编辑:王丹妮
2022-11-18
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在巴厘岛会见印尼总统夫人伊莉亚娜。

其间,身着民族服装的巴厘岛乌达雅纳大学旅游孔子学院学生用中文演唱了印尼歌曲《美丽的梭罗河》。彭丽媛称赞学生们:“希望你们学会中文之后,能够到中国去走一走看看,加强我们中国和印尼两国人民的友谊。”

监制丨申勇

记者丨王哈男 邢彬 杨立峰
2022-11-18

(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1月1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开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印尼当地民众身着盛装,用中文说着“再见、谢谢”,夹道欢送。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2022-11-17
在香港大角咀诗歌舞街有一栋低调的四层楼建筑,这里是深水埗街坊们再熟悉不过的鲜鱼行学校。

  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周边的香港基层家庭,勤奋是这些孩子的普遍特点。“身体力行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统”,即使遭遇暴雨,校长施志劲依然早上七点开始守候在校门口,撑伞迎接家长和孩子们。“‘爱国’听起来很宏大,但其实都是由日常的一言一行汇聚而成。”

  孩子们上课后,施志劲才回到办公室,一边擦拭被雨水打湿的衬衫,一边与南方报业记者“闲聊”。日前,在接受南方网记者采访时,谈及香港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推行,他言语间的神态就像11年前那样坚定。

  2011年5月,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为中小学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而编写了《德育及国民教育课程指引(小一至中六)咨询稿》,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国民教育内容,持续并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与国民素质。

  2012年4月,香港教育局发布了《德育及公民教育指引》,提出在中小学课程中设立“德育及公民教育科”。提议一出,香港社会开始出现“反弹”。别有用心的人危言耸听,声称国民教育是“洗脑”,“反国教”的声音一时此起彼伏。

  2012年10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在压力下宣布搁置课程指引,但学校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开展相关课程。“我和时任校长坚持认为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将祖国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10月19日,施志劲按照原计划开授全港第一堂德育及国民教育课。

  “让香港年轻一代加深对祖国的情感和身份认同是我那么多年一直坚持做的事。”施志劲说,从一堂课到“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推行,再到全港中小学每日升挂国旗,香港的“国民教育”在这十年也经历深刻变革,新一代香港青年与祖国的连接也变得越发紧密。

  全港第一节国教课教国歌、国旗

  “2011年《德育及国民教育课程指引(小一至中六)咨询稿》出来的时候,社会并没有太大的反弹。”香港鲜鱼行学校的校长室在二楼,就挨着楼梯口,施志劲向南方报业记者娓娓而谈十多年前的情景,直到2012年4月,香港教育局发布《德育及公民教育指引》,提出在中小学课程中设立“德育及公民教育科”时,社会上开始关注这个学科在新学年的推进情况。

  特区政府连办三场相关研讨会,希望与教育界和公众探讨国民教育在香港的重要性。时任鲜鱼行学校副校长的施志劲,一场不落地听完了,还认真研读了该指引。“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个课程‘洗脑’”,施志劲回忆说,“但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真正的中国。”

  于是,当特区政府在压力下宣布搁置课程指引后,施志劲亲自设置课程框架,决定从自然国情、人文国情、历史国情和当代国情等方面教授学生。学生每学期上8节连堂国教课,具体课程内容由校内每位老师先自行取材,然后再与同级班主任共同备课决定。

  2012年10月19日,由施校长亲自教授的香港第一节德育及国民教育课开课。当时学生只有32人,但到场旁听的记者和家长人数大概是学生的三倍。“光摄影摄像镜头就有30多个。”施志劲说,“同事问我紧张吗?我说不紧张,我上的是国旗和国歌课,我讲这些怎么会紧张?”

  记者:2011年特区政府就已经部署把“国民教育”单独成科。当时情形怎样?

  施志劲:2011年5月,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为中小学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而编写了《德育及国民教育课程指引(小一至中六)咨询稿》,当中提出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与国民素质。其实之前特首的施政报告已经有提过“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独立成科,所以这个咨询稿出来的时候,社会并没有太大的反弹。

  记者:什么时候出现反对声?

  施志劲:2012年5月教育局出了一本《德育及国民教育课程指引》,提出把“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列入中小学必修课,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筹备课程。我去香港图书馆听了三场研讨会,回来以后我就和校长商量,要怎样将这一科加入到课程当中、怎样教学。后来,香港国民教育中心向全港中小学派发《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育手册》,里面谈了中国几十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加深香港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会上的反对声音就突然变得强烈,说“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是“洗脑”,反对该学科设置。所以最后2012年全香港只有六七间学校开了这个课程,我们是其中一间。

  记者:那鲜鱼行学校为何仍坚持开授国民教育课程?

  施志劲:我和梁校长(梁纪昌)当时一致认为,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教我们自己的历史,为什么不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祖国的事,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孩子们必须了解的知识。所以即使遇到那么大阻力我们都决定照做,虽然很难做,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做。

  我们还决定一件事,不找专门的人去教这科,而是学校每个老师都需要教这一科。因为我们需要统一老师们对这个课程的看法,让他们都承担起责任。如果只是一部分人教很容易出问题。我们还开放了家长观课的通道,让家长们知道我们上课的内容,我们不是乱教。他们有什么建议也可以反馈。所以当时家长们很踊跃报名,一下子都预约满了。

  记者:当时有没有家长反对?

  施志劲:我写完课程的第一个框架后,就去找校友会、家长会主席,听听他们的意见,也让他们去和家长、校友去解释。所以当学校正式做的时候,是没有家长或者校友来反对的。大家都很支持,觉得应该要做这件事。那时外面总是在说“洗脑”什么的,我们告诉他们不是的,而且很清晰地告诉他们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必要性,“我们是中国人,没理由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把一些观点告知他们,他们是能理解、会支持的,因为他们知道你不是要害他们的孩子。

  记者:您顶着压力开授了全港第一节德育及国民教育课,您这节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施志劲:当时上的是“国旗与国歌”。我告诉孩子们中国国旗代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背后蕴藏着我们国家的历史,要懂得尊重我们的国旗和国歌。时任校长梁纪昌强调,教育是情的教育,要教会小朋友尊重国旗、国歌,增进他们的爱国之情。

  在艰难的环境,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走进鲜鱼行学校,不同楼层的楼道内陈列着精心布置的国民教育科普知识展板和学生画作。施志劲向记者介绍,学校还开发了电子版互动教学答题程序,获得一定分数后可以赢取奖励,这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十年过去,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已经成为鲜鱼行学校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还与时俱进地加入了《港区国安法》等相关内容。“国民教育的内容会涉及《基本法》、人权、法治等,但我们的教学设计很生动贴地,并不艰深枯燥。”

  值得一提的是,这所没有操场的小学在过往数十年来,唯一的旗杆只能耸立在没有围栏的天台上。一年多前,学校在礼堂安装了一支流动旗杆后,学生们终于能在校园里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不仅鲜鱼行学校,2022年1月1日起,全港中小学及特殊学校在每个上课日都升挂国旗,每周还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爱国者治港”“身份认同”“爱国爱港”的理念正渐渐深入孩子们的心。

  记者:“国民教育”在没有先例参考的情况下如何备课?

  施志劲:我们自己写课程。包括参考各种书籍、其他学科的设计,比如德育、生命教育主题的课程,研究怎样嵌入国民教育课程。针对低年级小朋友,我更多会教授简单的中国历史等一些基础性内容;针对高年级小朋友,我会结合当今时事议题,先教思考方法,再将我们要讲的知识融入具体事件,让他们讨论,请他们讲不同的看法。

  记者:十年过去,课程的内容有修改吗?

  施志劲:是需要不断修改的。迄今为止我已经改了五次课程框架,将新出现的课题加进去,比如现在最新版本我有加入《香港国安法》相关内容;以前说要遵守规矩,现在说守法、法治;以前讨论伟人的时候会说屈原、孔子,现在会加入当代的伟人,如有的班就选了袁隆平。我们的课题都是由班主任和我沟通,告诉我他们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保证他们不讲错。

  除了课本知识,我们还加入了参观立法会等外出拓展的活动,疫情期间,我们就通过线上互动的形式进行远程参观和了解。此外,疫情之前我们每年都会去内地的姊妹学校进行交流。回来后,很多学生对内地有了更新的印象、更深的感悟。

  记者:2012年前后,全港只有六七所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升国旗的学校也不多。现在“国民教育”已在全港推广普及,我们也能在各中小学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施志劲:是的。我刚开始做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时候,只是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有责任讲这个课,但还没有那么强烈地想要推广这个课程。但近几年,尤其是2019年“修例风波”发生后,我的价值观改变了很多。“修例风波”发生时,我看到国旗国徽被玷污、在学校周围的花圃拾到螺丝刀、汽油弹之类的危险物品等,我感到特别心痛,忍不住想如何让更多香港年轻一代认识自己的祖国,找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试想一下,如果香港不好、国家不好,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过得好。因此,我决定加入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一起发声,也更积极教育学生们要服务社会,回馈社会,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好。

  事实上,现在国民教育在香港中小学校也得到越来越大的推广,全港中小学校也升起了五星红旗。

  记者:学校的礼堂内有一支室内旗杆,是您特别订制的吗?

  施志劲:学校原本只有天台那支真正的旗杆,但天台地方不平整,也没有围栏,上去升旗很危险,所以过去只有我和几名男校工上天台升国旗。但我想让学生每周都能参加升旗仪式,都能看到五星红旗伴着国歌缓缓上升至旗杆顶端,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更容易形成一种身份认同。

  后来有一次接受媒体访问时,我提到想要一支流动旗杆。报道刊发后,香港升旗队总会赠送了学校这支流动旗杆。我们把它放在学校礼堂,即使受疫情影响,学生们也能在教室通过视频直播,观看升旗仪式。我自己也会继续爬上天台同时升旗。

  上天台升旗艰难吗?当然难,但我要向学生示范:在艰难的环境,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

施志劲帮助学生收归作业

  温情,是记者对鲜鱼行学校最直接的感受。

  施志劲所在的“校长办公室”大门时常敞开,学生们可以直接走进他的办公室,跟他诉说各种喜悦和烦恼,多数谈话都是轻松、自然的。空闲时,施志劲还会翻开厚厚的记事本,记录下每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变化。

  访问中,施志劲频繁提及品德及价值观教育。“成绩我固然重视,但更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我告诉学生们要懂得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爱国听起来是个很宏大的词汇,但其实都是由日常的一言一行汇聚而成的。”他说。

  记者:您加入鲜鱼行学校多长时间了?

  施志劲:我是1996年10月加入鲜鱼行学校的,到现在已经26年了。

  记者:这些年您在鲜鱼行学校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施志劲:其实我在工作态度、沟通、管理各方面都学到很多东西。我记得我刚来学校的时候,很勤奋,一直都没有放过暑假。很多工作经验不是我在日常课堂上学来的,就是在暑假期间做行政工作的时候慢慢积累的。我很感谢好的上司、好的环境让我得到磨练。比如,2011年准备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时候,我是副校长,主要处理学校对内的事务,梁校长非常信任我,给我很大自由,包括怎样设计课程、培训老师、与家长及校友沟通,以及怎样面对反对的声音等,我都要通盘考虑。正是有了各种锻炼,我在2015年接任校长时,就比较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事项。

  记者:在您心中,教育的初衷是什么?

  施志劲:我们的校训就可以很好地诠释:朴、诚、勇、毅。怎样去理解这四个字呢?我刚做校长的时候,香港社会撕裂得很严重。我希望能在这种氛围中找到一点共识,让学生们能明确一些价值观。我觉得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要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

  我固然重视成绩,但是我更加重视品德。有的学生读书成绩未必很好,但他懂得孝顺父母,懂得为社会服务;有的基层学生,可能经济条件没有那么宽裕,但不代表他不能为社会作贡献,这些都是教育的初心。

  记者:您觉得鲜鱼行学校最特别的地方在哪呢?

  施志劲:应该是温情和人情味。学校虽然不大,但我们觉得所有事都要为学生做得好一点。我们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和家长的关系都很紧密。因为我始终觉得我们不是一般的学校,我也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校长。学生有什么需求,我都会尽量帮到他们。在课堂之外,我也会身体力行参加社会工作、公益服务,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

  记者:您对学校的未来还有怎样的憧憬?

  施志劲:我希望未来能有一间更大的校舍,能有个操场。在大操场可以树立起真正的旗杆,不是现在这样的一个流动旗杆。我觉得现在学生的活动空间还不够,特别是我有些SEN(有特殊教育需要的)的学生,有大一点的环境能让他们跑跑跳跳,对他们的成长学习是有益处的。我始终觉得,在操场上有国旗飘扬的感觉一定很好。

  策划:侯小军 张纯青

  统筹:赵杨 胡念飞 谢苗枫

  协调:区小鸣 王勇幸 陈彧 秦少龙

  撰稿:张诗雨

  拍摄:张诗雨 李乔新

  剪辑:秦少龙 张诗雨
2022-11-17
当地时间16日下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以“发展”为关键词,提出二十国集团成员要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得到广泛共鸣。峰会通过的宣言体现了中方相关主张,并重申就再次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开展合作的承诺,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汇聚了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从2013年起,习近平主席连续出席或主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就推动二十国集团合作、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等提出中国主张。在这次巴厘岛峰会上,习主席强调:“二十国集团成员都是世界和地区大国,应该体现大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为各国谋发展,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进步。”

当前,百年变局叠加新冠疫情,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7%,较7月预测值降低了0.2个百分点。压力之下,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将主题定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反映了人们的共同期盼。习主席的呼吁,说出了人们的共同心声。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促进复苏的核心动力。当前形势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主张。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习主席提出的三点主张非常及时而且重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为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印尼有句谚语: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团结就是力量,分裂没有出路。美西方个别国家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只会阻碍全球发展和人类进步。习主席倡导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意味着各国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而不应该封闭排他。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认为,中国注重从更加全球化、更具包容性的角度解决问题,受到国际社会信赖。


“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每个国家都想过上好日子,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习近平主席倡导推动 “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 ,意味着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在这方面,中国一直身体力行。2021年9月习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一年多来,中国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进这一倡议,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新助力。16日,雅万高铁试验运行取得圆满成功,即将成为国际互联互通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又一见证。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激进“加息潮”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冲击。习主席倡导“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提出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强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要减少货币政策调整的负面外溢效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中方表示“支持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这一主张将增强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关切,提升多边体制中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峰会宣言也承诺将继续支持发展中国家,帮助他们应对全球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粮食、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对这个问题,习近平主席剖析了根源,并给出了解决之道。“构建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坚决反对将粮食、能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等建议,都着眼于促进全球粮食、能源供应链畅通。峰会宣言承诺采取行动维护粮食和能源安全,支持市场稳定,缓解物价高企的影响。


挑战前所未有,但总有应对的办法。就在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这对人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全球经济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发展问题”,二十国集团采取切实、精准、迅速和必要的行动至关重要。巴厘岛峰会传出的“中国声音”将再一次凝聚共识、引领全球发展。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有力推动“共同复苏、强劲复苏”。


(国际锐评评论员)
2022-11-17
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4日下午,由美方提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了面对面会晤。在三个多小时内,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看法,并取得多项共识,为中美关系把舵定向。总体看,这次会晤达到了深入沟通、明确意图、划清红线、防止冲突、指明方向、探讨合作的预期目的。国际舆论普遍评价积极。

这是中美元首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拜登总统执政后两位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还是中美各自完成今年国内重大议程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互动,受到全球高度关注。从会晤开始前两国元首面带微笑握手合影,到会晤时长超过事先商定的时间,不少细节表明,本次会晤既是两国元首交往的延续,也预示着一个新的起点。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美领导人展现了改善双边关系的意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本次会晤让中美紧张的双边关系得到缓和。

当前,中美关系之所以陷入建交以来的低谷,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对华认知出了问题。从将中国定性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到对华发动贸易战、科技战,人为“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再到拉帮结派搞围堵中国的“小圈子”,美方的错误做法导致中美关系偏离正轨、迷失方向。这也是为何习主席在会晤中强调,中美双方需要本着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探讨新时期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找到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同时,习主席介绍了中共二十大的主要成果和重大意义,强调中国党和政府的内外政策公开透明,战略意图光明磊落,保持高度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从来不寻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不干涉美国内政,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拜登总统在会晤时表示,一个稳定和发展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的利益。美中应向世界展示,双方能够管控分歧,避免由于误判或激烈竞争导致滑向冲突对抗。

什么是中美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习近平主席此前提出,中美应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一次,习主席进行了更加细致的阐述。比如,强调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双方应该正确看待对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确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当前形势下,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共同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这些论断来自于中美建交40多年的宝贵经验,体现了一位大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精准把脉与战略洞见,为中美关系摆脱当前困境提供了战略指引。


中美元首会晤开始前的现场。 总台记者石丞拍摄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些政治人物声称要为中美关系加装“护栏”。实际上,这个“护栏”在中美建交之初就存在。在这次会晤中,习主席强调,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是双方管控矛盾分歧、防止对抗冲突的关键,也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防护和安全网。

这其中,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次会晤当中,习主席再次明确了这点。拜登总统重申了此前“四不一无意”立场,并且进行了扩展,加入了美方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的表态。中国有句古话,叫“行胜于言”。美方的承诺清单越拉越长,行动也必须得跟上,而不能继续说一套、做一套。

当今世界很不太平。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加强合作对两国和世界都是好事。在这次会晤中,中美就一些问题取得了共识。比如,两国元首同意,双方外交团队、财金团队保持战略沟通和对话协调;同意共同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等。两国元首还同意继续保持经常性联系。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认为,本次会晤展现出中美元首寻求加强沟通、共同商讨解决双边和重大全球性问题的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增加了信心和希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在中美关系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节点,这场元首会晤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双方需切实跟进和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特别是美方要把拜登总统的承诺落到实处,与中国一道推动中美关系向上提升,让世界看到一个大国应有的诚意与担当。

(国际锐评评论员)
2022-11-15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在巴厘岛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

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

记者丨史伟 王晓东

摄像丨张宇

责任编辑:杨亚澜
2022-11-15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习近平说:“我愿同总统先生就中美关系的战略性问题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一如既往地坦诚深入交换看法,我也期待同总统先生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拜登说:“我们有责任展现中美之间有能力管控分歧,避免竞争变为冲突,并在紧迫的全球性问题上设法开展合作。习近平主席,我期待着如从前那样持续的、开放的、坦诚的对话。”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4822482280764952369&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6600c02d-fa1b-423f-8c9d-9afd86f0ff03


监制丨申勇

记者丨王鹏飞 邢彬

摄像丨李铮 马亚阳 李辉 段德文 张宇 程铖 石丞

录音丨袁津江 陈宇

责任编辑:温焌意
2022-11-15

(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地时间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努拉莱伊国际机场。应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佐科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4日至17日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

在习近平主席抵达巴厘岛前,当地的欢迎群众和记者们早早就位,这其中就有“大国外交最前线”的记者。从入冬的北京到“四季如夏”的巴厘岛,据说“热”的不仅是巴厘岛的天气,还有现场的气氛!想知道康辉的巴厘岛初印象吗?伽美兰、“朋德舞”......这些都是什么?一起跟着康辉去抵达现场看一看吧。

监制丨申勇

记者丨卢心雨 潘毅

摄像丨王哈男 段德文 杨立峰 耿小龙

统筹丨马亚阳 李铮 王鹏飞

责任编辑:赵汗青
2022-11-15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习近平指出,中美两国从接触、建交走到今天,历经50多年风风雨雨,有得也有失,有经验也有教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局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我们作为中美两个大国的领导人,要起到把舵定向的作用,应该为两国关系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中美关系向上提升。政治家要思考和明确本国的发展方向,也要思考和明确同他国、同世界的相处之道。

习近平强调,当前,时代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我们关心,世界各国都关心。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美处理好彼此关系。我们今天的会晤举世瞩目。我们应该同各国一道,为世界和平增强希望,为全球稳定增加信心,为共同发展增添动力。我愿同总统先生就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一如既往地坦诚深入交换看法。我也期待同总统先生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

记者丨史伟 王晓东 张宇
2022-11-15

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在印尼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双边会见。现场是怎样的?大国外交最前线的记者耿旭菲带您走进中美元首会晤现场!

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

策划丨史伟 沈忱 王鹏飞

记者丨邢彬 耿旭菲 李增仁 杨紫童

制片丨马亚阳

摄像丨李辉 张宇 程铖 石丞 韩锐 曹亚星 刘琦

责任编辑:孙琳萱
2022-11-15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巴厘岛中国代表团驻地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9527292345760079309&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97622478-8512-4d69-a30b-9bba88da8ec2


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
2022-11-15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即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印尼巴厘省省长考斯特表示,目前,峰会的会议场地、媒体中心等均已准备就绪,期待峰会顺利举行。

总台记者 何治锦:在我背后就是本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主题雕塑。这个雕塑由印尼国旗的红白两个主色组成,设计灵感来自印尼皮影文化以及印尼蜡染图案,红色的树叶外形象征茁壮生长的植物,也体现出本届峰会“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主题。

为保证峰会顺利召开,印尼政府制定了严格有序的卫生检疫步骤。印尼政府投入了1000多辆电动汽车作为会务主要交通工具,展示印尼为减少碳排放作出的努力。

随着会期临近,机场主干道到主会场地区,印尼国旗红白色调构成的峰会会标标识随处可见,巴厘岛已经全面进入G20时间。

印尼巴厘省省长 考斯特:我想借此机会表示,巴厘岛已准备好举行G20峰会。我代表巴厘省政府、巴厘岛人民,欢迎将在巴厘岛出席峰会的国家元首和代表,特别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欢迎来到巴厘岛。

责任编辑:安颖琪
2022-11-15

(央视新闻客)应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佐科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4日至17日赴印尼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印尼将今年峰会的主题定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并提出聚焦全球健康、数字转型和能源转型、应对能源和粮食危机等重要议题。

时政Vlogger有机会在峰会开始前提前走进会场,一起跟随我们的镜头,在椰林大海边,探秘峰会现场的准备情况吧!

监制丨申勇

策划丨沈忱 诸华 胡姝姝 何凌飞

记者丨耿旭菲 李增仁

编导丨何新桐

统筹丨马亚阳 马超 王萌萌
2022-11-11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走出一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数字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向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和共同福祉,深刻阐述了信息技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鲜明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促全球数字发展的真诚愿望,明确提出了把握数字化机遇、迎接挑战的理念主张,为深化数字领域交流合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在中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在惠民便民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网络空间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互联网平台运营不断规范,网络空间日益清朗……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数字产业为中国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把握数字化、用好互联网,有助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另一方面,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网络霸权主义构成新威胁,网络空间冲突对抗风险上升。各方都应利用好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平台,汇聚共识、凝聚力量,把互联网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聚焦现实热点、洞察未来趋势,为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发展方向。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习主席指出:“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各国应相互尊重网络主权,尊重他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治理模式和平等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权利,不搞网络霸权;应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促进不同制度、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在网络空间包容性发展;应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强战略互信,及时共享网络威胁信息,有效协调处置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合作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与安全;应加强沟通交流,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使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同在地球村,人类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坚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

央视评论员
2022-11-11

  “我始终相信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一定能再创辉煌”

  “中共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一国两制’是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我觉得这为香港提供了最大的信心保证。”近日,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位于金钟太古广场的新办公室接受了南方报业记者独家专访,这也是她卸任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金钟,位于湾仔以西、中环以东,一边是政府总部、立法会综合大楼、高等法院林立,一边是银行、写字楼和奢侈品牌汇集,形成了香港的政治中心及核心商业区,是香港活力与繁荣的有力证明,也是向世界彰显“一国两制”成功的中国名片。

  2017年7月1日,丽日和风,维多利亚港波光粼粼,香港特区迎来了自己的“成年礼”。9时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维港之畔的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林郑月娥宣誓就任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致辞中,她自信笃定:“此刻我怀着谦卑的心情,接受我人生中的最大荣耀,并准备好应对我公务生涯中的最大挑战。”

  尽管早有准备,但两年后的“修例风波”仍然令林郑月娥始料未及。“没想到甚至出现了危害国家安全,挑战政权的极其严峻局面。”她说,“但既然我承诺为香港这艘船护航,我就不会逃跑。”

  “希望是一个社会向前的动力,而信心就是希望的基础。我始终相信在‘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下,只要我们认准方向,团结一致,香港一定可以再创辉煌。”

  2022年6月30日,这位香港回归祖国以来首位女性行政长官任期结束,与丈夫一起搬离礼宾府,从政府的“热厨房”回归到家庭的“热厨房”,鲜再出现于公众视野。至于坊间对她“下一步什么岗位”“香港没有房产住哪里”“资产被美国制裁怎么办”的讨论,林郑月娥往往一笑而过,极少回应,专心致志地做回“林太”。

  “感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邀请,尤其这系列采访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很有意义。”以灵动的蓝瓷丝巾搭配一袭藏蓝色长裙,卸下“特首”重担的林郑月娥比一年前接受南方报业专访时明显轻快很多,她笑着说,“我退下来已经三个多月,这次是第一次接受传媒访问,可能有些生疏。”

  “50年不变、51年就变”的担忧一扫而空

  “中共二十大报告在总结‘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经验等基础上,明确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相信这会在香港本地及国际社会产生积极作用。”林郑月娥说,二十大报告在第一部分将香港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与抗击新冠疫情等挑战并列,既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重视,又说明中央在“修例风波”后拨乱反正的举措对香港和国家均具重大意义,是“一国两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林郑月娥1980年加入香港公务员队伍,其后于多个部门工作,尤其是1996年出任副库务司,负责向各方解释由中英双方共同编制的“过渡预算案”,切身经历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全过程。

  “以前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一国两制’是一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好方案,但现在看,‘一国两制’是一个既符合国家及香港发展根本利益,又可以保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在40多年的工作中,林郑月娥对“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发展有着深刻的体会,“就像习近平主席曾说的‘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必须长期坚持。您如何理解?

  林郑月娥:“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它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已取得全世界公认的成绩。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七一”讲话中强调,“‘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这就将一些人所谓“50年不变、51年就变”的担忧一扫而空。二十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了这一信息,我觉得这为香港发展提供了最大的信心保证。所以,既有制度的保证,又有信心的保证,再加上讲这句话并作出保证的是一个有制度优势且奋斗了一百多年的中国共产党,我觉得更加有说服力。

  记者:您有着42年的公务生涯,您认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如何推进的?

  林郑月娥:香港回归祖国的25年,是“一国两制”从创造性构想变成生动现实的25年。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自身特色和优势得以保持,香港居民享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这期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就像一棵幼苗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

  不可否认,“一国两制”是一个开创性的事业,是前无古人且无先例可循的事业,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我(任职特首)这五年就出现了很多新问题。第一,香港仍未为基本法第23条立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制度仍未完善;第二,香港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需要加强;第三,凡是遇到一些政治及法律的问题,香港社会很难达到一个共识;第四,香港经济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传统优势被削弱、新兴产业又未冒起;第五,土地住房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民生问题。

  但是再困难、再棘手的情况,我始终相信在“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下,只要我们认准方向,团结一致,香港一定可以再创辉煌。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到完善选举制度,这一套“组合拳”下来,香港社会也开始明白并接受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全面管治权。唯有将全面管治权同“一国”的概念坚固下来,我们才能有效行使高度自治权并发挥“两制”的独特优势。

  所以我认为,过去这五年也是香港深度探索“一国两制”实践的过程。

  止暴制乱,“中央支持是最重要力量来源”

  2018年2月,香港居民陈同佳涉嫌在台湾杀害女友后潜逃回港。因港台之间没有签订刑事司法协助安排和移交逃犯协议,陈无法被移交至案发地台湾受审。为维护法治与公义,堵住法律漏洞,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

  然而,香港反对派和激进势力“盯”上了这个机会,自2019年6月起推动各种激进抗争。在特区政府多次表示修例工作已彻底停止后,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变本加厉策动暴力且不断升级,挑战国家主权和“一国两制”原则底线。

  香港,陷入了回归以来最为严峻的困局。

  “我仍然相信,当日去履行一个国际义务并防止香港变为逃犯天堂的决定是正确的。”回想那段至暗时刻,林郑月娥神情严肃,“但在那个时间、那些负面因素之下,则爆发了那一场风暴。”

  面对重大风险挑战,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此制定相关法律。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香港国安法,当晚11时,特区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即日刊宪生效。

  “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实施,对香港迅速止暴制乱、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实现由乱到治的历史性转折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最前线的“指挥官”,林郑月娥认为,这是“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使香港曙光渐现,社会逐步重回正轨。

  记者:您宣誓就任特首时说过“准备好应对公务生涯中的最大挑战”,但有预料过会遇到2019年的这场风波吗?

  林郑月娥:没有。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这场冲突可能无可避免。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建立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国民教育也没有做好,再加上有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此外,在立法会内仍有不少反中乱港人士,他们反对特区政府,不愿意配合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甚至有部分议员要求外国制裁香港,破坏香港的政治制度。这么多负面的元素加在一起,一场比较激烈的斗争或者矛盾可能是无法避免。

  但我仍然相信,当日进行修例去履行一个国际义务并防止香港变为逃犯天堂的决定是正确的。只是在那个时间、那些负面因素之下,爆发了那一场风暴。

  记者:当时有不少声音质疑、批评您。您会不会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特别委屈,甚至也怀疑自己?您怎样坚持下去?

  林郑月娥:在那样严峻的场面中,我遭受质疑是无可避免的,有很多人动摇也是可以理解的。就连一些平日支持政府的人都开始质疑政府究竟有没有办法可以止暴制乱,更不用说激进人士如何落井下石。社会大众也受到社会媒体的影响,包括在学校中都出现了混乱局面。 我相信对于每一个政府的首长或者领导来说,都需要面对这样的局面。因为无论你听了多少意见、做了多少评估,但最终做决定的,是你。所以,有时也是会有打击的。

  我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事件,已经上升至危害国家安全的局面。大家看到我比较坚定,不随波逐流去做一些当时激进派、反对派要求我做的事,那是因为我有中央的支持。这是最重要的力量来源。中央的支持让我明白:“你不用怕,中央永远都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

  一是中央信任我。当时很多情况,需要立即做决定,根本没时间再去写报告汇报。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如果中央整天都怀疑你行不行、怀疑你是否忠诚、怀疑你是否有能力,那我肯定没办法做工作。来自中央的信任,给了我坚强的信心。

  二是中央的主导。有些事仅靠特区政府的能力无法处理。按照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帮助特区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是中央的关怀。甚至有中央官员会担心,问我会不会睡得不好。其实,我是不会失眠的。

  所以,有了中央的信任、主导和关怀等等支持,我们才挺过这么难的局面。

  “‘北部都会区计划’是为连任,他们看错我了”

  42年的公务生涯中,林郑月娥在多个政府部门工作,其间处理过多项包括重置皇后码头、马头围道唐楼倒塌事件等事件。特别在重置皇后码头一事上,大批保育人士“占据”皇后码头,林郑月娥毫无畏惧,单人匹马与保育人士展开舌战,从此“硬净”“好打得(粤语,意为:有担当、善于斗争)”之名不胫而走,硬朗的形象深入民心。

  2017年1月12日,林郑月娥正式向时任行政长官梁振英请辞,并宣布参选特首。竞选期间,林郑月娥在社交媒体开通的网页上写道:“我和团队选择以‘同行WE CONNECT’为竞选主题,因为我们与大家一样,一样热爱这片土地,面对挑战,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同行向前。”

  2017年3月26日,林郑月娥当选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但没能料到到来的却是惊涛骇浪的五年。

  修例风波、新冠疫情,五年来,香港一度风雨飘摇,林郑月娥的施政之路也荆棘满途。

  记者:作为香港首任女性特首,当面对各种危机时,您觉得性别有什么影响吗?

  林郑月娥:性别对我没有大的影响。我从来都不会因为我是女性行政长官,而产生特别的思维和行为。唯一不同,我有女性的衣着(笑)。我当行政长官的时候,比较着重衣着,经常会穿旗袍。现在卸任后,我会比较轻松。

  至于做决策,我也不觉得男性与女性有什么分别。反而,我个人的风格是比较坚持原则、注重执行,并且很看重细节,所以很多人说我是hands on(事必躬亲)。这是事实。我觉得要做重大政策,必须了解细节。所以,我觉得作为女性行政长官,并不是一个特别的难题。

  记者:您为什么会提出“同行”的竞选口号?五年来的落实情况如何?

  林郑月娥:2017年之前,香港出现了一些社会撕裂,在一些政治、法律等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好多事都做不成。要做成事必须团结大家走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同行”向前。

  就任行政长官后,我尽了最大努力,尝试与政府意见不一致的政党、组织联系、交流、沟通。我也认识到,“同行”的前提是共同的基础、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思想。这个基础必然是“一国两制”,宗旨是“一国”为本。从这个角度讲,我这五年做的工作就是尽量统一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的思想。但有一小部分人士,根本就不接受“一国”,甚至有野心推翻政权,这些人难以成为“同行”伙伴。我任内也有很多事件发生,所以难以完全落实这项工作。

  记者:您在任内提出了两大蓝图去解决香港长远发展的瓶颈,一个是“明日大屿”计划,一个是“北部都会区”计划。但后者在2021年才提出来,会不会太晚?

  林郑月娥:有人曾说,我是为了连任才部署这个计划,他们看错我了。第一,“北部都会区”是比较长远的发展计划;第二,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才能提出这样的计划。

  我在2018年10月就提出了“明日大屿”计划,但由于当时的政治争拗导致立法会无法达成共识,单单一个人工岛填海项目的研究,我们就花了20个月的时间,才在立法会申请到拨款。可以想象,如果早两年提出“北部都会区”,可能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因此,在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及落实“爱国者治港”后,2021年10月,我认为是最适当的时候了,就推出了“北部都会区”计划。

  记者: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正式启动。您如何评价这五年来大湾区的发展?

  林郑月娥:我们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是十分愉快的。广东与香港唇齿相依,粤港合作源远流长,其中,港深更是演绎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双城故事”。香港在普通法的应用、金融制度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能提升大湾区的发展质量,大家能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国家“十四五”规划为香港明确了“八大中心”的新定位,就是希望更好发挥香港的优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记者: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进一步融合发展?

  林郑月娥:作为一个综合经济体,如果要发展得好,就一定要做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通,就像一个人的血管如果不流通,在某处塞住,肯定不会健康。

  这几年我们已经打通了税务、药械通等脉络,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打通,如果能够短期内实现,未来五年将会是一个很关键的发展期,不仅能帮助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发展,还能帮助国家高质量发展,对整个亚洲都有很大影响。

  想向内地、香港及台湾人民宣传“一国两制”实践

  “无可否认,我担任行政长官这五年是香港、也是我个人最多挑战、非常不寻常的五年。”原本预计45分钟结束的访问,最终超过了1小时。与一年前率团参加广交会,在广州接受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独家专访相比,林郑月娥轻松了很多,更真情流露地谈到家人、朋友的支持。

  “什么力量使我坚持走下去?第一,中央的支持;第二,个人的坚强;第三,家人的信任和关怀。”林郑月娥顿了顿,吸了一口气,“我的家人、还有好朋友,他们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但依然会在背后默默支持我。”

  卸任行政长官后,林郑月娥一度消失在公众视野,鲜有出席公开场合。直至8月底,一段她在湾仔街市采购食材的视频登上社交网络热门话题。

  “结束42年公务生涯后,有另一个角色等着我去进入,这个就是家庭主妇。我希望做一个普通人,做回我丈夫的太太,两个孩子的妈妈。”透过几近落地的大玻璃窗,见证了许多风雨挑战的金钟道又重新活络起来,车水马龙。

  窗内的林太,一脸粲然。

  记者:您当初“建设更美好的香港”的承诺实现了吗?

  林郑月娥:我是一个不断寻求创新的人。如果你问我还有没有很多事想做?为了香港的发展,我一定有的。但每个人都在历史的洪流中,可以安然度过充满挑战且严峻的五年,我已感到非常欣慰。

  更重要的是,在中央的支持下,我们带领香港深度探索“一国两制”的实践,令“一国两制”进一步完善,甚至可以说令香港返回“一国两制”的初心,即,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主权安全以及发展利益,并顾及到香港和澳门的实际情况,保证香港和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

  在此期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涉及香港的部分更加丰富,令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担任更加重要的角色;在金融方面,我们与内地更加互联互通,推出了债券通、理财通,深化了沪港通、深港通,令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更加提升;我们在土地、教育等问题上也做了很多工作。我觉得“建设更美好的香港”有一定的进展。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五年之内有所成就,我觉得这是很大安慰。

  记者:今年6月,您最后一次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回顾五年工作时哽咽了,是想到了哪些特别的瞬间吗?

  林郑月娥:其实有很多。因为作为行政长官,既要向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又要向中央人民政府负责,这是所谓“双负责”制度。但毕竟两地存在差异,压力一定是有的。当时我说,因为是最后一次去立法会,所以想讲一些比较感性的话,既是我个人的感悟,又是支持我走过这段充满挑战日子的力量来源。

  第一,是刚才提到过的,来自中央的支持,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我是讲信用的,说到做到。当年,我在就职演讲中引述了一首广东歌《同舟之情》,其中一段歌词大意是,“大家都会经历风浪,但没关系,只要我在你身旁,就会为你护航”。所以,五年来,如果当船遭遇大风大浪的时候我却跑了,或者信心有所减少,有想放弃,都是不行的。既然我承诺为香港这艘船护航,我就不会逃跑。

  第三,令我更加感动的,当然还是家人。我担任行政长官期间,家人都受到很大压力,不仅是无形的压力,还有一些有形的压力。比如,孩子在学校会遭到一些不明是非的人对他们的人身攻击。

  记者:您曾经说过,您不觉得亏欠家里人什么,因为你们是一家人。

  林郑月娥(哽咽):是的。他们始终信任我。这种信任通常都是来自很亲密的人,而且是长时间在一起的人。你会知道他做事的出发点、他的初心、他的原则,你不需要对他做的事懂多少,你们也不需要分析或者辩论。这就是家人。

  同时,我也有几个好朋友,他们也是一种坚定的信任,给我接收到的信心就是“你做什么决定,我们都一定支持你”。

  记者:您会有“遗憾”吗?

  林郑月娥:我不是很想讲有没有遗憾,做人最好不要提“遗憾”,要满足于现状、要感恩,如果想继续贡献力量,就要向前看。

  今年6月30日,习近平主席来香港时会见了我,希望我“继续为香港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我想,我在最前线经历了“一国两制”实践最艰难的阶段,对如何更进一步实践深有体会。所以,我希望能够多做些宣传“一国两制”实践的工作,不仅对香港市民,还有内地人民、台湾人民。如果能够准确掌握“一国两制”的内涵,大家就会明白香港与内地的关系,有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记者:您会在某个新的岗位去做这些工作吗?

  林郑月娥(笑):我不需要新的岗位。但我希望有机会在全国的重点大学去讲讲“一国两制”。比如,我会游览国家的名山大川,顺便就去讲讲课。

  记者:您会习惯这样的“退休”生活吗?

  林郑月娥:我非常习惯。因为卸任行政长官之后,有另一个角色等着我,那就是家庭主妇(笑)。我的确很希望做一个普通人,做回我丈夫的太太,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有很多老同学、老朋友,大家终于有时间可以相聚。

  记者:您对香港未来的发展有何期待?

  林郑月娥:第一,我认为香港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想得更大胆和长远一些,如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二,香港要有更大的担当。目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作为外向型“国际联系人”,香港要有为国家服务的担当。

  第三,香港应该更加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们不能只看深圳河以南香港的发展,更要望向深圳河以北,整个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和香港的双城发展。我们不能太“小心眼”,只看自己可以做多少生意。应该比较长远、比较策略性地去融入国家发展。

2022-11-11

11月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洲非洲地区语言节目中心联合越共中央党校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举办“新征程 共命运”中越理论研讨会。与会的中越两国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共二十大取得的成果,围绕中国新时代十年的改革发展经验以及对越南的启示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总台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安晓宇通过视频方式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二十大的主要议程和成果,并强调不久前中越两党首脑会晤为两国未来合作指明了方向。他表示,举办中越理论研讨会正是落实两党总书记的要求,“加强治党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互鉴”“深化两党理论交流”。相信研讨会嘉宾们的真知灼见将为推动新时代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注入智慧和力量。

△总台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安晓宇

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副院长黎文利在致辞中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副院长黎文利(中)

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在发言中指出,自我革命是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主题,值得中越双方进行探讨和交流。只要中越两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并以此促进现代化建设,必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

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委员、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前副院长阮曰草在发言中表示,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符合新的时代背景和本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与道路,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

△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委员、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前副院长阮曰草(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本质要求。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所谓西方现代化的神话和迷雾,塑造了现代化新的范式和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

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新闻宣传学院前院长张玉南在发言中表示,坚持建设强大的执政党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组织建设等多方面的经验都值得越南借鉴参考。

△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新闻宣传学院前院长张玉南

本次研讨会还举办了由总台组织中越两国专家共同撰写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代世界的意义》图书宣介活动。该书集结了多位中越政治理论领域专家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等内容,有助于越南人民更深入地理解中共二十大报告。

△中越两国专家共同撰写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代世界的意义》

越南电视台、越南之声电台、越南数字电视台,越《人民报》《人民军队报》《越共电子报》等越南多家主流媒体对研讨会进行了直播或报道。

△越南多家主流媒体对研讨会进行报道
2022-11-11

未来感十足的工业元宇宙场景、让“小白”秒变熟练技工的神奇安装钳、一键式精准清除病灶的“超弧刀”……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新一波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的新产品密集亮相。它们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激发了全球创新灵感,给各国企业共享创新机遇搭建了平台。

5年来,进博会的全球“粉丝”越来越多,创新是一个强大吸引力。据统计,前四届进博会共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超过1500项。本届进博会将举办94场发布活动,共发布170多件新品。相较于上一届,新品发布会次数增加近50%,发布产品数量增加近40%。

为何越来越多的“首发首秀首展”瞄准进博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说,中美贸易联系非常深入和紧密,许多美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这道出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拥有14亿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5年来,从展示新技术到扎根中国本土、从参展商变成投资商,跨国企业通过进博会,在中国这个超大规模市场找到了最佳创新成果投放地。比如,罗氏公司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展示了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创新口服药艾满欣,不到一年就在华正式获批,从展品变成了商品。本届进博会上,中国承诺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让更多跨国企业看到了利好。

实际上,进博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见证了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在这背后,是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势必会为各类创新企业厚植土壤。连续5年参加进博会的霍尼韦尔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继续展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并与更多中国伙伴合作,共同助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更重要的是,进博会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口。5日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2》报告显示,中国开放指数从2012年的0.7107提升至2020年的0.7507,排名从第47位提升至第39位,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中国承诺,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这给外国企业吃下了“定心丸”。连续5年参加进博会的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说,只要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变,外国企业在中国就能有越来越好的发展机会。

开放促进合作。5年来,进博会已经成为推动国际经贸合作的“加速器”。汇丰银行6日发布的《海外企业看中国2022:共享RCEP新机遇》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海外企业预计未来一年中国业务将实现增长,75%的受访企业表示计划未来24个月内拓展在中国的供应链。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评价说:“进博会提供了大量项目机遇,可供挖掘实现双赢。”


创新赢得未来。每一件亮相进博会的新品,都代表着一个新的商机、一份新的生产动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人们在越来越多的“首发首秀首展”前流连忘返,看到的不仅是合作机遇,还有更好的未来。

(国际锐评评论员)
2022-11-11

(央视网)20世纪初,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画家远赴海外学习,将西方的造型、透视和光影的理念与国画相融,为国画带来了一种新的表达。21世纪以来,华人艺术家曹俊将中国的泼墨山水与现代的抽象艺术融合,向世界展示了别具一格的东方之美。日前 ,《回归》——曹俊艺术作品展在荣宝斋举办。

  此次名为《回归》的曹俊艺术作品展,共展出曹俊近年来创作的80多幅风格题材各异的作品。既有散发着浓郁传统笔墨精神的工笔画、花鸟画,也有着强烈视觉冲击兼具泼墨与撞粉技法的金笺纸设色“荷系列”,更有从高空视角俯瞰地球,表现宏大自然景观的“宇宙系列”,激发了现场中小学生观众的极大兴趣。

  艺术家 曹俊:我希望启迪孩子们,不仅仅在绘画的时候我们需要独立的观察,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独立地发现生活上的美好。

  旅居海外多年的曹俊,近年来探索创作的“新宋式”中国画,展现了中西艺术交融的精彩绽放,被视为“中国画坛创新派代表之一”。他以国际化视野创新艺术表达,借鉴西方印象派、表现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赋予中国传统绘画以更丰富的语言,使作品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

  作品《希望之晨》,曹俊花了三个月时间创作完成,他参考了宋代山水、花鸟的画法,又融合了西方坦培拉技法带给他的灵感。

  艺术家 曹俊:这件作品实际上是我的“新宋式”的代表作,因为这件作品里边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我把我在大自然当中得到的感受进行了我的绘画表达。譬如说这一块,我用减法,把兰草这一块的颜色空出来,空出来了,就现代了。但是西画里面会有这样的东西,把一片色彩画出来,然后把颜色刮掉,留出那个树枝,怀斯就画过这样的东西,我是看到他们那些艺术家给我的一些启迪。

  这件作品《初》是曹俊最喜爱的作品之一,画作的灵感来自于纽约绘画大师罗斯科。

  艺术家 曹俊:在他的作品里有几段非常宽阔的颜色在上面,他那种形式非常现代,所以在我的作品里边我就想也用几段色彩形成三个不同的域,但是我想我是一个中国画家,所以让人想着这既是中国山水画的出处,又有些当代性。通过作品提供给你一种视觉的感受,让你获得色彩如音乐般的美好。

  2013年,曹俊的“宇宙系列”作品,获得了法国巴黎国际美术沙龙展的金奖和评委奖。波士顿学院的艺术评论家评价曹俊的艺术是将古代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现代欧洲的抽象形式以及美国绘画的特点融为一体。而这幅作品《共同家园》,被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收藏,更是让曹俊的艺术获得了美国主流社会认可。

  艺术家 曹俊:他们看到了我们当下的中国艺术家身上的这种活力,然后他们也看到了我们文化当中所蕴藏着的能量,我觉得这些并不是我曹俊有什么了不起,而是我背后的这个文化着实了不起。

  出生在江苏泰州的曹俊,从小就喜欢临摹中国古代的书法与绘画作品。为了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上大学时他听从父母建议,选择了山东矿业学院学习采矿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受到冯大中先生的鼓励和欣赏,曹俊开始专攻工笔画。作品获得了山东省工笔画展最高奖。随后,他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1999年,他的花鸟画作品入围了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大展。2002年,曹俊举家移民新西兰,初到异国他乡,籍籍无名的曹俊最常画的是狮子、老虎,顽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

  艺术家 曹俊:有一件作品叫做《明月悬心》,画了一个狮子扬着头,看着天,天上的月亮,然后它脚底下是沼泽地,随时有可能跌进去。他们居然完全看得懂,完全知道我在说什么,他们就是都觉得我作品里面有那样的灵魂,有那种对未来的、对美好的那种期许。

  2004年,曹俊画展在新西兰布鲁斯梅森中心展出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深邃世界的艺术之门。

  艺术家 曹俊:去了新西兰北端的那个高山上面,我看到远处一个若隐若现的分界线,这边是南太平洋,这边是印度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蓝色,这种生命的交织的这种感觉,这种澎湃,到现在这个印象都非常深刻。

  为了表现自然界这种震撼人心的壮美,曹俊利用自己采矿工程专业的知识来调配自己需要的颜色。曹俊酷爱蓝色,他用青金石水彩进行创作完成了一系列生机勃勃且充满音乐感的“曹俊蓝”泼彩泼墨画,2019年底,西方艺术品公司将青金石水彩冠名“曹俊蓝”。2020年,在美国举行的《蓝色交响乐》美术展上,曹俊的作品《潮》与毕加索、马蒂斯、克莱因等世界著名艺术大家一起联展。

  艺术家 曹俊:也就是说因为这款蓝色,让纽约的博物馆的海报栏当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这对我来说,我觉得是非常高的礼遇。

  “万里故乡梦,拳拳赤子心。”这位多年在海外致力于中国画国际表达的艺术家,怀着对故乡的眷恋和深情,在疫情期间回到祖国。 2022年3月,曹俊用虚拟的画笔,在三维空间里,创作了一束鲜花,取名为《宇宙,你好!》,成为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的装置作品,架起了东西方民心相通的文化桥梁。

  艺术家 曹俊:我们中国人是非常非常平和、安静、待人非常友善的,我觉得应该把这种主要的旋律告诉给大家,提供给世界。所以我们的绘画,也通过我们特别的语言形式,把我们的精神特质传递过去,传递给他们。

  此次《回归》曹俊艺术作品展,作为荣宝斋350周年的特展,在京推出,体现了国家文化品牌对当代艺术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注重时代精神表达兼容并包、探索创新的支持与鼓励。

  荣宝斋党委书记 执行董事 赵东:我们关注到他(曹俊)的作品走进美国的教科书,被美国重要的收藏机构和民间的收藏机构所收藏,这个就是代表了他走进去了。荣宝斋文化走出去对外文化交流这方面,我们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坚持这个传统,所以他(曹俊)的《回归》我觉得这两个字特别有分量,是回归传统向祖国汇报,还有一个,回归我们以全球化接受的语言,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这条路。

  曹俊,被联合国官员称为“影响世界的华人艺术大家”,他用自己扎实的中国传统绘画功底和跨越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在探索创新中,大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技法、材料与审美,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艺术创作风格,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优秀代表。
2022-11-04
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共筑新征程”中阿媒体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埃及、科威特、黎巴嫩、约旦、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知名媒体人与CGTN阿拉伯语主持人、记者围绕中阿合作新征程、“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共二十大谱写的新征程宏伟蓝图,不仅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世界应对挑战、迎接机遇、增强信心凝聚了新的智慧与共识。

△总台CGTN“共筑新征程”中阿媒体论坛

伊拉克阿杰纳丁通讯社主编巴哈·希亚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正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二十大提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实现小康发挥重要作用。

△伊拉克阿杰纳丁通讯社主编巴哈·希亚

科威特《阿拉伯人报》记者法瓦兹·巴哈尔指出,中共二十大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这对加强各国经贸往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和科威特在能源、交通、基建等领域正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科威特《阿拉伯人报》记者法瓦兹·巴哈尔

CGTN阿拉伯语主持人王睦谊表示,中共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中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当前,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致力于创新合作,双方在疫苗研发与生产、太空探索、通信科技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CGTN阿拉伯语主持人王睦谊

黎巴嫩《在线报》记者艾曼·谢哈德指出,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非洲国家近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面对世纪疫情,很多阿拉伯国家第一时间批准使用中国新冠疫苗,彰显阿中合作互信。中共二十大提出发展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阿中、非中之间各类合作机制走深走实创造新机遇。

△黎巴嫩《在线报》记者艾曼·谢哈德

埃及热点电视台制片人阿姆尔·阿拉法认为,中共二十大对共建“一带一路”提出更为科学的规划,必将助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相信在埃中两国元首引领下,埃中共建“一带一路”将取得新的重大成果。

△埃及热点电视台制片人阿姆尔·阿拉法

约旦政治研究员和媒体人穆罕默德·法拉吉指出,中国坚持开放包容与和平发展的政策,中共二十大也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

△约旦政治研究员和媒体人穆罕默德·法拉吉

CGTN阿拉伯语记者董艳丽、王馨在交流中指出,中共二十大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中共二十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为中阿双方加强团结协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CGTN阿拉伯语主持人董艳丽(左)、王馨(右)

“共筑新征程”中阿媒体论坛在CGTN阿拉伯语多平台播发后,获得阿拉伯国家媒体广泛关注。科威特《阿拉伯人报》、伊拉克阿杰纳丁通讯社、阿联酋“艾因网”、黎巴嫩“迈亚丁网”、阿尔及利亚“丝路新闻网”、苏丹“马什哈德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

△“共筑新征程”中阿媒体论坛获得阿拉伯国家媒体广泛关注

监制丨贾鹏

主编丨申旭

责编丨杨明宇

编辑丨王硕 唐韵 邵炳麟

责任编辑:安颖琪
2022-11-04
11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太总站主办的“新征程的中国与世界”日本专场圆桌会在东京举行。日本政界、学界多位专家学者及知名媒体人士等出席。与会人士围绕中共二十大对中国和世界的深远影响、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推动日中关系朝着更好方向发展,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与会者普遍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饱含中国智慧,格外令人期待。

△“新征程的中国与世界”日本专场圆桌会现场

日本“继承与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表示,中国共产党以改善民生为首要任务,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这在全球减贫史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成就,对于维护和发展日中友好关系、推动亚洲与世界和平发展至关重要。

△日本“继承与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

日中协会理事长濑野清水曾任日本驻重庆总领事,在中国工作20多年。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展望了中国到本世纪中叶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期待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结出更多硕果,并成为中国实现更大发展的强劲动力。

△日中协会理事长濑野清水

日本东亚共同体研究所所长孙崎享认为,中国过去十年取得了巨大成就,未来中国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发展,这将为世界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模式,期待这一发展模式取得成功。

△日本东亚共同体研究所所长孙崎享

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认为,中共二十大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全世界都对中国继续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充满期待。国际社会应以中国为榜样,以建立一个繁荣富裕的世界为发展目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致力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的中国方案。他强调,扩大与中国的合作符合日本的利益,日本应该把与中国的合作政策放在优先位置。

△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

日本“记录中国”株式会社总编辑八牧浩行指出,中共二十大重申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强调走合作路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并提出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他期待中国继续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他强调,日本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日本株式会社“记录中国”总编辑八牧浩行

日本知名国际政治学者、青山学院大学名誉教授羽场久美子表示,希望日中两国人民不断通过人文和经贸往来加深友谊,携手构筑美好未来,期待中国为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相信日中两国的合作将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名誉教授羽场久美子

“记录中国”网站、谷歌新闻、微软新闻、乐天新闻、活力门新闻、Smart News等多家中日文媒体对此次圆桌会进行了直播和报道。
2022-11-04
(央视)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

习近平说:“很高兴时隔1个多月再次会面。我们上一次在撒马尔罕也谈得很好,这次访问是你就任总理后的首次访华,相信将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夏巴兹·谢里夫说:“毫无疑问,在您的有力领导下,中国不仅将触及史诗般的荣耀,而且将进一步巩固我们的战略合作、友谊和钢铁般的兄弟情谊。不仅如此,您充满活力的领导将带领世界进入一个相互共存、合作和稳定的时代。”

监制丨申勇

记者丨邢彬 赵化 王晓东

摄像丨石伟明 张晓鹏 章猛 范一鸣 郭鸿 刘岳

录音丨解虹宇

责任编辑:孟浩
2022-11-04
大国外交最前线,继续关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密集的主场外交活动。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夏巴兹总理是党的二十大闭幕后首批受邀访华的外国领导人之一,这体现了中巴特殊友好和战略互信。

下面,一起跟随大国外交最前线去“铁杆朋友”会谈的现场看一看。

监制丨申勇

策划丨史伟

记者丨王晓东 卢心雨 邢彬 赵化

摄像丨张晓鹏 刘岳 张洛嘉

统筹丨石伟明 章猛

责任编辑:孟浩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6122366576249804055&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_timeline&track_id=44ba2aff-5631-4b6b-8cdf-fbdd579a65f9
2022-10-28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习近平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27日上午,习近平等集体乘车,来到位于延安城西北的杨家岭革命旧址。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机关由凤凰山迁到杨家岭。在杨家岭期间,我们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领导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习近平等首先来到中共七大会址。1945年4月至6月党的七大在这里召开。我们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党的七大召开时已经拥有了121万名党员。习近平缓步瞻仰会场,他表示,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在政治上,党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实现了党的空前统一和团结。在思想上,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了党章。在组织上,党形成了一支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久经考验的政治家集团。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党后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正确道路。

随后,习近平等来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旧居,重温老一辈革命家在杨家岭的革命经历,了解革命旧址保护情况。在延安时期,杨家岭是毛泽东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著名的“窑洞对”就是在这里进行的。“窑洞对”的要义,是回答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确保政权长期存在的问题。在“窑洞对”中,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指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来都温故而知新,受到深刻教育和启示。要管理好、研究好,结合现实讲好杨家岭的故事、讲好党的七大的故事。

讲解员介绍了当年陕北人民在民歌《白马调》基础上创作和传唱歌曲《东方红》的过程,并现场作了演唱。习近平指出,这些歌颂党、歌颂毛主席的文艺作品都是人民群众自发创作的,充分说明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人民拥戴毛泽东。

随后,习近平等集体乘车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

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展览全面系统展示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延安领导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习近平等依次参观了“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展览内容。习近平不时驻足观看,同大家一起缅怀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

参观结束时,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用五谷杂粮滋养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支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延安和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永远铭记。

习近平满怀深情地说,我在延安地区生活劳动了7年,我的父辈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对这里十分熟悉。当年在陕北插队的时候,每次路过延安,我都要来七大会址、杨家岭、枣园、凤凰山等革命旧址看一看。到中央工作后,先后3次来延安考察调研。这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来,就是要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

习近平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习近平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全党同志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强调,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和红军安家延安后,由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条件十分艰苦。延安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有力支持了抗日前线。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习近平强调,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指出,延安时期,党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有力开展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力应对了西安事变、七七事变、重庆谈判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有力领导和指挥了全国革命斗争,有力应对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靠小米加步枪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习近平强调,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临行时,习近平同在场的老党员以及老红军、老八路、烈士后代,党校干部学院教师及纪念馆工作人员等亲切交流,勉励大家弘扬革命精神,讲好党的故事,激励人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现场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刘国中、陈希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陕西省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上述活动。
2022-10-28
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

从1935年至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这片红色热土留下了什么样的丰厚遗产?总书记对延安有着怎样的情结?《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带你走进延安。


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党中央在延安13年,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革命力量大发展,领导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撰写的《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和黄炎培针对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有了著名的“窑洞对”,并且给出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总台记者刘海涛拍摄)

在延安,整风运动蓬勃展开,这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以延安为中心,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实行十大政策,对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巩固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当年,“延安作风”和“西安作风”的巨大反差让许多民主人士感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一大批有志之士投奔延安,很多热血青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思想之炬

1945年4月,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召开。这次大会距离1928年党的六大召开有17年之久,是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党代会。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专门为党的七大建造而成。外观是仿苏建筑,内部是陕北窑洞式结构。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召开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七大开了50天,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大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


△中央大礼堂长35米,宽30米,高11米,可容纳千余人。(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时光流转70载,2015年2月,置身当年的会场,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在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大上,总书记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五年前,党的十九大通过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

今年,党章再作修改,一个重点就是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其中。

从党的七大到党的二十大,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精神之旗

1944年9月,一名叫张思德的普通战士,在陕北安塞烧木炭时牺牲。毛泽东在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他指出,“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1945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他号召全党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在延安时期,党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这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陕西延安,宝塔山。(图/视觉中国)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深情地说:“我在延川生活期间,对延安精神有切身感悟,当年每到一次延安,心里都充满崇敬和激动。这次再到延安,仍让我深受教育。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2020年9月,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召开,强调要“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精神一起,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他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这也是圣地延安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监制丨申勇 赵雪花 龚雪辉

主笔丨侯艳

播讲丨黎春

音频制作丨刘逸飞

责编丨郁振一

视觉丨陈括 张晶
2022-10-28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27日上午,习近平等先后瞻仰了中共七大会址、毛泽东旧居等,并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

监制丨申勇

编辑丨王鹏飞 邢彬 彭汉明

摄像丨李铮 张晓鹏 石伟明 段德文 王哈男 杨立峰 李辉 钟锐 范一鸣
2022-10-28
央视网消息:近日,“谛听天籁——万芾当代工笔花鸟画展”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开展。据了解,万芾是上海实力派花鸟画家,其作品色彩丰富,构图现代而不失传统韵味。此次展览以“谛听天籁”为主题,展出了万芾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81件工笔画作品。

  展览第一部分以“百花百鸟”为主题,作品中,樱花、白玉兰、紫藤等渐次绽放,枝叶繁茂生长,形形色色的鸟雀流连其间。通过画家对花与鸟的观察,在传统工笔花鸟画注重“以形写神”的同时,在色彩的浓淡之间做了恰到好处的处理,给人以美的享受。

  展览的第二部分,艺术家把花鸟的形态、建筑的倒影用现代的构成方式处理在画面中,体现了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展览的第三部分是一件互动的装置作品。这件作品是艺术家、策展人与社区的居民、学生共同创作完成的。大家把樱花描绘在绣绷上、放置于风铃中,不同形态的小鸟和蝴蝶穿行其中,表达了对于大自然的不同理解。


  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万芾:这些作品主要表达的都是一些花鸟题材,然后在色彩、在形式上,我也做了一些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和感悟,(有)一些变化。我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带给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展览的作品让大家能够有一种宁静、吉祥的享受和体验。

  据了解,此次展出将持续到11月13日。
2022-10-25
2022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历经百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

矢志复兴伟业的中华民族

再次迎来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时刻

关键时刻 重要节点

举国期盼 举世瞩目

“这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

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擘画宏伟蓝图 引领新的航程 创造新的伟业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策划丨马立飞 郭晗光

编导丨李炜 覃思 陈汉章 辛乔

记者丨杨波 李晋 范学禹

联合支持丨总台时政摄像团队 总台时政直播团队 微视频工作室

制作丨齐超 孙志伟

协助丨总台北京总站

责任编辑:尹惠仙
2022-10-25
新的节点

新的征程

2022年10月23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

金色大厅华灯璀璨 气氛热烈庄重

一场中外记者见面会

举世瞩目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同采访中共二十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


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起聆听这直抵人心的声音

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

策划丨史伟 王鹏飞

编导丨邢彬 贾林 杨紫童 卢心雨

制作丨何新桐 郭鹏 赵钰婷

音编丨毛薇薇

拍摄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摄像团队 陆泓宇 钟信伟 张洛嘉 蒋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总站 山东总站 广西总站 江苏总站 黑龙江总站 四川总站 湖南总站 安徽总站 江西总站 贵州总站 云南总站 辽宁总站 上海总站 湖北总站 福建总站 河北总站 青海总站 重庆总站 海南总站 宁夏总站 陕西总站 广东总站 西藏总站 甘肃总站

联合拍摄丨清华大学 海军辽宁舰 西藏军区记者站 林芝台 敦煌台 霍尔果斯台 延川融媒

统筹丨胡玮 李铮 王哈男 赵东辰 洪玫 孟宁

责任编辑:尹惠仙
2022-10-25
10月23日,刚刚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的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中共二十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见面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今天的中国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在新征程上我们将如何作为?总书记从四个方面作出明确宣示。《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联播视频丨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01

举世瞩目的“首次集体亮相”

当天上午,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会议选举习近平继续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一中全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新当选的其他六位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这也是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首次集体亮相。

△北京,人民大会堂。(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时政新闻眼》发现,十八届、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的举办地点是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今年这次见面会,首次改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

近年来,金色大厅举办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首次颁授仪式、“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见面会开始前的金色大厅现场。(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今年这次见面会从中午12点5分持续到12点30分,时长约25分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见面会中最长的一次。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是,这次参加见面会的中外记者有600多名,超过了此前两次。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这次集体亮相的关注度。


△当天,600多名中外记者来到金色大厅。

02

“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在今年的“7·26”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0月23日,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总书记强调,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做到“四个始终”: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见面会现场的中外记者

总书记强调的第一个“始终”,是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去年2月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他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

这次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这里发表重要讲话。(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伟大的事业,总是催人奋进。

从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再到闭幕会上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总书记始终强调奋斗之志、奋进之力。

10月23日,在同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总书记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 北京,喜庆二十大主题花坛。(图/视觉中国)

03

“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的关键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年前,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的这一句话,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五年前的见面会上,总书记重申,“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今年这次见面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当天,记者们抓拍见面会上的精彩瞬间。

总书记当天强调的第二个“始终”,就是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到“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无不彰显人民至上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0月22日,闭幕会后,部分二十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前拍照留念。(图/视觉中国)

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源自我们对党和人民关系的深刻体认。

在10月23日的见面会上,总书记用了“四个最”来揭示党和人民彼此依存、命运攸关:一方面,我们要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另一方面,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表演队打铁花舞长龙,喜庆党的二十大。(图/视觉中国)

04

“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总书记强调的第三个“始终”。

去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坚持自我革命”,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河南郑州,党建主题雕塑亮相街头。(图/视觉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总书记曾经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定力。在10月23日的见面会上,他指出,“百年栉风沐雨、淬火成钢,特别是新时代10年革命性锻造,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


△北京,“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成果实物。(图/视觉中国)

总书记在见面会上说,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我们必须高度警省,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正如总书记所言:“一个饱经沧桑而初心不改的党,才能基业常青;一个铸就辉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能无坚不摧。”

05

“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支撑。

当今世界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总书记强调,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参加见面会的外国记者。

在10月23日的见面会上,总书记强调的第四个“始终”,就是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他说,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清晨的北京。(图/视觉中国)

党的二十大,是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大会期间,中外记者对大会展开报道,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使世界的目光注视中国。

在10月23日的见面会上,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到“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总书记向国际社会传递了鲜明信号,让世界读懂中国,也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时政微纪录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监制丨申勇

主笔丨龚雪辉 郁振一

责编丨侯艳 蔡靖骉 刘会民 马喆 刘瑞琳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编辑丨王尊
2022-10-24
央视新闻客户端

“现在,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月23日中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中阐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强调要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以中国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也为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契机。

这其中,“中国式现代化”受到国际观察家的高度关注。大会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23日对中外记者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伟大而艰巨”,是因为中国不仅要让14亿多人整体迈入现代化,还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相较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中国成功走出的这条现代化新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很多外媒记者注意到,中共二十大党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当中既有航天员,也有公交车驾驶员;既有科技工作者、大国工匠,也有快递小哥、乡村教师。这些代表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何谓“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面向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埃塞俄比亚总理顾问舒麦特评价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中国的方式发展,是以实际情况为驱动,是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是有远大抱负的政党,不仅希望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也希望其他国家人民过上好日子。在23日面向中外记者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以经济为例,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产业链以及日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今年1至8月,中国吸收外资89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将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评价说,中共二十大“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将引领中国人民继续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在前进道路上实现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英国东亚委员会秘书长麦启安注意到,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认为这一理念“为造福全人类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路径”。

巴西学者奥利弗·施廷克尔在《中国之治与世界未来》一文中指出,“‘中国之治’作为一个成功样板已经在全球完美树立”。中共二十大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郑重宣示,让世界进一步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中国共产党。

走过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共产党人说到就要做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更好发展自身、更多造福世界!

(国际锐评评论员)
2022-10-24
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23日中午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中共二十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

新征程

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蓝图已经绘就

号角已经吹响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

策划丨史伟 王鹏飞

编导丨彭汉明 赵化 潘毅

摄像丨总台时政直播团队 陆鸿宇 钟信伟 张洛嘉 蒋硕

统筹丨胡玮 李铮 王哈男 赵东辰 洪玫 孟宁
2022-10-24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这一表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热议。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传递出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现代化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为世界和平、进步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会现场 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很多国际观察家在探究:为何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也在于中国执政党始终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目前,中国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被誉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

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让中国大踏步走向现代化,也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动力。从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中国一直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冠疫情仍在肆虐、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和平与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可贵。

“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是中国的选择,也是中国一以贯之践行的理念。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拉迈评价说,中共二十大报告“在全球危机时刻传递出希望”。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当前,中国正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这意味着,在新的发展蓝图指引下,中国与世界将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这是中国为全球提供的一个重要公共产品,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吸引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大批务实合作项目纷纷落地,给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据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说,中国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76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核心是要推动共同发展,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一年多来,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倡议,6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作出的又一贡献,为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加速器”。

有外媒记者注意到,中共二十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中国国家菌草工程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菌草的故事。他说:“从南太到非洲、拉美,许多人通过种菌草、种菇,摆脱了贫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目前,中国的菌草技术和减贫经验已经传播到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菌草的故事是中国和世界携手破解全球治理赤字、解决全球性挑战的一个生动例证,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

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就是中国走出的和平发展道路。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发展自身、造福世界。世界也将继续见证——“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

(国际锐评评论员)
2022-10-24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特别是十年下来,我们这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是载入史册的。”

作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习近平总书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私奉献,彰显了伟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博大胸襟和彻底历史唯物主义者的崇高风范,全国人民无不为之景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这一庄严宣示,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腐败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风险,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我们党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有效增强了党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赢得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定拥护和强大支持。

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的大背景下,我们也绝不能低估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我们要深刻领会、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

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求我们,既要从全局角度统筹推进各领域反腐败斗争,也要准确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方面,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坚决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坚决惩治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尤其是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问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有效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另一方面,要从源头着手,更加常态化、长效化地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着力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不断取得更多制度型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和正视腐败、以什么样的行动彻底破除腐败,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成败兴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学习总书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和崇高风范,进一步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斗争到底,以“永远吹冲锋号”的状态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新征程上打好自我革命的攻坚战、持久战,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央视评论员
2022-10-20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铿锵有力的话语回响在人民大会堂,现场2000多名代表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的掌声里,蕴含的是全体中华儿女对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和殷切期盼。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事实上,决定两岸关系走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关键因素是国家的发展进步。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更雄厚、能力更强大,必将以对台湾社会更强的影响力、吸引力,对两岸关系更强的牵引力、主导权,有力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势力和外来干涉势力的图谋,依法打击“台独”顽固分子,有力震慑“台独”分裂势力,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连日来,岛内有关政党、团体和人士纷纷表达了期望两岸同胞汇聚智慧、和衷共济,携手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愿景。我们坚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必将团结带领两岸同胞顺应历史大势,勇担时代责任,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

2022-10-20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定位,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必将激励我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不断提升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战略思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稳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看世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观国内,我国正处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已明显减弱,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贡献日益凸显。唯有持续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才能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这要求我们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扎实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布局上,要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和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发展物联网、数字经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使之成为赋能发展、决胜未来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武器。

  在人才支撑上,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党同志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善谋大势、善做大事,以守正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的韧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让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创新动能更加澎湃,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

央视评论员
2022-10-2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一个词关注度很高——中国式现代化。戳视频↓↓↓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一说到现代化,你会想到什么?欢迎大家和我们互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一个词关注度很高,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现代化道路上不仅取得很多突破,在理论理念上也有很多创新,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简单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具体来说,它有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和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比如注重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等等。

仔细读下来会发现,这些内容反映的既是中国理念也是中国道路,不仅有中国实践,同时,也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示范。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有力地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正确之路。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我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很不容易,也是史无前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不仅将创造历史,也会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不仅发展自己,也会为人类迈入现代化社会提供一个全新的选择。一句话,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国式”,很现代,也很有中国范。
2022-10-20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6日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全面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征和优势,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方向。这也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民主质量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

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它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事实上,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形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奋斗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不断丰富民主理念和实践,中国的民主发展进入历史新时期。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民主,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特点和优势在于全过程。这一民主模式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反映人民的愿望。这种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模式,让中国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当前,中国正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奋斗目标迈进,民主政治制度如何进一步发展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并提出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等要求,为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了方向。

从制度保障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作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有效地保障了中国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再看协商民主。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以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为例,中共中央组织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80份调研报告。同时还组织了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854.2万条。在报告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征求意见人数共4700多人。最终报告既吸纳了党内的意见,也听取了党外的声音,展示了协商民主的特色与优势。

还有基层民主,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块重要基石。北京的草厂社区大约有2500位居民。近年来,社区设立“小院议事厅”,大约两周议一次事。从安装爱心扶手、到解决地面坑洼不平、再到四合院院落改善,胡同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在这里商讨决定的。像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基层民主形式在中国还有很多。它们成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生动注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写照。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过去十年,从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示出勃勃生机与强大生命力。南非大学高级研究员谭哲理认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良政善治。

世界是多样的,民主的模式也从来不是单一的。只有扎根本国土壤、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才最可靠、最管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并为丰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中国贡献。

(国际锐评评论员)
2022-10-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对这6条,要在学习贯彻中认真领会,从而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要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指引我们在非凡十年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也必将指引我们在奋进新征程上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连日来,出席党的二十大的代表们在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时,无不激情飞扬、信心满怀。大家表示,二十大报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伟大政治家深谋远虑的政治眼光、高瞻远瞩的政治预见性和洞察力、“我将无我”的崇高领袖风范。我们要在学思践悟中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于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六个坚持”,深刻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创新理论最鲜明的底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要时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各级党委政府谋规划作决策都要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坚持自信自立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风貌。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关键要自信自强、自立自主,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思想和行动自觉,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去成就新时代的伟业。

  坚持守正创新是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着力点。党带领人民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固本强基,创新才能引领时代。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才能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开拓新的发展天地。

  坚持问题导向是指导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难题的方法和路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现实课题,我们要善于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中找思路、找启迪、找答案,坚持知行合一,练就过硬本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破解难题中推进事业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是我们如何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关键要点。我们要善于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融会贯通,融入血液,做到日用而不觉。要善于透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胸怀天下是新时代我们党的胸襟和气魄。我们既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更要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努力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作出贡献,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思想的灯塔,照亮一个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在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将思想的伟力转化为实践的磅礴力量,聚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辉煌!

央视评论员


2022-10-18
( 大湾区之声 )10月16日,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以二十大报告为巨大鼓舞和根本遵循,香港、澳门定能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近年来,香港、澳门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充分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香港连年获评“世界最自由经济体”,营商环境世界一流;澳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世界前列,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成效初显。港澳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重大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自身更大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背靠伟大祖国的香港、澳门,其优势和特点必将得到进一步凸显,两个特区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新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地位必将持续巩固提升,同各国各地区的交往合作更加开放、更加密切,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回望过去,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港澳同胞从未缺席;展望未来,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港澳特区定能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创造更大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港澳同胞一定能够同祖国人民一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
2022-10-18
10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同代表们深入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针对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书记提出“五个牢牢把握”。如何理解这“五个牢牢把握”?《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联播视频丨习近平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

01

热烈的交流 殷切的希望

今年4月22日,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广西选举产生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在广西参选的党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

这既彰显了共同意愿,又包含着深远意蕴:总书记在边疆民族地区参选体现了党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关怀,展现了模范践行党内民主、身体力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风范。

10月17日,在作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二天,总书记来到了广西代表团。

广西代表团5位代表结合实际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发表了意见,并围绕相关主题作了发言。

广西苍梧县山坪村党支部书记祝雪兰代表第四个发言。作为非遗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把原本不外传的制茶技艺无偿传授给乡亲,带动这个偏远的瑶族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去年,她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在发言时,祝雪兰谈的是如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祝雪兰代表。(总台央视记者卢心雨提供)

最后一个发言的,是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郑志明代表。今年45岁的他从普通钳工做起,后来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向徒弟们传授“独门秘籍”。去年,郑志明与祝雪兰分别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他当天的发言内容,是深化自主创新。

△郑志明代表。(总台央视记者姚瑶提供)

总书记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同代表们深入讨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八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总书记指出,这些成绩,是我国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总书记希望广西各族干部群众“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柳工集团车间。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到柳工考察。

02

牢牢把握这个“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代表团讨论,并非只是针对一域发表重要讲话,而是面向全国释放强烈信号。

在广西代表团,针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书记鲜明提出“五个牢牢把握”。这可以看作是全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动员令”和“指导课”。


△北京人民大会堂。(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共分十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分别阐述成就经验、创新理论、使命任务。“五个牢牢把握”中的前三个,也正是由此展开。

总书记首先强调,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展出的C919大型客机模型等。(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十年辛苦不寻常,也实证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是“一场艰巨而伟大的社会革命”。

在广西代表团,总书记回望来时路。他说,这10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


△位于广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界首渡口。2021年4月,总书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回望历史的意义,总是指向未来。

总书记曾经多次强调,“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在广西代表团,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03

牢牢把握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从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到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总书记始终强调,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

在广西代表团,总书记强调的“第二个牢牢把握”,就是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在广西代表团,总书记指出,对这6条,要在学习贯彻中认真领会,从而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复兴文库》。今年9月,总书记为该文库作序言。(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总书记曾经强调,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引用了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强调,要“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广西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葡萄种植园。2021年4月,总书记曾到这里考察。(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04

牢牢把握这个“使命任务”

从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描绘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到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从改革开放后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到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北京长安街沿线的“健康生活”主题花坛。(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拍摄)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引用了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总书记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他鲜明指出,“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北京长安街沿线的“伟大复兴”主题花坛。(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拍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并且郑重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广西代表团,总书记提出,要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这也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的“第三个牢牢把握”。


△北京长安街沿线的“创新发展”主题花坛。(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拍摄)

05

牢牢把握这个“重要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报告的第十五部分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身着民族服装的广西群众。(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勇于自我革命,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去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坚持自我革命”。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也被写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系统概括的“十个明确”之中。


△党内法规相关出版物。(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今年1月,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永远吹冲锋号,牢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的“第四个牢牢把握”,就是要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再次传递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强劲信号。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陈列的“五级减贫责任状”。(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06

牢牢把握这个“时代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在报告的结尾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在广西代表团,总书记谈到的“第五个牢牢把握”,是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广西代表团代表。(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去年2月,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实践证明,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

追溯“一块坚硬的钢铁”,早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有这个比喻:“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为着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奋斗。”


△10月16日上午,少数民族代表盛装出席党的二十大。(图源广西日报)

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总书记发出新的召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总书记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



监制丨申勇

主笔丨龚雪辉

责编丨刘瑞琳

记者丨卢心雨 贾林 姚瑶 赵化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编辑丨王尊

责任编辑:路凯丽
2022-10-18

10月17日上午,习近平同志来到他所在的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现场气氛热烈。

总书记的到来,让广西代表团欢欣鼓舞,代表们纷纷踊跃发言。5位代表结合实际对报告发表了意见,分别就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护好桂林山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深化自主创新等问题发言。


二十大代表祝雪兰是广西苍梧县山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是她最大的心愿。十年间,通过修路、通自来水、发展特色产业……山坪村一步步实现了脱贫致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祝雪兰说,总书记时时刻刻把我们老百姓放在心里面。


二十大代表郑志明是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席技能专家,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科教振兴、自主创新是他向总书记汇报的内容。郑志明说,回去以后会跟职工们一起共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不断研发出更多创新产品,回报社会。


二十大代表杨宁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江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杨宁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十几年的时间里,从穷乡僻壤的深山苗寨到如今瓜果飘香的美丽乡村,杨宁说,自己曾经立下誓言,只要还干得动,就会永远为乡亲们做事!

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

策划丨史伟 王鹏飞

记者丨卢心雨 贾林 姚瑶 赵化

摄像丨李铮 李辉 马超 段德文

统筹丨马亚阳 邢彬 孟宁

资料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西总站 广西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项丹
2022-10-18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其中,报告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战略部署,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搞建设、实行改革开放,朝着现代化目标不断探索实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注重合作共赢。这一现代化模式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塔迪奇指出,中国给“现代化”一词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同时,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9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


放眼全球,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经验,为人类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新的选择。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14.4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增长到18.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哈萨克斯坦中国贸易促进协会会长哈纳特·拜赛克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将带动中国取得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新的合作发展机遇。


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由于西方国家率先实现现代化,一些西方理论家声称“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结果一些套用西方模式的发展中国家水土不服、陷入困境。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现代化不是西方的专利,每个国家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也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文明交流互鉴,打破了西方所谓“文明冲突论”,创立了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评价说,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如今的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自身、造福世界,必将越走越宽广!

(国际锐评评论员)
2022-10-17

二十大报告外文版由一批外籍语言专家参与翻译润色工作。这是继党的十九大后,中国再次邀请外籍专家参与党代会报告的对外翻译。

这些外籍专家大都参与过中央全会和全国两会等重要文件的翻译工作。此次任务中,他们主要负责英、法、俄、德、西班牙、阿拉伯、老挝等外文译本的翻译润色。二十大报告中的新亮点和新思想,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十大报告西班牙文语言专家 安永:这份报告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报告当中有一些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强调的做法,但它是以一种更准确、更细节的方式来阐述,明确了中国接下来要做的一些事情。

二十大报告德文语言专家 孟维娜:报告中有一个表述深深地留在我脑海中,是四个简洁的中文字“守正创新”,它和我在中国十多年的所见所感是一致的。一方面守住中国的传统与文化的根脉,另一方面又敢于去创新。

这些外籍专家,大都长期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不仅见证了新时代十年中国各领域的飞速发展,更对中国共产党的理念与行动,有着切身感触。

二十大报告俄文语言专家 安吉:我感受到这些年中国历史性和转折性的变化,体现在生态环境领域,空气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因为中国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正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作出不懈努力。

二十大报告英文语言专家 肖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些词汇真正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注重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为人民服务。

从二十大报告中,外籍专家们看到了愈发自信的中国。他们也尤其关注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相信新征程上的中国,将同世界分享更多发展机遇。

二十大报告老挝文语言专家 彭岱·嘉伦苏: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的现代化有很大不同,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不落下一个人”的现代化。

二十大报告法文语言专家 福佩吉: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不是帝国主义道路、不是殖民主义道路,也不是霸权主义道路,而是一条和平的发展之路。其发展成果不仅由中国人民共享,全世界人民都能因此获益。我觉得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样的。习近平主席提出这个理念时,真的是为了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二十大报告阿拉伯文语言专家 叶海亚:毫无疑问,我认为未来中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将为其他国家带来更多机遇,因为他们可以共享中国的繁荣市场。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和中国人民一起经历并目睹二十多年的这些变化,我感到非常荣幸。相信这会成为我一生中宝贵的经历和回忆。

责任编辑:路凯丽
2022-10-17

2022年10月16日 人民大会堂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题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共分15个部分

凝心聚力擘画复兴新蓝图

团结奋进创造历史新伟业

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

策划丨史伟 王鹏飞

记者丨彭汉明 赵化 邢彬

摄像丨总台直播团队 刘琦 刘岳

统筹丨孙迅 钟锋 马亚阳 陈扬 傅早笛 肖冰毅 孟宁

责任编辑:赵羽祺
2022-10-17

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未来怎么干?从二十大报告中的一组关键词看明白→

中心任务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两步走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第一要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重大原则

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着力点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依法治国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完善分配制度

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新型能源体系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战略威慑力量体系

我们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


必由之路

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战略性工作

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监制丨徐冰 李浙

主编丨王兴栋

编辑丨史萌

校对丨高少卓

责任编辑:邵希炜
2022-09-26
 圖:一名香港實習中醫師(中)在跟隨老師為病人問診,老師正在為病人把脈。\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醫藥事業穩步發展,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的結合日益緊密,湧現一系列科技創新結晶,形成一批針對重大疾病和常見多發病的特色治療方案。而近年來,粵港澳地區攜手建設中醫藥發展高地取得系列成果,中醫藥產業發展持續深化,中醫參與抗擊新冠疫情防控成效顯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港澳台辦公室主任吳振斗23日表示,將繼續發揮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走出去」橋頭堡的區位優勢,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繼續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推動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盧靜怡

  國家衞健委23日召開發布會,介紹十八大以來中醫藥科技創新和「走出去」有關情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表示,十年來,中醫藥科技創新也取得多項成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表示,通過臨床和機理研究,中醫藥在治療缺血性中風、非小細胞肺癌、糖尿病、慢阻肺等一系列重大疾病、常見多發病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形成一批中醫藥特色治療方案。

  港首允中醫師入紅區診症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通過科研篩選出「三藥三方」,為取得抗疫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吳振斗表示,作為中醫藥「走出去」的橋頭堡,粵港澳大灣區在中醫藥抗擊新冠疫情方面,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推進中醫藥在港普及應用,有15種抗疫用的中成藥獲得在港使用臨時的豁免權;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開通了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有關的有條件批准中成藥註冊申請機制;中醫醫師首次被允許進入紅區診查病人。澳門特區政府制定《澳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同時還成立中醫抗疫小組。

  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徐慶鋒近日表示,廣東全面落實中西醫結合會診制度,中西藥參與率達到96%以上。廣東省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防疫的經驗,為中醫藥得到世界衞生組織的肯定作出了貢獻。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廣東省派出中醫防治力量奔赴港澳和馬來西亞,助力疫情防控。

  在談及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時,吳振斗表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並制定了五個配套實施方案。在機構設置方面,香港首家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工程動土開工;澳門《中藥藥事活動及中成藥註冊法》正式生效,特區政府成立藥監局,澳門衞生局成立中藥服務發展廳。

  持續推進中醫藥產業園建設

  吳振斗表示,大灣區中醫藥產業發展持續深化,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在產業發展方面,簡化港澳傳統外用中成藥上市註冊審批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持續推進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在人才培養方面,大灣區內地公立醫療機構招聘港澳中醫師試點工作圓滿完成,澳門積極探索開展中醫師註冊考試制度。

  吳振斗強調,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繼續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扎實推進中醫藥高地建設各項任務,發揮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走出去」橋頭堡的區位優勢,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繼續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推動中醫藥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2022-09-26
規劃建設灣區首個「非遺天地」 專家:粵港可合推非遺傳承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佛山報道)佛山禪城「嶺南文脈之城」暨「佛山古鎮」建設啟動儀式24日晚舉行,《佛山市禪城區打造嶺南文脈之城三年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出台。根據《方案》,佛山將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嶺南非遺天地」,推動佛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非遺要素、非遺產品、非遺人才、文創產品等全要素廣泛集聚展示和市場運作。同時,發揮佛山與港澳文化同源、地域相近、人文相親的優勢,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合作。業界指,香港在嶺南文化的傳承壯大和輸出方面角色至關重要,未來,香港政府、民間可攜手佛山進一步打造嶺南「文脈」的新路徑。

佛山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佛山禪城區更是粵劇發源地,粵劇文化、功夫文化、陶藝文化等底蘊深厚。此次出台《方案》,旨在將佛山禪城打造成「嶺南文脈之城」。

《方案》提出,佛山禪城將實施嶺南廣府文化「雙創」行動、城市形象傳播推廣行動、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文藝創作生產提質行動、公共文體服務惠民行動、文化改革創新保障行動等八大行動,共計36項工作任務。

佛山的嶺南文化元素在港澳地區知曉度較高,此次禪城首次明確將構建「1+2+3+N」「嶺南文脈軸線」空間結構。其中,「1」為:傳奇禪城嶺南文脈主軸北起汾江河汾流古渡,一直南伸至東平河城市秀台。水脈、文脈、人脈、商脈四脈相連,串聯起八大歷史文化街區,彰顯粵劇文化、功夫文化、龍舟文化、中成藥文化等。

同時,還將探索建設「嶺南非遺天地」,即以嶺南天地、梁園為基礎,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嶺南非遺天地」,推動佛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非遺要素、非遺產品、非遺人才、佛山IP、文創產品、旅遊資源等全要素廣泛集聚、集中展示、市場運作,使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嶺南文化展示窗口。

專家:望帶動港澳青年體驗非遺

在大灣區文化交流合作方面,發揮佛山與港澳文化同源、地域相近、人文相親的優勢,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合作。

《方案》中,提到與港澳交流互鑒。專家指,粵港同根同源,在賡續和傳揚嶺南文化、打造嶺南文脈方面,香港角色至關重要。

「比如,醒獅文化當中,香港的獅頭絕大部分是出自佛山,龍舟同樣是。疫情前夕,粵劇名家李淑勤到香港連演三天,場場爆滿;所以粵港在嶺南文化方面是深度融合的,文化產品在香港廣受歡迎。」 九三學社佛山市禪城區基層委員會二支社副主委陳啟聲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啟聲表示,粵港在嶺南文化傳揚方面可大有作為。比如,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啟用為契機,可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聯盟,粵港澳博物館內的藏品定期不定期互相巡展。「舉個例子,佛山有個陶瓷文化博物館,展示了豐富的嶺南陶藝文化。我相信比如陶藝公仔之類的非遺產品,會非常受香港市民喜歡。」

他還建議,對於如粵劇、佛山功夫之類的傳統非遺文化,應該帶動港澳青年到佛山體驗。

冀港團隊發揮優勢 共壯嶺南文化

佛山市武術協會常務副主席、非遺文化保護專家余耀泉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在共同壯大嶺南文化影響力方面,香港已經有一些非常好的先例,是一種新路徑,未來可以繼續開展。

「詠春拳和葉問近年來在國內外,特別是在港澳和海外這麼有影響力,國內外學習詠春功夫的人越來越多,很大的功勞就是來自香港。起初,香港業界作為橋樑,帶動大量海外相關人士到佛山參觀、體驗、交流,擴大了詠春拳的國際影響力。之後,香港專業團隊又發揮人才、技術等優勢,拍攝詠春拳系列電影,帶來非常好的市場反響。」余耀泉說。

陳啟聲有同樣看法。《方案》提出,講好「嶺南味」故事,推動具有影響力的節目、融媒產品在粵港澳大灣區、國內、海外傳播。事實上,由香港團隊拍攝的《無窮之路》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它造成的轟動效應,相信將啟發社會各界。因此,香港不缺一流的團隊、一流的創意、一流的拍攝和製作,應該吸引他們深入到內地,深入到佛山等地挖掘嶺南文化,推出高品質的嶺南文化作品。

余耀泉表示,目前最期盼的一項工作是盡快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非遺文化交流中心,組建行業聯盟,粵港在場地、人才、資金等方面,推出務實舉措,推動嶺南文化影響力的同時,以文化壯大產業
2022-09-26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寶儀 廣州報道)在國務院公布《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100天之際,以「千帆競渡、科技遠航」為設計理念,計劃於2025年建成投用的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下稱「永久會址」)24日在南沙正式動工,大灣區科學論壇戰略諮詢委員會(下稱「戰諮委」)同時成立,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擔任主任委員。永久會址建成後將通過舉辦大灣區科學論壇,吸引國際科學家團隊和高科技企業匯聚大灣區,戰諮委成立將為全球科技創新治理提供灣區新經驗。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位於南沙明珠灣起步區核心區域「科學島」,規劃用地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由學術中心、科技館、科創中心、科學家公寓及配套設施等構成。永久會址距明珠科學園一期僅約4.5公里,與位於南沙橫瀝島尖的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隔水相望,意味着永久會址可成為明珠科學園科技交流功能的重要渠道和展示窗口,也將和國際金融島實現深度互動,激發「科技+金融」雙輪驅動效應。

2025年建成投用

永久會址將在2025年年底完工,未來永久會址將為論壇及各類科學交流活動提供會議場地及配套,打造面向世界科技交流「合作樞紐」;為科學研究、創新創業提供現代化辦公場地和創新環境,打造國際一流的科學組織機構「集聚空間」;面向大眾營造科普體驗空間,打造服務灣區的大眾科普「互動中心」;構築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和轉化空間,打造融合發展的創新創業「首選平台」。永久會址建成後,將通過舉辦大灣區科學論壇,吸引國際科學家團隊和高科技企業匯聚粵港澳大灣區,實現跨國界、跨學科、跨領域的深入交流與合作。

戰諮委23人組「大灣區智庫」

為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大灣區科學論壇治理結構,強化頂層設計,推動論壇成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平台,戰諮委在南沙宣布成立。首屆戰諮委委員共23人,涵蓋了來自能源科學、粒子科學、材料物理、分子生物學、海洋科學、神經科學、信息科學、社會科學、植物學等不同學科領域的院士和學科帶頭人,共同組成「大灣區智庫」。白春禮表示,該委員會成員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企業家和戰略投資家,他們將為大灣區科學論壇的科學決策建言獻策,推動該論壇成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全球領先創新高地、構建世界科學共同體的重要平台。

2022-09-16
当地时间1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国宾馆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举行中俄蒙三国元首第六次会晤。

习近平指出,中俄蒙三方合作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三方合作的脚步从未停歇,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我们携手抗疫,第一时间相互驰援抗疫物资,毫无保留分享抗疫经验,共同守护三国人民生命健康。我们开展“云交流”,保持交往热度,民心相通纽带更加紧密。我们积极开展边境地区联防联控合作,促进经贸往来稳定顺畅,途经三国的跨境运输亚洲公路网推进成效显著。

习近平就推进中俄蒙合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牢牢把握三方合作的正确方向,深化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加强协调和配合。

二是提升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合作,共同打造应对风险挑战的合作平台、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平台。

三是落实好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已达成共识,推动毗邻地区不断深化经贸、人文、旅游等领域合作,继续为三国工商界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

四是培育三方合作更多成果,支持扩大相互间贸易本币结算规模,欢迎俄罗斯和蒙古国更多金融机构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筑牢地区金融安全屏障。

普京表示,俄中蒙三方合作成效显著,具有明显互利性质,为彼此关系发展增加了附加值。三国作为近邻,应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全面巩固推进三方合作。应鼓励支持三国企业家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交通、物流、跨境运输、能源、高新技术、旅游、人文等领域合作取得更多实质进展。

呼日勒苏赫表示,发展同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合作是蒙古国外交首要方向。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加强蒙中俄三方合作尤为重要。蒙方愿同中、俄加强沟通,促进双边和三方在贸易、投资、环境、能源、铁路、旅游等领域合作都取得积极进展。

三方确认《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延期5年,正式启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线铁路升级改造和发展可行性研究,商定积极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国铺设项目。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会见。

责任编辑:崔智琳
2022-09-16
当地时间1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国宾馆会见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阿建交30周年。中方支持阿塞拜疆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双方要从战略高度看待和规划两国关系,增进战略互信,加大相互支持,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走稳、走深、走实。

习近平强调,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复杂演变,形势越是复杂,国际社会越应该加强团结协作。欢迎阿方同中方一起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双方要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增加中欧班列运量,畅通国际供应链。相信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双方要加强人文交流,加深人民友谊。中方支持阿方同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合作,共同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

阿利耶夫表示,阿中是真正的战略伙伴,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双边合作稳步推进。感谢中方向阿方提供新冠肺炎疫苗,这充分体现了中方一贯提倡的同舟共济精神。阿方愿以阿中建交30周年为契机,深化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阿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定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干涉中国内政、分裂中国的行径,坚定支持中方维护自身核心利益。阿方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愿同中方积极共建“一带一路”。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会见。

责任编辑:崔智琳

2022-09-16

9月1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抵达撒马尔罕国际会议中心南门,在米尔济约耶夫总统的陪同下,穿行一层中央大厅,前往北门外广场,出席欢迎仪式。这一段“超长”穿行,见证着中乌两国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时政Vlogger也有幸用脚丈量了两国元首走过的这条“友谊之路”。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item_id=1796553315043474462&track_id=573EA68C-DCE1-4D03-B511-C795C5DE7BB0_684937183313

2022-09-16
(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9月15日上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撒马尔罕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仪式欢迎习近平主席。

在这座见证历史与未来的建筑里,中乌两国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正在不断延续……第一次颁授的“最高友谊”勋章、第一次用作国事活动的场地……乌方为此次习主席的到访准备了多个“第一次”,想知道都有哪些吗?跟着康辉一起去这场盛大仪式的现场看看。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295074837327899164&t=1663249526436&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_timeline&track_id=3edf0e2a-d97d-408f-8d19-92df1bb4e798

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

策划丨史伟

记者丨卢心雨 潘毅

摄像丨黄京辉 杨光 杨波 郭鸿 杨新禹

责任编辑:崔智琳
2022-09-16
(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科技馆共同举办的‘共绘航天梦’绘画征集和‘太空之问’互动活动,全球各地的青少年朋友积极参与,我们也在太空看到了大家的绘画作品,充满想象力,非常有趣!太空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相信,对太空生活充满想象力的你们,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欢迎大家来中国空间站做客!”

9月15日,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三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视频方式向参加“共绘航天梦”绘画作品征集及“太空之问”互动活动的中外青少年发来祝福。


△《太空梦》 绘画者:柬埔寨 赛占乌萨 12岁


△《我的梦想》 绘画者:越南 武氏珠江 10岁


△《我们的太空生活》绘画者:孟加拉国 米尔·伊什拉·阿拉姆 8岁


△ 《愿景》绘画者:孟加拉国 萨米亚·马利克·阿皮塔 15岁


△《Hello 朋友》绘画者:蒙古国 额·恩和金 16岁

看到中外青少年的画作,航天员刘洋说:“我们从画作中感受到大家对太空的兴趣和向往,有希望像小鸟一样飞到太空的,有畅想进行星际旅行的,有想象在另一个星球上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一起种树、跳绳、玩跷跷板、野营的;还有小朋友画出了我们三人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来到太空的情景,大家画得都很棒!”


△《太空如此美丽!》 绘画者:肯尼亚 格洛丽亚·纳希帕耶·德·罗伊娜 13岁


△《从北京通往太空的快速路》 绘画者:土耳其 伊莲穆·古尔特佩 17岁

中外青少年对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充满奇思妙问,航天员蔡旭哲在视频中回答了海内外小朋友最为关心的在空间站如何生活和工作的问题。他说:“在空间站,我们像在地面一样工作和休息,太空失重环境也给我们带来奇妙的感受。今年7月份发射的‘问天’实验舱使我们在太空的‘家’更大更宽敞了,下一步将发射‘梦天’实验舱。到今年年底还有3名中国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五号飞船来与我们汇合,到时候中国空间站里就有6个人,会更热闹。”

三位航天员向全球青少年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来中国空间站做客!”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和中国科技馆联合举办的全球青少年“共绘航天梦”绘画征集及“太空之问”互动活动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征集到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青少年的600余幅绘画作品和上千条有关航天的问题。这些画作和提问以“航天梦”为主题,展现了中外青少年对太空生活、星际漫游、外星文明、和平利用太空、建设理想家园的丰富想象。
2022-09-09
9月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宣传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干杰出席活动并致辞。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曾赞荣,山东省委常委、秘书长张海波,山东省副省长江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总工程师韩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兼总经理室总经理彭健明等出席活动。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

慎海雄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总台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奋力推进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创新,打造了一系列宣传中国品牌、培育自主品牌的创新节目和传播项目,取得了积极的传播效果。

慎海雄说,总台与山东联合打造“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正是双方助力打造中国自主品牌的创新实践,将为新时代中国品牌建设作出有益探索。总台将充分发挥宣传报道、新闻传播、节目创作、文化创意等方面的引领优势,综合运用好总台“5G+4K/8K+AI”创新成果,充分挖掘齐鲁大地丰厚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生动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大力推动山东品牌走向国际,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干杰

李干杰在致辞时说,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岱青海蓝、钟灵毓秀,崇尚变革、敢闯新路。近年来,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山东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出一批体现特色、广受欢迎的山东“好品”,“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李干杰表示,山东将持续加强“好品山东”建设,以品牌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品牌系统化塑造更多产业、区域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以品牌国际化助力更多“好品”走向世界、享誉全球。相信在大家支持下,在本次活动带动下,“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将会更加响亮。希望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山东、宣传山东、支持山东,共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兼总经理室总经理彭健明

彭健明介绍了“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的品牌传播情况。他表示,2020年以来,总台和山东省秉持“优势互补,携手共赢”的原则,在山东品牌形象推广、文旅项目宣传、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传播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有力推动山东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品牌发展。“好客山东”品牌已连续三年加入总台“品牌强国工程”。今年,双方合作力度再次升级,依托总台全媒体资源,为“好品山东”定制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共振的融合传播服务,大大提升了“好品山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

活动现场,周乃翔、白玉刚、曾赞荣、张海波、江成分别推介“好品山东”特色产品。“烟台苹果”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50多亿元,连续13年蝉联我国果业第一品牌。以潍坊核雕为代表的雕刻工艺等七大门类产品构成了“山东手造”品牌体系。“国信1号”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是一座移动的海洋牧场。国网公司5G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5G+人工智能,在环境复杂的变电站里能实现自主巡检。泰山体育碳纤维运动自行车是山东新材料开发应用的一个缩影。

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一批“好品山东”智能科创产品也在活动上一一亮相。中车四方高速磁浮列车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600公里。潍柴动力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柴油机可实现油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0%的效果。歌尔AR智能眼镜将导航、环境信息或三维虚拟效果等与真实环境融合到一起。威高手术机器人能够让远程手术操作更精细、准确。

推介活动上,海尔集团、鲁花集团、潍柴动力、浪潮集团、烟台张裕、中车四方、威高集团、山东国瓷、歌尔股份、东阿阿胶、中裕食品、烟台苹果协会等12家企业被授予第一批“好品山东”企业形象标识授权证书。

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领导,山东省有关省直单位负责同志,“好品山东”企业代表,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推介活动。
2022-09-09
“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在北师大建校120周年和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向该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和问候,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从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高度,关心教育发展、关怀教师成长,对教师队伍寄予殷切期望,必将鼓舞“优师计划”师范生扎根基层、服务学生,努力做好教育扶贫的践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必将激励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民族复兴伟业培养源源不断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奋进,再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极端重要的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总书记亲自谋划党的教育工作,从健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制度体系,到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从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到实施“优师计划”、改革“国培计划”,加强定向培养,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十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力支撑了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亿万学子带来了美好希望,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才是第一资源。从现实计、从长远计,我们都要深刻认识到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们要实现伟大梦想,离不开人才、离不开教育。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有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让更多好老师带出更多好学生,更多“四有”好老师教出更多“四有青年”,我们才能在复杂环境和激烈竞争中保持生机活力,积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

  好老师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广大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既要做“经师”,精通专业知识,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推进数字化学习,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又要甘当“人师”,严格要求自己,涵养德行,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严守行为底线,强化价值引领。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和对教育教师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优良传统,满腔热情关爱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幸福感,让老师们安心、热心从教,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不断培育一代代堪当大任的新时代新人。
2022-09-09
梁羽生曾称他为“怪侠”,黄霑给他题词“你是个妙人,你是个少年狂”,还有不少人给他冠以“世界上最好玩的老头”之名,关于他的传闻与生平,那真是一个版本接一个版本。他,就是不容被轻易定义的黄永玉。看完近日播出的《鲁健访谈·对话黄永玉》,被黄老频出的金句、段子,戳到了。总有人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你不妨听他言说几句,真的神清气爽许多!
黄永玉·人物小卡

关 键 词

“鬼才”画家 老顽童 版画《阿诗玛》猴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院长 时尚先生

14岁 开始发表作品

23岁 成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
28岁 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32岁 创作出中国版画经典之作《阿诗玛》
54岁 英国《泰晤士报》用六个版面对其人其画作专题报道
56岁 创作中国生肖邮票开山之作——庚申年猴票

70岁 到意大利游学写生 三次获意大利政府官方授勋

83岁 登上时尚杂志封面

99岁 计划创作一百张新画 筹办百岁画展

《黄永玉的名言备忘录》

01
“别轻蔑少年时期感动过的东西。”
他的笔,落在你心上。

虚岁99岁了,

黄永玉还在醉心文学创作,

他说,我的半辈子是一刀一刀地铲,

一笔一笔在画,

后来,一个字一个字在写。

这一辈子就是这样。

你此前看到的不少很受触动文字,
其实都是出自黄老之手——

图片
认认真真地做一种事业,然后凭自己的兴趣读世上一切有趣的书。

任何一种环境或一个人,初次见面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时,你必定爱上他了。

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就是了。要对得起每一顿饭,更何况这是一个这么有意思的世界。

明确地爱,直接地厌恶,真诚地喜欢,

站在太阳下的坦荡,

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

别轻蔑少年时期感动过的东西。

02
最近被他击中心房的是一句:
不欣赏自己摔倒的地方,
摔一跤,赶快爬起来往前走。

别人祈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黄永玉是出走百年,归来仍是老小孩。

他贪玩,敢作敢为,自由自在,

心总比烦恼大,总比苦难大,

他的表叔沈从文评他是“永远的天真”。

许是人间在他就是一个逛不完的游乐园,

周围物什令人眼花缭乱,

前路光景芬芳诱人,

摔倒了还哪有时间抱怨哭泣,

所以,当黄永玉被主持人鲁健问到

“如何保持永远的天真”,他说——

不欣赏自己摔倒的地方。

不要哀叹这个坑。

有的人是一辈子记得那个坑,

不走了,在咒骂那个坑。

(我是)摔一跤,

赶快爬起来往前走。

03

“要从容”,
沈从文说的这个三个字,
大抵也被他纹在了性格里。

他,自小性子烈,颇有江湖气,

不跟“害自己的人”来往,

年过九旬还喊着害我“我就揍他”。

可烈马,是被居忧患而不泯的

平静与温柔驯服的。

黄永玉常提及的一个回忆是:

人人缄默自保之时,他与沈从文恰好在胡同里碰到,也不敢打招呼,本来要像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时,沈从文突然开了口,在这短短几秒钟,留下一句:要从容。
“要从容。”黄永玉反复地说这,“这三个字,不简单。”

04
“有饭大家吃,不要紧”,
像他这般对待“盗版”的大家,
还真不容易找到第二个。

有一次,逛到卖自己假画的小店,

店老板没认出黄永玉,反而要他买。

旁人忍不住了,说“这就是黄永玉”,

那个老板登时吓到了,

可黄永玉拍拍这个老板的肩,悠悠地说:

有饭大家吃,不要紧。

为什么说“不要紧”,黄永玉解释:
因为你做我的画,你肯定想方设法要像我。但我随便地飘两笔,那是我的,你不能随便,你要认真地学我的“随便”,那可不容易。
第二点呢,这个画卖着便宜,让大家都有我的画,多好嘞。买画的人,有朝一日,有一点钱,买张真的,暂时没有,弄张我的假画挂挂,不也很好嘛。

05

“掩盖费的力气比诚实多多了。”
之于一个人,诚实才是最简单的。

要有“站在太阳下的坦荡”,
要敢“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
因为不容易做到,我们才挂在嘴边,
对黄永玉而言,
坦诚,才是最不费力的。他说——
要说谎,费的力气可大了,

你看别人在说谎,看他就觉得好笑。

掩盖,要用很多方法来掩盖,

掩盖费的力气比诚实多多了。

什么事情都是这样,

诚实是简单的,

掩盖要费很大的力气。

所以我一辈子不就是这样,

不行就不行,行就行,很简单的事。

06
若有人诽你谤你,
“要忍不行,还要有作为”。

没有安慰你“只要问心无愧”,
黄永玉的规劝,是化悲愤为能量,

把你的进击藏在

“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行动里。
图片
要忍不行,还要有作为。

跑万米的人,有一个目标,

别人说这个人这样那样,

甚至连样子他都要评论,

别理他,继续跑。
人有很多时间浪费在

忍不住要跟别人争论,

你想一想,犯得着吗?

花时间去吵去闹,

把这个时间来看书多好啊!

07
“手机是它帮你想,
书是从它那里得到知识”,
黄老劝你多读书。

黄永玉曾说,
“我这个老头子,
一辈子过得不那么难过的秘密就是,
凭自己的兴趣读书。”
他认为——

多看书才有知识,

书同手机不一样,

手机是它帮你想,

书是从它那里得到知识,有基础。

“多看书,才真是厉害!”

08
“等我死了之后先胳肢我一下,
看我笑不笑”,
他的生死观有点酷!

黄永玉写道,
人死如远游,他归来在活人心上。
他一点也不避讳生死话题——

我是一点也不畏惧,

而且我不希望留下什么,

骨灰,进祠堂啊,不需要,

所以我开玩笑说,

等我死了之后先胳肢我一下,

看我笑不笑。

09
此刻最真实的快乐:
“愿每个人都有美好的今夜”

主持人问:
您现在最真实的快乐是什么?
黄永玉说,
如自己画的这幅《今夜》,
他希望所有人都是像这样过了“今夜”,
这么甜美,这么宁馨。

愿上天给人间每个人都有美好的今夜,

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十年如此,百年如此,告诉子孙们,

人应该拥有如今夜之权利,

过宁馨如今夜之日子。
2022-09-02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曾業俊) WeLab銀行董事局主席陳家強教授昨在論壇上指出,大灣區是國家發展戰略非常重要部分,將成為國家和世界重要的先進製造技術中心,而香港亦應該增強自身的產業科技力量,並利用大灣區的技術力量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國家。

港可藉大灣區技術投資東盟

陳家強指,ASEAN擁有非常活躍的經濟體及龐大人口,例如印尼有近2億人口、越南有約1億人口,屬高增長和年輕地區,未來潛在價值龐大,渴望技術及人才。大灣區的技術和創新發展,將是國家與ASEAN經濟聯繫的場所。而香港可以利用在大灣區的技術在ASEAN投資,同時提高香港的科技競爭力。為此,香港必須加強自己的技術發展,成為創新中心。

歐陽伯權籲港青參與灣區電商

港鐵公司主席歐陽伯權認為,任何對大灣區感興趣的企業首先要了解政府政策,而中央對開放大灣區和促進全國貿易是相當認真。此外,企業要真正了解市場,內地市場瞬息萬變,例如2017 年的研究指出,內地76%的經濟增長來自國內消費,意味國內消費正快速增長,當地市場的購買力是不能忽視的。此外,ASEAN市場近兩年來一直是廣東省的全球最大貿易夥伴。

對於青年人才問題,歐陽伯權指出,大灣區人口達8,600萬,區內發展需要人才及資源,香港年輕人在區內發展的機會愈來愈大,尤其可考慮參與大灣區的電子商務。現時電子商務的全球市場,內地佔其中33%,相信內地的電子商務行業對港青而言具相當吸引力。

2022-09-02

來源:大公报

  圖:8月16日,第十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圖為人工智能直播設備吸引參觀者。\中新社

  8月31日,中共廣東省委「中國這十年.廣東」主題新聞發布會在廣州舉行。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介紹,廣東全力服務「一國兩制」大局,攜手港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順利建成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標誌性工程,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對於廣東如何擔當好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職責,王偉中表示,廣東首先將聚焦協同創新,攜手推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至目前,廣東累計推動1萬多台大型科學儀器面向港澳開放,累計跨境撥付財政科研資金3億多元(人民幣,下同)。\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廣州報道

  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經濟總量連續33年居內地第一,外貿進出口總額連續36年內地第一。王偉中介紹,十年來,廣東省持續推進製造強省、科技創新強省建設,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等7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數字經濟規模達5.9萬億元,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

  全省研發經費十年增2倍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在背後的支撐。王偉中介紹,廣東省不斷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着力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去年全省研發經費支出超3800億元、十年增長超過2倍,佔GDP比重3.14%,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6萬家、十年增加8倍,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他表示,在基礎研究方面,廣東省級財政今年將把1/3以上的科技經費投向基礎研究,目的就是要完善長期穩定持續投入機制。

  廣東科技成果轉化的數量、質量和速度在全國領先,特別是企業的創新能力非常強。「目前我省約90%的科研機構、90%的科研人員、90%的研發經費、90%的發明專利申請都來源於企業。」王偉中表示,支持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建設概念驗證中心、中小試基地,更好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在科技金融領域的實力也不容小覷。目前廣東有3000多家風投機構、管理基金規模約2萬億元,全省A股上市企業8成以上是高新技術企業。廣東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和發展,也將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在科創領域的協同創新。

  與港澳共建20聯合實驗室

  王偉中表示,廣東堅決服從服務「一國兩制」大局,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攜手港澳共同推進大灣區建設,全力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他表示,廣東聚焦協同創新,攜手推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廣東加快了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成體系布局建設東莞散裂中子源、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鵬城雲腦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港澳共建20家聯合實驗室。王偉中表示,廣東將充分發揮三地比較優勢,探索形成「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轉化─港澳服務」的協同發展新模式。

  在粵發展的香港科技企業,對於廣東「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轉化─港澳服務」的協同發展會有更深的體會。「作為醫療器械生產商,供應鏈支持非常重要。」入駐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的妙智科技(東莞)有限公司創始人謝智衡表示,得益於「香港研發+東莞轉化」合作,大灣區內地城市完備的配套供應鏈,讓其自主研發的手術機器人的研發周期縮短至少一年,目前旗下部分產品已落地超過60家醫院。
2022-09-02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专稿:今年2月以来,美国各州陆续解除新冠肺炎防疫限制措施,近日,美国白宫新冠应对工作组成员进一步表示,政府拟于今秋起停止为民众支付新冠检测、治疗和疫苗费用。美英多家媒体和智库聚焦美国选择采取“躺平”政策造成的诸多恶果,一位著名主持人也在社媒平台发文称:“美国如今每周因新冠而死的人比‘9·11’遇难者还多!”

外媒聚焦美国新冠防疫“躺平”政策带来的种种恶果_fororder_image001

  英国《卫报》网站文章截图

  英国《卫报》网站8月30日发表文章称,随着美国防疫政策日渐松懈,新冠肺炎病毒对抵抗力较差的弱势群体的侵袭进一步加深,老人、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正在为人们不戴口罩的行为付出代价。

  文章指出,美国社会不需要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自由”将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推入危险之中。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院传染病项目医学主任珍妮娜·史密斯(Jeannina Smith)博士表示,疫情期间,她发现许多器官移植患者们因为感染新冠肺炎而耽误了治疗。史密斯说:“有一位我全程陪护的移植接受者,她一直重病住院,然而正是在医院这个医疗卫生机构里她第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位病人向我哭诉:‘看到人们对我的生命漠不关心到戴口罩都觉得麻烦的程度真是太残酷了。’”对美国政府疏于防疫的态度,史密斯强调,“这对公共卫生的损害是深远的,甚至可能是永久性的。”

  文章中另一位受访者詹妮弗·雷米(Jennifer Ramey)是新冠后遗症的受害者,她曾在心脏外科担任了近30年的护士,参加过20场马拉松比赛,热爱徒步和攀登。但2021年感染新冠肺炎后,她便一直处于失业状态。雷米在康复中心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治疗,现在已能够独自开车,但“在杂货店里走过几条过道身体就已感到筋疲力尽”。她申请了残疾人补贴,但社会保障管理局拒绝了她。文章援引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最新的调查报告称,约有200至400万美国人像雷米一样因新冠后遗症而失业。

外媒聚焦美国新冠防疫“躺平”政策带来的种种恶果_fororder_image003

  美国《大西洋月刊》文章截图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8月29日发表的文章提到一位并未感染过新冠肺炎的癌症病人的故事。该病患经过手术治疗恢复情况很好,但需要定期复查,然而由于担心去医院复查感染新冠的风险太高,他便一再选择推迟复查。“当我再次见到他时,他已需要临终关怀,不久后便去世了。”内科医生劳拉(Laura)称这是她最难以释怀的事。“他原本可以好好活下去的。”

  文章称,到目前为止,美国因新冠死亡人数已超100万,并有更多的人因为新冠病毒健康受到损害。因为疫情难以控制而导致的新冠患者激增、医院爆满、其他病症患者无法及时就医等状况造成整个美国“更加孱弱”,医疗系统将面临长期风险与复杂棘手的前景。文章最后提醒称,许多美国人或许自以为疫情行将“结束”,然而不少从过去两年多疫情中活下来的人在未来将生活在更差的健康状态下,乃至更早地死亡。

外媒聚焦美国新冠防疫“躺平”政策带来的种种恶果_fororder_image005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报告截图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8月24日发布调查报告,指出美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低迷与很多员工因新冠后遗症导致缺勤有很大关联。报告称,处于工作年龄的美国人中有1630万(约8%)受到新冠后遗症的严重影响,年工资损失总额接近2000亿美元。该报告强调,新冠疫情已经严重拖累了美国经济表现,加剧了家庭财务危机。如果政府继续不加干预,情况很可能还会恶化。

外媒聚焦美国新冠防疫“躺平”政策带来的种种恶果_fororder_image007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报道截图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7月底曾发表题为《数百万美国人留有新冠后遗症 其中大部分人已无法工作》的评论文章,文章援引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凯蒂·巴赫(Katie Bach)的话称,保守估计有400万全职员工因新冠后遗症而失业,高达美国工作人口的 2.4%,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外媒聚焦美国新冠防疫“躺平”政策带来的种种恶果_fororder_image009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美国《纽约时报》7月底也曾发表报道披露,近期美国新冠肺炎病例激增,疫情导致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而美国民众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率仅为50%左右,“口罩令”难以重启。报道强调,BA.5毒株的肆虐或将给美国提个醒,在完全被新冠控制生活与“躺平”放任之间还有折中的选择。

外媒聚焦美国新冠防疫“躺平”政策带来的种种恶果_fororder_image011

  美国著名主持人梅迪·哈桑(Mehdi Hasan)日前在海外社媒平台推特(Twitter)发布了一段自己的电视评论节目视频(视频由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制作播出)并配文:

  “即使是现在,每天仍有500名美国人死于新冠。500人!换句话说,在美国每周因新冠死去的人数仍然比‘9·11’事件遇难者还要多!”(王鲁平 马嘉欣 史赫奕)

2022-09-02
2021年8月30日,随着最后一架美军运输机从喀布尔国际机场起飞,长达二十年的阿富汗战争以美军仓促撤离告终。
硝烟虽然散去,但多年战乱给阿富汗人民留下的伤口却仍难愈合:美国在阿军事行动造成10多万名阿平民伤亡,1000多万人流离失所,阿富汗经济“脆弱且依赖援助”。

在阿富汗战争结束一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与阿富汗多家主流电视台联合策划,制作推出普什图语纪录片《伤痕》,真实记录阿富汗战争结束一年后阿富汗民众的生活情况。纪录片播出后,阿富汗多家电视台负责人联名致函总台,感谢中国媒体对阿富汗的关注和主持公道。

阿富汗STRnews电视台致信总台台长

开播引发热议
伤痛直击人心

8月14日中午12点黄金档期,阿富汗6家主流电视台同步播出的总台出品纪录片《伤痕》,成为了阿富汗当天最热门的话题,半月以来持续受到网友关注和热议。

阿富汗6家电视台同时播出纪录片《伤痕》

开播前,多家电视台在喀布尔主要街区展出节目海报

《伤痕》海报图

《伤痕》以孩子们的经历为切口,用4个故事真实记录了美军撤离一年后的阿富汗。

阿富汗拉格曼省的16岁少年巴拉卡图拉,在美军空袭中失去家人,只能辍学做苦力照顾幼小的妹妹;穆罕默德·安瓦尔带着儿子,用最原始的方式修补破损的“死亡公路”,憧憬着儿子日后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巴格兰省偏远地区拉伊卡,由于美军空袭破坏了基础设施,取水成为瘦小的穆罕穆杜拉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在瓦尔达克省,古尔·穆罕默德为让村里的女童走进学校而不断努力……


许多观众在看片的时候泣不成声,泪洒当场。《伤痕》讲述的故事,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隐痛。


在《伤痕》首映式上,现场嘉宾深受触动流下热泪

STRnews电视台等6家电视台为《伤痕》举行了首播仪式,阿富汗临时政府副发言人比拉勒·卡里米、阿富汗国家广播电视台台长艾哈迈杜拉·瓦西克等百余位嘉宾出席仪式。


阿富汗临时政府副发言人比拉勒·卡里米(中)、阿富汗国家广播电视台台长艾哈迈杜拉·瓦西克(右二)出席仪式

阿富汗国家广播电视台、阿富汗第一大商业通讯社帕日瓦克通讯社、和平之声电视台、明月电台、《亚洲之心日报》《阿富汗人报》《马赛尔日报》等多家媒体通过英语、普什图语和达利语在多平台报道首播仪式。


8月14日,《伤痕》首播仪式在喀布尔洲际饭店隆重举行

一线真实记录
“美国罪责难掩”

《伤痕》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于客观真实的记录。拍摄团队历时两个多月,跨越千难万险,在阿富汗战后社会环境和安全局势仍不稳定的情况下,辗转喀布尔、拉格曼、加兹尼、瓦尔达克、巴格兰等多省采访拍摄,深入挖掘记录了大量第一手宝贵视频资料。


摄制组在巴格兰省莱卡地区拍摄,引来当地儿童好奇围观,当地的许多孩子是第一次看见摄像机

摄制组在滚滚烟尘中跟拍骑驴取水的孩子视频

《伤痕》对战争起因的挖掘和对阿富汗人民的关切,启发了阿富汗社会各界的深思。阿富汗知名学者、喀布尔大学教授阿萨杜拉·瓦赫迪看完该片后表示,《伤痕》真实揭示了美国发动的二十年战争给阿富汗人带来的无尽创伤,这些创伤需要被世界看到。

阿富汗帕日瓦克通讯社高级记者、评论员萨拉尔表示,过去二十年,阿富汗发生了太多暴行,影片中四个故事,是千千万万饱受战争之苦的阿富汗人成长经历的缩影,“他们伤痕的背后,是美国的罪责”。


阿富汗知名学者、喀布尔大学教授阿萨杜拉·瓦赫迪在首播仪式后接受采访

网友共鸣控诉
“美在阿是强盗行径”

该片播出后,在阿富汗社交媒体上成为热点话题,许多知名人士和民众纷纷转发,相关内容的海外阅览量达到500万,互动近40万次。

阿富汗前上议院议员哈比布拉·加尼卜达尔在个人脸书主页转发了他本人参加首播仪式的现场照片,并配文表示,影片中记录的每一个故事都令人触动不已,其中战争孤儿的故事更是让全场观众热泪盈眶,希望这部影片能被翻译成更多语言,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欧美地区的人们能够看到,并认识到美西方政客强权政治和穷兵黩武造成的恶果。


民众纷纷留言表示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的寄望。阿富汗民众法里德·汗·阿尔曼说:“我们对中国表示感谢,希望中国以后多多拍摄这类纪录片,向世界揭露美国和其盟友的罪行。感谢中国向阿富汗这个饱受苦难的国家传递关怀。”


网友纳吉布拉·阿尔尤比留言:“过去一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人失业,逃离了这个国家。人们没有足够的食物,没有欢笑,没什么好消息。这都是因为美国和一些国家把我们玩弄于股掌之中。”


网友马沙尔·达尔德:像这样让人心痛的事情在阿富汗的很多地方都有发生,希望真主保佑这个可怜的孩子!


网友阿布萨德·汗:美国作为大国不能再施加暴力!这些可怜的穷人们!


网友奥马尔·阿兹兹:看完视频我特别心痛,我希望和巴尔卡图拉取得联系,请给我他的电话号码。


纪录片《伤痕》播出前后,总台亚非中心普什图语部推出《美国撤军一周年调查问卷》网上民意调查,就美国冻结阿富汗海外资产、美撤军一周年以来阿富汗社会发展变化、阿富汗重建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征集受众意见观点,问卷阅览量超12万。

99%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无权冻结阿富汗海外资产,9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应当返还阿富汗人民财产。许多网友表示,美国在阿富汗的所作所为是赤裸裸的强盗行为。


亚非中心普什图语部在社交媒体发布系列融媒体产品和多场直播,“用镜头记录战后这一年”“美军不负责任撤离阿富汗一周年,你们还好吗?”“过去一年的变与不变”“祝福独立的阿富汗越来越好”等话题也吸引了超10万网友的积极互动。

让制作团队感到欣慰的是,《伤痕》的拍摄也给片中的战争孤儿带去了新的希望。得知中国媒体在采访独自照顾妹妹的战争孤儿巴拉卡图拉后,阿富汗拉格曼省省长阿贝德亲自邀请巴拉卡图拉到他的办公室做客,向兄妹俩赠送了一批中国援助的生活物资,并承诺解决他们兄妹的生活和学习问题。


巴拉卡图拉(左)和省长交谈

阿贝德表示,美国入侵阿富汗的结果,就是无数儿童像巴拉卡图拉一样成为了孤儿。在拉格曼省和其他地方,许多孩子的家园被摧毁,美国应该为此负责,希望这些孤儿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救助。目前,巴拉卡图拉已经回到当地学校上课。

战争已然过去,但美国至今还在撒谎!祈愿伤痕累累的阿富汗人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从瓦砾和废墟中站起,重建家园、重建国家。

总监制丨杨华 张利生

监制丨徐朝清 席猛 闫爽

主编丨降碧桐 张亚东

撰稿丨陈重 苏杭

编辑丨黄景靓 汤戈羽 张涛

责任编辑:单宏鑫

央视新闻
2022-08-31
《醒·狮》2021年赴澳门巡演。广州歌舞剧院供图

  珠江、香江和濠江汇流,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人文相通,跳动着强劲的文化脉搏。

  8月31日晚,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将正式拉开帷幕。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家联袂演绎交响音诗《千里江山》,海纳百川的艺术音符交融激荡。

  近年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纵深推进人文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交融日趋深入,文化认同不断增强。从文艺交流合作共画“同心圆”,到讲好湾区故事共铸精品,再到影视产业合作共谋发展,留下一幕幕共建人文湾区的生动写照。

  推进文艺交流

  绘湾区同心圆

  作为本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历时一年创作完成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备受瞩目。演出团队“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节日乐团”,由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和澳门乐团的音乐家组成。

  “音乐会反映出粤港澳同声同气的精神内核,体现了过去三年多粤港澳乐团的合作成果。”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介绍道,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从立项、创作到演出,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粤港澳文艺的紧密联动。

  三年来,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向纵深迈进。守护共同文化根脉,今年7月29日,凝聚大湾区粤剧名家共同心血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音乐卷》在广州首发。

  由粤港澳共同申报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粤剧,寄托大湾区民众的共同乡愁,在湾区粤剧同仁共同守护下,正焕发新的时代光彩。《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堪称“辞典式、教科书式的粤剧音乐百科全书”,为完成这部典籍编纂,粤港澳粤剧界同心合力。

  为了让几近失传的传统牌子演唱曲、大调得以再现,阮兆辉、罗家英、何家耀等港澳粤剧名家克服疫情困难,采取远程合作的方式进行示范演唱,成功完成录制。

  尽管受疫情影响,大湾区文艺交流演出没有停步。去年底,广州歌舞剧院创排的《醒·狮》,与澳门美高梅剧场合作驻场演出。舞剧将岭南非遗与科技元素充分融合,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让在场的澳门观众叫好。

  2021年4月,广州大剧院承办的“香港周 2021@广州”拉开帷幕。香港芭蕾舞团、城市当代舞蹈团、中英剧团、香港话剧团等多家香港旗舰级艺术团体在穗登台。去年底,来自湾区各地的剧场管理者齐聚一堂,通过《2021粤港澳大湾区剧场大会倡议书》,倡导加强湾区剧场“后疫情时代”的合作与联动。

  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陈睿透露,由粤港艺术家联合打造的《乡村骑士》等歌剧,不久将与湾区观众见面,著名歌唱家莫华伦、么红、孙砾、王冰冰等湾区艺术家将联袂放歌。该剧也将正式开启香港歌剧院、深圳歌剧舞剧院等大湾区艺术院团的强强联手新模式。

  合力创作精品

  共述湾区故事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底蕴深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为湾区文艺家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

  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作家蔡东的《月光下》获短篇小说奖,作家葛亮的《飞发》获中篇小说奖。两部小说文笔细腻、叙写考究,深刻描写湾区城市生活。

  “大湾区文学题材有着极大的空间感和包容性,让每个作者都能在其中找到情感落点,可能是文化的、历史的、语言的。”在葛亮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为作家提供不断深入挖掘、观察的巨大空间。

  在广东省作家协会推动下,大湾区题材文学精品佳作接连涌现,湾区文学新高地初露端倪。据统计,过去五年来,省作协扶持的湾区题材作品就达到42部之多,包括27部长篇小说、10部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庞贝长篇小说《乌江引》、陈启文长篇报告文学《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等作品受到全国文学界肯定。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圈,正从蓝图转变为现实,广东作为湾区文学“交汇处、交融处、交锋处”,正发挥重要作用。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介绍,省作协将通过设立“大湾区文学奖”“大湾区文学排行榜”等举措,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020年,为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广东画院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正式面世。香港港澳台美协主席司徒乃钟、香港美协主席林天行、澳门美术家协会主席黎鹰、澳门美术协会副会长李得之等纷纷加盟。

  “尽管受疫情阻隔,港澳名家无法来到现场创作,仍然通过远程传送草图的形式为长卷创作出谋划策。”这让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记忆犹新。

  林蓝透露,广东省美协通过积极搭建粤港澳美术合作平台,创新美术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机制,努力争取国家级重大美术展览落户广东,进一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术高地。

  2019年,小学生诗歌季升格为“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诗歌季今年9月将再度启航。粤港澳青少年将通过诗词经典走读人文湾区,亲身感悟共同的历史记忆。

  “诗歌季通过培养诗心,让粤港澳的孩子通过诗的语言交流相融,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中国诗歌学会会长、诗歌季评委杨克说。

  影视融合显优势

  擦亮品牌谋发展

  香港影视产业人才实力雄厚,广东堪称“全国第一票仓”,随着粤港澳影视产业交流深入,大湾区正成为中国电影产业极具想象力的一片热土。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要充分发挥香港影视人才优势,推动粤港澳影视合作,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近年来,“大湾区出品”电影品牌被擦亮,交出一连串亮眼成绩单。

  由广东博纳影业出品的《中国医生》,香港寰宇娱乐、广州英明文化等联合出品的《拆弹专家2》票房均超过13亿元,前者打破了“粤产电影”票房纪录,后者则刷新了合拍片票房纪录。而在今年暑期档票房排名前5的影片中,《神探大战》《明日战记》两部电影榜上有名,收获不俗口碑。

  大湾区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吸引不少香港影业巨头“北上”。2021年4月,英皇娱乐大湾区总部在广州正式揭牌,释放出强势信号。

  “未来将充分发挥广州本地文化底蕴深厚和香港影视人才丰富的优势,共同打造立足大湾区、展望国际的文化演艺交流中心。”英皇(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香港英皇娱乐集团营运总裁霍汶希说。

  在资深影评人魏君子看来,广东成熟稳定的电影市场,不但有助承接香港电影人才“北上”的需求,也为湾区电影创作提供丰富的题材。

  “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共享未来”正在成为湾区电影人越来越广泛的共识。王祖蓝、麦长青等越来越多港澳艺人“北上”工作生活,参与培育高素质、正能量的青年演艺人员,为大湾区文娱行业输送新鲜血液。

  “香港导演需要参与到全中国的电影市场中来,而粤港澳大湾区为我们提供重新学习的机会。”香港知名导演陈嘉上对此深有体会。

  在第34届金鸡奖获奖名单中,《拆弹专家2》《中国医生》等多部大湾区电影纷纷上榜。“‘大湾区电影’取代过去‘港产片’的概念,将成为未来大势所趋。”《拆弹专家2》项目负责人吴蔚坦言。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窗口,共同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将成为粤港澳电影界携手并进的使命。”广东省文艺研究所研究员易文翔对湾区电影合作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新时代的动人旋律在这里奏响,融合互通的艺术桥梁架起蓝图,星光熠熠的湾区影坛焕发生机……粤港澳大湾区正书写动人的人文篇章。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徐子茗 黄楚旋 统筹:李贺 李培
2022-08-31
南方网讯 (记者/何雅柔 通讯员/白露)8月28日,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2022年粤港澳高校中医临床基础联盟首届教学研讨会暨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粤港澳多学科融合虚拟教研室成立大会在广州顺利召开。本次活动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超过51万。

  会议现场,与会嘉宾为伤寒论粤港澳多学科融合虚拟教研室成立推杆并授牌。虚拟教研室以李赛美教授为带头人,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为主体,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经典教研室联合共建虚拟教研室,融名师培养、资源共享、研究创新、互助共赢的线上线下混合高端智能经典临床教学研究平台。

  在研讨会上,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熊继柏、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孙光荣三位国医大师,分别从“辨证施治”、“经典教学”、“学习经典”等不同方面,剖析中医经典方剂的重要性,探讨中西医临床的异同,强调中医临床的重要性、独特性。弘扬中医文化,让经典回归临床。

  院长论坛部分,来自香港浸会大学副院长李敏、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朱依谆、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姜元安分别介绍了港、澳中医发展历史及中医药教育发展现状。基于港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因素,三位院长都强调了中医药的英文教学、海外教学,旨在实现对传统学科的创新探索,培养更多的海外人才,助力中医文化“走出去”。

  在成果交流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的专家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结合自身和团队多年来在临床课程构建的成果,分享了“六梯级”《伤寒论》课程体系构建与应用,对伤寒论课程构建提出中肯建议。她引用国医大师邓铁涛的话“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临床上能否实用,这是最重要的”,特别强调教学中临床实践的必要性。

  大会得到了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粤港澳多所大学的支持,联盟成员将整合粤港澳中医教学名师,打好组合牌,中医传承疗效牌,为疫情下的广东做好人才储备,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2022-08-31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楊新雨)由香港廣東青年總會牽頭,聯同香港大學及明匯智庫開展有關香港青年大灣區發展調查,今日(30日)發表第四份報告《香港青年大灣區發展指數2021-2022|就業篇》,研究結果顯示,九成受訪香港青年有聽聞「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認同及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比例創新高,分别達到35%及41%。調查也發現近八成青年聽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反映宣傳效果理想,惟亦顯示計劃有改善空間。

團隊於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間,成功隨機抽樣訪問了1000名15-39歲的香港青年,並訪問441名居住在廣東省的香港青年,配合焦點小組,切實了解青年對大灣區發展的看法。是次報告除了以往的大灣區發展指數調查,也加入調研「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部分,了解不同公司的經驗和看法。

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修例風波」對青年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負面影響得以改善,認同及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香港青年比例由2019年谷底回升,不願意和「不確定」者的比例持續下降。

研究亦發現,受訪者的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龄與他們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意願有關。總的來說,收入越高、學歷在兩端的青年,以及30歲以上的青年,較願意前往大灣區。而在大灣區內地9大城市中,香港青年認為深圳和廣州吸引力最大。香港受訪青年認為「薪酬水平」是選擇工作時最重要的因素,與去年相若,其次是「公司發展前景」及「晉升機會」,「政見理念」對他們來說則最不重要。高達八成受訪者期望赴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可獲至少兩萬港元的月薪。

廣青總主席霍啟山表示,很高興香港青年對大灣區發展的認同度越來越高,廣青總將積極舉辦更多兩地交流的活動,團結各界青年,推動民心相通,為香港和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廣青總常務副主席郭基煇表示,廣青總根據調查及研究結果,分別就完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便利香港青年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以及吸引人才來港發展、鞏固及提升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三方面,提出28項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希望特區政府採納。

廣青總在三大方向提出建議,就「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廣青總建議在申請資格方面,由現時以畢業年期作為限制,改以年齡為限制,容許所有取得認可學歷資格的39歲或以下青年申請計劃;提高計劃的彈性,每年設定兩至四次的申請窗口,讓企業按需要適時招聘;針對應屆畢業生,政府可延長現時為期18 個月的津貼至「18+12」個月,鼓勵僱主於18個月後,考慮錄用表現良好的員工多一年等。

在便利香港青年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方面,廣青總建議擴充駐粵辦及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辨公室的職能,以進—步配合落實特區政府支持大灣區發展的政策;統籌及推動兩地青年交流,舉辦「主題化、專項化」的交流活動;建議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資助非牟利青年組織在港籌辦以大灣區為主題的文體藝交流活動、特別把握 2025年由粤港澳三地聯合舉辦全運會的機會,籌劃安排香港青年屆時到內地擔任義工。

而在吸引人才來港以融人國家發展大局、鞏固及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方面,廣青總建議為畢業於內地及海外頂級學府的畢業生,在未有獲聘的情況下提供為期两年的工作簽證,鼓勵全球精英人才來港就業和定居;延長「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的逗留期限至36個月,讓非本地畢業生有更長時間留港開拓事業;開拓專項引進人才計劃,吸引金融、醫療、航運、法律、文化藝術、建築、測量等界別的專業人士,擴大現有創科人才計劃的申請資格等。

2022-08-31
(大公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正在廣州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暨首屆全球獨角獸CEO大會上,一大批重大項目落戶廣州黃埔區、廣州高新區,其中,簽約落戶的大灣區全球獨角獸基地,擬投資100億元,將聚合「胡潤百富」的品牌資源(包括五百強排行榜、富豪排行榜、全球獨角獸排行榜等),共同打造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等高科技全產業鏈的培育及科技轉化平台,為《全球獨角獸排行榜》、《全球獨角獸投資機構百強榜》提供載體,打造獨角獸企業「策源地」。

除了全球獨角獸基地,當天簽約落戶黃埔區的項目還包括中國黃金集團南方總部、寶潔中國直播電商創新中心、廣州前沿科技產業基金、超高清視頻產業投資基金等,協議總投資超1300億元;同時,全球頂尖生物製藥企業阿斯利康中國南部總部正式運營啟動,阿斯利康-廣州生物島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開園。

廣州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正打造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最強區,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實施「初創-高企-瞪羚-獨角獸-百億級高企」科技企業梯次培育計劃,高新技術企業從2015年的200餘家增長到2021年的2300家,增長超過10倍,數量穩居全國經開區第一。小鵬汽車、億航智能等獨角獸企業成長為全球知名科技企業,已完成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本次簽約的世界500強寶潔在黃埔區投資「中國直播電商中心」項目,將依託廣州近年來着力打造直播電商之都所形成的資源優勢,探索製造業企業通過直播方式直接溝通消費者,即時性調整業務重點和市場策略,為企業謀求增量發展打開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自1988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寶潔在廣州投資累計超過10億美元,設立大中華區總部,建成了中央型生產基地黃埔工廠、知識城工廠、廣州寶潔物流中心等,年產值和納稅均位居廣州市製造業企業前列。近年來,寶潔轉型發展,在黃埔區先後投資設立「寶潔亞太生產計劃服務中心」,「寶潔中國數字創新中心」「智能技術創新中心」等。今年內,寶潔還計劃在廣州設立「國際貿易供應鏈控制中心」項目,服務RCEP、「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等的進出口業務,提升廣州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2022-08-31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明日(9月1日)會同廣東省、廣州市及深圳市領導舉行線上會議,就粵港、穗港及深港合作及兩地人民經口岸交流等議題交換意見。李家超今日(31日)表示,希望經過深入討論,大家能就兩地居民口岸交流的議題達成一些共識。

李家超表示,雙方會積極考慮不同方案及可能性,惟細節現階段不方便透露,避免造成信息混亂。

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今早視像出席第七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李家超多謝韓正充分肯定香港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的角色,包括指出香港是參與者、貢獻者和受惠者,亦肯定了香港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下發揮的作用。

被問及韓正提到香港要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是否反映中央希望香港盡快與海外免檢疫通關,李家超回應說,與世界接軌和與內地往來,都是香港必須努力做好和爭取的事。他指出,疫情下實施的管制措施,原則是要確保高風險人士受到保護,包括推動「一老一幼」接種疫苗、確保公營醫療體系能應付疫情和市民日常需要等。
2022-08-31
(大公文匯全媒體 記者 黃寶儀、盧靜怡)港人熟悉的「家庭醫生」服務,如今在廣州也可以享受啦! 8月30日,內地首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在廣州黃埔落地,為廣東55萬名港澳居民提供「港式家庭醫生服務」。聯合醫務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李家聰介紹,中心最大的特色是港澳居民熟悉的港式醫療服務。「港澳居民一進來,會先安排全科醫生做首診,根據需要再安排專科醫生或提供住院服務。」李家聰表示,目前正在和當地政府探索在服務中心可使用港澳常用藥品,節省港澳居民返港澳取藥的時間。中心收費模式也與香港相仿。李家聰表示,港澳居民如果購買了香港相應的商業健康保險,是可以在醫院直接結算報銷,不用再另外掏錢。記者了解到,此次合作是粵港兩地醫療機構首次在內地大型綜合醫院平台上所探索的新模式。

首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在揭牌當天亦迎來了首個香港體驗者。70多歲的香港長者黃伯體驗了從報到再到問診、檢查的全過程後,對服務表示很滿意。黃伯說:「這裏醫生溝通得清清楚楚,有問必答,而且是熟悉的香港醫療服務,所以我很滿意。」

黃伯表示,「與我這麼多年在香港複診,指的是醫管局旗下的公立醫院(對比),覺得這次(問診)更加詳細,更加清清楚楚,有問必答。我們以前在(內地)只能選擇、香港方面所提供的只有一家醫院,就是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現在就多了這個中心。在我看來,今天的體驗是十分之滿意。希望能將這個正能量分享給大家。唯一需要解決的是收費方面,比如香港式的醫療券,港大深圳醫院的廣東省特別支援計劃暫時還沒能在這裏使用。」

聯合醫務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李家聰稱,「我們集團做過統計,其實在粵港澳大灣區如廣州、東莞、中山、深圳等廣東城市,大概有55萬港人生活。我們認為這55萬港人都需要這種他們所習慣的港式醫療服務。作為香港人,我們很習慣在自己家樓下就有一個自己的診所或者一個我們長期相熟的醫生。內地相對而言則沒有一個很穩定的醫生跟進每一個病人。通常香港人看內地的大醫院,通常不太習慣如何付費。所以我們和(廣州)黃埔區合作,突破這個就醫難題。比如你在社康中心或者進來這個服務中心,一進來我們就有港資的管理,我們有自己的客服人士、有自己的同事會幫助你在医院裏面走完整個醫院的服務流程和專訪的流程。所以這個服務中心有三大特色,第一,我們積極和黃埔區政府探索港藥包括常見藥可以開給港澳居民。第二這裏是有齊所以保險的支付體系,所以在這裏如果你有國際保險,那就可以不用拿錢出來就直接通過保險付費。第三我們有人員會直接全流程陪伴你走通整個醫院的所需的服務。這些都是非常大的創新。黃埔區是我們的起步,下一步亦希望和大灣區更多不同的醫院繼續合作,搭建更多港澳居民服務中心。」

廣州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石在揭牌儀式上發言,「港澳居民廣州健康服務中心從開始籌備到今天揭牌開業,也就不足一個月的時間,這充分彰顯了我們黃埔的誠意和黃埔的速度,也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一家親的內外需求。這家健康服務中心要當好粵港澳大灣區健康服務的使者,提供高品質的港式醫療服務,讓港澳居民感受到家的溫暖。接下來我們會以深化健康服務中心的建設為契機,擴寬思路,探索出更多大灣區醫療合作模式的黃埔模式。」

廣東省香港商會會長羅慧馨說:「醫療是港澳人士來到內地生活最基礎的保障。好多香港人考慮來到大灣區發展的時間,通常都會對教育、醫療等基礎保障非常關注。目前有超過55萬香港人常居廣東省,其中有2成60歲以上的長者,港澳居民在就醫習慣、用藥習慣都與內地居民有所差異,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為在這裏生活工作的香港居民提供就醫便利,為工作和生活加了兩份色彩。可以在這裏享受熟悉的家庭醫生服務,他們在這裏不僅可以安居,更加可以樂居。港商可以更加放心地在(廣州)開發區安家和參與大灣區建設,推動粵港澳合作。我期待可以進一步發揮商會的作用,推動粵港醫療發展、助力大灣區發展。」

2022-08-29
來源:大公报

  圖:「員宇宙」輕年引力對話空間暨天河·灣區雙創基地27日在七客創悅灣正式揭牌。/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大公報訊】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員宇宙」輕年引力對話空間暨天河.灣區雙創基地27日在廣州天河區員村七客創悅灣正式揭牌。該基地主打「高新科技+青年文化」為大灣區青年創意產業賦能。

  七客聯創的聯合創始人香港青年陳慧儀表示,該青創基地採用聯合辦公的新商業模式,以「港人帶動港人」的精神,幫助港澳青年連接資金,同時也打造了新概念的消費場景,迎接「Z世代」的消費大潮。

  記者了解到,七客創悅灣園區佔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由數棟閒置的舊車間廠房、辦公樓等建築組成,與周邊社區連為一體。

  活動現場,牆上掛着NFT數字藏品的畫框,地面上鋪着白沙,放着澳門青年自釀的啤酒,外面走廊上有眾多文藝清新的攤位,展示各種文創產品,文藝氣息濃厚。

  「這次『員宇宙』活動玩了『元宇宙』的諧音梗,『員』是指舉辦場地所在的『員村』會場的裝置均有『元宇宙』元素,都是來自大灣區青年的創意。」香港創意產業及科技創新委員會HKCTC區域主席(港澳及廣州地區)鍾永健表示。
2022-08-29
上半年引进湾区城市项目223宗总投资883亿元

  南方日报讯(记者/周欢)火热的8月,火热的施工。在赣深高铁仲恺站几公里外的“国字号”平台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里,来自深圳、东莞、香港等地的项目纷纷“安家”。凭借高铁快速通达深莞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多重政策利好,这里已引进84宗产业项目,预计达产产值约1410亿元,一幅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只是惠州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促进大湾区协同共兴的一个缩影。近日,记者从惠州市大湾区办获悉,抢抓“双区”建设机遇,惠州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等城市,加快建设深圳创新资源首要承接地和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上半年,惠州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项目223宗,计划投资总额883亿元。其中,来自深圳的项目116宗,计划投资总额约466亿元。

  在毗邻深莞的惠州市惠阳区,科信技术5G智能制造项目一期正在试产。这个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广东省重点项目,由深圳上市公司投资建设。“这里区位好,招商力度大,政府服务高效。”该项目公司总经理李俊杨非常看好深圳都市圈机遇下惠州的广阔前景。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去年11月底,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吹响融深融湾“冲锋号”。今年,惠州创新推出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在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平台共建等8个领域强化与广深莞协同联动,加强与港澳合作交流,新进展、新亮点频现,推动城市能级再跃升。

  ——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地位加快巩固。赣深高铁开通运营让惠州中心区与深莞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广汕高铁、莞惠城际北延线加快建设,惠州正深度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惠州“丰”字交通主框架加快建设,1号公路(惠霞高速)全面开建;惠州正式开通至香港水运专线,“惠盐组合港”让惠深通关一体化;惠州机场加快建设千万级干线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一张陆海空立体交通网在珠江东岸迅速铺开。

  ——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崛起。依托3个国家级园区和7个千亿级园区,惠州主动承接大湾区先进产业外溢,强化与广深佛莞等城市产业链协同。1—7月,惠州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连续3个月位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工业投资大增51.8%,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建设再迈坚实步伐。

  ——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拥有两大“国之重器”,惠州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两大科学装置总部区已正式启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运行楼已建成,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引进12个高端科研团队。借助大平台、大产业,创新资源汇聚势头迅猛。

  “惠州产业基础好,空间广,与深圳融合发展潜力大。”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认为,惠州主动对接广深等城市,在大平台建设、大项目引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接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2022-08-29

来源:南方网
  “令人惊叹的是,南沙已建成了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我很自豪我所生活的城市深圳是全球首个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的城市”“在横琴,我们看到了粤澳合作不仅仅是技术与文化传统的融合,更是两地历史、社会、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系统性融合”“清远向我们示范了如何既保留传统习俗,同时应时而变”……8月27日,在由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指导,南方新闻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外传播中心(GDToday)主办的“桥”见中外故事分享会上,多位网络名人及外商意见领袖向全球网友分享他们走进大湾区旅程中的见闻。

  8月21日至26日,15位外国知名博主、外商代表和他们的伙伴,先后参加了“桥见中外”的活动,深度走访了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和清远市,以多元的视角、丰富的镜头展现活力湾区和大美广东。6天时间里,外国知名博主走进影石Insta360、比亚迪集团总部、分子态(珠海横琴)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科伊斯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等科创企业,在大湾区探索科技前沿;乘坐中国最快的地铁——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体验小马智行无人驾驶车,感受大湾区联通的“速度与激情”;在清远走访桂花鱼养殖场、“千年瑶寨”、丝苗米产业园,在美丽乡村解码共同富裕。



“桥”见中外故事分享会

  “世界500强企业对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感兴趣”

  “我看到的是一个在产业和个人发展方面都充满机遇的中国,一个像硅谷一样的、初创企业和科技企业都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拉脱维亚生活类博主安娜表示,此次粤港澳大湾区之旅让她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安娜

  在普强时代(珠海横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安娜了解了多语种人工智能语音平台识别声音、分析语义的技术及应用,参观了声音处理实验室,这些都让她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发展有了直观的感受。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提供优良的市场土壤和政策的支持。在格鲁吉亚工商会广州办事处负责人贝卡·梅卡伯利兹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商环境灵活、自由,“这也是很多外资企业选择在这里投资的重要原因,同时,当地政府也给了我们商会会员企业很多支持,让他们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华南分会主席高志豪也来到故事分享会现场,他表示中国欧盟商会的会员企业近年来逐年增加,“如今中国欧盟商会华南分会已有来自25个国家的270家企业,前不久我也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在广州南沙港运行,其中运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5G技术。现在,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也对深入了解广州南沙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都越来越感兴趣。”

  高志豪表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要以低碳、绿色能源的发展为目标,欧洲企业长期以来有着“碳中和”的市场经验,如今也将会在绿色发展方面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我们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在利用新技术实现绿色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

  哥伦比亚知名博主:通关从一天到90分钟 这就是“一国两制”的鲜活案例



马佳

  “我第一次来到深圳就感觉非常震撼,因为这里看起来非常的现代,到处都是崭新的高楼大厦,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新的城市。”来自斯洛伐克的油管视频博主马佳在故事分享会上,毫不掩饰她对深圳快速的现代化发展的赞叹,“后来我才知道,深圳仅仅用了40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今天的模样。”

  来自新加坡的油管视频博主李诺则亲眼见证了深圳的变化,“2007年我由于工作原因曾到深圳一家工厂考察,那时的深圳还有很多泥土路。近年我再到深圳,几乎认不出来,深圳已经遍布地铁公交网络,交通系统十分发达。”

  “2000年我来到中国,那时我从东莞,通过深圳去香港,简直困难重重。各种繁琐的手续申请,再排着长队通过层层关卡,经过中间信号屏蔽区,到香港之后还要找到换汇的地方,整个过程非常累。”来自哥伦比亚的油管视频博主费尔南多对20年前大陆与香港通关的经历记忆犹新。

  “而如今,我只需要乘坐从东莞常平站到香港红磡大概90分钟的火车,在火车站有序地办理出入境手续,就能顺利通关,比过去便捷了许多。”费尔南多表示,内地到香港之间交通和通关的体验感的提升,让他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文化、商贸等方面的沟通交流越来越紧密,相互理解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他说,这就是“一国两制”的鲜活案例。

  “千年瑶寨”十年大变样让澳大利亚知名博主惊叹

  弗兰基·比纳是来自捷克的摄影爱好者,清远黑山梯田是他此次旅程中最享受的地方。“这里的乡村群山环绕,田野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这样好的环境值得大家专程过来游玩,下次来这里我会预留更长的时间,在周围的民宿住上一晚,然后在清早拍摄日出。”弗兰基·比纳兴奋地与大家分享起他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捕捉到的秀丽景色。

  来自澳大利亚的杰里·格雷,在中国已生活了18年。在此次“桥”见中外活动中,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清远“千年瑶寨”。早在10年前,他就曾来到这里游玩,那时这里山路泥泞,村民生活艰苦,“那时我看到村民背着小孩在爬山路,我们想尽我们所能帮助她,她却说,这里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的。”



杰里·格雷

  而如今,“千年瑶寨”依然保留着古村风貌,村民们穿着独具特色的瑶族服饰,在村口用迎客酒表达对远道而来客人的盛情。与10年前不同的是,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些对生活的从容。

  “现在这里村民已经脱贫,经济水平提高了,他们也能享受到医疗、教育、退休金等方面的保障,这样巨大的变化让人难以想象。”看着这里瑶寨乡村的发展,杰里·格雷想起他在中国其他乡村骑行的经历,“我也曾到过种植很多药材的乡村,药材有很高的市场价值,政府通过与当地村民沟通,研究利于当地长期发展的方案,而非让商人以低价收购原材料。同时,中国的无线网络也很发达,现在很多农民也学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他们的农产品,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了。”

  会上,前海管理局商务发展处处长向军、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招商六组负责人高启腾、清远市商务局四级主任科员罗海燕分别向外国“网红”和外商代表推介广东机遇。

  南方网记者 王凯 黄绮铌 周红豆
2022-08-29
50年代出生于上海的著名海派画家汪家芳,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从儿时的涂鸦记录,到如今挥毫泼墨的大幅创作,在他的笔下,上海是有温度、有情感、有故事的家园,更是开放、包容、多元、充满活力的世界舞台。他将上海所特有的海纳百川的城市气质融入自己的创作,用融通中西的技法和笔墨绘就了一幅幅彰显时代新气象的大作。

  汪家芳:石库门的文化给我带来了深深烙印,我在石库门住了30年,对石库门的每一块砖瓦我都富有情感。我每次经过石库门这种房子,总是要去摸一摸,好像是跟石库门在对话,这个痕迹永远都存在着,都是海派文化的过去和一种现在,乃至将来。

  石库门是东西方艺术融合的海派建筑典范,而汪家芳与绘画的结缘,正源于儿时在石库门里画板报的经历。1997年,汪家芳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研究生毕业,师从张大千弟子顾翼,陆俨少弟子、华师大苏春生教授,从传统的山水画脱胎,近年来,汪家芳从画山水,到画城市,画卷越来越大,气势也越来越恢宏。

  汪家芳:城市里面没有山,当你到了晚上以后没有灯光,它就是一座座山岭一样,其实这也是一种精神。城市的精神在不断长高,在不断延伸,把山水的一种精神,把它那种气势磅礴,融入到现代的建筑里面。

  眼前这幅长7.5米、高5.5米的巨幅国画《上海》,是汪家芳2018年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上海西郊宾馆会见厅量身定制的作品,石库门建筑和东方明珠、黄浦江交相辉映,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浓缩在巨幅画面之中。汪家芳说,传统的中国画是在方寸之间徐徐展开,而这样的“大画”,限于当时的材质和建筑,中国画没有先例。为此,他吸收、借鉴西方绘画的构图、色彩、形式、表现手法,使作品呈现出中西融合的时代新气象。

  汪家芳:西方绘画它讲究的是一个视觉冲击力,一眼就这个就让你感觉很有震撼力,所以我感觉这一点是我们中国画应该要强调的,要去吸纳的。所以说在刻画这种砖的时候,其实就采用了油画的这种方法,是一块一块画,用淡墨,很淡,但这墨里要加一些材料,每一块砖都是很精心去画。

  对汪家芳来说,“大画”不是简单放大,而是画卷中,更要有大气势、大格局、大气象。画《上海》,汪家芳从实地采风开始,累积了40多幅写生画稿,进入创作状态,连续45天浑然忘我,一气呵成。


  汪家芳:45天,几乎是一天都没休息 ,这种忘我就是你是城市的一部分,这个城市伴随你成长,你热爱这个城市,然后你的画才会赋予一种激情的生命。

  画前人所未曾企及的“大画”,汪家芳广泛吸收、有机融入外来文化元素和艺术表现形式,除了色彩,他还借鉴了当代印象派、立体派、现代派的构图。

  这幅珍藏于中共一大纪念馆初心教室的大画《初心》,借鉴了中轴线、黄金分割等西方理念,将方圆2公里内的红色印记巧妙融合在一起,气势恢宏。


  汪家芳:画大画,它可以打破你很多的墨守成规的一些套套,这是中国的,这是西方的,在这样的一个画里面,它都可以借鉴,这个笔墨就是中国最传统最典型、千古不变,千古不移的书法形态的笔墨。很多的这种树,细看它不是在画,它是在写,全部用线条,假如把这幅画的颜色全部抽掉,留下的线条就是中国的一幅书法,把这个线条全部去掉,留下来就是一幅油画,它就是一个色彩。

  通过一幅幅“大画”,汪家芳让当代建筑元素和传统中国笔墨鲜活交融,也以这种创新视角和手法使文脉深厚的海派绘画呈现出时尚新风貌。画作《浦东》是为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而作,用中国画特有的清透与留白,表现现代建筑材质;同时汲取了欧洲绘画体系中对古典建筑的表现手法,让建筑物传递出有温度、可阅读的神奇魅力。


  汪家芳:整个这幅画它最难的就是一个什么?它有一种体积感,整个建筑你融入在纸上,你要展现出一种是立体的。这个空间感我就用了很多的这种绿化,基本是以留白,用单勾,里面没有一种具体的一棵树,它是整个一个树的丛林,你看看它一直贯穿到整个画的全部,那么似云、似树,又是一个空间。那么这样它从整个画面里面来讲,让人感觉浦东是无限的一种延伸。

  为上海画“大画”,离不开汪家芳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与积累。多年来,他到世界各地采风写生,所到之处,都会用毛笔把风物景致画在明信片上,让中国笔墨在全世界旅行。

  汪家芳:北欧零下30摄氏度的时候,我画的时候一个手就伸在外面,画一两分钟,冻得已经僵掉了,然后再把它搓一下,然后再画。我就到邮局去盖章,邮递员说你是用什么东西画的?我说很简单,就是毛笔。通过你的画,让世界能够读懂你的画,更能够享受我们中华文化给他们带来的一种启迪。

  走得有多远,脚上沾的泥有多厚,情感就有多浓,思考得就有多深。从事美术创作近50年,汪家芳希望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时代的容颜,也将对祖国、对上海的最深沉的爱,付诸笔端,浸没在这巨幅的诗情画意之中。


  汪家芳:它是一种宽容和一种交融,不断交替,不断生发,不断发展,不断共存。所以我感觉这就是海派。其实中国画它也是可以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所以说我近几年来一直在探索大画创作的规律,和大画怎样去反映这个时代,去弘扬这个时代的精神,让中国画的“大画”在这个世界艺林之中,一定会放出光芒和异彩。

  置身于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汪家芳常说,创新不只是简单的形式变换,而是根植于深沉的文化自信所激发出的激情涌动,新时代的艺术家应该不断探索、大胆尝试,灵感永不枯竭,笔墨和技法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海派中国画才能迈入新境界。

  (总台记者 齐竹泉 石岩 陈雯 吴琼 魏迪 洪敏 郭恩友 陈后含)
2022-08-22
南方网讯 (记者/何雅柔 见习记者/翁均婷)“德庆学宫保留了宋元时期的砖木结构,视觉效果非常震撼。我有家人也在读建筑系,因此游览时心情很激动,传统建造工艺令人惊艳!”在肇庆市德庆学宫的红墙青瓦内,香港青年程琬莹向记者感叹道。

首场考察交流活动顺利举行。摄影 梁浩浩

  8月17日,为期三天的“知行湾区”粤港澳青少年红色寻根之旅暨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的首场考察交流活动圆满收官。该活动由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组织开展,15名粤港澳青年齐赴韶关、肇庆、云浮、江门、佛山五地,探寻自然、人文等多重元素相融的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积极赓续文脉精神……考察团通过体验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的特色服务,亲身体验“双区”和“两个合作区”的发展成就,坚定投身湾区建设的信心决心。

  创新机制、多维评审,考察团“精选”湾区交流基地

  记者从广东省青联获悉,本次活动由省青联秘书处负责人、港澳青联委员、粤港澳青年学生代表、媒体记者等人担当评委,对参评的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进行重点参观评选,从青少年主题突出、软硬件设施齐全、具有合法资质、运营能力充足、保障体系完整等5个项目维度进行打分,综合评选出粤港澳青年心中最符合要求的交流基地。

  接受记者采访时,广东省青联委员陈东煌对活动组织情况给予了较高评价:“此次活动的评审机制有所创新,因为可以听取湾区不同领域青年的广泛意见,评判更加公正、全面。”2019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的陈东煌,从教育层面出发,重点考量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能否结合城市历史底蕴,对粤港澳青少年的认知起到正面促进作用。

  陈东煌表示,本次活动为广大粤港澳青年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在红色基地的考察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从而切实推动大湾区文化的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通过实地考察,粤港澳青少年能深入了解家乡过去与现在的故事,汲取未来前进的积极动力。”他动情地说道。

  多元体验、寓教于乐,交流基地出新出彩

  在本次活动中参评的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囊括了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多种空间主题及社会教育功能。移步换景间,考察团成员得以开启多重感官,收获截然不同的鲜活体验。

  于岭南最老孔庙——肇庆德庆学宫内,考察团成员躬身学习“尊孔弘道”之礼、拓印文化,并在论语学堂上聆听尊师的谆谆教诲;在韶关市丹霞科普研学实践中心,考察团观看趣味性十足的沉积岩实验;走进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粤港澳青年细读一封封纸张泛黄、墨迹斑驳的银信,感知华侨华人的游子心、桑梓情……


  除了探寻文博古迹,考察团成员遍访红色遗址,追忆峥嵘红色历史。在云浮罗定市,粤港澳青年远眺绵延十里的长岗坡渡槽,引来江水灌溉出饱满香郁的罗定稻米,见证云浮儿女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足迹;在“启超故里,陈皮之乡”茶坑村,梁启超先生“少年强则国强”的豪言壮语激励着湾区青年奋发进取……

  考察第三天,在佛山百年鸿胜祖馆内,6名13至15岁的青少年利落展示单刀、大刀拦门寨、蔡李佛拳等功夫招式,传承武林英才献身革命的侠肝义胆。“佛山鸿胜馆是世界蔡李佛弟子认同的祖馆,每年都有来自全国、世界各地的弟子回到鸿胜馆寻根祭祖。”佛山鸿胜纪念馆馆长黄镇江介绍道。在他看来,武林英杰为了捍卫家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有利于粤港澳青年进一步加强对家国的文化认同。

  寻根问源、凝心聚力,湾区青年共建情感纽带

  广东高校香港联合会智库秘书程琬莹,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中学毕业后来到内地求学。活动车程间,她与团友热烈讨论起中医药知识的传承与发展。“很多港澳青年都留在广东求学就业,但过去缺乏群体性的交流渠道。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有种加入了港澳同乡会的亲切感。”程琬莹说道。


  据悉,“知行湾区”粤港澳青少年红色寻根之旅暨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考察交流活动,还将在接下来行进两组路线:第二组考察团将游历汕尾、汕头、潮州等地,第三组考察团则将赴东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进一步促进粤港澳青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2022-08-22
 “三伏”之末、处暑前夕,8月21日下午,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外传播中心主办的“桥”见中外深调研活动在深圳启动。

“桥”见中外深调研活动启动

  当天下午,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新加坡等14个国家的15名外国“网红”及外商代表来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咫尺之遥的深圳湾公园。“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让城市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我们每周末都可以去广州和香港享受美食。”“我有朋友居住在大湾区,现在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看看。”“深圳40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但是现在我的身后已经有这么多高楼大厦,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在人潮熙熙攘攘的滨海栈道上,各国“网红”慨叹不已。

  在接下来的7天里,他们将赴深圳、珠海、清远、广州四座城市,深度探寻大湾区的魅力,以多元的视角、丰富的镜头展现广东美丽乡村,并于8月27日在广州通过“桥”见中外故事分享会向全球网友讲述自己在旅程中的见闻。

  “我最期待到珠海横琴的中医药产业园去看看,因为我对中医药非常感兴趣,我最近才做过拔火罐,所以我很想学习一下怎样用中药治疗一些小的疾病。”来自斯洛伐克的油管视频博主马佳说道。

  来自捷克的弗兰克已在深圳居住五年,经常在“照片墙”应用上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他表示自己最向往清远的青山和梯田。弗兰克向记者分享了他赴四川省西部的一次旅行,表示至今仍对当地的壮美高原、宁静村庄“印象深刻”。“这一次,我也想用我的镜头在广东捕捉乡村美丽的景色,体验当地特色的生活方式。”弗兰克说道。

  南方网记者 王凯 周红豆

2022-08-22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胡若璋惠州報道:香港的快樂老家、惠州的幸福大家、廣州的悅己小家,90後「港二代」鍾皓琨三地的家各有樣式,卻都有幸福的經可取。惠州的家,準確來說,算得上是度假區裏的家,而且還是一個前後打拆、裝修了5年依然還在不斷改造的家。

外人眼中的山居大別墅,不見富麗堂皇的裝飾,但在空間規划上,卻不怕麻煩,一直隨着家人的需求在調整。平時,鍾皓琨盡量避免和父母長輩同居一室,到了周末、節假日,回惠州的家游水、聽雨、深呼吸,一起玩桌球、唱下家庭KTV,便是現下最好的生活。新冠疫情之下,眾人不便遠遊。因此,這裏也成了近200位公司同事不時前來團建的「大家」。

(大公文匯全媒體供稿)
2022-08-22

  圖:港青陳潤富(左圖)創作的「苦獅」IP。

  「『苦獅』是一個帶着獅子頭套的老虎,我想藉此機會帶出小人物也能創造奇跡的香港獅子山精神。」香港草根青年陳潤富在2022莞台港澳青年故事會上分享道。「小小苦楚等於激勵,等於苦海翻細浪,藉着毅力恃我志氣總要步步前望。」在獅子山下長大的港青陳潤富,自小就被羅文這句膾炙人口的歌詞所激勵着。他所創立的動漫IP「苦獅」背後的理念,正來自於獅子山精神。「其實這個IP的誕生有很強烈的個人色彩。我自己是離開香港到內地城市從零開始創業的,『苦獅』也鼓勵着我前進。」

  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數碼視覺設計專業的陳潤富,之前一直在香港從事廣告設計。「以前都是講述別人的故事,沒有機會表現自己,所以決定北上創作,表達更多個人的理念。」

  陳潤富自言很慶幸選擇了北上大灣區內地城市,讓自己的動漫IP可以在大灣區漫遊。「大灣區內地城市包容度很高,我成立的工作室落戶在深圳前海,而大部分動漫IP文創產品、手辦、模型卻是在東莞生產。東莞的製造業太強大了,只要有想法,模型都能成型落地。」

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2022-08-19
(央视)

8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考察。

远亲不如近邻

牡丹社区的3094户居民

在社区党委的引导下

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民事共商 家园共治

助老服务 帮助社区老人幸福养老

公益课堂 解决儿童及青少年托管

城市书房 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

社区共建 成果共享

监制丨申勇

策划丨史伟 王鹏飞

编导丨姚瑶 薛冠南 范学禹

航拍丨郎易尘 薄一男 范凯

统筹丨闫岭 闫伸 刘建昌

制作丨周博

责任编辑:赵羽祺
2022-08-19
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锦州市先后考察了辽沈战役纪念馆、东湖森林公园,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听取辽宁省防汛工作和当地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情况介绍,并就做好防汛工作、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作出重要指示。

监制丨申勇

编辑丨王鹏飞 邢彬 彭汉明

摄影丨李铮 张晓鹏 石伟明 段德文 李辉 钟锐 杨立峰 黄京辉

录音丨程爱华 孙洋

责任编辑:崔智琳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_timeline&item_id=16019356890968143763&track_id=4F8269AD-7A4B-49AC-AE4A-5761043C1213_682394505291
2022-08-19
2022年8月16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

来到辽宁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考察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8年

主体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

设有序厅 战史馆 支前馆

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馆藏藏品19915件

是一座集历史研究 文物收藏 陈列展示

文化传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纪念馆

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

被称为东北的“咽喉”

1948年 辽沈战役在锦州打响

东北地区103万解放军浴血奋战

辽沈战役的胜利

改变了长期以来

敌强我弱 敌优我劣的基本格局

中国人民革命的军事形势

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近年来 辽沈战役纪念馆

年均接待参观群众80余万人次

先后获评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

监制丨申勇

策划丨史伟 王鹏飞

记者丨潘毅 贾林

摄像丨凌枫 闫耀东

航拍丨迟波 雍军 范凯

统筹丨闫岭 闫伸 刘建昌

制作丨张荣

责任编辑:赵汗青
2022-08-19
初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开启今年第8次国内考察。

8月16日下午,习近平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追忆广大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感人事迹和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的英雄事迹。亲切会见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慰问。在锦州东湖森林公园,习近平考察当地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情况,察看小凌河沿岸生态环境,现场听取辽宁省防汛工作汇报。在东湖文化广场,习近平同群众亲切交流,希望大家增强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意识,共同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8月17日上午,习近平亲切接见了驻沈阳部队大校以上领导干部和团级单位主官,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驻沈阳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

8月17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听取辽宁新时代东北振兴整体情况介绍,察看辽宁先进科技产品集中展示,考察企业生产经营、自主创新情况,同企业员工代表亲切交流。随后,习近平前往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群众活动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建、改善人居环境、开展为民服务等情况。习近平走进居民李水家中,同一家人亲切交谈。离开社区时,习近平祝愿大家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中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2022-08-19
8月17日,正在辽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省会沈阳,先后看了一家企业、一个社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长春和沈阳召开过两场以东北振兴为主题的座谈会,分别提出了“四个着力”和“六方面要求”,其中都包括创新和民生。这次在沈阳,总书记再次强调这两个关键词。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辽宁沈阳市考察调研

01

机器人:黑土地孕育新产业

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全智能产品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


△新松公司。(总台央视记者钟锐拍摄)

“新松”的名字源自863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原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被称为“中国机器人之父”的蒋新松。在他去世三年后,2000年5月,以他名字命名的这家公司在沈阳成立。

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八分钟”演出所使用的24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来自新松公司。


△新松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新松公司拥有4000余人的研发创新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五大系列百类产品,累计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企业实现产值35亿元。

△双臂协作机器人。(总台央视记者钟锐拍摄)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沈阳市及它所在的辽宁省都有着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制造业底蕴和技术基础。

近年来,沈阳市出台《关于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在沈阳。(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已经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着这一新兴领域。2015年,他在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我们愿加强同各国科技界、产业界的合作,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为推动发展、造福人民服务。


△移动机器人。(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02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在新松公司,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当地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等情况。

创新,是两场东北振兴座谈会的重要关键词。2015年7月,在长春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着力鼓励创新创业。2018年9月,在沈阳座谈会上,他再次强调,要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沈阳鼓风机集团产品,总书记曾于2013年到该集团考察。(总台央视记者钟锐拍摄)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在历次东北考察中,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2013年8月赴辽宁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

2020年7月,总书记在一汽集团考察时指出,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

△新松公司,正在进行演示工作的工业机器人。(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一个多月前,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一家光电子信息企业时,也重点强调了科技创新。他说,如果我们每一座城市、每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每一家科技企业、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新松公司,应用于港口的机器人。(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03

牡丹社区:打通“最后一公里”

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考察调研加强基层党建和社区服务等情况。

△俯瞰牡丹社区(总台记者范凯、郎易尘、薄一男拍摄)

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地处沈阳市城区北部,面积29万平方米,这里的居民楼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60栋。

△牡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在牡丹社区,细微之处体现便民为民。社区引入了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们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医助浴等服务。社区设有大食堂,老人们享受优惠菜价,80岁以上老人吃一顿饭只需要8元。

△牡丹社区大食堂的每周菜谱。(总台央视记者覃思拍摄)

牡丹社区还开设了“幸福教育”公益课堂,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书法、航模、武术等多种暑期课程,授课老师都是有专业资质的爱心人士。

社区除了暑假期间为家长提供孩子的全托管服务,上学期间也能提供放学后至晚八点半的日常托管。

△正在社区“幸福教育”课堂上航模课的孩子们。(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牡丹社区还有“红邻党员志愿服务队”等8支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伍,为居民们开展文化宣讲、便民理发、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


△牡丹社区的志愿服务队成员。(总台央视记者姚瑶拍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三次到辽宁考察,每次都看社区。从2013年沈阳市多福社区、2018年抚顺市东华园社区,再到这次牡丹社区,总书记重点关注民生问题。在多福社区,总书记的一句话说得很透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居住在牡丹社区的李水一家,李水夫妇都是“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获得者。(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04

习近平:“抓民生也是抓发展”

民生,也是两场东北振兴座谈会的重要关键词。在长春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沈阳座谈会上,他要求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


△改造后的牡丹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最先步入计划经济,也是最后走出计划经济,东北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工业生产一度步履维艰,经济位次不断后移,许多民生问题也逐渐涌现。

2015年,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


△牡丹社区服务中心专为老年人提供的老花镜。(总台央视记者李炜拍摄)

2018年在抚顺市东华园社区考察时,总书记说,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首先要把民生保障好,把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好,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牡丹社区的暑期“幸福教育”公益课堂课程表。(总台央视记者姚瑶拍摄)

这次在牡丹社区考察时,总书记谈到了老旧小区改造、老年人服务、孩子们的养育和培养等工作。他说,要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身边。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社区服务要搞好 “一老一幼”的工作要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考察的这一家企业、一个社区,折射的是创新和民生这两个大命题。正如总书记7年前在长春座谈会上所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打好发展“组合拳”,我们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
2022-08-19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推进东北振兴、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指明了奋进方向,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殷殷期盼和坚定信心,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更是对推进东北振兴的再动员、再部署,对奋力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优化营商环境到保护生态环境,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到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成效。今天,“共和国长子”扛起国家重担,正焕发出青春风采。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疫情尚在蔓延,国际形势严峻复杂。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大局来看,推进东北振兴都具有重大意义。东北地区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要发挥好“顶梁柱、压舱石”作用,释放发展潜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东北地区要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对辽宁来说,要探索转型的出路、澎湃发展的动力,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而要通过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以时不我待精神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要利用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一大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美丽中国。要让人民群众在奋斗中共享东北振兴成果,保障好城乡生活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改善人居环境,关心老人和小孩。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推进东北振兴中,要运用好丰富的红色资源,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凝聚起振兴发展的澎湃动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推进事业发展。

脚踏实地向前进,埋头苦干谱新篇。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持续推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央视评论员
2022-08-15
圖:調查發現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受訪港人中,逾半人滿意生活狀況,自評社會經濟地位上升。

  團結香港基金近日發布《促進灣區人才流通 拓展港人發展機遇》大灣區人才流通研究報告,三項調查歷時超過三年,共訪問逾6000人。基金會指出,灣區內的人才流動是經濟命脈,但無論是港人北上抑或是內地專才南下發展,都要面對不少挑戰與障礙。

  基金會建議,特區政府未來可從簽證、住房、醫療等政策着手,支持人才在兩地之間流通,從而推動兩地深入融合、攜手發展。\大公報記者 常彧璠

  香港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方偉晶介紹,為深入了解並分析兩地人才流動的生活狀況、面對的難題,以及社會對其的看法,基金會委託嶺南大學訪問1025名香港永久性居民,以了解香港市民對內地人才來港的看法;又與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合作訪問2500名長期在大灣區內地九市工作生活的香港居民,以及3012名在港的內地高學歷人士。

  內地城市提供向上流途徑

  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郭凱傑表示,調查發現,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受訪港人中,有超過一半人滿意其生活狀況,自評置身香港社會及移居內地後的社會經濟地位分別由4.65分提升到5.75分(總分10分),可見大灣區內地城市能為港人提供向上流的途徑。不過,調查同時發現,無論是內地人才來港還是港人北上發展,都依然面對不少挑戰。就此,報告亦提出多項政策方向,希望促進大灣區人才互聯互通。

  調查發現,香港吸引及留住人才的能力有待改善,或涉及人才入境計劃審核時間較長,建議重新審視現有計劃的審核流程等,加快吸引人才。調查又發現,約60%持工作簽證來港的內地高學歷人才,傾向不打算長期留港發展,六成人認為居住環境不佳是離港主因,而在港工作的內地受訪者對社會融入度較低。研究認為,政府須改善房屋配套,擴大人才公寓範圍,同時為新入境人才組織文化課程及交流活動,協助他們融入社區。

  在內地的受訪港人當中,過往已有內地工作經驗的一群受訪者,自評社經地位更高,反映他們在事業發展中具優勢;就此,報告建議特區政府深化與內地的交流活動,協助有意北上發展的香港青年提早獲取內地相關經驗,早日裝備好自己。

  調查也揭示在內地的受訪港人生活上需支援之處,例如85%受訪者指出,衞生醫療是選擇定居城市時的重要因素,但多達67%人對內地醫療服務的評價屬「不滿意」 或「一般」;約半數受訪者對大灣區的港人就學、就業、創業的便民政策不甚了解,影響港人在內地發展的信心。

  積極研究資歷框架對接

  報告呼籲特區政府,進一步推動跨境醫療融合,並加強對內地港人團體的支持,為身處內地的港人提供所需支援。報告同時指出,鑒於大灣區目前缺乏統一的學術及專業資歷架構,特區政府應繼續推動兩地合作,積極研究兩地資歷框架對接,完善粵港澳三地人才互通的機制。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表示,人才來到香港,自然是希望發展自己的事業,如果本身產業發展前景不理想,留港意願自然無法提高。他以創科為例,香港與灣區內地城市能夠在創科產業鏈上形成互補,從而以大灣區為整體吸引創科人才。他說,這也是本項研究希望帶出的信息,兩地通過流通形成體系,招商引資、吸引人才,為國內國際雙循環做出貢獻。

2022-08-15
南方网讯(记者/何雅柔 通讯员/岳青)8月12日至8月14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佛山市人民政府联合9家省直单位主办,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大沥杯”第九届“创青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复赛暨青创训练营,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举办。经层层推荐选拔,来自粤港澳共220个入围项目齐聚大沥,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路演方式,最终36个创业项目晋级全国决赛,另评选出10个“青农优品”。

  港澳项目量创新高 科技含量打破纪录

导师为参赛选手进行创业通识培训。

导师为参赛选手进行创业通识培训。

  本次大赛自5月27日启动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21个地市均举办了市级“创青春”选拔活动,吸引了大批青年参赛,社会选拔赛共收到报名项目1055个,香港选拔赛收到报名项目83个,澳门选拔赛收到报名项目54个。

  今年复赛220个项目多集中于生物健康、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生态环保等领域,其数量较往年有所提升。特别是,港澳选拔赛涌现出许多优质新兴技术、前沿发展领域项目。其中,澳门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项目占晋级项目总数的82%;香港科技创新项目占晋级项目总数70%,且不少项目都有港府资助,占报名项目总数的23.8%。

  选手年龄结构变化 “00后”青年独占半壁

  据大赛组委会人员介绍,在今年复赛中,参赛选手年龄结构较以往更加年轻化。在竞争决赛入场券的220个项目之中,“00后”选手数量近半数。“我身边一直有不少同龄人在尝试创业,‘00后’感觉正在登上创业舞台了。”在复赛现场,一位19岁的参赛者向记者说道。

参赛选手体验当地营商环境。

参赛选手体验当地营商环境。

  比赛期间,所有选手采用“8+5”的路演方式,即8分钟路演和5分钟问答的方式参与复赛。复赛导师团队由广东青年创新创业导师、知名投资人、省青创基金会、青企协、青商会、青农会优秀企业家、高校相关领域学者等组成。最终评选出3个领域36个创业项目(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每个专项团队组和企业组各6个)晋级决赛,及10个“青农优品”。

  以分享促交流 赛地融合展现一流营商环境

  复赛开始前,大赛组委会邀请到了南海区委组织部、区招商局、大沥镇经发办及部分产业园区代表,以分享互动的形式召开推介会,向入围复赛的项目选手介绍了当地一系列优厚的人才扶持政策和区域营商环境。

参赛选手们在现场集体合影。

参赛选手们在现场集体合影。

  据介绍,南海区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人才打造首个专属节日“南海鲲鹏人才节”,大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落户南海的参赛团队,如入选南海区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获300万元扶持资金。

  “这两天课程下来,印象最深的还是导师对新消费产业的发展趋势的一个理解,我对不同赛道的差距有了更多思考。”参赛选手说道。

  在推介会上,各级领导和选手代表还共同参与了青创训练营的启动仪式。面向入围项目选手,此次训练营邀请了季华实验室、36氪、国际创业成长中心等机构的知名创投人和国家级、省级青创导师,从相关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省内相关产业政策解读、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发展、初创企业运营实务、项目路演技巧等方面,通过“创业通识培训+专业赛道针对性培训”的方式,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辅导。

参赛选手采访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所。

参赛选手采访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所。

  同时,大赛组委会为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数字经济三大赛道安排了三条特色参访路线,通过实地参访大沥城市客厅、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凤池社区等,亲身体验当地一流营商环境。

2022-08-15
圖:廣州積極推進數字人民幣支付,同多個商圈合作,豐富支付場景。

  「碌卡唔該!」在廣州和深圳,這句話已經out(過時)了。對於廣深市民而言,最新潮的支付方式是數字人民幣。目前,廣州數字人民幣試點第一階段任務已基本完成,落地場景覆蓋食、住、行、遊、購、娛、醫等七大重點民生領域。只要港人在手機成功申領數字人民幣,那麼無論是登廣州塔旅遊、到白天鵝酒店住宿、蓮香樓吃飯、坐南航飛機、搭巴士,甚至醫院看病也可刷數字人民幣。\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數字人民幣支付,我覺得使用起來很方便,又安全。其實就相當於多了一種支付方式。」廣州市民嚴小姐首次體驗用數字人民幣付款,是在廣州廣百商場買首飾,感覺很新鮮。只見她打開手機屏上的「數字人民幣」APP,調出支付二維碼,收銀台工作人員用掃描工具「嘀」一下,就收了175.6元(人民幣,下同)。嚴小姐表示,比起微信錢包或者支付寶支付,數字人民幣即使沒網絡也可以用,扣的是錢包裏的錢,不會跟銀行賬號直接關聯,不用擔心洩露個人安全信息。「感覺更安全更放心。」

  穗派500萬人幣紅包 促進消費

  在大灣區內地城市中,深圳和廣州均列入了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廣州目前推出了眾多與數字人民幣相關的優惠活動,推動民眾接觸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紅包、自助咖啡機、自助扭蛋機、盲盒、軟硬錢包……廣州最近在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簡稱:金交會)專設人民幣體驗區上,以妙趣橫生的方式供市民體驗使用數字人民幣的快樂。截至6月15日,廣州地區7家參與試點金融機構,累計開立個人錢包202.5萬個,流通金額達到4.9億元,落地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場景8.5萬個。

  不僅如此,廣州最近一輪還派發了總值5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在廣州酒家、白天鵝賓館(餐廳)、蓮香樓等都可以刷數字人民幣。家住廣州市南沙區的陳女士對於新一輪的消費大禮包讚不絕口:「無論是到超市、還是點外賣,或者去餐飲店消費,都可以享受優惠,也可以體驗到數字人民幣的便利。」

  交通出行方面,同樣可以瀟灑地揮一揮手機,用數字人民幣支付。在廣州,功能類似於香港八達通的就是「嶺南通」、「羊城通」。目前廣州版「八達通」可以用數字人民幣進行充值,在廣州地鐵、巴士、出租汽車、有軌電車、珠江輪渡、油站、停車場等場所,也可以用數字人民幣付費。

  持港元遊客 可兌換數字錢包

  在深圳,數字人民幣紅包成為了一大特色。深圳近期聯動逾1.5萬家具備數字人民幣收款功能的線下商戶,從超市便利店到火鍋店、奶茶店,消費者可走進線下商戶用數字人民幣紅包消費。深圳本地連鎖超市「哆鯨選」負責人表示:「深圳派發消費券和數字人民幣紅包,讓我們超市的生意比以往更火了。端午節期間,20多家門店總訂單量環比節前上漲約30%。」

  數字人民幣技術也在推陳出新。廣東廣電運通推出數字人民幣智慧櫃員機,港澳台及海外遊客在內地旅遊時,可以用外幣在設備上申請兌換並進行充值,相應人民幣金額會實時兌換打入數字人民幣錢包,目前設備支持美元、日圓、港幣、盧布等8種外幣。
2022-08-15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特約通訊員 李樂兒 深圳報道)「未來我想留在大灣區發展,通過實習活動開拓了眼界,感受到了大陸廣闊的發展前景,也對職業規劃有更明確的認識。」今年暑假,來自清華大學、暨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多家高校的70位台灣青年,參加了由深圳台商協會主辦的「WAY!來深圳」2022台灣青年深圳暑期實習活動,在近日的總結分享會上,台青們一同分享在深實習心得以及生活體驗,展播快閃活動影片、進行歌唱活動。台灣青年陳琦幀表示,近期兩岸關係並未影響同學的實習生活,大家對最終的兩岸和平充滿信心。多位同學表示來深圳實習是尋夢旅程的開始,對來大陸就業發展充滿期待。

前海不僅是港澳創客的「夢工場」,近年來台灣青年也源源不斷來到大陸實習、就業,這裏也已成為他們進入大陸第一站。在前海創博會的參訪期間,在深創業台灣青年吳俊賢、荊溪瑞分享了他們的創業故事,給在場的台灣青年傳授創業成功經驗並鼓勵台灣青年們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

「深圳更有活力適合年輕人創業」

「來之前感覺在深圳會競爭壓力很大,這次體驗過覺得比起壓力,其實深圳更有活力。」就讀於浙江大學新聞學專業的林宥均在一家文化公司做新媒體運營實習生,其間通過參訪騰訊、深圳前海展示廳、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參加「台港澳青年棒壘球交流活動」等,了解到深圳40餘年的飛速發展,聽到一些創業故事,讓她感受到深圳是一座很適合年輕人創業的城市。

在前海展示廳,林宥均透過影像資料觀看了深圳滄海桑田的變化。「在深圳,有能力就會有發揮的舞台,只要不怕壓力,能夠有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來深圳打拚。」 林宥均表示,早前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給台灣青年回信,勉勵兩岸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攜手打拚,更加堅定了台灣年輕一代到大陸發展的信心。

「冀搭橋幫助兩岸解決法律糾紛」

來自暨南大學法學院2019級台灣學生張皓,出生在台灣的他自小在上海長大,又因為父親是澳門人,母親是台灣人,故而時常在兩岸三地往返。張皓親眼見證了大陸經濟的迅速發展,也切身感受到大陸與台灣之間的差異與不同。

2022年5月29日,張皓參加了第二屆廣東省高校港澳台僑學生法律知識問答(國家安全法律知識競賽)取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香港國安法和澳門國安法不僅填補了港、澳地區維護國家安全相關法律的法律漏洞,更是維護兩地社會穩定以及『一國兩制』的強大支撐。」張皓表示,上述國安法對於解決兩岸問題有着重要啟示和借鑒意義,而了解上述國安法以及《反分裂國家法》等法律,加深對其理解和認識更是至關重要,他也由此下定決心要更系統地學習法律。「今後兩岸統一後,能夠更快、更好地幫助雙方解決法律糾紛,起到橋樑作用。」

2022年7月,張皓在北京京師(深圳)律師事務所的國際業務中心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實習期間,他與同事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分析,工作內容包括數據查閱、涉外案件檢索、各國知識產權保護協議引用等。

張皓從不同角度更深入地了解了大陸的法制環境。在法援中心的工作模式和節奏是固定的,以文書的收集整理和編撰為主,主要為一些困難人群提供法律援助;而在律所實習期間旁聽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糾紛時,則有了更多的實操經驗。

同在律所實習的台青許哲瑋,在清華大學法學院學習民法,她用了「包容」一詞來形容此次的實習感悟。在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師事務所實習期間,許哲瑋主要負責民法相關的法律文書書寫、法律文件整理、案件檢索等,參加了律所的年中匯報、雲端讀書會,良好的工作氛圍令她印象深刻。

她說,律所上下都樂於為新人提供學習的機會,團隊的律師們也很樂於分享自己的職業經驗,通過他們令自己深刻認識到,學習的腳步不能停下。

2022-08-15
青民倡促進灣區交流 認識灣區機遇 協助青年北上

青年民建聯昨日公布對香港年輕人進行的一項有關「認識祖國、融入灣區」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受訪者數目不足65%,團體指情況並不理想,建議特區政府優先加強愛國教育工作,擴大宣傳渠道,增強青年國民身份認同及對祖國的認識。調查亦顯示,港青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創業最有吸引力,至於港青融入大灣區的困難則包括「工作生活文化不同」、「收入差距」等,團體建議促進灣區交流,認識灣區機遇,協助港青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康敬

青年民建聯於今年6月24日至8月8日期間,透過網絡問卷調查方式,了解18歲至35歲青年對「認識祖國、融入灣區」等議題的意見,最終收集到465份有效回應。其中,64.2%青年認同或十分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超過七成的受訪青年表示,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每年至少到內地一次或以上,當中近一半更超過10次,平均幾乎每月回內地一次;受訪者回內地原因有探親、旅遊、學業及商務,惟新冠疫情爆發後,接近九成受訪者至今從未回內地,兩地交流嚴重受阻。

融入內地城市 最難克服文化差異

有41.6%受訪者認為創業最吸引港青到灣區發展,其次是「置業」(38.9%),不過,「就業」及「學業」均不足兩成,分別只有12.4%及7.1%。32%受訪者認為自己對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有充分了解,43.4%受訪者有聽過但不了解,24.6%完全沒聽過有關計劃。至於港青融入大灣區內地城市最大的困難,38.8%人認為是「工作生活文化不同」,31.4%認為是「收入差距」。

青年民建聯主席施永泰指出,調查顯示香港青年對國家認識及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方面都有不足之處,為了香港長遠發展,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期望政府提高香港青年對國民身份認同,加強「一國兩制」的教育力度,為解決青年「四業」問題提出有效政策。

針對調查結果,青年民建聯提出多項建議。青年民建聯副主席陳壇丹認為,特區政府應進一步制定有關憲法、基本法及國安法的教學內容,並派員到各個院校向師生進行講座,宣傳國安教育,以及與內地合作組織在學青年每年到內地進行短期交流,加強國民身份認同,讓港青更全面地認識祖國。

青年民建聯副主席穆家駿亦認為,特區政府應更積極提高青年對祖國的認識,善用網上媒體、大氣電波及實體等不同的渠道,宣傳國家的成就及歷史發展;邀請學校及青年組織一同合作,向年輕人說好中國故事,進一步推動「一國兩制」教育;撥款支持成立相關的專責委員會,以統籌在課程中建立連貫而有系統的「一國兩制」教育元素等。

建議政府試行灣區實習計劃

青年民建聯副秘書長趙偉建議,為協助港青認識灣區機遇,政府可試行「大灣區實習計劃」,開放給更多大專院校學生參與,並可參照香港青年創業計劃,為有意在灣區創業的青年提供更多支援,推動本地銀行及內地銀行合作,於本地銀行申請按揭到大灣區置業。

青年民建聯副秘書長何宇表示,為解決年輕人在內地生活面對的困難及阻礙,特區政府可參照現行的各項專上院校資助計劃,因應內地不同地方的生活及學習情況,提供不同的津貼限額,以增加香港青年到內地升學的誘因。

青民部分建議

◆加強身份認同,全面認識祖國

◆擴大宣傳渠道,說好中國故事

◆成立專責委員會,進一步推動「一國兩制」教育

◆認識灣區機遇,協助港青發展

◆促進灣區交流,在港設「健康驛站」

◆提供津貼限額,支持港青北上升學

◆便利申請銀行按揭,協助港青灣區置業

資料來源:青民記招
2022-08-15

Inaugurado el XII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 de Beijing

El 13 de agosto, se inauguró el 12º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 de Beijing, dirigido por la Administración Estatal de Cine, y organizado por el Grupo de Medios de China y el Gobierno Popular Municipal de Beijing, en el Centro Internacional de Convenciones y Exposiciones del Lago Yanqi de Beijing.

8月13日,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Shen Haixiong, subdirector del Departamento de Publicidad del Comité Central del Partido Comunista de China, presidente del Grupo de Medios de China y presidente del Comité Organizador del 12º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 de Beijing, pronunció un discurso en la ceremonia inaugural y anunció la apertura del festival de cine. Mo Gaoyi, miembro del Comité Permanente del Comité Municipal de Beijing, director del Departamento de Publicidad de Beijing, y vicepresidente ejecutivo del Comité Organizador del festival, asistió a la ceremonia de apertura y pronunció un discurso. El embajador argentino en China, Sabino Vaca Narvaja, asistió a la ceremonia inaugural como representante del país invitado de honor del festival de cine.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席慎海雄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宣布电影节开幕。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常务副主席莫高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作为电影节主宾国代表出席开幕式。

Haga clic en el video para escuchar la presentación del embajador argentino en China, Sabino Vaca Narvaja, sobre la participación de Argentina en el Festival de Cine de Beijing.


点击视频,让我们来听听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先生为我们介绍本届阿根廷作为北影节主宾国的参与情况。


En esta edición del BJIFF se presenta una actividad especial de la Semana de Cine Argentino, en lo que los espectadores puedan disfrutar las excelentes obras de cine argentino. Por este motivo, les presentamos una serie de películas sobresalientes argentinas.

阿根廷电影周是本届北影节的一个亮点活动,观众可以在线上线下观赏到多部优秀的阿根廷电影作品。CGTN西语部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些优秀阿根廷电影作品的介绍。
蛮故事

https://espanol.cgtn.com/n/2022-08-09/HHbbcA/las-excelentes-peliculas-argentinas-relatos-salvajes/index.html

光影阿根廷:谜一样的双眼

https://espanol.cgtn.com/n/2022-08-10/HHdBEA/las-excelentes-peliculas-argentinas-el-secreto-de-sus-ojos/index.html

光影阿根廷:极盗行动

https://espanol.cgtn.com/n/2022-08-11/HHfAAA/las-excelentes-peliculas-argentinas-el-robo-del-siglo/index.html

光影阿根廷:杰出公民

https://espanol.cgtn.com/n/2022-08-12/HHfaAA/las-excelentes-peliculas-argentinas-el-ciudadano-ilustre/index.html


Este año se cumple el quincuagésimo aniversario de las relaciones diplomáticas entre Argentina y China. La cooperación en la cultura es uno de los componentes clave de la asociación estratégica integral entre ambos países. El cine es un elemento central para acercar la cultura argentina a China, también es una oportunidad perfecta para profundizar la comprensión mutua. Argentina y China se encuentran en lados opuestos del mundo, pero gracias a las películas, solo nos separa una pantalla. Deseamos que los cineastas chinos y argentinos trabajen juntos, construyan sueños con luces y sombras y den la bienvenida a un futuro brillante juntos.

今年是中国与阿根廷建交五十周年,文化领域的合作是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电影是两国拉近距离的核心元素,也是两国人民加深了解的绝佳契机。阿根廷和中国在地球的两端,感谢电影让我们的距离只隔着一张屏幕。祝愿中阿两国电影人同心笃行,用光影筑梦,共迎美好未来。
2022-08-15
(央视)

“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山村娃左伟波要和习爷爷报告这个好消息。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井冈山神山村,关心村民吃穿住行还有什么困难。总书记为贫困户送去了年货,还给山村娃娃带来了书包,叮嘱孩子们好好学习……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老区在全国建小康的征程中,要同步前进,一个也不能少!”

六年过去了,山村娃圆了大学梦,山里人过上了好日子。老区人民盼望总书记再来神山村,看看井冈山喜人的变化,看看这里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项丹
2022-08-11
(央视新闻客户端)

8月9日,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接受总台央视和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采访,就佩洛西窜访台湾答记者问。

马朝旭表示,佩洛西窜访台湾是一场拙劣的政治闹剧,也是一次危险的恶意挑衅。佩洛西不顾中方严正警告,执意窜访台湾,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中国人民绝不答应。中方进行坚决有力的回应和反制,天经地义。这次事件也是一个反面教材,让世人看清了美“以台制华”和台湾当局“倚美谋独”的险恶用心。经此一役,国际社会一个中国的共识更加巩固。美国打“台湾牌”遏制中国更加不得人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总台央视记者 赵晶)
2022-08-11

(央视新闻客户端)

8月9日,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接受总台央视和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采访,就佩洛西窜访台湾答记者问。

马朝旭表示,事实一再证明,美国是台海和平的最大破坏者,是地区稳定的最大麻烦制造者。如果国际社会任由美国胡作非为,《联合国宪章》将成为一纸空文,丛林法则将大行其道,受害的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民不信邪、不怕鬼,捍卫核心利益坚定不移。我们要正告美方,不要轻举妄动,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趁早打消“以台制华”的念头,老老实实回到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上来,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多做正事、实事。

(总台央视记者 赵晶)
2022-08-11

(央视新闻客户端)

8月9日,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接受总台央视和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采访,就佩洛西窜访台湾答记者问。

马朝旭表示,威胁台海和平稳定的是美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根本不存在什么“海峡中线”。中国军队在中国台湾岛附近海域开展军事演训活动,旨在维护中国的神圣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的措施公开适度,符合国内法、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无可指摘。

马朝旭说,美国及其盟友经常到中国周边海域耀武扬威,挑衅滋事。美方每年搞的军演就达上百次。过度反应、升级局势的帽子他们戴最合适。

(总台央视记者 赵晶)
2022-08-11

古法今风 再现画家笔意
作为中国雕版印刷术中的一支,木版水印的记载可追溯至隋代,历经唐宋元数代发展,技法日臻精湛,于明清时广泛应用于笺纸印刷等领域。清光绪二十二年,即公元1896年,荣宝斋在琉璃厂井院胡同设立“荣宝斋帖套作”,自刻自印诗笺信笺,从此有了自己的笺纸生产作坊,这正是荣宝斋木版水印工艺坊的前身。

1945年,荣宝斋借由技法改良,掌握了按原作尺寸印制书画作品的关键技术,使用木版水印技术为张大千印制了《敦煌供养人》。

△张大千《敦煌供养人》(荣宝斋木版水印作品)

1952年前后,荣宝斋再次成功印制了徐悲鸿的《奔马图》。他大喜过望,此后又将自己的十八幅作品交予荣宝斋印制。由此,荣宝斋的木版水印迈入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徐悲鸿《奔马图》(荣宝斋木版水印作品)

木版水印的基础在于勾描。勾描者需先将画稿上不同的笔触和颜色进行分版,然后描绘在半透明的雁皮纸上。原作中有多少颜色、层次,就要描出多少张稿子、分出多少套版。

将画稿粘合在平滑木板之上,稍作整理后,雕刻者开始驾驭刻刀的走向和力度变化,雕琢起转折、顿挫的线条。荣宝斋自创的“崩刀法”,完美表现了中国画中常见的皴、擦、枯笔、飞白等笔法。

印刷者不仅要手法熟练、干脆利落,还要熟知绘画技法,才能应对作品中微妙的细节及干湿浓淡的变化。


△勾描、刻版、印刷

走过许多寒暑,历经匠心打磨,1979年,荣宝斋印制了后世公认的木版水印巅峰之作——《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荣宝斋木版水印作品)

2006年,木版水印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物”,这门技艺走进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走进了法兰克福、纽约、伦敦等大型国际书展,在国际盛典上充分展示了泱泱大国的文化魅力。

同心叶力 传承传统技艺
装裱又称“装潢”“装池”“裱褙”,是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而生的独特装潢工艺。恰如其分的装裱,不仅有助于书画作品的保存和留传,还能烘托艺术效果,令其神采飞扬。

1974年,荣宝斋的老师傅张贵桐与王家瑞带领装裱车间的技术骨干,抢救山西省应县木塔中契丹版大藏经等文物。


△荣宝斋装裱修复专家修复契丹版大藏经

一脉相承的勤勉与坚持,使得荣宝斋装裱修复技艺在六十余年里形成了冲洗、揭旧、嵌补、全色等一整套完备的工艺流程,在装裱界独树一帜。2008年,荣宝斋装裱修复技艺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承两门绝技,古法今风,天工人巧日争新;循一脉匠心,弦歌不辍,同心叶力图复兴。

名家感悟 文化自信
著名书画家、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陈家泠在节目中表达了自己对荣宝斋文化魅力的深切认同。他认为,荣宝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聚宝盆”,外国人到这里一看就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力量,不仅能起到教育和激励的作用,也能使人不由自主地坚定文化自信。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陈家泠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制作的五集大型纪录片《荣宝斋》,第三集《斋藏绝技》将于8月10日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播出,并在央视频、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网同步上线播出,次日21:21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重播,敬请收看。

2022-08-11
(CGTN)一项在五大洲22个国家进行的全球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海外民众对中国十年来的发展成就高度赞赏,有78.34%的全球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给全球经济注入信心和活力。

这项名为“新时代的中国”的全球民意调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智库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与舆论生态研究院共同发起。调查对象既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居民,也包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泰国、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受访者。结果显示,对中国经济成就高度赞赏的受访者比例,在非洲高达91.46%。欧洲紧随其后,占比达到81.60%。北美洲位列第三,达到78.09%。

△各大洲受访者对“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的认同度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全世界人口超过六成,占全球经济总量约30%。此次调查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经济给予高度评价的比例显著高于非“一带一路”国家,达到84.13%。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受访者在调查中表现出对中国经济更强烈的信心,占比达到84.02%。

△“一带一路”国家和非“一带一路”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中国经济评价对比

近年来,一些西方人士大肆炒作“中国经济崩溃论”,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3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表现“糟糕”,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为全球经济注入了信心。

调查中,76.6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人均GDP在过去十年间由6100美元提升至12000美元以上,“这一成就很了不起”。在全球各大洲,认为“中国越来越富有”的受访者比例普遍超过了七成。

△各大洲受访者对“中国越来越富有”的认同度

过去十年,中国有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书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奇迹。在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诸多原因中,绝大多数全球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和“中国领导人很有决心,坚定地向着目标迈进”是排名前两位的最主要因素。

全球民调中,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中国人的印象较为正面,其中“勤劳刻苦,有上进心”列第一位,有84.42%的非洲受访者和71.18%的欧洲受访者对中国人的这一传统美德印象深刻。此外,70.96%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74.26%的发展中国家受访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对中国人的印象当中,“爱国,对自己的祖国和文化很自豪”位列第二位,认为中国人“越来越自信”的印象排名第三。

△“一带一路”国家和非“一带一路”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中国人“勤劳刻苦,有上进心”认同度对比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中国的科技进步给全球受访者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受访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发展”,在非洲比例达到73.87%。此外,给各国受访者留下深刻印象第二位的是“人工智能”,第三位的是“高速铁路”。在欧洲,52.77%受访者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印象深刻。在非洲,55.28%的受访者对中国的高速铁路表达了赞誉。


△各大洲受访者对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印象深刻的比例

据了解,此次民意调查各国受访者比例相对均衡,全球受访者平均年龄38.64岁,54.71%的受访者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博士占比15.22%。
2022-08-05
8月2日, 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严正交涉,明目张胆窜访到中国台湾地区。这一行径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恶意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公然进行政治挑衅,激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总台CGTN、亚非中心、欧拉中心、国际视频通讯社通过44个语种,多平台多渠道递进式向海外报道中国反制措施,准确阐述中方坚定立场及反制措施的正当性与必要性,犀利揭露佩洛西捞取个人政治私利的丑陋动机,戳穿美国背信弃义、妄图“以台制华”的虚伪本质。
通过多样态国际传播报道、多语种主持人评论员和网红在外媒密集发声等形式,总台报道获得全球超过2000家媒体的广泛转载转引。截至8月4日16:00,CGTN五语种全平台共发布相关报道1569条,累计获全球阅读量1亿476万,视频观看量3458万。多语种主持人、评论员和网红共与43家国际主流媒体连线或发表署名文章97次/篇。总台独家报道得到102个国家和地区的1683个电视台及新媒体平台采用,累计播出22521次,其中美国电视台共有928个,占总数的62%,涵盖ABC、NBC、FOX、CBS、PBS、CW等美国主流电视网。亚非中心23种语言相关报道得到日本、韩国、印度、土耳其、印尼、伊朗等对象国250多家主流媒体转载近5000篇次。欧拉中心14个语种相关报道得到乌克兰、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对象国31家主流媒体转载。

总台国际传播立体发声表达中方严正立场 全球媒体广泛转载引用

总台的多语种相关报道获得了国际媒体的转载转引,其中CGTN英、西、法、阿、俄多语种全平台发布的相关内容得到了法新社、阿根廷国家通讯社、智利合作电台官网、阿尔及利亚《独立青年报》、布基纳法索庭伽新闻网站、喀麦隆非洲新闻台、俄罗斯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官网、白俄罗斯国家电视二台、《哈萨克斯坦实业报》官网、圣彼得堡Radio Metro 102.4FM官网和VK(接触网)账号等国际媒体的转发转引,社交平台上的相关报道还得到美国、古巴、日本、缅甸、南非、土耳其等多国媒体人士的转发。
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聚焦外交部、国台办、东部战区等权威表态,可视化制作编发《国际锐评》《玉渊谭天》等相关评论言论。截至8月4日10时,共有84条新闻素材得到BBC、CNN、CNBC、英国天空新闻台、法国24台、法国电视台、法国新闻台、德国电视一台、德国电视二台、德国之声、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意大利TGCOM24电视台、加拿大广播公司、加拿大最大的商业电视网CTV、俄罗斯第一频道、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日本NHK、韩国KBS、巴西环球电视台、印度国家电视台、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墨西哥阿兹特克电视台、印尼国家广播电视台等102个国家和地区的1683个电视台及新媒体平台采用。

国际视频通讯社还特别面向中国台湾地区的媒体进行精准投送,实现台湾地区主流电视台全覆盖,落地效果突出:台湾东森电视台、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TVBS)、台湾中华电视台、台湾中天电视台等共有13个台湾电视台及采用播出744次,播出总时长3小时26分44秒。
总台主持人、评论员、网红在外媒密集发声 揭露佩洛西卑劣行径
总台多语种主持人、评论员和网红积极走向全球多个主流媒体的台前,通过视频连线、撰写稿件、接受采访、参与节目以及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声等形式,强调中国立场,阐释中国采取相关反制措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批佩洛西等美政客的虚伪嘴脸,向国际舆论场发出有理有节、有力有效的中国声音。

CGTN英、西、法、阿、俄等多语种主播、评论员和网红积极在多家外媒发声,接受了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今日俄罗斯(RT)、伊朗英语新闻台(Press TV)、拉美新闻联盟、贝宁E-TELE电视台、法国24电视台、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以及以色列i24news电视台等多家国际媒体的采访连线,主动阐释中方立场,分析佩洛西这一挑衅行径背后的虚伪动因,揭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

总台德语、塞尔维亚语、阿尔巴尼亚语网红主播通过网红产品或与对象国家主流媒体连线积极发声。通过《快阎快语--佩洛西窜访台湾:错误时间的错误选择》、《东部战区已在台岛周围开展联合军事行动》等一系列新闻产品阐明我方立场,介绍中方反制措施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亚非中心土耳其、希伯来语、豪萨语、尼泊尔语、蒙古语等多语种主播、评论员和网红积极在多家外媒发声,接受了包括以色列电视台、土耳其AHABER新闻台、土耳其TGRT电视台、土耳其新闻电视台等多家国际媒体的采访连线,同时多名外籍记者、海外特约评论员在尼日利亚《领导者报》网站、尼泊尔《光线新闻网》、肯尼亚《人民报》、蒙古国媒体SONIN.MN等对象国主流媒体发表评论及署名文章,对外阐释中方立场和反制措施的合理性、正当性,介绍台湾问题历史经纬,揭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背信弃义。

坚定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总台持续发声!


2022-08-05
女人的善良温柔,在佩洛西身上早已没了踪迹。取代的是两面三刀、装腔作势,在金钱和权力追逐之路上使出浑身解数。

与她年轻时代的性格相比,熟悉佩洛西的人评价说,“完全是换了一个人”“她几乎是为美国的金钱政治而生的”,一个行将落幕的八旬老妪,居然依然时刻在追逐一切于己有利的机会,不惜损害国家利益……

窜访台湾,佩洛西的小心思,已经被彻底看透,击穿。

美国众议员玛乔丽·格林在社交媒体点出了佩洛西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为了自己丈夫的投资收益,冒着挑起战争的风险窜访台湾。

投资什么?

佩洛西的行程,暴露了一切——佩洛西同台积电董事长见了面,谈了芯片问题。

芯片,一直是佩洛西心心念念的事。

就在几天前,美国国会刚刚通过佩洛西力推的《芯片和科学法案》,根据该法案规定,美国将向其芯片行业提供500多亿美元,主要用于补贴等。

而在此前,佩洛西的老公保罗·佩洛西购买过数百万美元的英伟达股票。英伟达,正是美国知名的半导体公司之一。

保罗·佩洛西这笔交易被曝光后,迫于压力,他以亏损34万美元的代价,卖了手中2.5万股英伟达的股票,以避风头。

但根据美媒报道,保罗·佩洛西手里,可能还有价值650万美元的英伟达股票。

早在去年,这一法案的初版出台时,保罗·佩洛西就已经开始抢购半导体行业的股票。

美国政治为家族利益服务,这正是佩洛西被金钱政治扭曲的第一重逻辑。

事实上,钞票,贯穿了佩洛西的政治生涯。

早在佩洛西还是家庭主妇时,她就与政治利益集团勾连在一起了。

可以看看佩洛西当时的人脉:

佩洛西老公的哥哥罗纳德·佩洛西,曾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参议员候选人。罗纳德的前妻有一个侄子,叫加文·纽森,他是现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加文·纽森,和一个叫做比利·盖蒂的人是发小。盖蒂家族,一度是美国有名的石油巨头,被称作“最富豪门”。

早在佩洛西还未正式踏入政坛时,这些利益集团就已经牢牢绑定在一起。佩洛西第一次竞选众议员时,就筹集了100多万美元。

用钱铺路,也成了佩洛西政治生涯的一大特色。

钱,能让佩洛西摆平党内反对势力。

在推动医改时,佩洛西曾搞定数十名举棋不定的民主党议员。

钱,更能让佩洛西击败挑战者。

去年4月,美国媒体做了个统计,从2002年到2021年,佩洛西一共为民主党筹款超过10亿美元,光是2021年的第一季度,佩洛西就筹集了超过3200万美元,是民主党当之无愧的“筹款女王”。

就在佩洛西窜访台湾之际,保罗·佩洛西因涉嫌酒后驾车被传讯。

当时,保罗·佩洛西在自家的一处葡萄酒庄园附近,这处庄园所在地,是世界知名的葡萄酒产地。

这个庄园的产品,会对外出售,但这些收入对于佩洛西来说,并不算什么。酒庄更重要的作用,是举行聚会:

8月,在国会休会时,佩洛西夫妇往往会将酒庄装扮一番,招待政客和资本大鳄,这些人就通过这样的聚会,建立起联系。

金钱服务政治,正是佩洛西被金钱政治扭曲的另一重逻辑。

而当自己的权力和金钱不保时,佩洛西开始“自救”——窜访台湾,正是其“精心策划”。

这样的策划,破坏全球稳定与和平。

针对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140多个国家的政府,以及多个国际组织反对美方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支持中方采取措施维护核心利益。全球60多个政党也纷纷对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表示坚决反对。

这样的策划,伤害中美关系。

美国前驻华大使博卡斯就表示,佩洛西访台是一种挑衅,玩火,就要付出代价。

这样的策略,也伤害了台湾。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曾担任连战秘书的赵麟告诉谭主:

佩洛西此次前来,完全是个人算计下的一意孤行。她此次前来,除了带来个人“聚光灯下声量的增加”,不会给台湾民众带来任何利益,反而会带来巨大伤害。

玩弄权力的佩洛西,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成为了美国最有权势的女人。

这一履历看似光鲜,但代价,是佩洛西这个人,被金钱政治所吞噬。
2022-08-05

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3日结束对中国台湾地区的窜访。在台期间,她屡屡大放厥词,其中之一就是拿所谓“与台湾关系法”说事,声称“美方对台湾许下了非常坚定的承诺,要与台湾站在一起”等等。此前一天,她在《华盛顿邮报》上发文,也举出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为窜访行为开脱,声称这并不违反美一个中国政策。

这是美方虚化与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的又一恶劣表现。事实上,佩洛西举出的所谓“法案”和“保证”都是美方单方面炮制的,违背了美方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所作的承诺,违反了国际社会普遍遵守的一个中国原则。无论佩洛西如何狡辩,都无法掩盖其为一己私利、肆意践踏美国国家承诺、导致美国国家信用破产的丑陋面目;无论佩洛西如何开脱,都无法改变其对台海和平、中美关系、国际秩序造成的巨大危害;无论佩洛西如何粉饰,都无法隐藏其“自私自利者”、中美关系“麻烦制造者”、台海和平稳定“最大破坏者”的本质。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71年联大第2758号决议对此予以明确。1979年,美方在中美建交公报中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作为美国政府的组成部分,美国国会理应严格遵守美国政府的一个中国政策。

本届美国政府上台以来,多次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但实际却说一套做一套。从持续加大对台售武,到炮制多部涉台消极议案,再到美国政府第三号人物窜访台湾,美方在行动上不断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在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十分关键。美国不应该采取欺骗性手段或渐进方式推动‘两个中国’方案”。这样的理性声音,佩洛西之流不应充耳不闻。

至于美方所说的“要与台湾站在一起”,更是欺世盗名的惯用伎俩和政治谎言。从把台湾当作军售“提款机”,到向台湾倾销“莱猪”,美国政客从来想的都是一己之私,哪里会考虑台湾民众的福祉?正因此,佩洛西此次窜访遭到岛内民众的抗议与反对。有网友指出,台湾再次沦为美国政客捞取个人政治利益的工具。有网友嘲讽台湾民进党当局“别傻了,美国向来只为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从不会考虑别人”。还有岛内抗议者将佩洛西称作“战争贩子”……

可见,无论佩洛西找什么借口,都掩盖不了这样的事实:背信弃义、言行不一的是美方;挑起事端、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还是美方!既然美方为实现“以台制华”放任佩洛西妄为,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中方就不得不进行反制。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必须由美方和“台独”分裂势力负责。


外界注意到,在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后,中国军方随即宣布在台岛周边开展一系列联合军事行动,中国多个政府部门也相继宣布实施反制措施。这是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要举措,正当且合理。美台勾连侵害中国核心利益、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必将付出代价。

国际社会看得很清楚,对中方的立场和反制措施给予了广泛理解和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2日在回应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一事时指出,联合国遵循1971年联大关于一个中国的第2758号决议。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终将回到祖国怀抱。佩洛西窜访的这出政治闹剧,改变不了这一历史大势。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挑战,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如磐石。历史上,美方每一次对中方发起的冒险挑衅,无一不是以自食恶果而告终。这一次也绝不会例外!

2022-08-05

(央视新闻)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于北京时间8月4日12时至7日12时在台岛周边海空域进行重要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

实战演训为何定于4日开始?

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表示,按照国际惯例,实弹演练至少需要提前24小时预告。主要考虑在实战演训中船舶撤离,以及航线做出调整,确保不伤及平民。

实战演训为何选择环岛六大区域?

孟祥青教授认为,此次实战演训选择环岛六大区域,范围广、靠岛近、力度大、要素全。此次六大区域是最接近台湾岛的演训区域,对台岛形成了包围之势,有利于重新塑造统一的战略格局。

看视频详细解读↓
https://mp.weixin.qq.com/s/Kluzu6EewAitDUUcPhk3Mw

2022-08-03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表示,8月2日晚开始,东部战区陆续在台岛周边开展一系列联合军事行动。此次行动,是针对美近期在台湾问题上消极举动重大升级采取的严正震慑,是对“台独”势力谋“独”行径的严重警告。

8月2日晚开始,东部战区陆续在台岛周边开展一系列联合军事行动,在台岛北部、西南、东南海空域进行联合海空演训,将在台湾海峡进行远程火力实弹射击,在台岛东部海域组织常导火力试射。

东部战区副参谋长 顾中:这次联合军事行动,是针对美和台当局在台湾问题上的危险举动所采取的必要举措。战区组织多军兵种部队成体系、全要素展开,进行联合封控、对海突击、对陆打击、制空作战等多课目针对性演练和精导武器实弹射击,全面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和部队联合作战能力,做好应对一切危机事态准备!我们正告那些心怀不轨窜台人员和“台独”分子,东部战区部队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反击一切挑衅,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022-08-0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顾中方坚决反对与严正交涉,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2日窜访中国台湾地区。这是一起升级美台官方交往的重大政治挑衅,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性质十分恶劣,后果非常严重。它再次表明,美方某些支持“台独”分裂势力的政客是台海和平和世界和平稳定的最大破坏者。中方必会采取一切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1943年《开罗宣言》、1945年《波茨坦公告》都明白无误地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台湾的领土主权不存在任何争议。中美建交三个联合公报明确规定,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可见,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明明白白,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和现状清清楚楚。全球181个国家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中国建交,说明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本届美国政府执政以来,多次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国会是美国政府的组成部分,理应严格遵守一个中国政策。佩洛西作为美国政府的第三号人物,不会不清楚这一点。但她最终铤而走险,说明已经被政治私利冲昏了头脑,完全不顾这一冒险挑衅行为给中美关系、地区安全以及美国自身带来的巨大冲击。这让国际社会更加看清:台海局势紧张升级的根本原因在于,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

佩洛西执意窜访当然不是真正“关心”台湾,而是带着明确的政治目的。一方面,美国中期选举临近,佩洛西企图借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来为选情吃紧的民主党拉票加分;另一方面,佩洛西也想借此给个人政治生涯“添上一笔”。

政治私利裹挟下,台湾民众成为最大受害者。有台湾网友批评说:“佩洛西拿台湾2300万人的生命安全当火种,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玩火,可恶!”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也不乏批评质疑声。《纽约时报》发表评论称,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极为鲁莽、危险而且不负责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日在与佩洛西举行会晤时,强调稳定的中美关系对地区和平与安全很重要。

现在,佩洛西更应考虑的是,如何向美国国内交待这一政治冒险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当前,美国通胀“爆表”,美国领导人近日再次表示希望与中国在利益交融的领域开展合作。试问,在佩洛西此行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情况下,中美开展合作的基础何在?

另一方面,佩洛西的政治冒险行为导致台海局势进一步升级,冲击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让世界看清美方为一己之私牺牲他人的真面目。美方一方面承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方面不采取行动阻止众议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一方面声称维护每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方面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如此出尔反尔、玩弄“双标”,只会掏空美国的国际信誉,加速美式霸权的衰落。

民意不可违,大势不可逆。佩洛西一意孤行想通过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来为政治生涯加分,但事实证明,这将成为她政治生涯的巨大污点。她此次窜访,无法改变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与法理事实,无法阻挡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大势。14亿多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若磐石。任何势力、任何人想在台湾问题上玩火必自焚!

(国际锐评评论员)
2022-08-02
五星辉映,八一闪耀;军旗猎猎,迎风飘扬。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建军95周年。

  穿过历史风云,忆往昔峥嵘岁月。95年前,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了人民军队的诞生,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从革命年代的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和平时期的戍边御敌、抢险救灾、撤侨护航、抗击疫情……95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

  进入新时代,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锐意改革、强军筑梦,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盘子,率先开展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压茬推进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有效解决了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实现我军组织架构历史性变革、力量体系革命性重塑。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焕发出浴火重生的强大活力,筑牢了保卫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钢铁长城。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科学思想与非凡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理论与伟大实践相互激荡。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指导建设强军事业伟大实践中孕育的科学思想体系,揭示了强军制胜的根本规律,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光辉,是指引新时代强军事业发展前进的科学指南。我们必须以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导强军事业,学出信仰、学出忠诚、学出担当,真正将真理的威力转化为实践的伟力,让真理的光芒照耀强军兴军实践的新征程。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人民军队要全面贯彻落实习主席决策部署,瞄准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努力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做好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各方面工作,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始终聚焦战斗力这一根本标准,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全面加强练兵备战,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人民军队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不负使命、奋发有为,努力跑出新时代奋斗强军加速度,朝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阔步前进。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国防意识,自觉履行法定的国防建设职责,依法保障好军队建设、军事行动和军人合法权益,共同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央视评论员
2022-0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如一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彰显了百年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执着和坚定,必将指引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升自我革命、砥砺初心、增强本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新时代1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尤其是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的自我革命,是确保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初心、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坚强保障。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一个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的党,一个自觉、自新、自强、自信的党,必将无往而不胜。

  当前,我们已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处在民族复兴伟业关键阶段。越是接近宏伟目标,越要保持冷静清醒。实践一再告诫我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全党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政治建设立根固本作用;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凝聚起全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筑牢党的建设的组织基础;坚持把正风肃纪、反腐倡廉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央视评论员
2022-08-01
(央视 )7月29日至3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时隔七年再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为什么要长期坚持统一战线,如何用好这一重要法宝?《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联播视频丨习近平出席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01

重要法宝:“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了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今年是我们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

100年前,也是在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正式提出。


△上海,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图/视觉中国)

统一战线,厥功至伟。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首次明确了统一战线的法宝地位。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内的主题雕塑。(图/视觉中国)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在7年前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统战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不重视统一战线,不会做统战工作等。

总书记当时强调,“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


△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讨论现场。(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前所未有。在今年这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现在,统一战线面临的时和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

谈到统一战线的作用,总书记连续用了3个“更加重要”: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


△极米光电是位于四川宜宾的一家民营企业。2022年6月,习近平在这里考察时鼓励推进科技创新,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正如总书记所说,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重申,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由此,我们更能读懂总书记为什么强调统一战线“必须长期坚持”。


△湖南援藏队组织湖南十八洞村与西藏玉麦村结对帮扶,玉麦当地已发展起“边境游”“牧家乐”等特色旅游产业。(图/视觉中国)

02

根本指针:“十二个必须”

如何在新时代用好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思考着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许多话语已经深入人心。

比如,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中,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在民族工作中,他提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中,他强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2021年4月,广西民族博物馆外,三月三“歌圩节”壮族对歌演出现场。(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在这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工作重点、政策举措,系统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统战工作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总书记指出,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史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

在7年前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说,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图/视觉中国)

2020年12月,党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被列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首要原则。

在今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要确保党对统战工作全面领导。

03

辩证关系:“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

在7年前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有其特点,做好统战工作不容易。统战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讲求很强的工作艺术。

在这当中,正确处理和把握一些重要关系,尤见功力。比如,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


△2021年3月,浙江金华,金义新区数字统战云平台“金义同心云”启用,尝试统战工作“数字化、可视化、集成化”。(图/视觉中国)

在今年这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2022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二十届海峡青年论坛在福建厦门举办。(图/视觉中国)

总书记还提出了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把握好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潜绩和显绩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团结和斗争的关系。

正如总书记所说,统战工作是党的特殊群众工作,要有特殊的方式方法。


△2022年6月,江苏省党外知识分子统战骨干培训班组织学员赴江都水利枢纽参观学习。(资料图)

在这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还强调,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04

重在落实: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工作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一些重点工作,要求抓好落实。

关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制度机制,推动新时代多党合作更加规范有序、生动活泼。

△2022年7月,民盟中央在清华大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这是向闻一多先生雕像敬献花篮。(资料图)

△2022年4月,农工党中央召开对口江苏省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岸线保护”专题视频会议。(资料图)

关于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去年就连续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要抓好落实。

△2022年7月,南海佛学院2022年毕业典礼在海南三亚举行。自2017年办学以来,南海佛学院已培养两届毕业生共241人。(资料图)

关于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总书记指出,要以凝聚共识为根本,以爱国奋斗为目的,鼓励支持他们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积极投身改革创新一线,施展才华和抱负。


△2022年5月,杭州拱墅区举办第一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网络界人士联谊会成立大会。(资料图)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总书记指出,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关于海外统战工作,总书记要求,加强海外爱国力量建设,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促进中外文化文明交流互鉴。

△汕头侨批文物馆展出的“侨批”。在潮汕地区,海外华侨汇到家乡“银信合一”的家书被称为“侨批”。(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在7年前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

在今年这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做好网络统战工作,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北京,夜色璀璨。(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拍摄)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从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到促进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2022-08-01
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精心策划推出一批注重思想性,突出艺术性、知识性和观赏性的融媒体产品和节目,与您一起见证强军兴军新征程!

新闻报道聚焦阔步前行在中国特色强军路上的人民军队。央视新闻推出《统帅深情励三军》等3集系列微视频,生动展现十年来,习近平主席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座座军营,对士兵的深情牵挂和关爱期许。7月31日起,《新闻联播》连续2天推出《在党的旗帜下奋斗强军》等特别报道,精选陆海空和联勤保障部队各军兵种的顶尖人才和明星装备,展现我军实战化练兵打造钢铁精兵劲旅取得的巨大成就,凸显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自信担当。8月1日,《焦点访谈》播出特别节目,讲述排雷英雄杜富国、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英雄航天员聂海胜三位“八一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弘扬新时代强军伟业的标杆楷模。中国之声自7月25日起,连续播出8集系列报道《强军这十年》,全方位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

融媒体产品生动展现一代代中国军人赓续使命、勇毅前行的光辉风采。8月1日,央视新闻推出直播特别节目《我们的队伍向太阳》,通过慢直播、移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打造“八一”练兵场,近距离观看海陆空三军演兵,全面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良好精神风貌。继续推出8集系列微视频《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表彰军旅英雄的生动场景为主线,选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物故事,展现新时代军人的风采荣光。此外,还将推出4K50帧纪录片《枕戈待旦 铁流浩荡!人民军队演训微纪录》。云听以“军魂闪耀”为主题,推出“八一”主题音频专区,内容涵盖《青春与时代同行》《红心向党·强军故事会》等多档精品节目。

强军兴军锻造雄师,特别节目精心呈现。8月1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CCTV-7)黄金时段播出文艺节目《永恒的军魂》,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主题,诠释全军官兵听党话、跟党走,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坚定决心。频道还将推出多时段直播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围绕“光辉岁月、强军为打赢、今天我过节”三大版块,以分主题景观、递进式新闻、演兵场连线、分会场联动、特写式报道、征集互动等多种形式,打造内容丰富的节日军旅节目。

此外,8月1日-5日20:00,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5集纪录片《八一南昌起义》,讲述以八一南昌起义为起点的人民军队建立的故事。8月1日6:30,央视少儿频道(CCTV-14)、央视频等平台推出特别节目《大手牵小手——走进英雄城(南昌)》。主持人们来到南昌市少年军校,和孩子们在烈日炎炎下共同体验了一次难忘的军事训练,激励青少年奋发学习、报效祖国,努力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
2022-08-01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7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今年是我们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要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正确方向,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基本任务,为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导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百年统战的历史性贡献和新时代统战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系统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统战工作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分析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工作重点、政策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

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统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宝贵经验,形成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统战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统一战线呈现出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统一战线面临新的时和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当前,国际局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度调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用“三个更加重要”深刻阐明了统一战线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即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我们要深刻理解发展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统战工作。

牢牢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把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全党上下一齐动手、有关方面协同联动的工作局面;要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坚持求同存异,不断增进共识,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团结好民主党派、宗教界人士、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海外爱国同胞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良好局面。

聚人心、筑同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全党全国要认真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领会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不负期望、真抓实干,增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努力在补短板上下功夫,在敢担当上作表率,在善作为上动脑筋,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奋力谱写统一战线事业新篇章。

央视评论员

2022-08-01
北京时间28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就中美关系以及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坦率沟通和交流。习主席阐述了中美两个大国的职责所在,指出美方对中美关系的误判和对中国发展的误读,并重点就台湾问题阐述了原则立场。拜登总统表示寻求开展美中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并承诺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美方不支持台湾“独立”。

这是本届美国政府上台以来中美元首第五次举行通话,也是在关键时刻一次极为重要的通话。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发展和安全两大赤字不断凸显。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国际社会期待中美两国能够管控好分歧,并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促进全球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从本次通话内容来看,双方直面彼此分歧,同时表达了合作的意愿。习主席明确指出,“从战略竞争的视角看待和定义中美关系,把中国视为最主要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是对中美关系的误判和中国发展的误读,会对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产生误导。”这一判断直指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从根源上对中美关系发展进行校正与纠偏。

同时,习主席指出,中美应该就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全球能源和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保持沟通;强调双方要推动地区热点问题撤火降温,助力世界尽快摆脱新冠疫情,走出经济滞胀困局和衰退风险,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些论断充分体现了一位大国领导人对中美两国人民与全世界人民前途命运的责任担当,为中美合作指明路径与方向。美方也应当担起大国职责,用实际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

外界注意到,习主席在本次通话中重点阐述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这既是因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当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也反映出当前台海局势因美方不断挑衅所面临的风险正在上升。

习主席强调,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双方的政治承诺,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强调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势力留下任何空间;指出“民意不可违,玩火必自焚”,希望美方看清楚这一点;要求美方应该言行一致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履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就台湾问题向美方释放的明确信息。美方必须认识到: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中美关系产生颠覆性影响。既然美方多次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那就要说到做到,而不要说一套做一套。

外界还关注到,中美元首都认为这次通话坦诚深入,同意保持联系,责成双方工作团队为此继续沟通合作。这表明,虽然中美关系陷入当前困境,双方仍有意愿通过对话沟通来管控分歧。近日,基辛格博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美国不应与中国进行“无休止对抗”。这一理性的声音值得美国当政者听取。

中美关系不能再恶化下去了,必须做出正确抉择。中方始终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发展中美关系。美方也应端正对华战略认知,用实际行动落实拜登总统对华“四不一无意”承诺,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避免把局势引向危险境地。正如习主席曾指出,“历史是公正的,一个政治家的所作所为,无论是非功过,历史都要记上一笔。”

(国际锐评评论员)
2022-08-01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以深邃的历史视角、宏阔的国际视野、高远的战略眼光、坚定的使命担当,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要义和丰富内涵,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时代课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必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团结奋斗,在新征程上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回顾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展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百余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充分体现了党坚强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集中彰显了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有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就有根本保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战略方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团结奋斗的结果,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未来我们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我国物质基础愈发坚实、精神力量持续增强、制度保证不断完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增强道路自信,保持政治定力,砥砺奋进、持续奋斗,在新征程上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史诗。

央视评论员
2022-07-28

  【大公報訊】記者黃寶儀廣州報道:為了解決港澳人才在專業服務領域的問題,廣州南沙出台《廣州市南沙區建築和交通工程專業港澳人才職稱評價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及配套文件,形成港澳人才職稱評價「1+3+4」體制,下一步南沙將持續推進港澳人才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認可工作,不斷完善粵港澳職稱評價體制機制,推進多個領域港澳執業資格認可。

  南沙區人社局副局長陳國紅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辦法》明確港澳專業人才申報建築、交通工程專業職稱評價的申報條件,建立港澳人才申報職稱評價制度。

  目前,南沙出台「1個辦法」,制定「3個標準條件」,形成「4個專業對應列表」,以便港澳職稱申報人準確選定專業申報方向,也為全面、公平、公正評定港澳專業人才的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提供相應依據。同時,南沙在國際人才港政務服務大廳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職稱和職業資格業務一站式服務平台」,涵蓋專業人才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考試、認可業務等事項,港澳人才可通過一站式服務窗口實現「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通辦」。

  今年4月,國家人社部正式批覆支持港澳涉稅專業人士、港澳導遊及領隊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片區、南沙新區便利執業,南沙政府表示將盡快出台稅務、旅遊領域港澳專業人士便利執業實施辦法,加快推進港澳專業人士在大灣區便利執業工作進程。
2022-07-28
 導遊

  2019年9月25日,60名港澳導遊及領隊經過兩天的培訓認證,獲得首批「橫琴新區專用導遊證」。

  醫生

  2021年8月5日,盧寵茂等37位香港知名醫生獲得由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發的正高級職稱證書,成為首批獲得「正高」職稱的香港醫生;

  2023年1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修訂稿施行,允許港澳醫療專業技術人員經備案後多點執業;屬於短期執業的,應當取得其主執業機構同意。

  律師執業證書(粵港澳大灣區)

  2022年6月28日起啟用,4名港澳律師獲得在大灣區內地九市執業的資格。

  專業領域職稱 建築和交通工程

  2022年7月27日,16名港澳工程技術人員順利獲頒職稱證書,成為內地首批取得建築工程和交通工程專業職稱的港澳工程人才。

  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整理
2022-07-28

◆港澳人才可通過位於南沙的粵港澳大灣區職稱和職業資格業務一站式服務平台申報職稱評定。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帥誠 廣州報道)港澳工程人才獲頒職稱證書,使內地與港澳地區在人才評價方面的相關技術壁壘被首次打破。廣州市南沙區人社局副局長陳國紅表示,接下來南沙將在更多領域推動港澳專業人才在內地職稱評定通道的建立,不斷完善粵港澳職稱評價體制機制,吸引更多港澳專業人才參與到職稱評價體系當中。全面促進粵港澳三地人才交流融合。

今年4月,南沙港澳執業資格認可工作又有新的突破性進展,國家人社部正式批覆支持港澳涉稅專業人士、港澳導遊及領隊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片區、南沙新區便利執業,南沙區將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盡快出台稅務、旅遊領域港澳專業人士便利執業實施辦法,加快推進港澳專業人士在大灣區便利執業工作進程。

去年11月廣州南沙發布《廣州市南沙區建築和交通工程專業港澳人才職稱評價管理辦法(試行)》,打通了具有職業資格港澳人才直接申報高級職稱通道,還設置了港澳專家顧問參與職稱評議的工作機制,面向大灣區遴選了8名在界內享有公認聲譽、具有長期在港澳地區從事工程建設豐富經驗的港澳專家顧問,參與到職稱評審工作中,更加科學、公平、公正評定港澳職稱申報人在港澳或國外工作期間的專業技術工作經歷、業績成果和學術成果等。與此同時,港澳人才職稱評價「1+3+4」體制中的「粵港澳大灣區職稱和職業資格業務一站式服務平台」在南沙宣布啟用,於廣州南沙國際人才港人才一站式服務大廳正式對外運作,這也是國內首個關於職稱和職業資格業務一站式、全科型的綜合服務平台。

2022-07-28
左圖:周盼(左)表示,內地的工作更多元化。右圖:港青周盼是「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首批獲聘請前往內地工作的畢業生。

  政府去年推出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向參與機構提供每名僱員每月一萬港元資助,為期十八個月的資助計劃即將結束,《大公報》遙距視像訪問了一名正在內地的獲聘港青,分享駐內地工作和生活的點滴及得着。港青坦言一年多的經歷,不但拓闊視野,還在內地建立了人脈網絡,提升競爭力。

  有青年團體冀政府盡快推出計劃2.0,優化聘請條件,包括增加資助金額,以鼓勵參與計劃的機構聘用更多求職者、拓闊參與年齡層及加入專業技能職位等,讓更多港青受惠。\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文、圖)

  政府鼓勵青年北上尋機遇,去年一月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計劃共收逾兩萬份求職申請,但最終只有一千餘人獲聘入職,至今剩下約八百人仍然在職。正在蘇州出差的港青周盼,是「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下首批獲聘請前往內地工作的畢業生,任職於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名氣家(深圳)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市場部,從事品牌新媒體賬號的推廣,亦負責整合行銷方案協同業務,是煤氣公司在計劃下共聘用的12位同事之一。

  建社交群組 分享相關資訊

  周盼說:「我在畢業後曾在香港從事跨境電商工作,留意到內地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一直想試下北上發展,於是便報名參加這項計劃。在內地工作和生活的一年多,我學會了用內地的健康碼、生鮮配送、外賣、打車等手機軟件,令所需服務和生活更加便捷,即使在疫情封城期間,深圳依舊保障了外賣和生鮮配送。這些體驗都大大地提升了我對內地的好感和印象,文明、發達、宜居、友善。而且,比起以前在香港的辦公室工作,這邊的工作更多元化,能夠接觸更多的業務和城市,拓闊了我的視野,和認識了很多內地朋友,建立人脈網絡。」

  計劃為港青開闢到大灣區工作的機遇,經計劃下聘請的畢業生可獲不低於18000港元月薪。周盼坦言在疫情及目前經濟較差的環境下,他獲得的待遇及福利已比大部分同學好得多。原來,除了基本月薪,根據《廣東省就業創業補貼申請辦理指導清單(2021年修訂版)》,他還獲發每月1000元人民幣的生活津貼。此外,公司還提供包括住房福利、醫療福利及其他生活津貼等。然而,離鄉別井工作總是有得亦有失,對他來說便是少了陪伴家人的機會。

  除了是一般打工仔,周盼亦有另一重身份。由於他在早期已創建了計劃內最大的社交群組,經常在社交媒體分享該計劃的相關資訊,從而讓他認識到上千位有志到內地工作的港青,社群亦會舉辦線下聚會及一起參加活動,交流心得。他開心地說生日、過年和團圓節日的時候,家人都不在身邊,他就是和這班同齡的年輕人一齊度過,不會孤零零,亦好快融入內地文化:「其實灣區的生活環境同香港已無差別」。

  倡彈性處理兩地工作時段

  周盼認為,國家及特區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大灣區發展,這項計劃讓港青趕上了這趟順風車,累積工作經驗,打造一份亮麗履歷表,對日後在大灣區尋找機遇絕對有幫助。他希望未來政府可以加強宣傳,邀請更多類型的公司參與,給予更長的招聘時間,以及對過關提供更多的協助,他說始終家人在港,可趁周末或短假期返港,但現因疫情未通關,的確令部分同學卻步。

  煤氣公司企業人力資源總監范潔儀表示,期望政府對於決定留在大灣區工作的畢業生,可繼續在補貼資助、稅務、住宿等方面提供支持及諮詢,舉辦講座供畢業生了解內地文化及基本情況,以便他們融入內地工作環境,亦能夠理解國內的法律法規及營商環境。她續建議,計劃資助的職位毋須劃分為創科及非創科類,並彈性處理兩地工作時段及協助企業解決出入境問題。
2022-07-28
圖:南沙累計促成5.2萬名港澳青年在南沙交流交往。圖為活動現場交流的穗港澳青年合照。

  【大公報訊】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粵港澳青年奮鬥故事專題分享活動26日在廣州南沙區「創享灣」舉行,6名港澳青年代表圍繞主題分享自己的奮鬥故事。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南沙方案》推動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的廣州南沙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廣州南沙區累計促成5.2萬名港澳青年在南沙交流交往,超過1800名港澳青年在南沙實習實踐,超過300個港澳台青創團隊(企業)在南沙創新創業。在穗就學的香港青年曾祥盛談到:「看到越來越多港澳青年嚮往在祖國內地發展,我對大灣區欣欣向榮的未來充滿信心。」

  「搭上大灣區的快車,在嘗試中打開天地,堅定自己的創業夢想。」香港創業青年香小婷表示,希望自己的經歷對有志創業的港澳青年有所啟迪,千難萬險,不如去闖。香港創業青年陳智誠感嘆:「越來越多人選擇南沙,未來希望南沙能夠成為港澳乃至灣區青年的美好新家園。」香港青年學者朱龍潛認為,利用南沙地理幾何中心、交通中心的特點,讓南沙成為科技創新創業的高地。

  在南沙產業園管理局就業的澳門青年劉延鑫說,「我剛入職不久就有機會接手大崗先進製造業基地籌建工作,讓我真切感受南沙是一個非常宜業的好地方。」
2022-07-28
(大公报)圖:大灣區發展一日千里,對港澳工程界人才需求殷切。圖為廣州市南沙區橫瀝島尖東側的廣州南沙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施工現場。

  廣州南沙在全國範圍首創《廣州市南沙區建築和交通工程專業港澳人才職稱評價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16名港澳工程技術人員順利通過評審並於27日獲頒發職稱證書,正式成為內地首批取得建築工程和交通工程專業職稱的港澳工程人才。這是港澳工程師第一次被納入國家人才評價系統,職稱證書全國通用,此後他們將享有與內地工程技術人員相同的晉升機會和待遇,在內地承接和開展建築工程項目,也將享受同等待遇。\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廣州報道

  職稱體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技術人才管理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南沙在2021年11月發布《辦法》後,首次組織開展的港澳人才晉升內地職稱評審活動。據介紹,由於香港並沒有職稱評審,此前內地對香港工程師的水平能力了解不足,取得職稱之後,業界就能直觀的了解到香港工程師所處的級別,對香港工程師在內地做項目有很大幫助。此外,企業高工職稱的比例,以及個人取得高工職稱,也是企業和個人整體競爭力的提升。2021年度,南沙共收到廣州全市範圍內29名港澳人才職稱業務申請,涵蓋正高、副高、中、初級職稱,涉及工程設計、施工及管理等專業領域,經評委會嚴格審議,共有16名港澳工程技術人員獲評審通過。

  提供跨專業提升路徑

  有25年建築工程經驗的梁黃顧建築師(香港)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廣州市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副會長盧建能,拿到正高級工程師職稱證書後笑逐顏開。盧建能告訴記者,香港和內地在職稱方面要求有些不同,香港專業人士只需要取得資格認可,但內地有職稱要求,一定程度上抑制香港年輕人北上發展的意願,《辦法》讓港澳專業人士能夠在內地獲得職稱,對於吸引港澳年輕人北上發展很有幫助。

  從大學時的經濟與金融專業到建築工程,廣州市南沙新區產業園開發建設管理局一級專員洪逸曦此次獲得建築工程管理專業助理工程師職稱,完成跨專業的自我提升。「很榮幸成為港澳人才職稱的首批獲得者」,洪逸曦雖非工程類別專業出身,但入職廣州市南沙新區產業園開發建設管理局之後,主要負責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工程建設項目,累積一些經驗。抱着一試的心態,洪逸曦進行職稱申請,沒想到很順利通過,洪逸曦說:「管理局作為開發建設類的法定機構,未來還有很多與工程相關的項目建設和運營,拿到職稱對自己的工作和未來都有很大的幫助。」

  申報過程靈活 促進就業創業

  作為該項創新制度的起草人和參與評委職稱的港澳專家顧問,華眾聯創工程顧問三地聯營事務所的閆澍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16名港澳人才取得職稱證書,標誌着港澳工程師第一次納入國家人才評價系統,這對年輕的港澳工程師幫助很大,不僅讓他們可以更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還能擁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未來。據閆澍介紹,華眾聯創工程顧問三地聯營事務所此次指導2位港澳資深工程師和10多名港澳年輕工程師在南沙通過直接申報的方式申請專業職稱,過程順利,且通過申報發現南沙的《辦法》對港澳年輕人來說非常靈活,「門很寬,這是南沙給港澳青年最大的支持」。

  閆澍強調,對港澳工程專業人士開放職稱評審,突破內地與港澳地區在人才評價方面的相關技術障礙,打通港澳地區具有相應職業資格的人員晉升內地職稱的通道,將更加便捷港澳相關專業人才在內地就業創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制度方面具有開創意義。
2022-07-27

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22日举行临时会议,正式批准了东京电力公司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这是日方企图制造既定事实的危险一步。莫非他们真要把缺德事做到底?

为何说这是一件缺德事?是因为人类发展至今,从未向海洋排放过核污染水,更不知道这种违背科学、不负责任的行为将带来怎样的后果。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保存有超过125万吨核污水。尽管日方称会把核污水处理之后再排海,但科研人员指出,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很难处理干净。再加上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放射性物质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就可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将殃及全球海域。


正因此,自去年4月日本政府作出向海洋排放福岛核污染水错误决定以来,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民众的质疑声与反对声不断。太平洋沿岸国家纷纷担心,一旦日本排污入海,海洋环境、公众健康谁来保障?

面对四起的质疑声与反对声,一个负责任国家的做法应该是立即联合其他相关方,就核污染水排海方案的正当性、数据的可靠性、净化装置的有效性以及对环境影响的确定性进行科学考证。然而日本政客们是怎么做的呢?

在去年4月日方宣布排污入海决定时,时任日本副首相、财政大臣的麻生太郎就公开对记者说,处理过的核污染水“可以喝”。以麻生等日本政客的权力,完全可以把这些能“喝”的核污染水直接送到东京,专供那些为核污染水辩护的政客们饮用,何必要倾倒到太平洋里呢?

此外,日方还偷换概念,故意把计划向海洋排放的 “核污水”,说成是“ALPS技术处理水”,企图混淆视听。但实际上,去年6月东电公司曾公开征集技术来过滤核污染水中的核素“氚”,这说明日方根本没掌握所称的“安全可靠”的过滤技术。

不过,日本政客们有的是“办法”。今年以来,他们请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工作组两次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假装得到了某种加持。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7月16日还去了一趟福岛核电站,从政府层面为正式向海洋倾倒核污水做铺垫。


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但实际上,国际原子能机构并没有就日方的排海方案得出结论性意见,同时还提出诸多澄清要求和改进意见。不仅如此,日本周边国家都对此表示强烈关切。太平洋岛国论坛外长会日前发布文件,强调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可能会产生代际影响。韩国政府22日召开紧急相关部门会议,讨论应对日本排污入海决定的对策。

在日本国内,反对政府排污入海的声音是一浪高过一浪。22日上午,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办公场所外聚集了来自东京、千叶等各地的民众。他们打出条幅反对排污入海。一名参加集会的日本民众山口兼男说,“有毒物质的总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日本政客说只要稀释就不会有问题,这很可笑”。

面对国内国外的强烈批评与反对,日本政客玩起了“掩耳盗铃”把戏。据日媒报道,从福岛核电站向太平洋方向铺设的一公里长地下管道已经建好,日本政府计划在2023年春季左右开始排放核污水。如果实施,正如韩国环保组织此前所说,“这无异于发动核恐怖袭击”。

但是,福岛核污染水处置绝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为了自身省时省事省钱,日本要全世界埋单,极不负责、毫无道德!日方需要清楚的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各国应按照国际法承担责任”。倘若日方执意一条道走到黑,国际社会完全有权利拿起法律武器,对其进行追责索赔。

日本的历史污点曾给周边国家造成深重灾难,难道还要再多添一笔吗?!

(国际锐评评论员)
2022-07-27
7月17日,中印两军举行第十六轮军长级会谈。

会谈结束后,中印双方发布的联合新闻稿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双方在3月11日会谈基础上,以建设性和前瞻性方式继续探讨推动解决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地区有关问题。

“前瞻性”这个词,在十六轮军长级会谈新闻稿中,还是第一次出现。

谭主从消息人士处了解到,这个词表明,此次会谈中,至少一方拿出了方案,并正就这一方案进行磋商。



前瞻性,放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来看,更有深意。

此次会谈,距离上一轮会谈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这是十六轮军长级会谈中,间隔时间最长的。

这段时间里,最大的地缘政治背景,就是俄乌冲突。

尽管俄乌冲突发生在欧洲,但身处亚洲的印度,却成为了一个焦点。

俄乌冲突升级后,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同时,还要求其他国家选边站队,不少国家被迫作出表态。

印度,是美国施压的重点:

3月21日,拜登公开表示,印度在俄乌问题上立场不稳;

3月22日,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在访问印度期间敦促印度改变其立场;

3月3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达利普·辛格在印度发出警告,任何国家若试图绕过美国对俄制裁,继续同俄罗斯中央银行交易,“会有后果”。

与此同时,美国还请盟友拉拢印度:

3月1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印度;

3月21日,时任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与莫迪举行视频会晤;

4月21日,英国首相约翰逊访问印度;

4月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印度。

一时间,美西方国家像是约好了一般,纷纷与印度开展外交互动。

在美国的推动下,世界愈发陷入阵营化对抗,面对轮番攻势,印度做出了选择:

拒绝公开谴责俄罗斯;

多次在美国提出的“围剿”俄罗斯的决议草案投票中投下弃权票;

不仅没有加入美对俄的制裁阵营,还在能源、军售等领域和俄罗斯加强了合作。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告诉谭主,俄乌冲突升级后,印度被逼到了墙角,要展现“不装”的印度。

当然,乐于参与各种多边机制,希望能在各种力量中左右逢源的印度也不会完全倒向一边,在俄乌问题上没有追随美国的印度,还是在其他事项上,展现出向美靠拢的一面:

参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首脑会谈;

成为“印太经济框架”初始成员国。

但长久以来,印度一直被视为“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中的薄弱环节,印度在俄乌问题中的选择更是让美国不满,美媒更是直白评论,美国不该再对印度抱有幻想。

印度在俄乌问题中站在美国的反面,固然与印俄有深厚渊源的历史原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现实因素——印度一直有大国的抱负,而俄乌冲突给了印度一个重新审视该如何实现抱负的机会。

周波曾多次访问印度,他告诉谭主,印度最喜欢和中国比较,两国都是亚洲国家,都是人口大国,尽管印度起步要比中国晚,但印度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印度的人口结构更为年轻。所以,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自己发展的参照物。



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印度,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最为重要。



印度,自然不希望同中国发生直接冲突,破坏自己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目前处于水深火热的欧洲国家,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案例。



此时再看一些西方媒体在中印会谈前的风言风语,称印度与中国存在极“不对称”的实力差距,双方分歧“明显”“几乎无法达成一致”,几乎已经给中印会谈扣上了“破裂”的帽子,美国的险恶用心和滥俗套路无所遁形。



换句话说,俄乌冲突,给了印度一个重新寻找自己在域内定位、三思而后抉择的当口。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板下,印度观察和思考的时间越长,做出的理性选择就更多,解决问题的契机,就越大。

在这样的情形下再来理解前瞻性,这表明中印又在相向而行的道路上迈出一步,这样的前瞻性,尤为珍贵。

前瞻性,是放在中印关系大局下思考的结果。

此次会谈,是今年以来中印双方举行的第三轮军长级会谈。

这三轮会谈结束后,都发布了联合新闻稿。这说明,双方有一定的共识。

今年3月,俄乌冲突升级后不久,王毅外长对印度进行工作访问,并与印度外长苏杰生举行会谈。

会谈中,双方就乌克兰、阿富汗和多边事务交换意见,双方都认为应坚持多边主义,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以对话方式和平解决争端,严重关切单边制裁对世界经济及供应链安全的影响。

双方还特别提到,中印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立场。

中国和印度,都是10亿以上人口级别的新兴经济体和具有战略自主性的重要国家,中印两国的同时发展也给彼此带来了有益机会,中印两国,应该以成熟和智慧的方式、通过和平协商处理分歧问题。

中印关系,不只有边界问题。

去年,中印关系之间的寒意还未消散之际,中印之间的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43%。

这一数据,就是最好的明证。别忘了,中印双方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很大的互补性,随着印度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印贸易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

作为成熟理性的发展中大国,中印双方应该将边界问题置于双边关系适当位置,不应用边界问题定义甚至影响双边关系整体发展。

就在第十六轮军长级会谈前不久,印度留学生返华工作已经启动并取得积极进展。

站在中印关系回暖的大背景下,中印边界问题前瞻性的出现,也是情理之中。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告诉谭主,从去年开始,双方就在考虑新的管控措施。今年三月,双方应该是有初步的沟通,这四个多月时间里,双方应该也是将初步的东西进行细化。

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印双方在军事、外交领域的交流交替进行,沟通,未曾中断。


印度诗人潘特写过这样一句诗,黑暗不会自行消失,熄灭的灯必须重新点燃。



前瞻性,正是重新点燃的火苗。



中印要相互成就、相互“照亮”。这是习近平主席2019年同印度总理莫迪在金奈举行会晤时提到的一句话。



这种亮光,不仅会照亮中印关系,更会指引国际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

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其中就提到,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这一倡议得到了100多个国家的支持。

不久前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中,五国领导人也一致认为,要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维护公平正义,为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国家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和分歧,但搞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是无济于事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作为大国,印度,该走正道。
2022-07-27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26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中印尼关系以及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全面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

习近平指出,你是北京冬奥会后中方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充分体现了双方对发展中印尼关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我们共同引领下,中印尼关系蓬勃发展,彰显强劲韧性和活力。双方战略互信日益巩固,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合作“四轮驱动”合作格局不断深化,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团结合作方面展现担当,积极有为,树立了发展中大国联合自强、互利共赢的典范。事实证明,发展好中印尼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共同长远利益,也在地区和全球层面产生积极深远影响。当前,中国人民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印尼人民也正为实现2045年建国百年目标积极打拼。我愿同你一道,继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引领中印尼关系行稳致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国和印尼发展阶段相似,共同利益相连,理念道路相通,前途命运攸关。构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普遍期待。很高兴双方确立了共建命运共同体这一大方向。中方愿同印尼以此为统领,巩固战略互信,坚定支持彼此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支持彼此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双方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不断走向深入,结出更多硕果。力争如期高质量建成雅万高铁,实施好“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和“两国双园”等重大合作项目。中方将继续全力支持印尼建设区域疫苗生产中心,密切公共卫生合作,愿继续扩大进口印尼大宗商品和优质农副产品。中方愿积极参与建设印尼新首都和北加里曼丹工业园,扩大发展融资合作,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印尼要同舟共济,展现发展中大国责任担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为推进全球治理提供东方智慧,贡献亚洲力量。中方全力支持印尼主持召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愿同印尼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峰会取得圆满成功。中方也将全力支持印尼当好明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愿同东盟加强团结协作,聚焦“五大家园”建设,不断释放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动能。中方欢迎印尼继续积极参与“金砖+”合作,赞赏印尼支持和重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印尼就此加强沟通合作。

佐科表示,我谨预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相信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中国未来将取得更大成就。印尼和中国是全面战略伙伴,确立了共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标,彼此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也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下,印尼和中国的良好合作体现了双方关系的战略性,对地区和世界都是正能量。印尼愿同中方一道,不断深化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促进地区和平和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印尼钦佩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愿借鉴中方成功经验。欢迎中方积极参与印尼新首都和北加里曼丹绿色工业园建设,加强“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战略对接,深化投资、技术、疫苗、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雅万高铁是印尼快速发展的象征,印尼愿同中方共同努力,确保雅万高铁按时竣工运行,使其成为两国友谊的又一丰碑。感谢中方支持印尼做好二十国集团主席国工作,印尼愿同中方密切协调,推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取得成功。作为明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尼愿为东盟同中国关系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两国元首还就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交换意见,认为国际社会应该为劝和促谈创造条件,为乌克兰局势缓和降温、稳定全球经济秩序发挥建设性作用,共同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地区和平稳定局面。

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两国元首会晤联合新闻声明》并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全球海洋支点”构想有关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及疫苗、绿色发展、网络安全、海洋等领域合作文件。

当晚,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为佐科和夫人伊莉亚娜举行晚宴。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参加。
2022-07-27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26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举行会谈。

习近平说:“你是北京冬奥会后中国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也体现了我们双方关系的这种亲密程度。近年来,在我们的共同引领下,中印尼关系蓬勃发展,彰显了强劲韧性和活力。事实证明,发展好中印尼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共同长远利益,也在地区和全球层面产生积极深远影响。我愿同你一道努力,擘画中印尼关系宏伟蓝图,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共同推进全球治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2022-07-27
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26日在北京会见印尼总统夫人伊莉亚娜。

盛夏七月,夏树苍翠。彭丽媛在钓鱼台国宾馆热情欢迎伊莉亚娜陪同佐科总统来华访问。两国元首夫人愉快回忆起双方多次会面的美好情景。

彭丽媛表示,中印尼互为重要邻邦,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关系日益密切,民间交往十分热络,印尼是中国游客喜爱的第二大旅游目的地国,期待双方有关领域交流不断深化。伊莉亚娜表示,十分高兴在北京再次见到老朋友,感谢习近平主席和彭丽媛教授热情接待。欢迎更多中国游客到访印尼,祝愿印尼中国长久友好。

两国元首夫人共同欣赏了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带来的精彩民乐表演。古筝演奏《渔舟唱晚》音色优美、婉转动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阮”和女声独唱改编的印尼经典民歌《船歌》旋律悠扬、悦耳动听。彭丽媛向伊莉亚娜介绍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悠久历史和演奏技法的艺术特色。伊莉亚娜赞叹中国器乐演奏艺术之美,表示在北京听到中国青年艺术家们演绎印尼歌曲,令我十分感动,中国朋友的真情走进了我的心里。彭丽媛表示,音乐无国界,能沟通心灵、传递友谊。中印尼两国文化相近、艺术相融、理念相通,希望文化交流互鉴为增进双方友谊发挥更大作用。(总台记者 王哈男 许永松 凌枫)
2022-07-21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又想登“台”唱戏了。据媒体报道,佩洛西可能于8月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对此,我外交部、国台办同日严正表态,坚决反对美台之间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坚决反对佩洛西窜访台湾。
近年来,以佩洛西为代表的一些美国政客一直心怀贼念,妄图通过各种伎俩遏制中国发展,打“台湾牌”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实现“以台制华”图谋,这帮无耻政客明知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明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仍要在台湾问题上屡屡挑衅。这些跳梁小丑一会儿张罗对台军售,一会儿纠缠“一个中国”内在含义,一会儿又在国际上为民进党当局谋“独”行径站台打气。此次佩洛西若窜访成行,其将成为25年来首个访台的美国众议院议长,玩火挑衅举动的再次升级,将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冲击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佩洛西此举也再次暴露了美方两面三刀的本性。近期美方一直在积极寻求与中方展开高层对话,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解决其国内外面临的众多难题,美国总统拜登、国务卿布林肯等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佩洛西众议长作为美国政府要员,却公开违背美国政府作出的郑重承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又一次在世界面前展现了美国政客“言行不一、毫无诚信”的丑恶嘴脸。面对严重触及红线的举动,中方的态度已非常明确,行动也必将坚决有力。近期,解放军在黄海、南海等海域进行的军事演习,正是以实际行动宣示,包括台湾在内的所有中国领土主权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和侵犯。

我们奉劝佩洛西之流认清形势,多关注美国国内疫情肆虐、经济疲沓、社会分裂的窘境,别来台海惹是生非、玩火挑衅。倘若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必将以失败收场,为其玩火行径付出惨痛代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

2022-07-21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莊程敏、顏倫樂、黎梓田)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發展愈趨成熟及經濟日益融合,不少港人現時都更願意到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工作、升學或過退休生活。昨日公布的一項訪問3,000名年齡介乎18歲至44歲香港永久居民的調查顯示,40%受訪者期望兩地恢復正常通關後1年內到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工作,若將時間延長至一年或以上,該數字更升至72%。

63%人願經常往返內地上班

滙豐及奧緯諮詢昨公布一項於今年初進行的調查,探討香港市民對於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創業或營商、升學或退休的看法。調查訪問3,000名年齡介乎18歲至44歲的香港永久居民,並訪問多名商界領袖、企業家、青年領袖及學者。調查發現,接近一半受訪者表示,有興趣於大灣區內地城市尋求多項機遇,例如讀書,然後尋找就業機會,或先到內地城市工作,然後在當地過退休生活。

40%受訪者期望於復常通關後一年內,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升學或過退休生活;72%受訪者希望在復常通關的一年或以上,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

隨着大灣區交通配套不斷完善,63%受訪者表示願意以經常往返香港和內地的形式上班,而非定居內地;約43%受訪者傾向每月1至2次往返內地,這意味着他們需要在香港和內地同時設置居所。調查稱,目前長居於廣東省的香港居民已經接近50萬人。

港人北上發展首選深圳

調查又顯示,深圳是香港市民到內地發展的首選,受訪者認為當地的生活環境、行業前景及經濟發展相對理想。滙豐粵港澳大灣區辦公室總經理陳慶耀昨表示,大灣區在近年發展成一小時生活圈,區內居民對工作、創業或營商的選擇已逐漸跨越城市邊界。

儘管近日內房出現資金鏈危機,有興趣把握大灣區內地城市機遇的受訪者當中,超過八成表示正考慮在內地置業,更有超過85%表示有興趣購買跨境醫療保險計劃,另有七成已經在內地銀行開立賬戶。

至於未開立內地銀行賬戶的受訪者當中,53%表示沒有急切需要,原因是未需要進行跨境活動,但亦有超過兩成認為,目前開立銀行賬戶的程序相對繁複或不大清晰。同時,受訪者的金融服務需求相對複雜,六成受訪者計劃在香港和內地都持有金融資產。

完善配套便利跨境生活

陳慶耀認為,隨着大灣區的人流愈見頻繁,客戶愈期望在支付、融資、財富管理、保險等方面,獲得無縫的金融服務。若能夠理順粵港澳三地的政策和監管框架,將會為產品和服務創新注入新動力,讓金融機構為灣區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至於暫時沒有興趣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受訪者,他們最關注內地的生活環境、社會保障服務及醫療服務質素。此外,調查報告提出需要進一步改善政策和基建,便利區內居民長遠可以無縫融入大灣區的生活模式,包括改善醫療和退休保障計劃、擴大專業服務互認、便利跨境生活。

北都地擴地積比改劃4地增6080伙


本港土地供應不敷所需,尤其短期供應出現短缺危機,北部都會區成為解決「土地荒」抓手。規劃署向北區區議會呈交的諮詢文件中,透露將改劃兩幅古洞北土地,日後可提供1,780伙私宅,同時建議改劃或擴大粉嶺北第5及第6區公營房屋用地,以提供4,300伙,合共提供6,080伙公私營房屋。此外,為將新界土地「鬆綁」,規劃署更提出放寬古洞北和粉嶺北現有住宅用地發展密度,公營房屋用地發展密度將會放寬三成,私人樓宇發展則可放寬兩成,以加快增加房屋供應,為日後港人「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提供彈藥。

特區政府去年公布「北部都會區」策略時,提出改劃古洞北約3公頃科學園用地作房屋發展,規劃署近日向北區區議會呈交的諮詢文件中,透露具體修訂方案,涉及兩幅位於第32及34區土地,將改劃為「住宅(乙類)1」地帶,日後可提供1,780伙,較最初估算的1,000伙多近八成。兩地位置在雙魚河以北,北面為河上鄉,其中第32區規模較大,佔地2公頃,第34區則約0.9公頃。

古洞北兩改劃地市值過百億

兩地最高地積比率均訂在4.2倍,較該區原先普遍住宅乙類用地的3.5倍多了20%,建築物高度亦由今天的35至55米(主水平基準以上,下同),改為70至75米高,預計合共可建樓面達131.1萬方呎。翻查資料,古洞北近年曾先後批出兩地,每方呎樓面地價約7,183至8,499元,以此推算,上述兩地市場估值合共將過百億元,或有機會放到明年賣地表內。

至於粉嶺北方面,規劃署提出改劃或擴大粉嶺北第5及第6區公營房屋用地,以提供4,300伙。兩地位於梧桐河以南,鳳溪中小學以北,規模較大的第5區會改劃為「住宅(甲類)5」用途,地盤面積2.5公頃,擬議最高地積比率4.85倍,建議建築物高度為95米至110米,料提供2,400伙。當局同時建議附近一幅用地改劃為社區用途以興建體育館及垃圾收集站等設施,高度放寬至8層。

另一幅規模較細的粉嶺北第6區用地,佔地約1.5公頃,提出擴大地盤並改劃為「住宅(甲類)6」用途,擬議最高地積比率為6.5倍,建築物高度為145米,提供1,900伙。政府指,今次改劃土地用途,原先房屋用地的地積比率亦有所增加。翻查資料,土地原先地積比率為5倍,換言之,趁今次改劃土地用途契機,有關地積比率較之前增加30%。

文錦渡路西地皮改劃物流地

同時,為配合現代物流業發展,當局建議將粉嶺北第3區文錦渡路以西、一幅佔地5.18公頃「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改劃為「其他指定(物流設施)」用途,地積比率7倍,可建樓面高達390萬方呎,規模可跟機場物流中心(近410萬方呎)媲美。古洞北及粉嶺北的其他修訂,還包括擴充擬建的古洞北醫院、警署及已婚警務員宿舍,以及增建政府綜合大樓等。

值得留意的是,政府已檢視古洞北及粉嶺北住宅土地的發展密度,建議公營房屋及私營房屋用地的發展密度分別放寬30%及20%,而由今次規劃署的建議可見,有關放寬的做法已開始實施。

恒地粉嶺北可建樓面440萬呎

另一邊廂,恒基物業代理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表示,集團對於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前景非常有信心,並於區內共有6幅相鄰的地塊,總可建樓面面積多達440萬方呎,規模龐大。集團傾力策劃6大項目,其中即將推出的項目Site A為粉嶺北新發展區的首發項目,由5座住宅大樓組成,合共提供約1,600伙住宅,而其餘五大項目亦將緊隨接力推出。

研究指宅地仍短缺2220公頃

至於「幫港出聲」昨發表土地房屋報告,指現有住宅用地扣除潛在供應仍短缺2,220公頃,政府應適時啟動第二期「明日大嶼願景」,可增加700公頃土地,並研究深挖新界北潛力,釋出當中3,000公頃土地。報告建議政府動用包括外匯基金在內的財政儲備,以1萬億至1.5萬億元投資基建及填海造地,指開發土地成本利益大於成本,就算花費該筆款項,政府財政上仍屬穩健。

推進土地供應須多管齊下

香港曾經一段長時間沒有具體造地計劃,導致今天「鬧地荒」,更間接推高樓價,釀成不少社會問題,引起中央高度關注。為追回「消失的時光」,政府近年與時間賽跑,在大型造地計劃如「明日大嶼」等正式登場前,持續推進多項加快土地供應措施。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多番強調,土地及房屋供應上要提速、提效、提量,更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加上要實現「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的目標,就更必須多管齊下推進土地供應。

改劃新界土地見效最快

最立竿見影是2年前開始接受申請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已收5個申請,分布於大埔及元朗一帶,涉及約2.55萬伙單位,當中公營單位涉約1.77萬伙,私人單位涉約7,800伙。而過去一年,因政府提出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擁有大量新界土地儲備的發展商群起向城規會申請改劃土地,涉及單位數量至少過5萬伙,成為解決土地供應的「近水」。

而針對新界土地補地價緩慢的問題,政府建議將「標準金額」補地價先導計劃擴展至新界新發展區,並率先在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訂立適用的補地價標準金額及相關細節。政府亦積極研究運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建成 (MiC)等建屋新技術、增加過渡性房屋總量,持續推進改劃土地用途及放寬地積比率等工作,希望多管齊下解決短期土地不足的問題。

此外,現行強拍條例下,50年或以上樓齡的舊樓須收購八成業權才可申請強拍,政府去年提出研究降低強拍門檻,以加快重建,料今年第四季會提交初步建議到立法會進行討論。據政府5月公布數字,各類私人樓宇(包括住宅、綜合用途、商業及工業)中,樓齡50年以上的多達9,162幢,當中超過60年以上更有3,545幢,既有安全隱患,亦浪費土地潛力。

壓縮規劃程序加快造地

另一方面,因應規劃程序冗長,導致土地遲遲未能供應到市場。政府近年積極研究如何壓縮土地發展時間,發展局今年初公布推出「5招20式」,涉及城市規劃、土地收回、填海等多項程序的改動。政府以一幅綠化地改劃住宅為例,過去需時6年,新措施下可提早2年至2年半時間。有議員曾估計,約22萬公營房屋單位有望提早落成。政府亦預料最快明年上半年實施。

轉按直接過戶 不再經律師行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稱,部分銀行已於第二季進行試點計劃,所有交易順利完成。(資料圖片)
過去本港曾出現律師行因停業而令樓按客戶資金遭凍結的事件。香港銀行公會昨日宣布,銀行業界年底前將就物業交易提供多一個支付安排,新造按揭銀行進行轉按交易時,款項將由「港元結算所自動轉賬系統(CHATS)」直接過戶,無須把款項交由律師行託管,避免律師行停業影響客戶的事件再度發生。

避免律師行停業影響客戶

銀行公會指,支付安排將會涵蓋住宅物業的轉按個案,包括住宅樓宇內的車位。所有現時為本港住宅物業提供港元按揭貸款的公會會員應於今年年底前為採納支付安排作好準備,銀行需向尋求轉按的客戶提供採用新支付安排的選項。

在新支付安排下,新造按揭銀行當進行轉按交易時,會把按揭款項通過銀行間即時支付系統直接支付予原有按揭銀行,不會再把款項預先支付律師行託管,再以律師行支票清繳客戶原有按揭貸款。若轉按銀行批出的貸款高於原有按揭貸款,新造按揭銀行會把額外款項轉至借款人在該銀行的還款戶口。

新支付方法配合金融科技

金管局昨表示,新增的支付安排能更配合金融科技發展,有效加強對按揭客戶的保障。此安排亦適用於一些其他的轉按交易場景,如在不轉換按揭銀行的情況下轉換借款人、無按揭的物業進行按揭套現等。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稱,部分銀行已於第二季進行試點計劃,所有交易順利完成。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相信,住宅轉按程序比新造住宅相對簡單及容易,是一個好的試點作開始,並料待措施適應後可擴展至一手及二手的新造住宅及非住宅物業中。

律師樓擔當查契重要角色

他又認為,未來律師樓仍擔當為客戶處理簽約、對數以及查契等重要角色,而銀行將要處理買賣雙方的支付過程,行政處理工作或稍有增加,但相信運作一段時間後對銀行工作量的影響不大,亦不會影響物業成交期。

(來源:香港文匯報A09:要聞 2022/07/21)
2022-07-21
(香港文匯報 記者 文森)文憑試昨日放榜,不少香港學生都看好內地發展前景,有意選擇北上升學。教聯會黃楚標中學5名學生此前已獲多所內地名牌大學「優先取錄」資格,隨着放榜確認取得優異成績,他們正準備北上繼續學業。獲上海復旦大學取錄的兩位同學馮驥、劉皓蕓,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對能入讀內地名校深感高興,亦自信能適應內地讀書的環境,與內地的尖子精英互相砥礪,他日後學有所成,將擁抱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馮驥文憑試最佳5科取得26分,其中中文5**,英文、通識及中國文學都獲5級。不過他直言,因疫情關係長時間網課,未夠自律專心讀書,成績較預期遜色,幸好透過復旦大學的「優先取錄」計劃順利升讀心儀的臨床醫學課程。他說:「其實以往也有想過北上讀書,最初只是想想,因學校獲內地頂級學府的保薦資格,因緣際會下獲得到復旦的機會。」

優先取錄 一圓行醫夢

他在本地大學聯招亦有報讀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以及香港大學生物醫學課程,對於未有報讀兩大醫學院,馮驥坦言擔心競爭太大,「除DSE外,還有IB(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考生的競爭,難度很高。」而復旦大學的臨床醫學亦是全國數一數二,透過「優先取錄」可一圓夢想,雖然有關課程水準極高,相信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但他表示這是其興趣所在,不會怕艱辛。

北上就學,對馮驥來說並無語言障礙,「我幼年時隨父親從海南來港,家人都有講普通話,溝通不成問題,不過可能仍要適應不同地方的文化差異,但知道內地對香港學生都很包容,相信不會有困難。」


培正中學放榜,有考生自拍留念。(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對文史感興趣 讀新聞

該校女生劉皓蕓同樣獲復旦大學優先取錄,修讀新聞傳播專業。她文憑試最佳5科獲25分,包括中文5*,數學、通識及中國文學5級,成績與預期有落差。她表示,初中時老師帶其聽演講和辯論比賽,加上對文學和歷史等科目感興趣,故選修新聞傳播希望日後從事文字工作,而她數年前已想過日後北上進修,最後獲得復旦升學的機會。


皇仁書院放榜,有考生拭淚。(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她說,復旦是匯聚不少精英的名牌大學,期望能與學業成績好的內地尖子一起讀書,可加強自己學習的動力,進一步讓自己得以提升。

馮驥與劉皓蕓均表示,看好內地發展前景,特別是大灣區的發展更為年輕一代提供龐大機遇,就讀不同專業也有機會,日後也可能選擇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馮驥提到,香港正開展引入非本地醫學院畢業生免試在港行醫的程序,相信在學成後自己會多一個回港行醫的選擇,甚至分別在兩地發展醫學專業。

黃楚標中學副校長王益鈞昨日對香港文匯報表示,今年該校另有3名文憑試生分別獲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優先取錄」資格,加上循「文憑試招生計劃」報讀內地大學者,佔整體學生兩三成;最多人選擇廣東省的大學,其次是北京和上海。

他認為,大灣區發展前景,對港生未來事業發展有優勢,是近年吸引愈來愈多學生選擇到內地升學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跨境生窄房獨居 強忍孤單心自勵

兩年多的疫情、斷續的網課為學生學習帶來挑戰,而對跨境生來說更是莫大的困境。原居於深圳的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DSE考生司徒蔚珊,為爭取更多回校學習時間,中五起隻身來港租住狹小房間居住。長期離開家人且面對孤獨和學習壓力,她多少次困在房內哭泣,幸得老師和同學的協助和安慰,情緒得以紓緩。昨日文憑試放榜,她考獲最佳5科21分成績。雖然與預期有落差,但蔚珊仍有信心能在港升讀大學。心儀社會科學及心理學的她,希望日後能成為臨床心理學家,貢獻社會。

蔚珊父親在港工作,與母親弟弟在深圳居住,過去曾每天跨境來港上學。自中四下學期起,受疫情影響,她連僅有的面授課都未有機會參與。為爭取回校,她毅然單獨到香港,租住沙田一個狹小的房間,「當時覺得可以照顧自己,就決定來港。父親雖在港工作,但家居距離我在上水的學校太遠,交通不便,因此自己在沙田租房獨自生活,在周末可以與父親見面,平日則以視頻和母親聯繫。」

離開家人,蔚珊坦言最初也不覺得孤單,但考試愈近孤獨感愈趨強烈,「我本來是有情緒就會發洩的人,家人會包容,但獨自生活遇到情緒問題,只能自己在房內哭泣。由於當時回家隔離要14+7(14天酒店及7天家居隔離),時間及金錢成本高,且亦難搶檢疫酒店,所以暑期都沒有回家,孤獨感更強烈。」

學會獨立 懂得控制情緒

環境迫使蔚珊學會獨立,亦漸懂得控制情緒和尋求協助,「以前我是不會求助的,但後來老師察覺我有負面情緒並加以安慰,朋友在學校的後花園為我慶生,聽我傾訴,令我知道其實身邊的人願意提供幫助。」公開試前1個月,校長及老師更協助她申請青協為考生提供的臨時住宿計劃,她得以入住,可更專注讀書。

昨日放榜,蔚珊中文科獲5級,英數通識歷史則獲4級,最佳5科共21分成績。雖然與預期的24至25分有落差,但總體可以接受,父親亦給予支持,故不感失落。她對心理學、社會學及全球研究等學科有興趣,希望升讀香港城巿大學或中文大學,同時亦透過文憑試計劃申請中山大學臨床醫學及國際關係,但她暫時仍以在港升學為優先,希望培養更好的國際視野。

新來港生冀入港大商學院

東華三院盧幹庭紀念中學應屆考生賴楚晴中二才由內地移居香港,但在學校及老師的協助下,很快便融入校園生活,初期雖面對英語的難關,但在自身努力下克服障礙,更名列前茅,文憑試6科有38分,相信能順利升讀心儀的香港大學商學院,冀日後能創業,更認定大灣區機遇處處,未來可能到內地發展事業。

艱苦學英文獲4級

賴楚晴文憑試取得佳績,冀入讀港大商學院。(受訪者供圖)
楚晴中二時由內地來港,家庭團聚,生活有了極大變化。她最初擔心自己廣東話不夠流利,一度怕與人交談,中三時轉到盧幹庭紀念中學就讀,對課堂上要用英語更感困難,「經濟及化學等科目有很多英文專有名詞,初時聽不懂,要每個名詞查找解釋。幸好學校有很多資源,可協助學習;為提升口語能力,她經常找英文老師及外教用英語交談,聽力訓練則多聽一些英語笑話和talk show(脫口秀)。」

她感謝學校給她很多機會,如加入領袖生團隊,培養出領導才能,她不但成績優異且獲不少獎項,包括東華三院傑出學生第二名、元朗區十大優秀學生等。昨日文憑試放榜,她在中文、通識及經濟三科均獲5**,數學、數學伸延部分單元二(M2)和化學獲5*,生物亦有5級,經艱苦學習的英文科則獲4級,最想考入港大商學院,將來學有所成可以創業,推動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項目。

(來源:香港文匯報A02:要聞 2022/07/21)
2022-07-21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九歌)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下稱「南沙方案」),支持廣州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成為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支撐。為讓香港各界全面了解南沙最新的政策優勢和投資機遇,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及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今日(20日)舉辦「廣州南沙新區香港服務中心雲揭牌暨投資營商環境線上推介會」,以進一步深化南沙與香港的經濟合作和交流。

廣州市委常委王世彤致辭時表示,今日粵港兩地代表共聚一堂,共同見證廣州南沙新區香港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是南沙和廣州的一大喜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並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香港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重要時刻,總書記親臨香港視察、出席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服務「一國兩制」偉大實踐指明前進方向、提供行動指南。

他指,廣州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商緣相融,是唇齒相依的好兄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的使命擔當,賦予廣州「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功能定位。前不久出台的「南沙方案」,為穗港兩地攜手推進大灣區建設提供新的歷史機遇和廣闊發展前景。廣州南沙新區香港服務中心的成立,不僅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灣區建設重要論述的實際行動,亦是共同推動「南沙方案」落地見效的有力舉措,對深化穗港全面合作、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致辭時表示,南沙是廣東省省會廣州市的一個區,亦被確定為粵港合作的重要平台。《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發布,標題中的「面向世界」引人注目,突出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聯通南沙和國際社會,同時「南沙方案」亦是南沙向香港地區開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梁振英指出,要進一步改善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在大灣區參加國際合作同競爭中發揮引領作用,將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私募股權基金用以資助南沙港資創新科技企業,將南沙建設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門,深化與港澳地區的對外經貿合作。

高鐵開通後,從廣州到達香港西九龍僅需30分鐘,全長24公里的深中通道將於18個月後通車,為深圳與南沙提供捷徑。梁振英強調,近三年,香港與內地的跨境活動受到出行限制的嚴重影響,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省有很多新發展,香港一定要趕上進度,現時隔離時間減半,香港企業應盡快進行前沿性規劃和研究,不應該受到隔離政策的影響而退縮。

2022-07-21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九歌)香港書展今日(20日)起至26日,一連七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首次亮相香港書展。

在和平圖書展區,展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吸引市民駐足閱讀。和平圖書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李效華表示,這本書於7月3日在香港首發,今次首次亮相香港書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分為平裝版和精裝版,售價分別是128元和192元。

習近平主席7月1日親身到訪香港並發表重要講話,當中多次提及「一國兩制」是個好制度。李效華指,習主席的講話猶如一粒「定心丸」,消除市民對「一國兩制」的疑慮。今次藉香港書展這一機會,展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旨在引起香港各界關注,希望吸引更多香港市民前來了解並購買閱讀。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三卷出版以來,在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理論、激發人民奮鬥實踐、展示中國良好形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間的講話、談話、演講、致辭、指示、賀信等109篇,分為21個專題。為了便於讀者閱讀,編輯時作了必要註釋,該書還收入習近平2020年1月以來的圖片45幅。

此外,國家主席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及《習近平講黨史故事》、《習近平關於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習近平關於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等四部重點出版物繁體版,今日上午於香港書展開展第一天舉辦了新書發布儀式。
2022-07-20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國宏在昨天舉行的《數「鏈」大灣區——區塊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報告(2022)》會上表示,區塊鏈技術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正在快速應用於金融、科技、公共服務等眾多領域,其中包括香港貿易聯動平台、金融徵信服務「珠三角徵信鏈」和港版支付寶電子錢包跨境匯款等。

香港貿易聯動平台(eTradeConnect)在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動下,委託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與中銀香港、東亞銀行等7家香港本地銀行共同推出,由中國平安金融壹賬通負責該網絡的設計、開發及配置。該平台於2018年9月正式上線,是香港地區首個大型的跨銀行區塊鏈項目,目前有13家銀行參與共建。該項目是全球第一個由監管主導而非商業銀行或商業機構主導的區塊鏈貿易平台,具有獨特運作機制和運營模式。

2022-07-20

  圖:粵澳合作區設計方案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方俊明珠海報道:隨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運作,琴澳一體化發展藍圖展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城市設計方案徵集成果展」目前正在橫琴舉行,展出三個入圍設計方案,展期持續至8月15日。此次成果展塑造「琴澳一體」的活力都市形象。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自去年底面向全球徵集城市設計方案以來,吸引全球61家頂尖設計機構組成的25個聯合體報名參與競逐。此次徵集活動旨在塑造「琴澳一體」的活力都市形象,圍繞總體城市設計、片區城市設計、重要節點城市設計三個層次,深入推進「產、城、人、文」融合發展。

  經專家評選,確定3家入選應徵機構。其中,「七灣琴澳島,共生新家園」設計方案,針對橫琴擁有豐富水域資源,海灣眾多,意在構築「珠海—橫琴—澳門」全要素的獨特灣區水上門戶城市;《琴澳一體,孿生十字》設計方案則以原有自然山林風貌為基調,構建「北城南野」差異共生的特色分區,建立起多樣生態屬性的空間結構;第三個設計方案帶着「琴澳共融共生」的構想,採取「琴澳一體化」設計策略,以歷史山海城脈,創新提出了「丰」字結構的設計方案,一條山海城軸貫穿三條連澳發展軸。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行政事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3家設計團隊的方案均為合作區發展建設琴澳一體化的活力都市提供了各具特色的「施工藍圖」,為修編《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提供了大量寶貴思路和建議。
2022-07-20
圖: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種植的蔬菜。\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大公報訊】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廣東將保障「菜籃子」產品供應,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近日印發的《農業農村部 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推進廣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022年度工作要點》提出,要全力抓好糧食和「菜籃子」,加強耕地保護利用。值得關注的是,廣東省提出,要保障「菜籃子」產品供應,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支持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文件透露目標稱,廣東全省蔬菜產量穩定在3500萬噸以上。

  大灣區「菜籃子」農產品種類豐富。除了保障蔬菜產量穩定外,廣東還將建立健全生豬產能調控機制,支持建設省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能繁母豬保有量穩定在190萬頭左右。在水產方面,支持建設深圳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推進珠三角百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大力建設海洋牧場,發展深海網箱養殖和遠洋漁業。全省水產品產量穩定在890萬噸以上。

  文件還披露,廣東將嚴格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加強更低保護與質量提升,今年將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120萬畝、墾造水田5萬畝。廣東還提出了糧食總產量的目標,確保完成國家下達廣東省的目標任務,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268萬噸以上。為此,廣東將深化糧食產銷合作,探索建立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落實糧食收購、農資補貼政策。
2022-07-20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初步實現了產業閉環,讓農產品從全國各地的蔬菜基地到大灣區市民的餐桌實現無縫連接。19日,《廣州藍皮書:廣州城鄉融合發展報告(2022)》在廣州發布。藍皮書指出,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體系已逐步健全,產業閉環初步具備。這意味着大灣區初步構建起「從田間到餐桌」完整產業鏈。來自全國的大灣區「菜籃子」基地的新鮮果蔬,借助閉環產業鏈,直送灣區,成為居民餐桌上的「座上賓」。\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廣州報道

  資料顯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是廣東省委省政府主導打造的惠民工程,旨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和品質的提升。大灣區「菜籃子」工程以廣州為樞紐,發揮一線城市的市場配置等資源優勢,實現不同產地的優質農產品在主要消費市場集散銷售。透過大灣區「菜籃子」工程體系,來自全國各地的一袋袋安全糧、一籃籃放心菜、一塊塊健康肉,源源不斷從田間地頭、生產基地成功走上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餐桌。

  此次《藍皮書》披露了大灣區「菜籃子」建設的最新進展,目前大灣區「菜籃子」產業閉環初步具備。何為產業閉環、背後有何意義?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蔡勇認為,產業閉環是指從生產、加工、銷售,形成一個全產業鏈的閉環。

  雙重監管 保障質量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作辦公室表示,由於「菜籃子」從選種─生產─加工─銷售全鏈條質量安全溯源體系和屬地海關、農業主管部門雙重監管以及隨機抽查機制,「菜籃子」產業閉環初步具備意味着進入大灣區「菜籃子」的農產品質量都將得到可溯源的安全保障。

  「菜籃子」工程已在全國建立了更暢通便利的產品流通服務體系。藍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港澳地區、24個省(區、市)、138個地級以上市(州)加入了大灣區「菜籃子」工程體系,共建了17個配送中心,認定了1629個生產基地,「菜籃子」基地遍及廣東、湖南、山東、江西、雲南、甘肅、廣西、寧夏等內地優質農產品集散地。

  在廣西蒙山縣澤元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產業園內,蔬菜青翠鮮嫩,水果飽滿地掛在枝頭。「每天都有上萬斤果蔬從基地發往廣東、香港等地,出現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大超市上。」該公司副總經理鄒先生表示,公司目前建成了智能農產品加工車間、2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為了保障全產業鏈溯源,該生產基地已經建立起農產品加工供應銷售監測、冷鏈存儲配送點、特色蔬果種植基地於一體的生產體系。

  有機蔬菜 供不應求

  寧夏已經有總面積達9.2萬畝的27個生產基地納入大灣區「菜籃子」工程。菜心、芥蘭、番茄、辣椒等十多個品種蔬菜在粵港澳大灣區十分暢銷。光是寧夏菜心的供應,被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的就有23家,被香港漁農署授予「信譽農場」基地的有10家。專供粵港澳大灣區的寧夏金星村蔬菜基地負責人吳世祺介紹,村中的有機蔬菜遠銷大灣區,目前已經供不應求。

  來自內地其他省份的大灣區「菜籃子」基地的農產品,經過貨車運送到廣東前往供港蔬菜分撥調度中心,再進入香港市場。「一盒新鮮菜心,上午從基地採摘後經海關『綠色通道』出口,晚上就能到達香港,供貨效率和質量更有保障。」廣東潤豐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翟志堅說。
2022-07-20

  【大公報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辦公室)將於七月二十一日起,一連四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教育及職業博覽2022」設置攤位,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建設可為香港青年在學業、就業和創業方面帶來的機遇。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發言人表示,辦公室繼去年參與「教育及職業博覽2021」獲得正面反應,今年再次於「教育及職業博覽2022」設置展覽攤位,介紹為香港青年度身訂造的支援計劃和便利措施。

  「教育及職業博覽2022」將於會展五號展覽廳舉行,免費入場。辦公室的展覽攤位設於展覽廳5G(攤位編號5G-B01)。
2022-07-20
(香港文匯報 記者 盧靜怡)疫情下一桌一椅的設計變化,也能折射出內地家居行業發展新風向。第49屆中國家博會17日在廣州舉行,來自海內外超過2,700個傢具品牌企業,分兩期共8天時間展示傢具行業設計趨勢。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發現, 疫情之下,擁有家居生產、設計領域完整產業鏈的大灣區多城市的相關企業都在積極轉型。其中,以加大設計投入開發「新中式」傢居風格、轉型高端定製全屋產品、重視原創設計打造拓展市場,成為灣區家居企業錨定的新增長目標市場。

「過去顧客青睞歐式家居設計,如今高端客戶更喜歡設計簡約的明式風格,新中式的裝修風格和整體家居布置備受青睞。」廣州永華傢具有限公司的銷售負責人朱先生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公司轉型生產風格簡約的明式傢具,成為市場新寵引來了不少新訂單,也使紅木材質明式傢具成為主打產品。

在高端客戶市場尋商機

東莞家居企業至簡空間負責人胡先生表示,房地產行業近兩年持續低迷,公司業務受波及明顯。因此公司決定加強全屋傢居生產設計能力。「我們原先只做客廳、餐廳的家居軟裝設計和生產。去年正式轉型為全屋裝修方案,包括沙發、床墊等全套產品都能全部生產。」他表示,現時客戶更加偏向個性化和裝修風格的整體統一,家居公司必須依託全產業鏈,才能滿足市場越來越多的定製化需求。

重視原創設計也成為不少家居品牌的選擇。「每年行內都會有不少人到米蘭看展,了解前沿設計。如今內地傢具行業的規模已經做到第一,希望內地原創設計也能取得相應的地位。」廣州康耐登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設計師劉永康表示,公司如今每年至少拿出1,000萬元人民幣用於打造設計團隊,日前還增加了五成設計人手。「如果能做大高端客戶的客單價值,人力投入增加都是值得的。」

太空艙微墅瞄準民宿市場

此屆家博會還專門設置了「國潮輕奢及民宿館」。香港文匯報記者現場看到一款外形極具未來感的太空艙房間,房間內家居配置齊全,環境舒適,多面透明的落地玻璃窗可清晰看到房間外的環境。這款太空艙的生產商、廣東微墅裝配式建築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美妍向香港文匯報記者介紹,該產品為自家研發和生產的「微型別墅」,具有隔音強、防潮防濕等特點,僅需15到30天便可拼裝完成。「無論是森林還是湖泊等地,可以很方便安裝和拆卸,這種移動式的太空艙房間,距離大自然更加近。」

除了生產民宿相關產品外,陳美妍自身經營多個民宿項目。她表示:「這次疫情對我們民宿行業來說,有危也有機。我們的民宿本土遊客和外地遊客各佔一半。疫情影響下,儘管外地遊客大幅減少,我們還是要努力開拓本土市場,打造周末遊、本地遊以及戶外露營住宿等新產品。今年上半年我們民宿的遊客量逆勢增長了三成。」

(來源:香港文匯報A13:內地 2022/07/18)

2022-07-20
寻古问今,文物传情。中华大地积淀着人类文明旅程中最悠久和绵长的文明精华。1921年,仰韶遗址的惊艳现世,叩开了中华文明的寻根之路,将中国历史从夏商时期向前推进了至少2000年,一举打破了西方认为“中国历史没有石器时代”的谬论,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整整一百年过去了。一代代中国考古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在地层中寻古探源,在故纸里钩深索隐,与古人对话,和先贤交流。百年筚路蓝缕,都在为追寻一个共同答案: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文明源起何处?

生为中华儿女,我们是幸运的。在这块广袤富饶、厚重丰美的土地上,我们的历代先人创造的伟大文明,至今绵延不绝。百年以来的现代考古,通过发掘出的无数默默无语的中华文物,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世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如此壮丽多彩、如此博大精深、如此奥秘无穷!

再辉煌的文化,一旦失去传承就必然衰败。从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发掘出辉煌的中华民族精神,既是我们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意义所在,也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重要路径。如何传播好中华文化、传承好民族精神?“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这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而言,既是重大机遇,也是使命责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来,我们从传统文化宝库中探骊得珠,持续打造精品力作,连续推出了《国家宝藏》《中国国宝大会》《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等一大批传承弘扬古典文化的精品节目,不少节目还在欧美国家受到热捧。

今年故宫的开年大展,就是我们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联合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的特展“何以中国”。这个展览,把全国30家博物馆的130余件国家级文物集中到了故宫文华殿,让观众在斗室之内观中华乾坤之大,俯仰之间度文明源流之长,创造了“一票难求”的参观热潮。我们也从中领略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的强大魅力。

就在上周,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今天,总台再开新题,创作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把视线从博物馆直接带到考古现场。这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又一具体举措。首批将推出《古蜀记》《玉石记》《云梦记》《寻夏记》《河洛记》《稻谷记》等6个专题,真实生动记录“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考古探源过程和心路历程。

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先生为纪录片题写片名

《寻古中国》将总台“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水准再次推向高峰。我们将充分运用XR+、自由视角、大场景3D扫描等新技术,带来大片级的视听盛宴。我们将不满足于对文物古迹的展示,而是以独特的提炼和解读,力求实现凝结其间的深层思考。

《寻古中国》既要像侦探,把零珠片玉的历史线索,通过推理想象和数字建模,最大限度地还原为历史现场;又要像翻译,把晦涩难懂的符号元素,以清新的文风和年轻时尚的表达,为观众道破玄机;同时还要像一位哲人,引领今天的受众如何理解和感悟华夏古人的人生观、宇宙观,感知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我们有信心,这场别开生面的寻古之旅,必将带领观众放飞奔腾的想象力,跨越时空,触摸烟火,与华夏先人同喜怒、共哀乐,形成心灵的激荡。

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当总台持续推出中华传统文化节目的时候,就是中国国家媒体对“何以中国”持续不断的回答,也是对“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持续不断的回答。

依然记得总台打造的精品文化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的最后盛典上,17位博物馆馆长共同吟诵了一首《何以华夏 何以中国》的诗篇,其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华夏是历史也是现在,中国是家邦更是信仰。是以华夏,是以中国,是以传承,是以辉煌。”我也希望以今天的我们,以一份份创意、一件件作品,永不停歇地追寻和讴歌我们先贤所创造的伟大文明!

涓滴汇海,必有所成。终有一日,一如我们凝视祖先的辉煌历史一样,我们能满怀自豪地说出:“是 ,以中国!”

(本文摘自慎海雄同志7月19日在《寻古中国》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2022-07-19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李薇、胡永愛、實習記者方婷深圳報道:紅撲撲的臉頰、胖乎乎的身體、額頭中間留着一撮黑色的劉海,看起來有點像年畫娃娃,可愛又福氣⋯⋯2008年,由香港設計師鄧卓越(Dorophy Tang)設計的IP形象——A SHOPPIN' BABY在推出後受到香港年輕人喜愛,Starbucks、Disney、Adidas、Swatch、Lomography等品牌看到潛在商機,紛紛與之聯名,推出相關展覽或限定產品。

2022年,正值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鄧卓越又攜手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釋出全新概念聯合IP系列——民族娃娃 。此次合作以「中華56個民族」傳統元素為基底,大量使用流行文化藝術手法,塑造了56個憨態可掬又極具藝術收藏價值的民族形象。「我希望能用這些娃娃呈現中華民族之美,讓它們成為中國文化傳播使者,向世界傳遞『團結就是力量』。」

(大公文匯全媒體供稿)
2022-07-19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一直关心新疆的建设和发展。”

今年7月12日至15日,时隔八年,总书记再赴新疆。

4天时间里,走过3座城市,踏访9个考察点,出席1场汇报会,参加7场会见接见……透过这些数字,可以感受到行程之密集、交流之热烈、期待之殷切。

一路走来,总书记看到天山南北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一路走来,总书记深入调研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贯彻落实,作出重要部署。

一路走来,留下领袖对人民深深的关心关爱,见证人民对领袖衷心的拥护爱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时政纪录片《情系天山——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纪实》,全景展现总书记新疆之行。
2022-07-19

我们再次见证了历史:

7月13日,欧元对美元汇率跌破了1比1,这是自2002年12月以来的首次。

这不只是欧元自身的变化——经过漫长讨论和规划才得以问世的欧元,除了有货币职能之外,还背负着欧洲国家的夙愿:

通过货币一体化引领欧洲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

欧元支持者认为,以欧元为牵引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降低战争和危机的风险,让欧洲国家尽可能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摩擦和问题。

然而今天,我们在欧洲看到的景象,恰恰是战争和危机,其背后的推手在用完全相反的方式阻碍着欧洲的“一体化”,也让欧元离自己的使命,越来越远。

这个推手,正是美国。


现在,欧元对美元汇率跌破了1比1,在这一历史时刻,跌破的是汇率,被打破的,却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这是今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的趋势图。

可以看到过去6个多月间,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整体呈现出下跌的态势。自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对全球形成了虹吸效应,各国货币对美元普遍贬值,欧元也不例外。

但能明显看出,欧元经历了几次剧烈的下跌。

第一次剧烈下跌的时间,在2月14日到3月8日间——俄乌冲突升级前后。而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和最大推手,正是美国。

俄乌冲突升级后一个多月,有270多亿美元的资金,从欧洲股票基金市场流出。同时,仅仅是在俄乌冲突升级后的前三周里,就有400多亿美元的资金,流入美国。

作为市场的风向标,这些资金流向,让恐慌情绪在欧洲市场蔓延。

随后,美国又盯准了欧洲国家的要害,使出了一招杀手锏——挑动欧洲国家制裁俄罗斯能源。制裁引发的能源危机对欧洲经济造成了结构性损害,再次重创欧元。

这种损害在德国身上最为明显。

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德国出现了30多年来首次贸易逆差,数额达10亿欧元。

要知道,作为传统工业强国,德国一直靠着汽车、机床等工业出口保持着贸易顺差。出现逆差的原因,是能源危机导致的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对于德国这样的能源进口国来说,其进口成本大大增加,导致其进口额高于出口额。

出口商品价格的涨幅赶不上能源价格的涨幅,这势必会压缩德国外贸企业的利润。德国近三分之一的就业人员,都在从事出口相关工作——德国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作为欧元区的经济大国,德国经济也是欧元区经济的风向标。德国的困境,无疑给欧洲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

能源危机,还在消耗欧洲经济的未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经济专家董一凡告诉谭主,欧盟原本要推动数字化转型、绿色转型,但现在,这些财政资源要向能源补贴等方面倾斜,这给未来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欧洲经济的竞争力蒙上阴影。

遭受多重打击的欧元,还要面临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

最新的数据显示,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9.1%,涨幅创近41年新高。市场认为美联储加息100个基点的可能性大幅超过75个基点。

欧元要怎么办?这对欧洲央行来说,又是一道难题。

不加息,欧洲只能眼睁睁看着资产流入美国,欧元汇率进一步下跌。同时,欧元区内的通胀也不会得到缓解。

如果加息呢?

加息会让本就疲软的欧洲经济承受更大的压力。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余翔告诉谭主,欧洲经济的顽疾是经济自身缺乏内生增长动力,对外高度依赖能源进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长期分治。这些问题在当前全球高通胀和俄乌冲突背景下进一步恶化,未来欧洲经济面临增长乏力、物价快速上涨的压力。

欧洲加息的条件不如美国成熟,较快加息将伤害欧洲经济。

更为严峻的是,加息会增加欧元区国家的借贷成本,这对于一些高负债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性打击。

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宣布将要辞职,就是信号。数据显示,意大利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超过了150%,加息无疑会增大其债务违约的风险。

令人唏嘘的是,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在10年前,曾经担任过欧洲央行行长,在面对当年的欧债危机时,德拉吉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欧元。现在,他选择辞职离去。而债务危机,可能又要在欧洲卷土重来。

通胀、能源危机、汇率下跌,种种因素交织,欧洲经济前景愈发不明朗。当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跌破平价,这种悲观的情绪开始进一步蔓延。现在,美国媒体已经开始炒作“欧元衰退论”。

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会给全球带来什么影响,美国自己不是不知道,这种情况下,美国还在欧洲挑起战火,并借机打击欧洲经济,这无疑是把欧元推上了一条绝路。

美国为什么见不得欧元好?

答案很简单,在欧元出现之前,美元一家独大。而美国,一次次地利用美元在国际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收割世界。

欧元,打破了这种局面。它自诞生那一刻起,就自动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它给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选择美元之外货币的可能。

面对挑战者,美国极力打压,甚至在欧洲挑起热战。这样的手段,美国不是第一次做了。

这是欧元自诞生以来对美元汇率的趋势图。

可以看出,刚刚诞生没多久的欧元,其对美元的汇率,就经历了一波断崖式的下跌。

当时欧元区国家的GDP总量要高过美国,欧元没有理由一路狂跌。这一切,与美国有关。

1999年3月24日,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约绕过联合国安理会,以“避免人道主义灾难”之名,对南联盟发动空袭。

市场是最敏感的,一场冲突,足以改变资本市场的情形,也就会引发汇率的波动。

一场战争打下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大跌,此后也一直在低谷徘徊。直到2002年7月,欧元对美元的汇率重回1比1的关口。欧元,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同年,石油输出国组织首席市场分析专家还表示,欧盟的石油采购量多过美国,且收支更加平衡,建议石油输出国组织以欧元结算石油交易。

除此之外,俄罗斯、印尼、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做出了提高欧元储备比重的打算。欧元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对美元的汇率,也在不断上升。

余翔告诉谭主,汇率的日常波动由市场机制决定,但更深层的决定因素是综合国力、发展前景以及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外界关注欧元走势,但更关注欧盟、欧元区的战略自主和宏观经济走势。

欧元对美元汇率的走高说明,相对于美国,人们更看好欧元区国家。这自然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这一次,华尔街的资本成为美国入场干预的工具。

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彼时,根据欧盟的条约,加入欧元区国家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国家的预算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

这两个硬性条件,希腊都不符合,这时,美国高盛公司称能帮希腊解决问题。但高盛用的方式,却是做假账。在这一过程中,高盛还收了3亿欧元的好处费。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希腊的债务问题再也遮掩不住,欧元区的其他国家也受到牵连,欧债危机由此爆发。

当债务危机在欧洲蔓延时,高盛还伙同华尔街,通过做空欧元获利。

经过华尔街这么一“狙击”,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断崖式下跌。接下来的数年间,欧元对美元汇率也会阶段性上涨,但再也无法重现当年的场景。这种局面,也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在俄乌冲突的冲击下,欧元对美元的汇率甚至还跌破了平价。

回顾欧元的历史,自欧元诞生之日起,每当欧元发展态势向好之际,美国,总会出手打击欧元。无论是利用金融手段还是直接挑起热战,美国的目的,就是要破坏欧洲的团结,削弱欧洲的一体化。

这才是欧元对美元汇率变化背后的博弈,欧洲人,应该明白。

否则,到时候就不仅是欧元的悲剧,更会是欧洲的悲剧。
2022-07-19
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

4天、3座城市、9个考察点、1场汇报会、7场会见……透过这些数字,可以感受到行程之密集、互动之热烈、期待之殷切。

这是时隔八年总书记再赴新疆,也是党的二十大之前一次重要国内考察。

总书记在新疆之行中的重大关切和重要部署,可以重点归结为四个关键词。《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时政微纪录丨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行


△新疆之行考察点一览

01

关键词之一:团结

在新疆,团结有多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说,“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从“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到“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团结”都很靠前,重要性不言而喻。

去年8月、12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先后召开,总书记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等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总书记这次到新疆,在大学、社区、博物馆、农村等多个考察点,都重点谈民族团结。

他说,“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

在7月15日的汇报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乌鲁木齐固原巷社区。(总台央视记者马立飞拍摄)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考察期间,总书记提出要加紧研究一些重要课题。

比如,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比如,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

在去年8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这次在新疆,总书记作了新的阐述。他说,要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


△新疆大学校史馆,由“解放楼”改建而成。(总台央视记者张洛嘉拍摄)

关于宗教和谐,总书记重申了去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培养三支队伍”的要求,同时还指出,要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把信教群众牢牢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考察中,总书记强调了一句话:“要坚持团结一致向前看。”


△新疆各族同胞。(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02

关键词之二:认同

团结,离不开认同。

去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交河故城塔基。(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认同,还有更深的内涵和更远的指向。

在7月15日的汇报会上,总书记强调,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曾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


△八龙纹金带扣,新疆汉代出土文物。(总台央视记者李晓周拍摄)

没有真切的认同,就不会有心灵的润通。

一个多月前,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说,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军垦博物馆内写生的小朋友。(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

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

在这次考察中,总书记多次强调同根、同源、同宗的文化认同。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他在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交谈时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

在参观世界文化遗产交河故城时,总书记指出,交河故城“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


△新疆出土的写本《唐律疏议·名例律》残卷。(总台央视记者李晓周拍摄)

在7月15日的汇报会上,总书记针对增强文化认同,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比如,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比如,要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

让文明“说话”“发声”,让文化“有形”“可见”,认同才更有力量。


△岩画上的乐舞艺术。(总台央视记者李晓周拍摄)

03

关键词之三:发展

发展是解决新疆问题的总钥匙。新疆保持长期稳定最重要的在于人心。

在这次新疆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惠及民生、凝聚人心”,这是发展对于新疆的核心要义。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铁路口岸综合服务楼。(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要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四三团,总书记走进棉花种植基地和蟠桃种植园,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壮大优势产业。

在吐鲁番葡萄沟,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


△吐鲁番葡萄。(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在考察中,总书记叮嘱,要增强吸纳就业能力,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7月15日,就在结束考察的当天上午,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数据显示,包括新疆在内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增势较好,明显快于东部地区。

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富民兴疆”就会有更强的动力、更足的底气,新疆各族同胞的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


△一四三团九连蟠桃园进入收获季节。(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

04

关键词之四:谋划

两年前召开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八个坚持”中,摆在第一的是“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

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


△乌鲁木齐。(图/视觉中国)

这次考察期间,总书记鲜明提出,要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推动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

要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就要把依法治疆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新疆。

这次考察期间,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维稳工作法治化常态化。


△吐鲁番新城西门村景。(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

要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就要坚持长期建疆,多管齐下,久久为功,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这次考察期间,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抓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兵团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会场之上,总书记掷地有声:“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


△石河子。(总台记者郭培宇拍摄)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新疆之行,有两个考察点,恰似跨越时空的对话。

交河故城,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有过“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恢弘,有过毁于兵燹、废弃无闻的落寞。如今,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展示丝路之上的文明景象。

乌鲁木齐陆港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物流枢纽。各方货物在这里集拼集运,“钢铁驼队”经此川流不息,推动新疆从“边远之地”变为“核心之区”,续写丝路新传奇。

这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照见美好新疆、美好中国、美好世界的未来。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9299734544464606409&t=1657958940644&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_timeline&track_id=684c5c34-9a22-42ac-a89b-db7c450b957b
2022-07-14
 12日,“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展出到10月9日。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二层展厅里共展出冯远先生188件作品,分为“尚意人文”“尚技形神”“时史之中”和“有无之间”四个单元,创作时间跨度长达40年,是对冯远先生创作生涯系统完整的一次阶段性总结。观众既能欣赏到反映历史题材的大型史诗性作品《屈原与楚辞》等,又有如“唐宋八大家”等古典诗词画意作品,还有以现实生活为灵感创作的《乡童》《星火》等。

  观众:屈原之前也是小朋友从书里,各方面有一个模糊了解,但今天(12日)看到这幅画还是比较震撼的。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杜鹏飞:因为这件作品尺幅非常巨大,为了画这件作品,他(冯远)是把作品卷起来,画一段展一段,那么在过程中想看全貌怎么办?冯老师抬着这件作品到地下室车库把它完全铺开,才能看一下它的整体。冯远作为一位艺术家,我觉得(他)具有非常强烈的自觉性,是作品本身,他追求的那种宏大之美、崇高之美的自觉性。

  作为主修人物画的当代艺术家,冯远认为艺术创作在注重形式、技艺的同时,也与淬炼思想、陶冶情怀和仁爱之心密不可分,从而呈现出一种主题、艺术、技术合而为一的境界。

  当代中国画家 冯远:我觉得作为艺术家,他一定跟他生活的时代有紧密联系,把你的作品跟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最初很朴实地反映现实中的人,到最后表达我想表现的人,(达到)这种群体的一种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在活动现场,冯远先生向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香格里拉远眺》等共47件套绘画作品,以丰富和完善该馆的现当代绘画收藏体系。
2022-07-14
“希望世界互联网大会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以对话交流促进共商,以务实合作推动共享,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7月12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致贺信。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深刻把握互联网发展大势,深入分析了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的重要意义,表明了中国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必将进一步凝聚国际共识、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

互联网快速发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习近平主席在深刻洞察全球互联网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和主张,为全球互联网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引发热烈共鸣和响应。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社会迫切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一起破解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唯其如此,才能在困难挑战面前更加主动,激发澎湃动能,突破发展瓶颈。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的成立,搭建起了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一个新平台。全球互联网领域相关国际组织、企业机构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将有利于加强对话交流、促进务实合作,发扬伙伴精神,集思广益,构筑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国际社会要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为重要契机,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加强对话合作,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各国要扎牢安全网,防范和反对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恐怖、淫秽、贩毒、洗钱、赌博等犯罪活动,不搞双重标准,共同遏制信息技术滥用,反对网络监听和网络攻击,反对网络空间军备竞赛;要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缩小信息鸿沟,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完善治理,加强沟通交流,推动变革,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完善规则设置,使其更加公正合理;要加强文化交流共享,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近年来,从移动支付到电子商务,从在线办公到远程医疗,中国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形成新动能、引领新潮流。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继续通过务实行动,搭桥铺路、凝心聚力,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让我们携起手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央视评论员
2022-07-14
7月11日至12日,以“青春同心创未来 携手打拼谋复兴”为主题的第二十届海峡青年论坛在福建厦门举办。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7月11日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勉励两岸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携手打拼。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回信给广大台湾青年带来莫大鼓舞,必将激励两岸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多贡献。

海峡青年论坛是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众多台湾青年因论坛同大陆结缘,在大陆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他们亲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两岸同胞一家亲的热切感情。正因如此,应邀参加本届论坛的台湾青年近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为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

一直以来,大陆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诸多便利,带来巨大机遇和广阔空间。在此背景下,两岸青年围绕科技、经济、文化、人才等议题扩大交流、增强联系、加深感情,广大台湾青年在大陆追求青春梦想、创造美好生活,并积极向岛内朋友分享自己在大陆的经历和感悟,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受到他们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更加了解大陆、喜爱大陆,来大陆奋斗发展,实现人生梦想。

当前,民进党当局不断编织种种“台独”谬论,破坏两岸交流合作,制造两岸对立对抗,两岸关系面临新一轮紧张。但本次论坛成功举办,众多台湾青年积极参与,争做两岸交流合作的促进者。这充分证明,历史潮流浩浩荡荡,致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青春力量不可挡,维护两岸融合发展的青春意愿不可违。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台湾青年一定能携手大陆青年共担历史责任,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
2022-07-07
2022年6月24日,“潮涌香江谱新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纪录频道和粤港澳大湾区之声频率在港落地发布仪式在北京、香港同步举行。作为助力推动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具体举措,也作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献给香港同胞的一份厚礼,总台CGTN纪录频道和粤港澳大湾区之声频率,7月1日起整频道整频率落地香港播出。为了保证落地发布仪式的成功进行和在香港顺利落地开播,总台CGTN不仅制作了多款精美的宣传片,还组织了大量香港相关主题的纪录片节目,并对落地前后几天的节目做了特别编排,《如果国宝会说话》《稻米之路》《蔚蓝之境》等精品节目陆续与香港观众见面,展示着祖国的魅力风采。

7月3日,香港《大公报》以大幅版面发文介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直播报道和精品节目:两场重要活动直播及相关报道跨媒体总触达人次达43.34亿次。其中总台CGTN共发布相关报道超2500条,获全球阅读量超过2亿次,视频观看量达3015万。

宣传片先声夺人

诉说殷切期盼

在落地发布仪式上,由CGTN制作的一条宣传片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精美的画面,诗意的解说词,深情款款又大气磅礴,配上浑厚深沉的旁白和激情昂扬的音乐,不仅传达了CGTN纪录频道和大湾区之声频率的定位和使命,更娓娓道出了祖国母亲对香港的殷切期盼——“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谱写香港发展新篇章。

在视觉上,宣传片精选大量关于香港的4K和高清画面;在听觉上,冰雪融化的一滴水汇入奔腾的江河,带来滋润万物的天籁之声。


大片接踵而至

呈现祖国风采

经过数月准备及多次改版,CGTN纪录频道对在香港落地播出期间的节目进行了精心编排。

从7月1日至3日,落地首轮节目播出量为8个小时滚动播出3轮,共有10档题材丰富的优质节目,全面呈现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以及民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7月1日零点,时长5分钟的《空中看香港》英文版全球首播,将东方之珠的美丽与繁荣尽收眼底。该片之后每两小时重播一次,让不同时间观看频道节目的观众都能尽揽今日香港的风采。

紧随其后便是人文类纪录片:《稻米之路》中,稻香四溢的实地考察和文献考据,带观众走进中国文明与亚洲各国文明相融相生的足迹;《我为乐狂》聚焦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中的青年音乐家,从天赋与努力中挖掘他们“为乐痴狂”的原因;还有《一城一味》中来自东南西北的特色美食,带香港民众共同体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中华饮食文化。

之后的自然类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蔚蓝之境》《借我一双翅膀》,将视角对准辽阔美丽的自然中国,远眺蔚蓝深海,近看濒危生物,在人与自然的思考之中,展开“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和谐生态长卷。

《祁连山国家公园》画面

还有《大国建造》《Hi,火星》《科学的力量》等纪录片,集中展示中国航天工程等重大科技进步成果,彰显科学技术助力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首轮节目之后,还有《大国根基》《百年巨匠·建筑篇》《古书复活记》等精品节目陆续与观众见面。


频道落地香港

厚植家国情怀

作为中国目前唯一全英文播出纪录片的国际电视频道,总台CGTN纪录频道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自2011年1月1日开播以来,频道已经通过卫星、有线和地面电视频道及新媒体等方式在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海外落地用户超过3.8亿,频道节目同时在CGTN官网、CGTN移动客户端和央视频APP同步直播。

开播十多年来,CGTN纪录频道译制播出了大量由总台和其他国家级媒体及地方制作机构出品的各类题材的优秀纪录片,其中,100集《中国通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舌尖上的中国》使中国美食扬名世界,《记住乡愁》向世界揭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对今日中国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超级工程》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航拍中国》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国山河的壮美,《敢教日月换新天》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如何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建设美丽中国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的故事,《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又见丝路》则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以影视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在交流交融中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强大魅力,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

落地香港,频道还将推出香港主题的节目内容。通过纪录片这座桥梁,香港同胞将有更多机会了解祖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国家的最新发展,在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中厚植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怀,在时代发展中坚毅向前,携手谱写繁荣稳定、长治久安的美好新篇章。

相约CGTN纪录频道,共庆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总监制 ▏杨 华 王跃华 张利生

监 制 ▏徐朝清 汪飞舟 闫 爽

主 编 ▏赵春梅 刘长颖 张亚东

编 辑 ▏李 欣 段 蓉 降碧桐

宗诗涵 贾 贝 张 涛
2022-07-07

独立日在美国原本是一个充满了欢庆的节日,今年独立日的各种活动上却因为血腥的枪击而出现哀悼的场面。舆论认为,美国“团结”的口号根本无法掩盖其越来越分裂的现实。

7月4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的一场独立日庆祝活动上带领全场,为伊利诺伊州枪击案遇难者默哀数秒,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芝加哥白袜队则取消了原定于赛后的烟火表演,改为在赛前全场默哀。

伊利诺伊州州长普里茨克在枪击案发生后称,枪支暴力这一“美国特有的瘟疫”严重破坏了独立日庆祝活动。


伊利诺伊州州长 普里茨克:令人心碎的是,这场庆祝美国(诞生)的活动被“美国特有的瘟疫”撕扯得粉碎。

不仅是枪支暴力,党争不断、社会不睦、经济不振等一系列乱象早就让美国今年的独立日蒙上了重重阴影。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记者 蕾切尔·布莱文斯:美国如今面对的不只是持续的(枪支)暴力,还有日益扩大的政治分歧和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

尽管如此,美国总统拜登在今年的独立日演讲中仍然不放弃强调“团结”的口号。


美国总统 拜登:我知道许多美国人现在看到的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并且对此深感忧虑,我理解,但我相信比起分裂,我们是更团结的。


但美国舆论显然并不买账。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发文称,美国已是“一个严重分裂的国家”,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几乎每一天都在就新的社会问题进行争吵,并不断发泄着敌意情绪。在此基础上,很多政客蓄意凸显并利用这些矛盾以谋取政治利益,进一步激化对立情绪。


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也发文称:“今年7月4日,美国的裂痕正在显现。美国人在地理意义上是一个整体,但我们不再拥有相同的信条。”文章作者说自己去年就写道“美国正在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今年的情况却更糟:更加分裂和两极化。”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记者 蕾切尔·布莱文斯:问题很多,但(政客们)没有拿出多少解决办法。所以在这个传统节日里,美国各地的人们都很沮丧,认为美国政府只专注于自己国家以外的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刁大明:面对国内如此受困的这样一个状态,束手无策、或由于特殊利益驱动而根本不去回应民意的美国两党政治人物,却在国际舞台上反复渲染所谓威胁,纠集盟友,叫嚣所谓大国竞争。这种做法完全是自欺欺人,丝毫无法解决美国自身的任何问题,反而将进一步恶化美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由此可见,美国应该更多反思如何管好自己的事情,直面自己面对的问题。美国这种自己生病让别人吃药,甚至给别人开药的做法,只会让自己进一步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救。
2022-07-07

中美对话有了新进展。今天,中美经贸领域牵头人进行了2022年以来的首次沟通。


7月5日上午,中方以“刘鹤与美财政部长耶伦通话”为题发布了消息,共209个字。

中国的表述一贯、确定。

而确定,对此时的美国和世界来说,都迫切需要。

如何理解这种确定性?这209个字的新闻稿,值得字斟句酌。

图片

7月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视频通话。
图片

新闻稿第一句,信息量就很大。

加上这次交流,拜登政府就任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中美经贸领域牵头人一共进行了五次交流。

相比去年,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今年3月的中美元首视频通话中,两国元首进一步为中美关系把舵定向,也一起讨论了如何应对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

这次交流,也是在落实中美元首通话精神。

此次中美经贸领域牵头人交流,跟去年比,有两个变化很明显。

首先是时间,去年首次交流是5月,今年要晚一些。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告诉谭主,拜登政府内部在对华经贸政策问题上非常分裂,迟迟没有达成一致,也就拖延了与中国在经贸领域进行高层对话的时间。

美国,亟需寻找确定性。这也是双方选择此刻交流的原因:

上届美国政府依据所谓“301调查”结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两项行动将分别于今年7月6日和8月23日结束。

从美方对话人员,也能读出美方寻找确定性的信号。

耶伦,是美国国内反复表态“对华加征关税会伤害美国消费者”的高级官员。她的出发点,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实际利益。


双方就宏观经济形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议题务实、坦诚交换了意见,交流富有建设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交流中,出现了一个新议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告诉谭主,在前几次中美经贸高层对话中,美方没有提及这一问题。现在急着要谈,是因为美国的通胀,真的顶不住了。而供应链,正是影响通胀的关键因素。

可以看看上次通话后,美国这8个月的通胀数据:


短暂下滑之后,又突破了历史新高。美国经济,需要寻找确定性。

通胀刹不住车的原因,美国自己在新闻稿里主动提了: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粮食危机。

这些问题,美国自己可解决不了。姿态的变化,也体现在会谈氛围的转变中。

沟通中,双方也就这些议题,务实、坦诚交换了意见,交流富有建设性。

上一次和耶伦对话,表述是“进行了务实、坦诚、建设性的交流”。

这一次,“务实”被放在了最前边,说明美国再兜兜转转,还是要回归到解决问题上来。


这次,“建设性”也被拎了出来,单独成句,这也是因为多了务实的基础。

现在既然谈出了建设性,美方的行动也该跟上。


双方认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加强中美宏观政策沟通协调意义重大,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利于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


这句话,提了两次“世界”,一次“全球”。

中美关系对于世界的意义,不言而喻。眼下的世界,同样需要确定性。

上一次交流,中美双方认为,世界经济复苏正处于关键时刻。

这一次交流,中美双方认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今年的“黑天鹅”事件,将导致143个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被下调,而这些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86%。

中美在此时加强沟通,很有意义——中美在宏观经济形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应对能源危机、应对粮食危机、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合作,是有利的。

梁明告诉谭主,每一次的经济危机,中美的协调配合,对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再强调中美协调,顺时,应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通话两次提到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并强调要共同维护。

这很罕见。

中方强调“共同”,就是要警示那些基于冷战思维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恶劣行径。

现在,全球发展进程遭受严重冲击,全球将近70个国家的12亿人口面临疫情、粮食、能源、债务危机,全球过去数十年减贫成果可能付诸东流。

作为大国,在决策和行动时,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诉求,要注意妥善解决全球热点问题,更要考虑全球稳定和几十亿人民的生产生活。

现在,美国不仅需要拿出政治勇气回答“世纪之问”,还需要拿出政治担当回答全球人民关切的“时代之问”。


中方表达了对美国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和制裁、公平对待中国企业等问题的关切。双方同意继续保持对话沟通。


中美合作要强调,美国也需要解决中方核心关切,为合作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

中方在这次沟通中,再次明确提出三大关切:

取消对华加征关税;
取消对华制裁;
公平对待中国企业。

由此看出,美国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思维惯性,认清中美相向而行,利于双方,利于世界。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如果取消对华贸易战的关税,美国通胀数据可以下降约1%。

这两天,《华尔街日报》发布报道称,预计拜登将很快决定取消部分对华商品加征的关税,最快本周宣布。

不久后,彭博社透露,拜登尚未作出最终决定,时间可能会推迟。

明明知道理性的选择,但美国,却无法作出决定。

美国,为什么没有确定性?

今天的美国,对内治理,决策掣肘,犹豫不决;对外交往,被意识形态、偏见和地缘政治野心所绑架,在全球搞阵营化对抗。

如果不改变固步自封的做法,受损的,还是自己。

美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该用一些果断、理性的决定,为自己找回大国的尊严了!
2022-07-04
两千多年前,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眺望东方,见紫气浩荡八千里,求教于老子。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经》,便莫知所终。他将毕生所悟之“道”留在文字里,成就了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高峰。

经典百代垂,文明千古传。当毛笔和宣纸要从代代流传的文字中勾勒出这位伟大先哲的容颜,优秀的创作会是什么样呢?

墨是混沌万象,线是思接千古。这幅范曾绘制的老子出关图,神思飞扬间,准确把握住老子的神韵。观者能从准确而自由的笔墨中,一眼认出每个中国人文化记忆中的老子。

画家范曾画过上百件《老子出关》,时间跨度数十年。在每一幅画作中,他不断尝试接近老子思想中的“道”,又把“道”反复融入画作与生命中。

抽筋折骨

用白描走进中国画传统深处

范曾,1938年出生于江苏南通的诗文世家。十七岁时进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后因对绘画的兴趣转入中央美术学院。

在成就纵笔游走、神思隽永的《老子出关》图前,范曾走过了数十年的基本功修炼之路。

大学毕业后,范曾被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捣练图》《清明上河图》《虢国夫人春游图》,正是在这里,范曾得以反复临摹传世杰作,打下了坚实的白描基础。

范曾认为,造型观念是中国画独特的遗传因子。白描,则是造型的基础。

以线条摄神取象,准确抓住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和精神气质,范曾数十年苦功,二十岁时就因常年伏案而脊椎骨变形。成为画家前,范曾先把自己的基本功锤炼至炉火纯青。

思接千古

以阅读积累画作思想的厚度

每天凌晨五点半,范曾就会准时出现在书房,开启一天的阅读。晨起阅读这个习惯,今年85岁的范曾已经保持了几十年。

读霍金,也读康德。翻古书,也了解最新时事。在范曾的读书笔记中,可以看到他数十年如一日深刻的思考。他坚信,中国画的源头活水,须有哲学感悟、史家文思与诗之浪漫。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范曾感悟着老子思想中的道,也将思想融汇在笔端。他要在画中完成思想和精神上向古典的回归,守住民族文化的根本。

笔到心至 老子出关

数十年间,范曾在极富生命性的材料上,即兴书写,用最贴近自然的简练笔触,追寻着老子思想的境界,与画中人物神遇迹化。

老子皓眉如雪,洞察天地的慧目微睁。既稳如山岳,又似缥缈在云间。

几十年伏案,范曾终于将简练的笔触和泼墨结合,达到了我写我法的境界。

他的画,有明净的笔墨和健康的情操,现代教育第一人蔡元培、为民写真的画家蒋兆和、物理学家杨振宁与数学家陈省身……范曾始终希望读者通过水墨和线条,窥见人的精神家园。

范曾的画中可以看到中国画的源与流,也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与流。从民族的文化中寻找生生不息的活力,使古老的文明焕发出新的光彩。这种东方文明的光彩,使天下云集而景从。

在最近读的书扉页,范曾标注,“范曾所必读之经典”,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范曾不止创造了艺术,同时创造了范曾这个人。”

让我们跟随这些真诚的笔墨与文字,走近范曾,走进《老子出关》的故事。

《美术里的中国•老子出关》

综合频道CCTV-1

7月5日 22:30档

科教频道CCTV-10

7月6日 18:54

7月7日 11:00(重播)

央视频

敬请关注
2022-07-04
 “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中央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对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寄予厚望,全国各族人民对香港满怀祝福。”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对香港未来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为新一届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团结带领社会各界实现良政善治、建设美好香港,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引。

  回归祖国以来的25年,香港战胜各种风雨挑战,稳步前行,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非凡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全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奋斗,也离不开特区政府的努力。去年以来,在新选举制度下,香港先后举行了选举委员会选举、第七届立法会选举、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都取得成功,“爱国者治港”基础进一步巩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香港同胞对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信心满满,对新一届特区政府充满期待。

  当前,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期。能不能抓住关键期,育新机、开新局,未来5年,至关重要。习近平主席提出四点希望——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共同维护和谐稳定。习主席高瞻远瞩,指路引航,香港各界倍感振奋和温暖。香港特区政府要牢记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不负重托,奋发有为,把香港建设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抓住未来5年的关键期,要运用好“治理之道”,自信自强,查漏补缺,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要忠实履行誓言,扛起香港“当家人”的担子,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特区竭诚奉献。习主席用三个“全力支持”指引香港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密切国际交流合作、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充分发挥出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显著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要坚持为民导向,把全社会特别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举措,着力破解住房、就业、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要团结汇聚最广泛的力量,香港居民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信奉什么理念,只要真心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只要热爱香港这个家园,只要遵守基本法和特别行政区法律,都可以出一份力。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相信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一定能够团结带领香港社会各界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发扬包容共济、求同存异、自强不息、善拼敢赢的优良传统,展现良政善治新气象、开创由治及兴新局面,同祖国人民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

央视评论员
2022-07-0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主题歌曲《我们会更好》MV

发布上线以来,持续“引爆”网络

截至目前,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1.3亿

全网视频播放量超过1300万

连日来,歌曲《我们会更好》MV

在总台8K超高清频道滚动播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福州、厦门、重庆等全国50多个城市的

户外超高清大屏联动播出

悠扬动听的歌曲生动展现了

回归以来香港在积极融入

国家发展大局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唱出了香港各界期盼在祖国坚定支持下

香港更加繁荣稳定的信心


《我们会更好》MV在微博平台播出后

上百个微博大号发布节目相关内容

收获好评无数

助推话题登上各个平台热搜榜单

引发全网热议


相关话题不断登上各个平台热搜榜单

网友们在留言中纷纷表示

对《我们会更好》MV歌曲的赞誉

“几个歌手唱得都很有感情

我能从歌词里面感受到那种美好的愿景”

“用歌声传递美好祝福

MV里能看出来香港巨大的发展变化

这首歌诠释得很好”

同时,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

网友们更表达了

“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的美好祝愿


“我们会更好,心声正在同步”

“血脉的源流汇聚相互的骄傲”

饱含深情的歌词引发同胞间强烈的情感共鸣

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我们会更好

责任编辑:朱灵萌
2022-07-0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日上午视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驻香港部队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

上午11时30分许,习近平来到驻香港部队中环营区。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亲切接见驻香港部队官兵代表,同大家合影留念。

习近平指出,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驻香港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驻军法,出色完成以履行防务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特别是面对近年来香港局势深刻复杂变化,驻香港部队有力服务中央治港工作大局,在实现香港由乱到治的转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驻香港部队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把握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加强部队全面建设,提高履行使命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为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行稳致远作出更大贡献。

许其亮等参加活动。

总台央视记者丨张伟张建庆步晓强李斌黄显文张麒周祥

摄影丨李刚

责任编辑:胡月
2022-07-04

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英国首相约翰逊、外交发展大臣特拉斯分别发表谈话和声明,声称英方在《中英联合声明》下对香港居民拥有“历史责任”,扬言“不会放弃香港”等等。这一可笑的政治表演,反映出昔日殖民者不愿接受“日不落帝国”早就日薄西山的事实,以一种阴暗过时的心理自说自话,在做企图染指香港、干涉中国内政的白日梦。

英国一些人死死抱着《中英联合声明》不放,企图蒙蔽国际社会、将此作为插手香港事务的所谓依据。但这只是他们自己的精神麻醉剂。熟悉香港历史的人都清楚,中英政府1984年12月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目的是解决香港回归问题,核心内容是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后,声明中与英国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均已履行完毕。中国政府治理香港的依据是宪法和香港基本法,不是《中英联合声明》。英国对回归后的香港无主权、无治权、无监督权。

可见,这样一个“三无英国”没有任何权利干预香港事务。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就犀利指出,1997年之后,英国从未真正尊重过中国对香港的主权。很多英国人一直活在过往的迷梦之中,他们从未真正适应自己不再是超级大国的现实。

香港发展得好不好,事实是最好的证明。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取得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如今在香港社会,爱国爱港成为主流共识,早就没有昔日殖民者作恶的空间。那些天天表示“关心”香港的英国政客,还是担心下怎么收拾自家的烂摊子吧。

当地时间28日,英国苏格兰政府首席大臣妮古拉·斯特金宣布,计划明年10月19日举行第二次苏格兰独立公投。斯特金称,如果英国政府拒绝按法律程序授权,苏格兰地方政府将采取法律行动确保公投进行。这一宣示被英国舆论认为,苏格兰独立的诉求得到民意授权。

另一边,北爱尔兰的“脱英”诉求形成呼应之势。当地时间27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了英政府提出的单方面修改“北爱尔兰议定书”部分内容的议案。而在这之前,欧盟委员会已经对英国政府发起违约司法诉讼。分析人士指出,英方若执意耍无赖不仅将激化英欧矛盾,也会进一步加大北爱尔兰“脱英”离心力。

在一个多月前举行的北爱尔兰议会选举中,一贯主张“脱英”的民族主义政党新芬党赢得最多席位。当时该党主席玛丽·卢·麦克唐纳就明确说,“现在需要为统一爱尔兰的公投做准备”。由于新芬党支持遵守“北爱尔兰议定书”,如果英国政府无法与欧盟解决纠纷、导致北爱再度陷入不稳定状态,那么新芬党的支持率可能会继续上升,北爱“脱英”诉求也会更加强烈。

从苏格兰到北爱,半个英国都在闹分家了!约翰逊政府倒还有心思称“不放弃香港”,难道他想放弃英国吗?或许,他是想借用对外示强、在国际上刷存在感,来转移国内矛盾、“甩锅推责”,但这样做是自欺欺人罢了。一旦矛盾积累演变,英国政客们面对的恐怕不仅仅是苏格兰与北爱“脱英”问题,还有随之而来的国家解体、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的危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所谓“日不落帝国”数百年来利用殖民统治分裂他国的手段已成明日黄花。香港是中国的香港,同英国没有任何关系。英国政客还是认清现实和大势,尽快从殖民迷梦中醒来,担心下如果你们的苏格兰、北爱尔兰“脱英”该怎么办,想一想如何对英国人民负起“历史责任”吧!

(国际锐评评论员)
2022-07-04
“我们坚信,有伟大祖国的坚定支持,有‘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实保障,在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香港一定能够创造更大辉煌,一定能够同祖国人民一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对香港的未来发展寄予了深切的期待和希望。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在会场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和热烈共鸣。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以深邃宽广的视野系统回顾了香港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历史进程,深刻总结了香港回归以来劈波斩浪、勇毅前行的骄人成绩,科学阐释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制度创新的深刻内涵。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是对“一国两制”制度极具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意义的战略思考和行动指南,彰显了中央政府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定意志和信心,必将引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新实践,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迈上新台阶。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香港回归祖国后,广大香港同胞实现当家作主,“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在祖国的坚定支持下,香港不仅顶住了包括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风险挑战,塑造了活力、自由、法治的发展环境,更是发挥区位、制度等独特优势,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奋楫争先,在实现自身飞跃的同时,也为祖国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一国两制”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经验弥足珍贵,启示映照未来。香港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发展,都始终离不开祖国的强大支持。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深刻认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才能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我们要牢牢按照习近平主席“四个必须”的要求,即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不断深化对“一国两制”制度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更加丰富、更加鲜活、更具时代性。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香港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的道路就必定越走越宽广。

当前,香港正处在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对新一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了四点希望——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共同维护和谐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定当不负重托,勇担使命,在“一国两制”制度框架下,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开辟香港发展新空间、拓展发展新优势,下大力气破解住房难、贫富差距大、年轻人向上流动难等历史难题,勇于开启良政善治新局面,努力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好香港同胞的福祉。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舟共济,扬帆万里。香港新起点与国家新征程相交汇,必将迸发出更澎湃的动力,创造更辉煌的业绩。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央视评论员
2022-07-0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日在香港指出,温故知新,鉴往知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丰富实践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经验,也留下不少深刻启示。25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才能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第一,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第二,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

第三,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

第四,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

习近平表示,中央相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香港必将作出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晓辉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7865838751669754516&t=1656645849464&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c2ae23ea-9710-41e5-afe2-33f8babac491
2022-07-04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

习近平主席监誓,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在李家超带领下宣誓就职。
2022-07-04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庆典日前一天,6月30日,习近平主席抵达香港,密集出席多场活动,其中包括赴香港科学园考察。这一天,习主席在香港参加了哪些活动,传递了哪些信息?来看《时政新闻眼》的现场观察。

高铁站里的欢迎仪式

6月30日下午3时10分左右,习近平主席抵达香港。

自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逢五、逢十年份都会举行庆祝大会暨新一届特区政府就职典礼。五年前,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时,习主席就曾专程来到香港。

与五年前乘专机抵港不同的是,这一次习主席是乘坐专列来的。

香港西九龙站,是广深港高铁的起始站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建设的一个缩影。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后,从西九龙站乘高铁可达内地44个站点,香港由此接入国家高铁大网络。

当天,香港西九龙站内,红色的地毯、鲜艳的旗帜、涌动的花束,表达着香港市民的热忱。欢迎仪式上,由80人组成的香港警察乐队奏响欢迎曲。这是一支有着70多年历史的“元老”乐队。因为他们使用的乐器都是银色,所以又被称为“银乐队”。

每逢重大活动,香港有舞狮的习俗。在现场,18只舞狮欢腾跳跃,其中既有南狮,也有北狮。到场欢迎的数百名各界群众代表中,包括来自香港黄楚标学校的几十名小学生。孩子们挥动旗帜和鲜花,欢迎习主席一行。

简短讲话,蕴含多层内涵

在香港西九龙站举行的欢迎仪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此次香港之行的首次讲话,通过电视直播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五年前,习主席在机场发表讲话时,谈到那次到香港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表达祝福,二是体现支持,三是谋划未来。

在今年的讲话中,习主席鲜明表达了三个层面的心声。

一是祝贺。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全国各族人民将和香港同胞一道庆祝这件喜事。他说,“我向香港同胞致以热烈祝贺和美好祝愿。”

香港同胞一直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此,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从未忘记。在香港疫情仍然波动的情况下,习主席亲临香港,就是最真诚的道贺。

二是挂念。习主席说:“我一直关注着香港,挂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终同香港同胞在一起。”

五年前的欢迎仪式上,他也曾说过,“香港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如今,这一份深深的挂念,又增添了特殊的含义。香港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香港一度面临回归祖国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关键时刻、紧要关头,党中央果断决策,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

在欢迎仪式上,习主席说,过去一个时期,香港经受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历经风雨后,香港浴火重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三是信心。五年前的同一天,在特区政府举行的欢迎晚宴上,习主席曾对香港同胞讲过“三个相信”: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

在今年的欢迎仪式上,习主席说,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只要毫不动摇坚持“一国两制”,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香港一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份坚定的信心,习主席在一个月前会见新当选的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时也曾表达过:“我相信,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一定会展现新气象,香港发展一定会谱写新篇章。”

在香港科学园,习近平关注了什么?

2017年访港期间,习近平主席曾经到西九文化区、少年警讯永久活动中心、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建设工地、香港国际机场等地考察,重点关注香港文化建设、青少年教育和重要工程项目进展。

这次抵港当天下午,习主席赴香港科学园考察。

香港科学园位于吐露港沿岸,是香港最大的科技研发及企业孵化基地,1100多家企业和1.7万余名创科从业者在此落脚。

在科学园展厅,习主席听取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等情况介绍,并观看了香港代表性创科企业展示。

随后,习主席来到位于科学园内的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听取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治疗的研究情况。叶玉如院士是该中心主任。前不久,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一致通过任命她为第五任校长。

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一滴血可以解读一种疾病。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包括蛋白分析与检测平台、综合实验与检测平台等。他们开发出简单高效的血液检测方法,用一滴血就能检测被检者是否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以及严重程度,准确率超过96%。

在香港科学园,习主席还与在港两院院士、科研人员、青年创科企业代表等亲切交谈。

习近平为何支持香港建设这一新中心?

作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既要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也正在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习近平主席是这一新中心的重要推动者。

2017年6月,24名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给习主席写了一封信。这次在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给习主席作讲解的叶玉如院士,就是写信者之一。习主席对这封信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并迅速部署相关工作。

习主席在指示中说,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贡献,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8年11月12日,习主席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再次明确要求,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去年,国家已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纳入“十四五”规划。

习主席曾经这样比喻,“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这次在香港科学园考察时,他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赴香港两天前,习主席在武汉考察时,强调最多的也是科技创新。

6月30日下午,习近平主席还在香港举行了多场会见,既表达肯定、提出期望,又凝聚共识、汇聚力量。7月1日,习主席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时政新闻眼》继续为你带来现场观察和解读。

2022-07-01
2022年6月28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智苑社区考察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社区考察调研

夯实基层治理

关心民生福祉


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

最终要体现在

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上


以基层之治 筑牢中国之治

一件件社区“小事”

连着初心 系着民心

是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


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

策划丨史伟 王鹏飞

编导丨姚瑶 肖冰毅

制作丨郭鹏

责任编辑:崔智琳
2022-07-01
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想办法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少受影响。我们有信心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争取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当前我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对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具有重要和科学的指导意义,必将坚定我们争取抗疫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发展的活力和动能。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在守护人民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不断展现担当作为。我们取得了武汉保卫战的胜利,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放眼世界,中国依然是疫情发生以来发展速度较快的主要经济体。今年前5个月经济主要指标保持增长,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实践一再证明,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确的、有效的,必须毫不动摇坚持。

  目前,我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动,防控成效明显。但由于新冠病毒不断进化演变,奥密克戎毒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全球疫情继续反弹,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加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沉渣再起,我们经济发展也面临越来越多压力。只有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这一底线,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在变局中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我们实施动态清零政策,是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宗旨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的,宁可暂时影响一点经济发展,也不能让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尤其是要保护好老人、孩子。”这充分体现了人民领袖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情怀。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多,如果搞“集体免疫”、“躺平”之类的防控政策,大概率会形成规模性反弹,届时医疗体系将面临被击穿危险,并产生更加严重后果。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及时根据情势变化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方案,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

  在坚持科学防疫同时,我们要善于危中求机,积极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要着力用好宏观政策这一“有形之手”,特别是财政和货币两大宏观政策工具,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努力通过精准政策“组合拳”,助推市场“无形之手”发挥效应,持续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快建立优化同本地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022年已经过半,时间不等人。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一以贯之,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争取今年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央视评论员
2022-07-01
“ 一流湾区,一流生活”
7月1日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
将整频率落地香港播出
为此,我们特意精心准备了
全新“片花”
熟悉的感觉,亲切的声音
快戳下方,一起感受
↓↓↓

大湾区之声本次推出全新“片花”

进一步突出

港澳元素和湾区元素

更加贴近港澳听众收听习惯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

为香港同胞送上一份节日礼物

7月1日,大湾区之声

与你相约
2022-07-01

盛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武汉,开启今年第6次国内考察。

6月28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了解湖北省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核心技术攻关情况,仔细察看芯片产业创新成果展示。在企业激光科技馆、半导体面板激光智能装备生产车间,察看激光技术产业应用展品。在车间大楼前,习近平同企业职工亲切交流,指出这一代人必须承担起创新这一光荣使命。

随后,习近平来到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听取湖北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后社区治理情况介绍,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在志愿服务客厅,习近平勉励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把防控一线的篱笆扎结实。习近平了解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及便民服务等情况,与社区干部群众亲切交流,向大家并向全国广大社区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慰问。

监制丨申勇

制片人丨许达

编导丨许永松

摄像丨总台时政新闻中心摄像团队
2022-07-0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30日下午乘专列抵达香港,步出车厢,受到香港各界人士热烈欢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丈夫林兆波上前迎接。

监制丨申勇 王志明 冯旭宏

记者丨史伟 王鹏飞 王晓东

责任编辑:胡月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8154158057716152634&t=1656573644716&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aad7215f-5240-4128-a782-fe54d1501662
2022-07-01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7月1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纪录频道将整频道落地香港播出。首播当日片单发布,一大批内容丰富、制作精良、异彩纷呈的精品节目将通过香港电台数字地面电视平台与香港受众见面,帮助香港同胞更及时了解中央大政方针和国家发展战略,在感受绿水青山的中国、读懂文明赓续的中国、见证自信奋进的中国中,不断增强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纪录片《空中看香港》首播
感受“东方明珠”的独特魅力

提到香港你会想到什么?是高楼林立的中环、色彩斑斓的街景、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庙街夜市街边摊的烟火气,还是与海浪竞速的维港帆船?

CGTN纪录频道特别推出纪录片《空中看香港》,以航拍视角记录了香港从清晨日出到夜幕降临的景象。其中有高楼、海港,繁忙的街道、跨海的大桥,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腾飞的面貌;有楼顶的热闹生活和夜晚跨坐在塑料折凳上的烟火寻常……在航拍“拉远的距离”中,留下香港醉人的帧帧留影。

该片将于7月1日0点首播,并在当天部分整点时段进行12次轮播,让全球受众一同饱览香港的独特魅力。

系列精品纪录片矩阵推出
异彩纷呈带来视觉盛宴

7月1日起,CGTN纪录频道还将推出系列精品纪录片,题材内容涵盖中华传统文化、自然生态保护以及大国工程、美食生活、音乐文化等不同侧面,多维度呈现历史纵深中的文脉传承、空间广度里的大美中国。

文化类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国的宝藏》《稻米之路》《一城一味》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珍贵文物的历史故事,品味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城市的美食,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自然类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蔚蓝之境》《自然守望者》《借我一双翅膀》,将镜头对准美丽中国,远望海洋风貌,记录珍贵而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展开一幅生生不息的自然生态画卷。

科技类纪录片《大国建造》《Hi,火星》《科学的力量》《大工告成》等聚焦中国航天工程等重大科技进步成果,以及大国建造展现出的中国力量。此外,还将推出《生命之盐》《我为乐狂》等纪录片。

以影像之光呈现中华历史之蕴、文化之魂、山河之美、创新之力,7月1日CGTN纪录频道与您相约,不见不散!

责任编辑:孙煜祁
2022-07-01
长安画派是现当代中国画坛极具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画派,从开派大家赵望云、石鲁等,到当代以赵振川为首的长安画派传承一脉,在西安及整个西北画坛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中国画西北风。继承了父亲赵望云的衣钵,赵振川在坚守长安画派艺术理念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家各派,将大西北的苍茫浑厚和南方的清丽秀气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凝重浑厚、宏阔大气的个人山水画风格,扛起了长安画派新时代的大旗。

  在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的工作室里,我们见到了正在创作的赵振川。前不久他刚刚完成了一幅长4.5米宽、近1米的中国山水画作品《秦岭雄姿》,作品从长安一段的秦岭沣峪入山口展开描述,途径观音山、石羊关最终到达秦岭梁顶的中国南北分水线处,在梁顶远眺秦岭雄风。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 画家 赵振川:秦岭在我们心里都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我们秦岭什么姿态?汹涌的姿态、壮阔的姿态、苍茫的姿态,又是秀丽的姿态,但是它的苍茫成分、它的雄壮成分,远远大于它的秀丽,这是我们北方山水所特有的特质。

  赵振川的父亲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长安画派以山水人物画为主,多描绘西北特别是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代表性画家有石鲁、何海霞、方济众等。

  赵振川:长安画派最大的贡献还是把中国画从古典形态引向了现代形态,这就牵扯到艺术家个人改造问题,个人思想意识、个人艺术观的问题。你是个这个时代的画家,你得深入生活,你得研究生活,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你的艺术观、你的审美价值观都发生变化了,对待劳动人民的态度,就是艺术表现什么都有反映了。

  赵振川生长在一个艺术之家,哥哥赵振霄是大提琴演奏家,弟弟赵季平是著名作曲家。自幼受父亲耳濡目染,1962年中专毕业后的赵振川进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创研室学员班学习,师从著名画家石鲁。

  赵振川:家里都是画家,黄胄19岁在我们家学画,黄胄一涮笔,笔上脏墨水一甩,他又不擦。就生活在这种环境里,说学画也觉得那就学画吧。

  1963年,父亲赵望云第一次带着他去祁连山写生,从兰州到肃南,上祁连山,翻越当金山口,祖国的大西北山川雄浑壮丽,民风朴实厚道,成为了父亲用笔耕耘的沃土。1964年,在父亲的支持下,赵振川下乡插队,到陕甘交界的陇县李家河乡普陀生产队,一干就是8年,其间仍坚持写生。

  赵振川:我在乡下还不断地画写生,你要不画的话,你断了回来就做不成了,还是坚守着慢慢弄着。后来我才有回城的机会,回城以后在火线文工团待了8年,年年下乡,年年拥军,对我的胃口了,那我在巴山里、在秦岭里就没少跑,人家都休息了我还拿着本写生呢。

  经过两个8年的生活浸泡,赵振川磨练意志,也真正理解了“生活”二字对于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此后的岁月中,他用画笔追逐着父亲的脚步,从陕北的安塞、延川到陕南的西乡、紫阳;从兰州、敦煌到乌鲁木齐、伊犁,数十年里,赵振川在大西北的山川中留下了艺术的足迹,先后创作出《戈壁春居》《陕南五子山写景》《好大雪》《陇上旧事》《秦岭松风》等一大批饱含着充沛生活气韵和活力的中国画精品。

  赵振川:我因为有陇县的那种长期生活情结,它那个味道,你画着画着就能画出来。比方你到陕南、到西乡,你可以多次反复地去,你可能把巴山附近就画出来了,否则的话你仅仅在那转了一圈,照相机一照,你是旁观者,因为一拍照等于机器代替了你,你不动脑子,回来了你还是你,它还是它。所以说下乡就是“泡泡菜”,我说“泡”在生活中,你画的画也就有味道了。我画了一张《戈壁春居》,骨头棱子一样,当时拿朱砂画的那种,然后上面那个草皮都是嫩嫩的草皮,这个戈壁滩一下就深进去了,这个深度就不知道跨了多少里路。《戈壁春居》就是我西部美学比较代表性的作品。

  1994年3月,赵振川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赵振川带来的百余张画作让即将被遗忘的西北画坛再次引起了社会关注,业界纷纷感慨“西北风”又刮起来了,张仃先生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长安画派后继有人》。

  赵振川:展览完以后,反响还是不错的,尤其张仃感觉到前面老人都走了,后面还跟了个赵振川,还能把这些东西弄一点,他也觉得很欣慰。像我老爹的笔墨、石鲁的笔墨,还有何海霞的笔墨、方济众的笔墨,我都从中获益了。但是老师的笔永远不是你的笔,像石鲁先生的画,我要是完全照他,我画不出来。你还得是自己,一开始你是自己,你后头就有自己;一开始你没有自己,后头连自己都没有。

  在赵振川的画案上,一直摆放着父亲赵望云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农村写生集中的一幅《为衣食之奔忙者》。

  赵振川:我父亲他画的农村写生就是他要画劳动者,几十年如一日,他开拓了就是中国画直面生活的道路,是一种艺术道路的选择和坚守。我记着我小时候,担大粪的过来了,小孩说臭得很赶快跑,我父亲就把我们骂了一顿,不能这样,他们很辛苦,要尊重他们。他对待人民的这种情感,我觉得是我们终身要保持的一个优秀品质。

  赵振川说中国画是门很深的学问,最遗憾的是没有很多时间读书。他一直要求学生读书少不行,对中国哲学思想的了解少不行,对山川不了解、对黄土高坡不了解、没有在生活里“泡”也不行。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赵振川之子 赵森:记得我小时候叫他吃饭,叫很多次他都不答应,去了一看他就在那画画,很痴迷地画画,几十年如一日。后来我从事专业绘画以后,他也要求我不要有休息日。

  赵振川:我周围的学生里就是能够继承我这个东西的人还是少,着急,要不然为啥我让我儿子美院毕业然后上建筑学院?我说你现在还是也别再盖房子了,咱们这个传统的艺术后继乏人,到我们这个时代的话,不要叫它断了。我们要坚守自己创作的主流,坚守我们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的主流,去追求去研究艺术的真谛。

  如今,年近80的赵振川仍不忘父亲“到民间去”的嘱托,用画笔追逐着父亲的脚步,在生活和自然中寻找新的创作灵感。他说,只有三番五次的深入体验才能谈得上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才有可能画出这个地方的味道,而脱离了生活,笔墨也就失去了精神和生命。
2022-06-30

(央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28日下午,习近平在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省长王忠林陪同下,深入武汉的企业、社区调研。

习近平首先来到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考察。在企业研发综合大楼,习近平听取湖北省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核心技术攻关情况介绍,仔细察看芯片产业创新成果展示。习近平指出,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要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为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踔厉奋发、奋起直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先后走进企业激光科技馆、半导体面板激光智能装备生产车间,察看激光技术产业应用展品。习近平强调,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在车间大楼前,习近平同企业职工亲切交流。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有不少短板,一些产业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进一步发展必须靠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果我们每一座城市、每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每一家科技企业、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起这一光荣使命。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看到这里聚集了不少精英人才,大家都很年轻,充满活力,我感到很高兴。党中央十分关心科技人才成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生活环境,让科技工作者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取得更大成绩。

习近平随后来到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考察。该社区是一个国有企业棚改还建小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严格落实五级包保制度,形成返岗复工和防控管理相结合的社区稳定保障体系,有序推动居民生活工作恢复正常。在听取湖北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后社区治理情况介绍后,习近平强调,2020年武汉保卫战胜利以来,武汉这两年又遇到了多次聚集性疫情,但很快控制住了,没有发生大的反弹。武汉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是好的,经验值得总结。实践证明,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必须毫不动摇坚持。

习近平走进志愿服务客厅,向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了解基层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运行情况,勉励他们把防控一线的篱笆扎结实,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心祥和的生活环境。习近平在社区边走边看,对社区便民核酸采样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表示肯定。习近平强调,在应对疫情的斗争中,无论是应急状态防控还是常态化防控,社区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讲,要靠早发现、快处置,靠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靠社区这个重要基础。要完善社区常态化防控措施,发现疫情后一定要果断,不能迟疑,采取科学严格的管控措施,提高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水平,坚决守住社区这道防线。

智苑社区围绕老龄化突出问题,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习近平向社区工作者了解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及便民服务等情况,并同前来办事的老年人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习近平指出,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来,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

社区小广场上,干部群众纷纷围拢过来,欢呼着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亲切地对大家说,我一直牵挂着武汉人民,时隔两年,再次来到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看望大家。疫情暴发以来,广大社区工作者长期坚守在防控一线,承担了大量繁杂琐碎的具体工作,竭诚为社区居民服务,非常辛苦,功不可没。这里,我向大家并向全国广大社区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人口基数大,如果搞“集体免疫”、“躺平”之类的防控政策,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实施动态清零政策,是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宗旨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的,宁可暂时影响一点经济发展,也不能让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尤其是要保护好老人、孩子。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我们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社区这个重要基层基础,有能力也有实力实行动态清零政策,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习近平指出,当前,疫情还没有见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还很大。坚持就是胜利。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同时要尽可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想办法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少受影响。我们有信心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争取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丁薛祥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责任编辑:隋博宇
2022-06-30
2022年6月28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智苑社区考察

▲智苑社区

智苑社区是一个国有企业棚改还建小区

共有3124户 8000余人

社区积极优化“大党委”工作机制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返岗复工和疫情防控管理相结合

有序推动居民生活工作恢复正常

▲智苑社区
2022-06-30
血浓于水、同气连枝,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25年前,香港回归,步入同国家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大道。回归后,香港同祖国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今天,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活力香港朝气蓬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25年间,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波谲云诡,但祖国的支持始终未变。从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每当香港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祖国都有求必应、果断帮助,帮其化解问题、渡过难关。

  “‘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祖国强大了,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更足了,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更多了。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港珠澳大桥,支持香港机场建设第三跑道,加强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祖国一直为香港保驾护航。


  “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不仅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所在,也是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依托祖国的强大支持,今日香港关山飞渡、行稳致远。这是对“一国两制”生命力、创新力的最生动诠释。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不仅保持原有特色和自身优势,更链接了祖国内地的优质资源,搭乘上发展“快车”,提高了参与度,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这是新时代中国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充分彰显,是新时代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有力证明。

  新征程前景广阔,新时代大有可为。香港要继续充分发挥独特优势,顺时而为、乘势而上,登高望远、聚力发展。一方面,要找准自己角色,校准自身定位,发挥特长,持续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另一方面,要更加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抓住内地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深化经贸、科创合作关系,深化并扩大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参与、助力国家全面开放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功能平台,不断开发新的增长点,促进本地创新创业,实现长远发展。

  强大的祖国,是香港最坚实的依靠;祖国的强大,也需要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每个中华儿女的奋斗。香港背靠祖国,受益于国家发展,也要致力于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香港各界人士要弘扬爱国爱港传统,继续积极投身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在“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和“前海方案”等重点规划建设中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共享伟大荣光,共担历史责任。在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的打拼中,背靠祖国的支持,香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站在新的起点上,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广大香港同胞,一定会同全国人民一道,矢志不渝、砥砺奋进,续写新时代香江传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力量。

央视评论员

https://news.cctv.com/2022/06/29/ARTI31iXjPVEuFT0liYAvG7c220629.shtml

2022-06-30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

央视新闻集结北京、广州、深圳、香港

四地音乐爱好者

云合奏 那些记忆中的香江旋律

回归祖国25周年

“东方之珠”愈加璀璨

戳视频↑↑↑

在大湾区的云上合奏中 感受香港魅力

2022-06-30

  “我的路,在中国。”

  艺术家韩美林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艺术实践者和开拓者,他致力于从中国传统艺术和大众艺术中汲取精髓,并转化为体现当代审美理念的艺术作品。

  适逢荣宝斋350周年,韩美林为荣宝斋设计纪念标识、题写斋名、绘萌虎祝贺,致敬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努力的先行者。

  我眼中的荣宝斋

  荣宝斋在350周年之际,推出《我眼中的荣宝斋》系列视频,讲述一代代大师与荣宝斋往来的生动故事,总结这块中国书画金字品牌背后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本期讲述嘉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

韩美林盛夏时节最新创作 为荣宝斋350周年题写斋名

  "寻寻觅觅的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出路

  后来才知道 哇

  还要回头从自己的根里边来寻找

  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那就是中华文化"

  ——韩美林

  今年是中国农历壬寅虎年,也是荣宝斋350周年。韩美林先生为荣宝斋创作了一幅幅佳作。

  2021年8月,韩美林先生为荣宝斋350周年设计了纪念标识;2022年4月,韩美林先生挥毫泼墨,创作了一幅虎虎生威、萌萌可爱的小老虎,庆贺荣宝斋350岁的生日;盛夏6月,韩美林先生再次挥毫,为荣宝斋题写斋名,表达对荣宝斋350周年的深切祝福。

  荣宝斋350周年纪念标识

  在2021年8月,荣宝斋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赵东到韩先生的工作室探望,并邀请韩先生为荣宝斋350周年设计纪念标识。

韩美林为荣宝斋350周年设计的标识

  对中国古文字有深入研究和考证的韩美林先生,在荣宝斋纪念LOGO的设计中融入了甲骨文的元素。

  “三”字的形状像是一排书籍,代表了荣宝斋的书香气和出版行业的特征;“五”是象形字,其中的上下各一横表示天和地,X表示阴阳二气交错在天地之间,本义表示水、火、木、金、土五行交错,彰显着荣宝斋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而“〇”,仿佛是古人佩戴的圆形玉佩,象征着圆满、吉祥,圆形的起点便是终点,饱满、永恒,无始无终,循环不止,代表了荣宝斋深厚的历史传承。综合起来看,又如同一个小推车,承载着文化,不断前行。赵东说“这是韩先生和荣宝斋的心有灵犀”。

  萌虎图贺荣宝斋350周年庆

  “今年是虎年,中国人讲究‘虎’谐音‘福’,夸孩子也说的是虎头虎脑,可见虎是个好形象。”

  这一作品将开启与荣宝斋在中国传统技艺——木版水印上新的合作,“这也是我的‘艺术大篷车’一直倡导的理念:与传统共命运。”

  ——韩美林

韩美林为荣宝斋350周年创作萌虎

  2022年为中国农历壬寅虎年,“虎”谐音“福”,作为荣宝斋的老朋友,韩美林先生在4月26日创作了一幅虎虎生威、萌萌可爱的小老虎来庆贺荣宝斋的350岁生日。

  “韩先生对这只小老虎非常重视。”赵东说,“他一边创作,他的夫人周建萍老师一边给我发微信在线‘直播’。第一天发来的图片上,小老虎只是雏形初现,第一感觉,和韩先生以前画的老虎有点不一样。周老师说:‘韩老师说他要创新,不想走老路。’”让赵东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幅照片,是韩先生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画案前认真审视这幅老虎图。“我知道他在沉思,这一定会是一幅特别新颖的创作。”
2022-06-27

全球紧急时刻,三场由中国主办的重磅会议接连召开。

6月22日晚,举行的是2022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

通过线上线下参会的金砖国家经贸部长、驻华使节和工商界代表,有约1000人。

6月23日晚,举行的是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出席。金砖五国,面积占全球26%,人口占42%,经济总量占25%。

6月24日晚,举行的是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

这场会,与会国领导人共有18位。而这些国家,不少都是区域组织今年的轮值主席国和候任轮值主席国。

三场会,格局越来越大,名副其实是面向全世界召开的盛会。

眼下的世界,正处在十字路口。三场会,习近平主席反复提及的两个关键词,是“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

“安全”“发展”两个词,一共被提及了143次。

读懂这四个字,也就读懂了这个巨变的时代。

22日晚,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开篇宏阔,一上来,就提出了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之问:

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

这个问题,在过去几年,一直是习近平主席思考的问题。

2017年年初,世界经济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颐指气使,相互指责,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面向全球,首次提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

第二天,他又来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再次提到“世界之问”:“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时代之问,来自时代之变。

2017年,中国同样是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2017年至今,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习近平主席都会给出自己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两个细节:

——最早只提及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后来又提出和平赤字;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前缀从“明显上升”变为“层出不穷”。

与之对应的,是动荡再起,是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和平蒙尘,发展受阻,共识破碎。

时代之问,呼唤时代担当。

从2017年至今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习近平主席四次提到“担当”一词。在6月23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中,他又提到,金砖国家要勇于担当、勇于作为,为世界注入积极、稳定、建设性力量。

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在金砖?

人类历史上,每一个大国崛起寻求的都是争霸和战争。

只有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口,从积贫积弱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没有靠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靠人民勤劳、维护和平。

中国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略过别国一寸土地,是全世界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纪录最好的大国。

中国,本身就是和平发展的样本。

中国有资格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而且也提得正当时。

在金砖这个场合,着重强调,也别有深意。

金砖,最初是一个投资概念,现在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和平台。而发展中国家,始终都是和平与发展的最坚定捍卫者,也一直力求自主掌握本国命运。

回首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格局同样处在十字路口。那个时候二战结束,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许多国家的目标是争取独立,然而冷战开启,世界又陷入阵营对抗和局部冲突。

发展中国家对和平发展的渴望从未如此迫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55年,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首次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召开。

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与会,最终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

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今时往日,不变的是独立自主的愿望,变化的是发展中国家已经真正成为一股崛起的力量。

金砖正是发展中国家开始真正自主掌握自身命运的载体。中国,一直在引领金砖成为参与全球治理、回答时代之问的更重要平台。

2017年,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在金砖历史上,首次提出了“金砖+”的概念:“金砖合作的意义已超出五国范畴,承载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期望。”

此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相继吸纳阿联酋、乌拉圭、孟加拉国和埃及加入。

刚刚由习近平主席落锤通过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北京宣言》,也首次明确:支持通过讨论推进金砖国家扩员进程。

阿根廷领导人早就宣布,希望能加入金砖。埃及驻华大使最近也说,埃及与金砖各国都有良好的双边关系,金砖能够汇聚更多发展中国家的能量,去实现一个美好愿景。

这个美好愿景,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北京宣言》里也已经鲜明体现:“和平”提到了16次,“发展”提到了89次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金砖三场活动中,习近平主席的前两次讲话,都首先提到和平,并着重提及了“全球安全倡议”。

为何仍要以和平为先?

习近平主席早就说过,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

和平赤字,何解?

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迷信实力地位,扩张军事联盟,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安全,必然会陷入安全困境。

一些国家力图扩大军事同盟谋求绝对安全,胁迫别国选边站队制造阵营对抗,漠视别国权益大搞唯我独尊。

理解这个判断,知名政治学者郑永年从历史维度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我们对世界政治的长周期的变化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1875年到1914年,一战以前,世界上也经历了三四十年的全球化,但这没有阻止一战二战的爆发。二战后建立了新的世界秩序,但这个秩序并不完美,冷战把世界一分为二。现在冷战思维复活,世界又陷入了新的乱局。

概言之,正是冷战思维的阴魂在对和平持续侵扰。中国的解决方案,早已徐徐铺就。

冷战一开始,处在两大强权中间地带的发展中国家就被迫处在了动荡中央。

1955年,美国专门成立“巴格达条约组织”,妄图连接北约与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形成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包围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同盟网络。

尽管亚非国家被推向了对抗的前沿,但和平之愿不可挡。

中国代表团甚至突破死亡威胁的阻力出席万隆会议,并在会场,发表了震撼世界的演讲。“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是要“求同”而不是“立异”。

最终,大会形成的《公报》吸收了中国建议,形成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十项原则。

60多年后,和平仍是需要坚守的底线,但贸易战、信息战层出不穷,安全成了这个时代的上限。与时俱进,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的新方案——全球安全倡议。

从2014年开始,中国就已经系统考虑让全球安全秩序远离冷战思维,出发点,也是亚洲。那一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彼时,一些国家谋求垄断亚洲地区安全事务,并自居为亚洲安全的“最终担保者”。

此后,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要场合多次阐释中国的全球安全观。今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中国一直是全球安全的倡议者,也是践行者。

对话而不对抗:中国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已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以和平方式彻底解决陆地边界问题。

结伴而不结盟:中国从来不搞代理人战争,不参加或组建任何军事集团。

共赢而非零和:中国始终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中国也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全球安全倡议,在金砖平台上汇聚起更紧密的正义之声。

——就在本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前2个月,金砖国家围绕乌克兰问题阐明立场,支持俄乌持续对话和谈判;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前1个月,金砖国家外长会召开,达成求和平的重要共识;

——尽管金砖国家政治制度迥然不同,但作为金砖国家共识的《北京宣言》105次提到“合作”。

实际上,金砖机制本身也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第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国集体性崛起旨在寻求和平、合作的目标。

对比而言,美国学者丹尼·罗德里克曾经这样评价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美国设计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往往主要反映的并非小国愿望,而是美国商业和政策精英的利益,当国际规则与这些利益相违背,美国就会拒绝参与。而这正是全球不少动荡之源。

全球安全倡议,这一穿透时空的判断与政治远见,真正在给世界和平和合作筑牢基底。

6月24日晚,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了首次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这场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角的会,格外隆重。

谭主了解到,会前不少国家踊跃报名,希望参会。最终的发言代表,代表的是区域,也是全球。

为什么发展,被中国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发展”二字,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站在以人类计的高度,习近平主席早在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指出,对各国人民而言,发展寄托着生存和希望,象征着尊严和权利。

也正是那次峰会上,各国领导人一致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到2030年在全世界所有人口中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

眼下,议程推进过半,发展问题在国际议程中日益被边缘化。在本次金砖活动前,中国专门发布了一份《全球发展报告》,报告当中提到了几个关键结论:

——2020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20多年来首次上升;

——2021年,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面临粮食危机甚至更严重的粮食问题;

——发达经济体超过75%的人口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冠疫苗,而低收入国家这一数字仅为8%。

至暗时刻、历史关头,习近平主席站在全人类福祉的高度,于2021年9月,在联合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

相对应的,却是一些国家政策趋向的“内顾”。

对这个词,参与撰写《全球发展报告》的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蒋希蘅告诉谭主:

“内顾”是指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对商品、服务、技术、人员跨境流动施加更多限制;部分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等经济再平衡战略,加剧了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土化、分散化、区域化……“内顾”趋势将直接对全球造成负面溢出效应。

高下,立判。

全球发展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100多个国家的支持,50多个国家加入中方在联合国平台成立的“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

而过去三天,金砖活动的三场会,习近平主席三次重申“全球发展倡议”。

发展一直都是金砖的底色。金砖国家正在成为全球发展的加速器,同样也在成为反映全球发展广度的载体。

从体量看,2001年金砖概念问世之时,金砖国家GDP总和仅占全球8%,而2021年,已经增长到23%。

从速度看,2021年金砖国家实际GDP同比增长高于全球2.1个百分点。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从动能看,金砖国家团结合作底色正在释放更多潜能。2021年,仅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总额就达到4904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39.2%。

全球发展的广度,不囿于一国一域。

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主席在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后,念兹在兹这个倡议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公共产品,中国愿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以人类计,计的更是全球发展的长度。

全球发展始终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中国始终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问题,顺势而为,给出新的中国方案。

全球发展倡议之前,中国提出的另一个全球公共产品是“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成员达到了180个。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最高增长9.7%。

以人类计,更要考虑全球发展的深度。

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同样频繁提及的词,是“绿色”,是“科技革命”,是“数字化转型”。

发展不只等同于摆脱贫困、产业转移,还有可持续,还有繁荣普惠。

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这是中国的天下观,也是中国的世界观。

新使命、新定位,源自于对时与势的深刻洞察。

曾参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专家座谈会的郑永年给谭主分享:

之所以出现全球乱局、世界危机,是因为好的国际公共产品太少,坏的国际公共产品太多。我们需要新的行动体,来支撑和重塑世界秩序。中国和金砖既有能力,也有意愿。

以金砖为坐标,世界正在团结,正在凝聚。

金砖,从最早的四国,到五国,到“金砖+”,再到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已经成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样本和载体。

5年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面向全球,提出了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宣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在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一段拉丁文铭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提到这段铭文,习近平主席说:

“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中国始终以天下计,以未来计,以人类计。谁为历史负责,历史终会为谁记上一笔。
2022-06-27
“我们在历史发展关键当口作出正确选择,采取负责任行动,对世界至关重要。”23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呼吁金砖国家团结一心,凝聚力量,一起向未来。“金砖机制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副主任迈克尔·库格尔曼这样评价。

这是一次在复杂形势背景下举行的重要会晤。新冠疫情持续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低迷、乌克兰危机等地缘风险加大、冷战思维与集团政治甚嚣尘上……这些都给金砖国家的安全和发展造成严重冲击。

危机会带来失序,也会催生变革,关键取决于如何应对。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金砖合作机制走过16个年头,已具备迎难而上、化危为机的勇气和条件。以经贸为例,2021年,金砖国家之间贸易额比2006年增加300%,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作为“金砖”中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中国时隔五年再度担任金砖会晤主席国,也再次不负众望引领金砖合作。“坚持和衷共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坚持合作发展,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坚持开拓创新,激发合作潜能和活力”“坚持开放包容,凝聚集体智慧和力量”——习近平在本次会晤中提出四点倡议,为金砖国家开启合作新征程指明了方向。

可以看出,这四点倡议与习近平主席前一天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一脉相承,聚焦的都是要办好安全与发展这两件大事。这些倡议主张不仅着眼于推动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也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金砖方案”,在金砖合作进程中留下了最新的“中国印记”。

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契合了金砖合作的需求。本次会晤通过的《北京宣言》明确指出,“我们支持俄罗斯同乌克兰谈判”,向世界发出了新兴发展中国家维护和平的声音。赞比亚绿党主席彼得·辛坎巴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倡议非常重要,尤其是北约成员国应该认真听取这一倡议。

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同样不遗余力。今年4月,“买在金砖”系列活动在厦门启动。南非的葡萄酒、巴西的咖啡豆、印度的调味粉、俄罗斯的巧克力成为跨境电商的热销品。据统计,仅16天时间,各大电商平台累计销售超过2.7亿元人民币,展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

不只如此。今年以来,中方发起金砖国家加强供应链合作倡议、贸易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倡议,通过了海关合作与行政互助协定、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狄伯杰认为,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与金砖国家发展目标同步,对金砖国家十分有利。

“引入新鲜血液,将为金砖合作带来新活力,也将提升金砖国家代表性和影响力。”在本次会晤中,针对外界关注的金砖是否扩员问题,​​​​​​​习近平主席给出了明确答案。早在2017年厦门会晤期间,中方便提出“金砖+”模式。2021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接纳阿联酋、乌拉圭、孟加拉国、埃及成为新成员。本次会晤通过的《北京宣言》明确写入,“我们支持通过讨论推进金砖国家扩员进程”。在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联邦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迭戈·帕达索看来,不少国家希望加入金砖合作机制,这体现出金砖机制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金砖概念的提出者,高盛公司前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2018年曾感叹:“金砖机制的发展远超我的预期。”在他眼中,中国对金砖机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本次会晤推动金砖合作达到的高水平,可能会进一步超出奥尼尔的预期。而这其中烙下的“中国印记”,不仅将让金砖更加闪耀,也为加强全球治理注入更多“金砖力量”。

(国际锐评评论员)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8336641161482929980&t=1656073321573&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6ee36835-b113-49d5-99d2-74dcc9e21c61

2022-06-27

6月24日晚,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这是他在金砖会晤期间的第三场重要活动。

“发展”,是这场对话会的主题,习主席谈得也最多:“我们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信心,起而行之”,“我们要把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我们要真心实意谋发展、齐心协力促发展”。

在人类社会面临空前严重的“发展赤字”的危急时刻,这是值得仔细聆听的中国声音。

△视频丨习近平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不一般的对话会:从“金砖+”到“云合影”

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的中方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林立的参会国旗帜、红色的地毯,映衬着会议的热度。


△北京,人民大会堂。(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五年前,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邀请5位领导人出席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开启了“金砖+”合作新模式。当年“+”的是来自亚、非、拉等地区有代表性的5个国家:泰国、塔吉克斯坦、几内亚、埃及、墨西哥。

习主席多次表达过“金砖+”的初衷:让金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伙伴网越来越广。


△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开始前的现场。(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今年5月19日,习主席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致辞时说,五国要同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对话交流,“让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让进步的力量越聚越强”。

在6月23日晚的金砖会晤中,五国领导人同意,在更多层级、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开展“金砖+”合作。


△今年的对话会,沿用了五年前对话会的会标主图案。(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于是,在今年这场对话会上,“金砖+”的阵容更强大了。除金砖五国外,受邀与会国家由5个增至13个,而且有了更强的代表性和覆盖面。其中,印尼、泰国、柬埔寨、哈萨克斯坦、斐济、阿根廷、塞内加尔这7个国家,分别是G20、APEC、东盟、独联体、太平洋岛国论坛、拉共体、非盟的轮值主席国。


△金色大厅内,摆放着与会的18个国家的国旗。(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当晚8点左右,对话会开始。跨越不同时区的与会领导人,首先一同观看了一部视频短片。在短片的结尾,定格了18个国家领导人一张“云合影”照片。


在对话会上,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与会领导人也分别发言。对话会发表了主席声明,达成丰硕成果。当晚22时32分,这场对话会结束。北京已是深夜。

发展:从一段往事到一个重大倡议

在6月24日晚上的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首先谈起了一段往事。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当农民,切身体会到了百姓的稼穑之难和衣食之苦,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习近平在这里发表重要讲话。(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这段往事,习主席多次谈过。在2015年,他更是两次把小村庄的故事带到了国际场合。一次是当年9月赴美国访问时的一场欢迎宴会,另一次是当年10月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就在那一年春节前夕,习主席回到了那个小村庄——梁家河。山乡巨变,感慨系之。

往事的背后,是深刻的启示。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只有不断发展 才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 社会安宁的梦想

在这次对话会上,习主席说,“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

也正是在2015年召开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和各国领导人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开启了国际发展合作新航程。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图。(资料图)

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至今,一晃已经7年多。近几年,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多年发展成果。当初曾经投下“支持”票的一些国家,又将发展议题政治化、边缘化。在诸多因素推动下,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只有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人权才有基础

世界在变,中国的初心始终没变。深知贫穷之苦的领导人,也深知发展才是幸福之门。

去年9月,习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在今年金砖会晤期间,习主席每场活动必谈发展。


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时间不等人!

在24日晚上的对话会上,习主席强调,要“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习近平:“要把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四点主张:我们要共同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要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要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要共同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政治共识很重要。习主席说,我们要把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打造人人重视发展、各国共谋合作的政治共识。

习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就是旨在推动国际社会重新聚焦发展问题。某些国家将发展议题政治化、边缘化,搞“小院高墙”和极限制裁,人为制造分裂和对抗。他们不能再背道而驰了。


△联合国总部大楼。(图/视觉中国)

相向而行很重要。习主席说,发达国家要履行义务,发展中国家要深化合作,南北双方要相向而行,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

“构建新时代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携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这次对话会的主题。正如习主席所说,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

命运与共,相向而行,才是明智之举。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

团结自强很重要。在2017年的对话会上,习主席指出,“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开展南南合作,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培育联动发展链条,实现联合自强”。

在今年这次对话会上,习主席在分析发展形势时,作出这样的判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自强的意志更加坚定”。

从联合自强,到团结自强,“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俯瞰深圳盐田港区。(图/视觉中国)

中国务实举措 助力全球发展

“金砖国家不是碌碌无为的清谈馆,而是知行合一的行动队。”在这次对话会上,习主席表示,我们将采取务实举措,继续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国的务实举措,总是言出必行、步履坚实。


△这是当天的对话会发表主席声明时,习近平所敲的木槌。(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南南合作援助基金”。2015年9月,习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2017年,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表示,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

在6月24日晚的对话会上,习主席宣布,将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在30亿美元基础上增资10亿美元。


△2022年6月,山东自贸区,一艘货轮正在装载货物出口南非。(图/视觉中国)

另一个是加强发展经验交流和能力建设合作。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主席宣布设立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2017年8月,知识中心正式成立,习主席致信祝贺。今年这次对话会前,该中心发布首份《全球发展报告》,为全球发展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在对话会上,习主席进一步宣布,中国将搭建国际发展知识经验交流平台,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建立全球发展知识网络,举办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等。


△2021年9月,福建厦门,“天宫一号”飞行器模型亮相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展。(图/视觉中国)

当天的对话会还发布了一份包含32项举措的成果清单,覆盖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数字时代互联互通等八个领域,将为加速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强劲动力。

△独家视频丨这条短片 重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时刻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只要真心实意谋发展、齐心协力促发展,只要坚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我们就一定能推动全球发展迈向新时代,造福各国人民。

金砖声音,抚慰人心。金砖行动,福泽人民。在这个动荡变革的世界,“烈火见真金”。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9347667307984766270&t=1656101829214&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7ba1f08e-8cc0-4394-83a1-530fde89b04b
2022-06-27
志合者 不以山海为远

6月22日—6月24日

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

分别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

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主席还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

这是中国第三次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也是党的二十大之前最重要的

主场外交活动

习近平主席站在全人类福祉的高度

引领金砖会晤形成一系列

开创性 引领性 机制性成果


聚焦金砖 超越金砖

在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关键时刻

中国成功主办本次会晤

回答世界之问 历史之问 时代之问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中国贡献
2022-06-24

  央视网消息:在迎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6月22日复函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感谢总台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宣传报道,期待未来与总台继续深化合作。

  李家超在复函中说,我很荣幸当选为第六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未来五年我将团结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发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努力讲好香港故事,引领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李家超表示,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欣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即将开播一系列特别节目,通过中央权威平台向大湾区民众介绍香港特区的近期发展,隆情美意,不胜感谢。他表示,衷心期望日后能够继续与总台深化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

  在李家超当选香港第六任行政长官之际,慎海雄向李家超致函祝贺。慎海雄说,总台与特区政府在新闻报道、频道落地和节目推广等方面保持着密切友好合作,较好地推动了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引导涉港国际舆论。总台期待与新一届特区政府深化实质性合作,更好地服务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享大湾区发展的新机遇。
2022-06-24
国家主席习近平23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习主席强调,本次会晤正值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关键节点。金砖国家作为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要勇于担当、勇于作为,为世界注入积极、稳定、建设性力量。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聚焦安全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对进一步深化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金砖机制,为维护世界安全稳定、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改革、促进全球开放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罕见世纪疫情,局部冲突不断,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南北发展鸿沟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作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间的重要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在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方面具有战略引领作用,已经成为维护国际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关键力量,有能力有责任为全球的安全与发展注入更多金砖力量。

  迎风破浪更需同舟共济、勠力同心。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以开放的胸怀、务实的精神提出四点倡议:“我们要发出公平正义的声音,我们要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念,我们要汇聚经济复苏的合力,我们要推动可持续发展。”习主席的四点倡议顺应历史潮流、契合各方期待,不仅为进一步深化金砖务实合作引领航向,也有助于推动构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弘扬金砖精神,壮大金砖力量。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旗帜下,金砖国家要发出“金砖声音”,发挥全球局势“稳定器”的作用,推动国际社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起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展现“金砖担当”,彼此之间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在防疫、减贫、粮食等各方面加强沟通协作,聚焦发展大计,汇聚发展合力,共同为战胜全球性挑战、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作出应有贡献;要拓展“金砖品牌”,积极以“金砖+”的模式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搭上发展的快车、便车,不断扩大金砖合作的朋友圈,在释放金砖经济潜力的同时,让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让进步的力量越聚越强。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我们相信,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必将推动金砖合作更加紧密、金砖动力更加强劲,引领金砖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开拓金砖高质量发展的新进程,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
2022-06-24
“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在22日晚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视频主旨演讲提出“时代之问”,发人深省。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这是一次站在历史高度、着眼人类福祉、内容厚重的讲话。为什么会有“时代之问”?是因为人们正面临“时代之忧”。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乌克兰危机加剧地缘政治对抗、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全球过去数十年减贫成果可能付诸东流……凡此种种,令负责任的政治家们深感忧虑。

“我们要团结协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我们要守望相助,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同舟共济,共同实现合作共赢”“我们要包容并蓄,共同扩大开放融合”——习主席提出的四点倡议,释放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强烈信息,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对“时代之问”的全面作答。萨尔瓦多前国会议员弗洛莱斯评价说,习主席的讲话为世界发展指明方向。

谈发展,前提是要有安全。这正是不久前习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原因。本次讲话中,习主席回顾了人类先后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对抗,指出当前乌克兰危机给世界敲响了警钟,呼吁国际社会要摒弃零和博弈,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世界。

这些论述不仅指出了当前“和平赤字”产生的根源,也为解决这一赤字提供了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而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共鸣。意大利国际关系学者帕兰迪指出,和平是最大的福祉,也是人类共处的基本原则,因此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包容性的人类价值。

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也是破解各种难题、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发展也要遵循规律,合作才能共赢,开放才能包容,带动更多国家发展。然而,美西方一些国家所作所为正与这些发展规律逆流而行。

主图五种颜色代表金砖五国,象征五国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总台记者蒋硕拍摄

从美国及盟友对俄罗斯发起极限制裁、冲击国际能源与粮食市场,到美国实施“恶法”将与新疆有关的产品拒之门外,这些搞“脱钩断链”、建“小院高墙”的做法,加重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梗阻”,给疫后世界经济复苏制造了更多阻碍。近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家机构调降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大家都在担心,世界经济会不会陷入危机的泥潭?

在这样的背景下,习主席去年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尽快落地落实越发紧迫,因为这一倡议铺设了促进发展的快车道。“坚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主要发达国家要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 “制裁是‘回旋镖’、‘双刃剑’”“拆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藩篱”……习主席在本次演讲中提出的诸多主张,直指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痛点,并就如何解决它们提出对症之策,为促进经济全球化与共同发展提供了更多助力。

发展是破解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本次金砖会晤的重要主题。今年是中国时隔五年再次担任金砖峰会主席国。2021年,中国与金砖国家双边贸易总值达4904.2亿美元,同比增长39.2%。金砖合作是多边主义的成功,是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的成果,而这些都是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内容,见证了中国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的努力。

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已经身体力行给出了答案。接下来,大家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仅金砖合作会取得高质量发展,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将获得更多正能量。时间将见证习主席所说,“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开放发展的历史大势不会变,携手合作、共迎挑战的愿望也不会变”。

(国际锐评评论员)
2022-06-23

港澳台僑及國際學生攝影展開幕,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廣東聯絡部主任范克勝為學生頒獎(胡若璋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 胡若璋、盧靜怡)21日下午,廣州中醫藥大學港澳台僑及國際學生「青春獻禮二十大•強國有我新征程」攝影展開幕。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張建華在致辭中呼籲學生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於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同時,他也鼓勵學生們,背靠偉大祖國,胸懷遠大志向。把握粵港澳台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將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中,時刻與祖國同步伐、共命運。

此次獲得攝影和視頻製作大賽特等獎的2021級香港學生韓曉明表示,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這25年來,儘管香港經歷了許多風雨挑戰,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作為一名不斷穿梭於香港和內地、在廣州求學的香港學子,香港回歸以來每一個明顯或細微的變化,都在他心裏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深深地感受到香港與祖國命運與共。

時至今日,回歸在香港人心目中是一個有豐富內涵的詞,是一個與希望、成就、自豪緊密相聯的起點,成為一個新時代、新征程的起點。韓曉明稱,也很榮幸能成這個時代的見證者和追夢人,相信香港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據悉,廣州中醫藥大學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招收港澳台僑學生,是內地高校中較早開展港澳台僑招生的高校之一,共為港澳台地區培養了6000餘名優秀中醫藥高級人才。目前,在校港澳台僑學歷生1226人,其中香港學生875人,澳門學生121人,台灣學生229人,華僑學生1人。此等規模位居內地中醫藥同類院校首位,廣東省省屬高校首位。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廣東聯絡部主任范克勝、中央政府駐澳聯絡辦廣東聯絡部副部長任鐵健、廣東省中醫藥局副局長金文傑、廣東省教育廳交流合作處處長李金俊等參與此次攝影展以及頒獎活動。

2022-06-23
◆受連續強降雨影響,廣西賀州供港蔬菜基地內部分農田被洪水浸泡。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 記者 曾萍、敖敏輝)廣東、廣西是香港供港蔬菜的主要來源地之一。連日來的暴雨使兩省區的供港菜場也受波及。有供港菜場工作人員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連日來的降雨確實給菜場造成大量減產,最高達到四成,使得蔬菜地頭價格出現飆升,目前供港菜場仍竭盡所能通過省內和外省調撥的方式,保障供港蔬菜的供港數量不出現明顯减少。

5月以來廣西多地出現多輪強降水過程,作為「粵港澳菜籃子」的賀州也在受災之列。6月21日10時30分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文中心繼續發布洪水黃色預警,並預測未來6~12小時,賀江下游八步區信都鎮河段(警戒水位50.7米)將超警1~2米。

廣西供港菜場減產近四成

賀州市八步區是供港蔬菜種植的主要區域,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因持續強降雨,賀州市八步區部分鄉鎮受災,發生河水倒灌,導致村中連片的農作物、多處農房被淹。廣西賀州市八步區東融(供港)蔬菜產業核心示範區內,本已掛在藤架上等待採摘毛節瓜、豆角、茄子等蔬菜,被混着黃土的泥水浸泡着。

供港蔬菜基地內的種植戶、賀州市八步區鋪門鎮福塔村村民謝送對蔬菜價格波動比較敏感,「豆角的地頭價從原本的1.1元/斤(人民幣,下同),如今上漲到2.7元/斤,其他毛節瓜、茄子等蔬菜價格漲了差不多近一半。」

連續降雨影響了瓜類蔬菜的授粉、成熟以及採摘,產量也出現明顯下滑。「這一個半月來賀州連續降雨,有時候還是大暴雨,供港蔬菜種植基地內有30%-40%的農田被洪水浸泡。」廣西賀州農投正地發展有限公司生產部的李經理皺着眉頭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正常情况下,供港蔬菜每天最多時能有11車,少的時候也有7到8車,但如今每天有5到6車。「以這個季節的豆角為例,原本畝產可達15,000斤,受降雨影響近期畝產僅7,000—8,000斤。粗略估計,整個供港蔬菜基地減產約為四成。」李經理解釋道。

「供港蔬菜的供應量我們還是盡量保證穩定的,雖然有所影響,但是影響不算非常大。」但李經理也擔心,若強降雨過程持續,受災面積可能還將會進一步擴大。

調劑外省蔬菜保障供港

另一供港蔬菜大省廣東多地也發生嚴重洪澇災害,供港基地群集的韶關災情嚴重。韶關市新豐縣小正新綠源蔬菜專業合作社是韶關較大規模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近6,000畝蔬菜基地分布在各個鄉鎮,年生產各類蔬菜1萬多噸。

新豐縣是此次受災最嚴重的縣區之一。正在基地參加救災調度工作的工作人員何女士告訴記者,當地已經持續下雨一個多月,這種現象從未見過。據初步統計,6,000畝基地有一半以上受災,且農地基本被泡在水中。今年4月基地大面積種植菜苗,目前正處於收穫期,洪災導致損失慘重。「一方面,農場被水浸泡,導致大量蔬菜壞死。另一方面,基地內的作業道路由於水泡,一段時間內無法通行。」何女士說,洪水退後,將第一時間消毒、補種。

何女士告訴記者,據預計,此次受災,整個合作社全年減產約兩成左右。為了保障供港,公司也將從外省基地調撥蔬菜,通過調劑保障供港不出現明顯減量。「我們種植基地有購買保險,可以減輕農戶(社員)損失。我們也與香港合作方溝通,對於這種不可抗力帶來的短時供應難題,他們亦表示理解。」何女士說。

韶關樂昌市昌盛香芋生產流通專業合作社多年來從事香芋供港。公司負責人唐培基介紹,和葉菜相比,香芋普遍種植在地勢較高的農地,所以合作社香芋供港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不過,由於雨天較長,災後病蟲害易發。「減產情況是有的,但不會太明顯。災後,我們將加強病蟲害的處理和預防,保障供港的品質和數量。」唐培基說。

逾14萬人受災 韶關掛一級防汛響應


◆廣東省韶關市於6月21日7時將防汛Ⅱ級應急響應提升為防汛Ⅰ級應急響應。圖為6月21日,在廣東韶關市曲江區樟市鎮鐵廠村,消防救援人員轉移被困群眾。 新華社
記者21日從廣東應急部門獲悉,截至當日,韶關、河源、梅州、肇慶、清遠等地受災人口逾50萬人。其中災情最嚴重的韶關超過14萬人受災,全市道路塌方逾210處,當地緊急轉移群眾1萬餘人,解救被困群眾1,000多人。韶關市三防指揮部21日7時將防汛應急響應級別提升到最高的一級,要求武江、湞江、北江兩岸受影響人員全部轉移。受此影響,廣鐵集團於21日暫停韶關境內京廣鐵路普速列車運行,有大量旅客滯留在湖南境內,廣鐵正安排高鐵運力,全力轉移旅客。

韶關城區,部分地區水深達3米,不少隧道和停車場被泡在水中,多個片區供水供電設施出現故障無法工作。而為了節約家中留存的飲用水,有市民需用各種容器在陽台外接雨水,用於沖廁和清潔地面等生活之用。

由於韶關是珠三角重要勞動力輸出地,當地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現象普遍,受災自救能力薄弱。廣東省以及多市消防部門均派出救援人員趕往救援。新豐縣馬頭鎮橫嶺村四周被河道包圍,村中大部分路面受淹,多名村民被困。抵達當地的消防救援人員將救援繩索綁在身上,冒着危險在急流中橫渡。最終在河道中搭建起空中「生命通道」,又將受困群眾和自己綁在一起,在岸上救援人員的協助下,沿着繩索滑向岸邊。最終,受困群眾全部獲得解救。

受自然和地質災害影響,導致多條高速公路周邊出現洪災及山體滑坡。雖高速公路與高鐵線路未受明顯影響,但普速鐵路部分地段因地勢不高,水淹嚴重。目前,廣鐵正安排高鐵運力,全力轉移因普列停運而滯留在湖南的旅客。

(來源:香港文匯報A19:內地 2022/06/22)
2022-06-23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校長早晨!」「校長好!」每周一早上,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校長鄭景亮總會穿着筆挺的西服,迎接來上課的學生。採訪過程中,記者和校長在校園逛了一圈,不少學生也主動跑來和他打招呼,他亦能叫得出大多數學生的名字,校長和學生之間非常「老友」。在香港從事教育超過30年,被稱為「King Sir」的鄭景亮,如今的身份是內地首家港澳子弟學校的總校長。擔任校長這一年,King Sir每天都會睇堂,放學會和學生打波,和學生打成一片的他,發現大灣區港澳學生有不少好苗子。鄭景亮表示,既然擔任第一家港澳子弟學校總校長,希望帶領學校可以摸索出一條新路,為更多港澳學生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成長提供優質教育。

(大公文匯全媒體供稿)

2022-06-23

6月2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潮流 缔造光明未来》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说:“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人类共同事业,需要各方共同争取和维护。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有希望。面对动荡不安的世界,我们要不忘联合国宪章初心,牢记守护和平使命。”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4679570143349726434&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66ef87de-3106-4f73-b0c8-96486a2b6c7b

2022-06-23
6月2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潮流 缔造光明未来》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说:“再过两天,中方将主办‘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共商全球发展大计。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推动全球发展迈向新时代,造福各国人民。”

2022-06-20

精准解读 倚马可待
播放视频画中画

  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要加深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总结了在斗争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为新形势下彻底打赢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必将进一步推进反腐败斗争走深走实,把我们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民心账。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前所未有的、坚决的斗争,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有力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反腐败是攻坚战、持久战,决不能虎头蛇尾、时紧时松。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系统总结的六条宝贵经验必将指引全党把经验启示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将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我们要牢牢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提高协同推进、系统推进的能力和水平,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

  全面打赢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要统筹联动、综合施策,防治结合、攻防一体,刮骨疗毒、治病救人。我们要继续保持“治”的力度,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保持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坚决遏制增量、清除存量;要着力提高“防”的水平,把反腐败防线前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层层设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从思想上固本培元;要瞄准机制源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完善管权治吏的体制机制,减少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深化党和国家监督体制改革,强化对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有效性;要抓住“关键少数”,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起,重视家教家风,管好家人亲戚、身边人身边事、主管分管领域风气,本分做人、干净做事。

  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各自实际,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刀刃向内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力度,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全面彻底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央视评论员
2022-06-20
(央视网 )今天是父亲节,著名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为这个节日创作了特别的礼物。

“坚硬的温暖”

父亲节/Father's day/

父亲的爱是温暖的,

却少有爱抚与亲昵;

父亲的爱是坚硬的,

因常伴问责与训斥;

但,父亲的爱和母亲一样,

从未缺席我们的成长。

  他们付出的爱如山一般,实实在在。

  他们期待的爱也是如此,似乎只需要儿女们一件贴心的“小棉袄”足矣。

  这个父亲节,韩美林创作“坚硬的温暖”天书系列陶瓷小棉袄,作为送给父亲节特别的礼物。

  这份“礼物”和父爱一样,视觉上很治愈、很柔软、很温暖,拿在手中很坚硬、沉甸甸,更经得起锤打、经得起火粹、经得起所有岁月的考验。

画中画
  父爱温暖又坚硬,质朴又有份量。

  是雨中并行,一边训责却总会向孩子倾斜的雨伞手柄,

  是全家出游,独自不语、快步向前时手中沉甸甸的行李,

  是儿女在外,与母亲煲电话粥时电视总被默默调低的音量。

  回应热烈的爱我们可以用大大的拥抱,回应含蓄的爱我们更需要默默用心。

  “坚硬的温暖”回馈如山的父爱。

“天书”

  韩美林从散落多地的甲骨、石刻、岩画、古陶、青铜、陶器、砖铭、石鼓等文物遗存上,搜寻记录了数万个古文字符号,并对这些符号精心临摹、整理、创作,用类似文字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耗时几十年汇集成“天书”。

韩美林天书手稿

韩美林天书手稿

韩美林天书

韩美林天书

用心雕琢每一件作品

师徒携手,创造美好

韩美林与钞子伟

韩美林与钞子伟

  棉袄陶艺的制作者钞子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代陶艺及理论研究方向,博士生,师从韩美林。

  2011年,韩美林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时隔48年后重执教鞭,投身到培养硕士、博士的教育事业中。在导师韩美林的心中,一直有个坚定的信念:“要为清华和国家培养栋梁级的人才。”

  天书棉袄陶瓷系列作品,是师生合作的又一力作。即使已经博士毕业,但师生之间的缘分仍在继续。

  韩美林常说:“出师,不代表师徒关系的结束。相反,这意味着徒弟们将独立开始工作,导师还将长期不懈地予以指导。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https://news.cctv.com/2022/06/19/ARTI2s9io07jLPhc4Ae8dPmk220618.shtml
2021-08-02
留学生新聞」ホームページは2021年5月にリニューアルし、新たに電子版の公開もスタートしました。

詳細は新サイトをご覧ください。 ➡➡➡ 

http://mediachina.jp/
2021-08-01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が急速に拡大する中、政府は在留外国人の間でクラスターが発生しないよう、今後実施されるお祭りやフェスティバル等における対策の強化を呼び掛けている。真夏から初秋にかけての時期は、イスラム歴の新年(8月10日)、中国歴の中秋節(9月17日)と国慶節(10月1日)、ネパール歴のインドラ・ジャトラ(10月2日)など外国人の出身地域にルーツを持つ様々な催しが国内でも相次ぐとみられることから、さらに感染防止策を徹底する必要があると判断した。関係部局や国際交流協会等の関係団体と連携するほか、日本語学校等、外国人の在籍学校を通じて留学生らにも注意を喚起する。

具体的には、内閣官房の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対策推進室が、三密が発生しがちなイベントや会食への参加を控えることや、飲酒を伴う行事への参加自粛とともに、極力オンラインのイベントに参加することなどを呼び掛ける。対策推進室ではこれらの内容を盛り込んだチラシやポスターを18言語で作成・配布する予定だという。
2021-02-04
少人数指導で留学生の大学進学・就職をサポート
●TSA国際が4月入学の留学生を募集中

 専門学校 東京声優・国際アカデミー(東京都渋谷区恵比寿)の「国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科」(TSA国際)は2020年4月の開設以来、留学生と日本人学生が共に学ぶグローバルな学習環境の下、留学生の大学、大学院進学と日本国内就職の全面サポートを掲げ、独自の少人数教育を展開している。中でも大学、大学院進学のカギとなる面接試験対策に特化した授業や、大学・企業の現場で求められるチームワークについて実践から学べるカリキュラムは、留学生にも好評だ。昨今のコロナ禍にあっても、対面と遠隔の両方式を併用しつつ、留学生が揺るぎない実力を身につけられるよう、様々な取組みを行っている。

★留学生応援キャンペーン実施中!入学選考料2万円を全額免除!!

 現在、TSA国際では今年4月に入学を希望する外国人留学生を募集している。同学科は2年制の課程で、じっくりと時間をかけてレベルアップを図りながら、大学・大学院受験や就職を目指す留学生に最適な学科と言える。
同時に、TSA国際は、今年度志望校を受験したものの、理想の結果が得られなかったという留学生向けにも門戸を開いており、チーム単位で共通の課題に取り組む授業などを通じて、受験の際特に重要な面接試験の対策を徹底して行う等、留学生が頼れるサポート体制を敷いている。また日本留学試験(EJU)の対策授業も、ほぼマン・ツー・マンに近い形で少人数による個別指導を行なっており、日本語力にまだ自信が持てないという人にもしっかりと寄り添う対応を実施中だ。

 現在、TSA国際では期間限定の「留学生応援キャンペーン」を行っている。TSA国際へのお問合せ・出願の際に「応援キャンペーンのニュースを見た」と伝えるだけで、受験時の入学選考料が全額免除となる(通常選考料2万円)。

 詳細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はTEL:03—3719-0811(TSA国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科)まで。

★東京声優・国際アカデミー(TSA) 国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科 ホームページ
https://tmaa.ac.jp/department-information/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

※留学生の声↙
中国語版電子版(TSA国際 留学生体験記)
http://epaper.mediachinajp.com/flipV5_mobile.html#/mediachina/20210201/0/1
2021-02-04
若者に人気のファッション分野を学ぼう!
~米山ファッションビジネス専門学校が留学生を募集中

 米山ファッションビジネス専門学校では現在、2021年4月に入学を希望する外国人留学生を募集している。同校には現在、中国、ベトナム等、世界11カ国の学生370名が学んでおり、PCとCADを使って服をデザインするノウハウやミシンの操作方法等を、初心者でも基本から丁寧に学ぶことができるのが魅力だ。

 近年、アジア各国で人気のアニメ作品に登場する日本のファッションが、若年層に身近な存在として好感度が高いことに加え、日本発の伝統的な着物文化や最新のトレンドが、メディアを通じてじわじわと浸透しつつあり、こうした日本発ファッションへの国際的な注目度の高まりを背景に、ファッション分野は来日留学生の間で根強い人気を集めている。卒業生の中には学んだことを活かして国際的な著名ブランドに就職したり、本国に帰国して自分のショップを開業する人も出ているほどだ。

 米山ファッションビジネス専門学校には、高度専門士が取得可能な4年制課程の「ファッションビジネス科」と、2年制課程(専門士)の「ファッション技術科」及び「ファッションデザイン科」があり、それぞれの進路目的に合わせて専攻する科を選択できるほか、2年制のコースを修了後も引き続きファッションについての専門性を高めたい人は、4年制課程の3年生へ編入学もできる。

 授業の時間帯はコースによって異なるが、現時点でまだ応募が可能なのは「ファッションビジネス科」と「ファッションデザイン科」の午後コースと、「ファッション技術科」の午前コースとなる。

 なお、入学時点ではまだ日本語に少し自信がない人でも、学生生活に慣れながら少しずつ日本語力を伸ばしていくことができるよう、授業等で最大限配慮しているほか、学費の支払いは分割納付(2月と9月の2回)が可能で、もし一括払いの場合には割引制度もある。

 入学など詳細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先はTEL:044-233—0025(米山ファッションビジネス専門学校)まで。
2020-08-03
留学生を募集する主要私立大学の2021年度留学生入試 最新情報を満載した「大学特集2021」の電子版配信をスタートしました。下記へアクセスください。

(大学特集電子版)http://epaper.mediachinajp.com/flipV5.html#/mediachina/20200715/66/1
2020-06-28
留学生・就学生の皆さんへ……
大学・大学院のパンフ・募集要項を無料提供中!!

★お申し込み:下記のいずれかの方法でOK!
(1)本ホームページ上の「お問合せ」フォームより、必要事項と希望する学校番号をお申し込みください。
(2)e-mail:mc@mediachina.co.jpまで、資料を希望する学校の番号と住所、氏名、性別、電話番号、メールアドレス、現在在籍学校名をメールまたはお問合せフォームにてお送り下さい。

(無料提供中の大学・大学院パンフレット)

番号/学校名

001 愛知大学
003 岐阜協立大学
004 上武大学
005 聖学院大学
006 明治学院大学
010 神田外語大学
014 名城大学
025 駒沢女子大学
032 長浜バイオ大学
033 二松学舎大学
103 国士舘大学
109 中部大学
111 東京工芸大学
112 同志社大学
155   尚美学園大学
156   大東文化大学大学院
158   足利大学 
»